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6|回复: 2

老外“打眼”[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18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古玩行深不可测,这话一点也不假。凡是有点名号的圈儿里玩家,十个里面十个都有被打眼的经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并不是很难为情的事情,也算是个人在古玩收藏艺术方面有趣的成长经历呢。

1 \" i! }0 _/ P3 q% ~& J0 T

 

4 ^' x! m) r% j5 e

但在许多“古玩家”眼里,却总爱把“打眼”当回子事,觉得买了打眼货不但赔了钱,还要丢人现眼。所以在淘宝的过程中,一旦打了眼,发现后货主会赶紧把货锁起来,永远不再给人看,怕被同行当笑料说出去,有碍自己的名声。

0 ^, Q1 [) D& [6 ^0 r1 v

 

# r U1 [5 y. f: D0 V

前日,一位搞收藏的朋友在潘家园淘宝打了眼,这两天像是得了魔怔似的,一直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吃不好也睡不好。 经过我一番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劝说、开导,这才好点。在这儿,我想借这么个机会,给朋友讲两个老外打眼的小故事,看看咱的国际友人是怎么打的眼。同时也奉劝怕“打眼”的收藏爱好者省点心,干脆通过正规拍卖会购买藏品,有保障;如果真在市场上摸水“烫”着了,也得想开点,千万别对打眼的事情上心,“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摊上这种事儿,当成花钱买经验就是了。

& Y* ~9 _7 _: U( \4 w9 e5 m

老外“打眼”

老外“打眼”

# D* I) D/ ~; c0 y

(在古玩行里,想去地摊淘货得赶早,天亮前交易完毕)

2 A F' ?, O# X! {7 K4 ~

 

0 B. e, z, b5 o+ a& {5 z

打眼故事一   捡漏

T; P" f+ P4 F/ u% {9 d

九十年代的北京,潘家园在老外心中的知名度远远不敌宣南的琉璃厂,淘宝,老外就认琉璃厂!

4 ]2 P9 w9 e2 Y

 

6 X* F8 B* w: I c3 u1 [# n

有这么一位美国大使馆的驻华武官,将近60岁的年纪,对中国古玩情有独钟,并自认为从甄选到交易也是略知一二,于是这个来武官时常去琉璃厂憋宝、捡漏(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有价值的收藏品。),一心想在卸任回国时带件回去显摆。终于有一天,这位武官老爷子,走进了琉璃厂街上一家不大的古玩店。

7 |9 K+ s. _' ^

 

6 _) W: U6 O& y( V& V

这家古玩店,店面虽不大,可展卖的陈列品却是不少,瓷器、玉器、铜器、字画琳琅满目。掌柜的见有客上门,连忙迎接上前:老先生,您相中什么物件了?我给您说说……”美国武官信心满满地摆手示意不必。绕过字画、迈过铜器,径直来到墙角蹲了下来,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对着墙角处一个黑个溜秋、圆乎乎、满身洞眼儿的器物研究起来。身后的掌柜的见状,忙不迭上前说道:老先生,您别看这个了,这玩意儿我不卖,我还是给你介绍介绍别的吧。

- p" j" u3 d# i) a' Q

 

" H2 W$ Z d, @- u

“No no no……我就看中这个了,你店里其他东西我不感兴趣……

; E. s& X+ M. P7 M; Z n2 |9 y0 T

 

+ ^! Q [. k( S8 d! x( |

武官老外连忙推说,心道:把我当冤大头骗?拿满屋的假货蒙我,我看出来了,这儿所有东西加起来也没这个玩意真,简直就是宋代的器物呀。

& c- I' b' J! ]9 U' }- h* q

 

4 h) w0 `) ]7 G3 ^6 P& P

掌柜的一看,这老外执意不听劝呀,也只得作罢,但仍旧坚持劝说这东西别买,不值钱

, K/ A0 B: j2 c. s: w

 

1 d9 A. X! _" n: _0 x% C9 l. o( j' Z

嘿,掌柜的越这么说,武官老爷子就越是固执。开口问道:这东西多少钱,我收了”。

: G; } v2 u! ], {; K

 

- K5 l% G+ o9 J0 |% Q7 F$ t

掌柜的面露难色,言道:我这店里什么都卖过,可就这个玩意儿从没人向中国,也没出过手,你让我怎么开价呀!?

