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西陵说完了,该回头说说途中经过的昌陵妃园寝。 7 K' h" N6 R. B7 ^( @) Y
r) A" S& G2 f
2 U* r2 Z" ~. U6 e+ D # C- {+ z( e# b9 o" A5 Z$ I
这一篇《昌陵妃园寝》是补发的. 6 D2 [5 G2 @; i `
........................................
. p) `, \5 c! h C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一)
9 b: J+ c( j" S
! O. M- u T9 N! i1 T/ M8 g# f) l
昌陵妃园寝是安葬嘉庆帝众妃的陵寝,位于昌陵与昌西陵之间。 + D* R ^1 n- ?; g P8 k
10:40. 来到环陵公路的昌陵妃园寝院后。 % I8 _! E# `4 {
沿着园寝的西院墙外的砂石路南行,在一所学校的门前折向东,看到园寝前面的单孔石拱桥。
0 g; h8 C2 {$ B e) u最南端为单孔石拱桥一座:
# m' D6 c/ u$ L, d: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一)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一)
0 g2 ?# b) {& t0 A( [# f- u X
7 [% l. f- P" q8 t! Z桥北面是宫门:
4 j) M+ h1 z* P$ x1 V1 D$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一)
! t4 K& `1 q( _1 j# L 4 x; u; y& u; Y/ u) {1 M4 |
园寝内的享殿,东西山墙各连一道卡子墙,开一门通往后寝院。
; |, N# }' p4 p+ r9 ]0 U% l2 S5 ~享殿的殿后有一道宇墙,正中开一6米宽的豁口,这种做法与其他妃园寝不同。
* r/ O/ n% G: R# A* g' W6 P; P) n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一)
; L: v8 P1 k9 O; L
! p: [% I0 `" U: D( t宇墙北分布着四排17座宝顶,计皇贵妃2人,妃5人,嫔7人,贵人3人,分别是: 0 a {( \ L0 k- U
南起第一行葬2位,即和裕皇贵妃刘佳氏(道光13年卒)、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皇5子惠亲王绵愉,咸丰10年卒,年74岁,是最后一个葬入昌妃园寝的人)。 7 l2 T6 {$ W( g5 M& Y
往北第二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晋妃、华妃侯氏(嘉庆9年卒)、恕妃完颜氏、庄妃王氏(嘉庆16年卒)、信妃刘佳氏(道光2年卒)。 7 V2 g9 @0 f3 p' b- c$ L
往北第三行葬8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李贵人、恩嫔乌雅氏(道光26年卒)、吉嫔、荣嫔梁氏(道光6年卒)、逊嫔沈氏(乾隆51年卒)、简嫔关氏(乾隆45年卒)、淳嫔董氏(嘉庆24年卒)、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道光17年卒)。 ( W G/ \: m! o$ U2 f! _2 d. N
往北第四行葬2位,从东往西分别是玉贵人、芸贵人(嘉庆10年卒)。
' W+ K* E Y1 \; u 昌陵妃园寝不对游人开放。
* p6 _4 U' n. Z0 t& A- E/ z昌陵妃园寝院墙外一周都种植着高高的乔木。 3 p# w, M& H2 Z+ L! E, Z$ S
我估量,在后面的小山上也很难拍到昌陵妃园寝院内的景观。 , o% n$ S; |6 r
赶时间,在农田间的田埂穿行,由园寝的东院墙外绕行到环陵公路上。
8 t& h, l3 R' ?$ ^现在的时间是: 11:10 .
; a/ @" V- p8 r9 [0 j沿着环陵公路向西走,去昌西陵——“回音壁”景区。 8 F6 {1 l4 C) N
这一篇《昌陵妃园寝》补发完。 9 x2 v4 y3 N9 C- p
.................................... ; w! g& p& J2 A6 X5 ?5 i* I1 k' }
续前文。
, Z+ i d' R- S现在的时间是: 11:50 .
2 O% m2 B$ t! P) Q6 G/ k我离开昌西陵,由环陵公路三岔口左边的路向西行,前往3.5公里外的清慕陵。 7 q: j# O0 c- c* }: N$ {/ S
陵区间运行的小9路西面止于昌西陵。 7 u; r: K8 O2 r5 c+ j: F6 F1 m5 h* k
游客由此去慕陵需租车或步行前往。
2 w' u$ K& I/ {7 u% m
5 _* x( R- w7 u8 _1 p" k , B& c* c# m @ {. }$ g
( W$ j7 r- H4 p
$ f% k0 ]2 g) B7 s# ]& q/ I0 y; g9 Q6 { \待续。
8 [; K% ]' d a4 ?! ^* h5 J% Y7 ^6 P , p9 ~2 ]: k8 v4 }8 {% y; n9 Z6 W
1 H2 M R5 W) i6 U: F. D- Q / \2 E3 ^/ z' o4 Z% {; g
% W8 j+ y* Y, s; D
9 G# `. U% O8 b3 K t
* }& X( d. Y5 o
9 y. i) d: Y, Y {7 F/ B) Z! f, _2 ^
|
' \9 [% {! _; U& ~' Y; F4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