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f4 x: c% O. B4 S
' O1 u. Z( r* H9 J/ |! C, y4 c3 n* r. v% }2 p
& a% b" g- i( E
# N( l4 q% r. {: P) K4 t+ l
9 H7 {2 ~( B8 B! T8 R1 |陈学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 F, |. O( b1 I! u1 {1 ~4 N
* v N/ h' Z0 a% ~1 \ 陈学勇的新书《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不仅真实展现了林徽因的才气、美质与傲岸,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才高命薄的悲凉。
6 {6 x$ b# p; ^: a$ o" M : G5 K7 y' L. K% N& s
《莲灯微光里的梦》是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多年研究的成果。该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人们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徽因传记诸多史实上的错误和小说演绎之类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文史资料。此外,该书还有插图百余幅,其中不少照片是首次面世。书中还首次附有完整的林徽因年表和林氏世系谱表。
$ V O6 L6 }8 u& ^$ w6 `- P& T8 z3 G `
( m! L; ?- c7 \" i$ s4 A 林徽因和冰心、凌叔华、韩湘眉曾被并称为当时文学界“四大美人”。她的美丽和才华的确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和“新月派”关系密切,她的诗作置于新月派的集子里,她还创作了很有分量的小说和戏剧。她的存在,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她不经意间写就的文艺见解让沈从文和萧乾折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女性,其人生追求,朴素而丰富,淡泊而深沉,灵逸而厚实,表现出一个知识女性和平凡母亲的优秀品质。 4 Y9 f/ T$ }( A2 w( s7 y
* Q# b6 @( A6 a: C( {; d: s
著名女作家张洁说:“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得徐志摩。”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之间彼此的敬重和理解,这样一种肝胆相照的美好情谊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唱,是真正的君子风范,这一切故事的背后都写着两个字:人格。与梁思成论婚嫁时,林徽因首先要求的是梁思成必须去学建筑。后来梁思成回忆第一次去见林徽因时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 ' n4 R4 d9 O- c( I& c5 y
! v$ e/ X5 t& G: x$ _+ J
徽因告诉我,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科学。”与徐志摩结识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师长的反对,毅然离婚要追求林徽因。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宽厚忠信的梁思成。难得的是,林徽因和徐志摩后来一直保持着高尚而纯洁的友谊。1931年徐志摩飞机遇难,梁思成赴济南处理徐志摩后事时带回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林徽因用一方白绫包好这片残骸并放在家中,一直到她去世。哲学家金岳霖也一生挚爱着林徽因,且终身未娶。林徽因去世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开席前他说:
! [ f, d+ H: n
, l0 n, S" C& R) x “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感叹唏嘘。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题写的挽联曰: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所以,有人说林徽因是个情种,她的影响重塑了3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 N V# }- o( i" d0 R- F
% }, N. ?( E9 @& ~6 ^2 O4 v 林徽因的人生也是悲凉的,她的才高命薄,她的迷惘,不足以与普通女伴说。了解她、与她相契的同性只有美国人费慰梅。尽管受过中西方双重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她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有一种新旧时代过渡期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万人仰慕的背后,主角欲说还休。那时,她便把灵魂寄以诗篇,抑制不住地发出真切的叹息与渴望。 7 [* V6 J0 |( K
4 O4 }) ?8 g6 \( \ 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幅多彩的画,但却不可以随意为之增色添彩,它本来就有它的底色。如果读她的诗,会以为遇到了一位缠绵悱恻、感情丰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读她的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遇到的是和梁思成站立在一起的大师。看过很多谈及她的书,煞有介事、虚张声势地描绘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不禁为林徽因感到不平。 . c/ R6 N: x/ b-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