- O1 |1 I& a F+ f

 

2 E, Z1 k4 f& z

武官老外见状,觉得胜券在握,暗喜嗯,这宝贝一准儿假不了,我这么坚持买,他都不愿意卖,很有可能是这儿的镇店之宝,这回我可捡着大漏儿了。鉴于此,老外更加执意要收此宝。掌柜的没办法,碍于北京国际形象的关系,又不好说不卖。于是咬了咬牙,伸出两个手指头:您要的话,给这个价吧……”(掌柜的的意思是给两毛钱拿走算了。)老外见状,想都没想,便从兜里抻出200美元,200美元啊!90年代管美元叫什么?美子、叫!硬通货啊。再看掌柜的,张着嘴、瞪着眼、脸憋通红,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9 n& w/ ^! E% m2 `! B' Q

 

; y8 \; \; i$ Y5 ~/ J

这老外一看,好么,看来这是后悔价码开低了呀,于是赶紧把钱“啪唧”往桌上一拍,生怕掌柜的再改口不卖。拿起那个黑乎乎、满身洞眼儿的“宝贝”就要走。

8 y0 d. @( a* I

 

7 m! b, T0 F$ y

掌柜的:老先生,慢走,我给你把东西包一下,别就这么走啊!老外一看掌柜的没有反悔,于是放下心来,示意不用,并转过身掏出个雪白的手帕,轻轻地将包起托在手中,兴冲冲走出古玩店。所经之处,路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而这武官老爷子那叫一个美!

! I* _* R" v% `; V' D. s( H& V

 

& Y0 J& l i! o) {1 X4 X

那位问了,你说得这么热闹,这黑乎乎、满身洞眼儿的宝贝到底是个什么呀?——什么?就是老百姓家里最普通的一块儿蜂窝煤!

( i4 c5 J& [' q, Z; [0 d% Z: ~# `4 i

 

) y7 d' z( L% ]% }! Q3 a. o

老外“打眼”

老外“打眼”
(非要捡漏占便宜的主得明白呀,市面上的古玩假得多,真的少,有愿意当傻冒的就有骗傻冒的)

2 I+ H* M' Z, ?- r' J

 

9 T9 }! ^4 |3 z H

打眼故事二   易货

2 W8 F' u0 T8 d, D

故事说的是在解放前的山东济南,有这么一个云游中国的欧洲旅行者,对中国文化非常痴迷,尤其喜爱中国古陶器,并在古陶领域颇有些心得。

_4 Y/ m2 z+ R: C7 O* c

 

( i4 ]* f1 i* O, \4 ~( _- Q

这天就来到了济南最大的一家古玩店,进来以后,店小二礼貌地引路、介绍藏品。老外问道:我想看看陶器,店里的藏品多吗?”。

4 F* C7 D6 y+ r/ d3 D# V

 

3 c& }% f7 U! Y( s

小二为难地回道:这位客官,实在不巧,本店最后一件陶器昨天刚刚被一位北方的客人买走了。要不,您再看看别的器物……”

: b" r3 x, P3 j) ^3 j5 X/ n

 

2 R! g2 {* B$ ]% k o

哎呀,我就喜欢中国古陶,除了陶器我对别的没兴趣呀……”话还没说完,突然被窗台上一个陶罐吸引了,阳光照在陶罐上通体乌黑瓦亮,十分好看。于是接着道:你这伙计怎么不诚实呢?明明还有陶器,偏说卖没了……”

4 S5 E) v( K) ~; L

 

% ~; U2 g- p e$ v6 p- M) B

小二见客人责怪,觉得委屈,辩道:客官,我说的一点也没错,确实没有能卖陶器了。这个罐子不卖,我也不敢卖,我们掌柜的要知道我把这个卖了,非得打死我不成

1 v$ _9 p5 T! `

 

* K! A+ E+ n/ r$ P( w4 x8 ~

老外不由分说,伸手拿过陶罐,旁若无人地自个儿把玩起来。只见此罐通体乌黑,口小肚大,胎质厚实,口沿和内壁上还有一层浅白色的“包浆”(包浆,是经过土埋、水沁或经年累月用手把玩时留下的汗渍和油垢,层层积累并与空气中的灰尘共同作用产生的一层“皮壳”。),玉石赶紧用舌头舔了舔,咂么咂么嘴唇,嗯~碱性味道很大,凭经验判断,这陶罐的烧制年代即使不是汉代的,也晚不过战国呀,而且还是用北方碱性土烧制的,这下买回去可赚大发了。(中国古陶罐,以彩陶和黑陶最具收藏价值,并且传世极少)玉石赶紧用商量的口吻问道:您看这样行不行,你把这个陶罐卖给我,我多多地给你钱,你们掌柜就不会怪你了……卖给我吧,我是真喜欢!

