毕竟上面说的不全面,我再显摆一下《图说北京民俗文化》中关于影壁的内容,作为辅助说明:
9 s( o# q8 T# G6 s# ~- q& W* T ; t: S! k c* E8 F
7 `6 f/ M5 [* E2 _四合院的影壁
3 k" S9 p' m' d. n o: D4 I
! p- M$ w% K/ x" M+ u# t/ p7 r0 @影壁又称“照壁”,是四合院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具有极强实用功能,同时又是重要的装饰性建筑。影壁的位置或在门外,或在门内。门外影壁的作用是为了遮挡门外对面纷乱的景物,使门内的人向外望时感觉到整洁明快。门内影壁的作用是为了遮挡院内的景物,既美化了大门的出人口,同时也表明了院落的内外有别。但是,门外影壁只有在王府大门及等级较高的广亮大门之外才有。
) K z/ N3 k1 p n( N
4 k" j' f+ m- L$ K }; l" V按照古代风水理论,门前和院内的影壁,可使气流绕壁而行,使气聚而不散,又起到挡住冲煞之气的作用。关于四合院内为什么要建影壁,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照鬼影。据说,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倒也无妨,但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家人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就会被吓走,所以又称门内影壁为“照壁”。 5 {/ Z. c' f: A# R- n1 M
9 Y, d C' Y. B0 h) o+ @
影壁的形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无论位于大门内外,壁身呈“一”字形的,叫做“一字影壁”;位于大门之外,正对宅门,壁身呈梯形的,叫做“八字影壁”或“雁翅影壁”;位于大门外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成一定夹角,壁身呈“八”字形的,叫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不论大门内外,不倚不靠独立建造的,称做“独立影壁”;大门之内,倚山墙建造的,称做“座山影壁”、“跨山影壁”或“借山影壁”。 # B w" g, m3 x& W4 @( [: a) ?9 g* B
& o b" u1 ^8 a/ n$ k门外的一字影壁,或单独建立,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之上。雁翅影壁由三部分组成,有三个壁心。撇山影壁分居大门左右两侧,有两个壁心。建有撇山影壁的大门,要向里退进2到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广场,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将宅门烘托得更加深邃、开阔和富丽。
, @: [" j+ u" c9 K& w. m8 i }: t" S8 H% t- o* O. A$ i
独立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为壁身,上为墙帽。基座又称“下碱”,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方形,一种是须弥座式,但后者一般不用于民宅。壁身多在中心和四角上做装饰,又分为壁心两侧有无称做“撞头”墙垛的不同做法。壁心中间的装饰砖雕称做“盒子”,多用青砖立体镂雕成吉祥寓意的松鹤同春、莲花牡丹、福禄寿喜各种图案,称“立心”。也可用方砖斜向拼贴成平面硬心。四角称做“岔角”,也做雕镂装饰。墙帽仿佛屋顶和檐头,也分为硬山、悬山和殿顶式做法。 / c% r: Y6 p S! b0 ^7 I% ^
* ^5 q* q; S* @3 _% w& D# c
座山影壁是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檐口墙帽,做出影壁形状,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使人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壁面和上面的祥瑞图或吉祥话。座山影壁也是可繁可简,普通的多为平心,无基座,壁心为白灰挂面,再走一道青灰,中间写“福”、“平安”、“鸿禧”、“迎祥”等吉语。普通人家有一种借山影壁最为简单,就是在正对大门的山墙上加一道花瓦顶子,勾出一块方框,上面抹白即可。
2 w# [7 s& ]; @( }
* j. F1 v9 W" _ `- Z四合院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也有石质、琉璃和木质的。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用一座墙壁,起到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 O3 l: [, u# @! C'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