$ k# {; A# [! V4 [ v

 

) H# b6 i2 l8 c) s2 I

小伙计一看客人的态度这么诚恳,也没得说了,狠了狠心,说道:罢了,如果您真打算要这个罐子,我就做回主,把它送给您了,回头掌柜的怪罪下来我自己担着!老外一听,这个乐呀。赶紧欢欢喜喜地抱着罐子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古玩店。

2 _( a! G u# b8 F3 @( D

 

$ b$ K4 C- T% I) O; S7 z) {+ r

走了也就走了,没想到,没多大一会儿工夫,这个洋客人又回来了。对小伙计说:你把罐子送给我了,我实在不忍心白要你的宝贝。这样吧,我拿东西跟你交换。莱卡相机是我在中国旅行这么多年的见证,不能给你;钻戒是我和妻子的订婚凭证,也不能给你。不过我这里有块手表,虽说是老款的劳力士,但却没有任何故障,走时精准,也值些钱,就算咱们的友谊见证吧。小伙计一看客人这么坚持非要易货,也只好收下了手表。

1 W3 W2 i" L- W0 x% E

 

, W5 X& V# [6 U0 o1 U9 H

傍晚,掌柜的办事回来,问道伙计,今天开张了吗?

0 W D: A1 k J

 

" J9 Y: G. U) s! _5 ` ?

掌柜的,今天有客人但没开张

5 y2 m+ C% Q) e' p" N0 x7 z

 

+ V' v% @2 K; Q& t. b) U2 c

哦,没买卖就算了,把我的匿器(夜壶)拿过来就早点歇着去吧

0 j$ K8 O8 ]7 \3 r( N+ R J

 

6 B0 K3 |0 N/ q9 `, d5 Z7 ]+ p

小伙计很诚实,跪在地上说道:掌柜的,您的尿壶没了,我错了,您打我吧……”

3 n* g9 \9 R+ [5 V v

 

2 L. j4 e. Z7 F# r" Y

没了?摔碎了?没事儿,再买一个就是了

/ W+ |5 f; `$ G; O& T- B

 

, R' r& J; ~! ~! T2 K0 u) H; y. _5 J

没有,是我送给一个客人了,还收了人家一块手表

; N* n/ A s4 J0 W* }3 R! N

 

7 m; \3 n6 [, R* j* Q. l

掌柜的接过表一看嘿,这破表连个绷簧都没有,一瞅就不是值钱货。就因为这么个烂表,你敢把老爷我的匿器给送人,你胆子也忒大了吧!?掌柜的狠狠地把手表扔到了地上,喝道明天一早,你赶紧卷铺盖卷,给我走人!

% C( O3 Q0 {+ f$ P6 y

 

# l2 k. k: I7 X

故事说到这儿,您也猜出来了吧?那个被洋人以一块劳力士手表换走的中国“古陶罐”,不是别的,正是古玩店老板用的尿壶,因为经年累月的往里撒尿,沿口和内壁上自然滋生了一层淡白色的尿碱,却阴错阳差地被这个洋人假行家当成古董给换走了。

3 g- v5 S* F$ b0 w1 z( l7 u0 y+ b/ r

 

9 `/ J& n9 d" T# s" Q+ R/ N

后来呀,这个小伙计还真拿这块劳力士手表当了些银子,就凭着这些银钱,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古玩店,再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若干年后,小伙计也成了京城里有赫赫有名的古玩收藏和鉴赏家。其实,这个小伙计也不是别人,正是古玩行著作《打眼》的作者——白明他四姥爷。

老外“打眼”

老外“打眼”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2-18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穷人,从来不玩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1 11:51 , Processed in 1.12014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