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北京啦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2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好!

2 L! \: c& X" X% m# m

    明天到后天有蟠桃宫庙会

发表于 2009-3-2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5 23:13:00的发言:
916年文繡7歲,入私立敦本小學讀書,《北京市志稿》記載,私立敦本小學成立于1910年,校址在中頭條胡同東邊的後河沿33号。  你知道這個學校就是上三條小學的前身嗎?東後河沿學校!
% k$ x- F8 k2 {( C' t ]1 S

那这么说私立敦本小学就是许德纯祖上的家业了,我还是挺怀念上三条小学分校的,后来路过总是想多看上几眼,那时好象已经住上人家了,门口乱七八糟的,现在只有看看这个冒牌的上三条小学了!


发表于 2009-3-26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6 22:47:00的发言:
這個冒牌的上三條小學 怎麽看着像上頭條小學?
6 R" S( F- u( f7 Q2 m

就是原上头条小学,后来和三条小学合并了.

发表于 2009-3-26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冒牌的上三条小学 怎么看着像上头条小学?
发表于 2009-3-27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看看 庙会去 去年想就没去,所以今年要抓紧时间。你说的那是中二条西口,对上二条来说是东口。最早没有那铁箱子 也不用钥匙,后来有了塑料凉鞋 ,孩子们都去公共自来水冲脚  ,不知道谁想的方法法。龙头上按个铁箱子 上面开个长条的孔 , 每院发了一把细钢筋做的所谓的钥匙。这个钥匙 像现在挑衣服杆的那头。收水费也不麻烦,当年我家的院子里就没自来水,每月 有个老太太来收水费  夏天一人5分钱 冬天3分钱 ,这个老太太把收的水费交到哪去 我就不知道了。我家都是送水的人送水  ,这人拉一个装水的木车,人高高大大但很干净,(你可能都想不出来这个送水的车什么样)送水的人在我院的门道那用石笔画米字  一个米字是4挑水 ,一挑5分钱,月底结账。冬天每天还有负责关自来水的人 ,早10点开水管子下午4点就关了,想想那会儿的人活这也不容易,操心的事太多了。
发表于 2009-3-26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6 20:38:00的发言:
7 z# {* U C' \

老北京啦好!

5 G9 n* H' [, A$ |# E' H( {- C X

    明天到後天有蟠桃宮廟會

5 v( Q) E' q# _+ d

老北京啦忙什么呢?

/ X5 D& H* v; ?$ X: r$ O. |6 @

我今天下班路过东便门,看到庙会正筹备呢.

发表于 2009-3-26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中二条东口有一个大水龙头,那的住户都上那接水吗?我记的上三条有些院没自来水,也去中二条接水,接水的人带一把钥匙,往铁盒里一插,才能打开水龙头,那会用扁担挑水,收水费工作量不小吧?

发表于 2009-3-26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看错吧,我看这就像上头小学的大门,90年兴隆街二小的校园也规划成上三条小学分校了。
发表于 2009-3-26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后河沿小学和上头条小学不是一回事,  东后河沿小学在 护城河边上,上头条小学也是私塾,下三条小学是公立学校。

发表于 2009-3-27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您的记性就是好,什么事都记的那么清楚!送水的车是这样的吗?
发表于 2009-3-27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一个问题,从上四条到西花市有两个穿堂门,它们有正式的名字吗?还能记得它们的特征吗?
发表于 2009-3-2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好

8 V4 f- S) R* [9 k b0 F; r& R3 J

   发的照片就是送水车,这个照片肯定很久远了 ,送水车基本是这样的。上四条的穿堂门没名字 ,没什么特征吧!   这些穿堂门可能就是为走这着方便。胡同里的院子很多都是可以从这条胡同穿到另一条胡同的,上三条小学的的后门就在上二条。还有学校西面的那门也可以串到上二条  最后面的屋子就是玉器厂的车间。

发表于 2009-3-30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女好!

& n. M/ N. w5 ~" e

发几张图,你从照片中能看出什么来?






明天见!
发表于 2009-3-3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敲一下"国瑞城旧地"可看到一篇关于花市的文章.
发表于 2009-3-30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3-30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30 22:10:00的发言:
, `0 l$ S, E. f6 D# i% Y

 

' R( _* i- Y, c" Y

?????????????

发表于 2009-3-30 0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29 16:01:00的发言:
+ ~2 z- P7 I5 r" _% ~2 V

我在家翻出一本80年代的地图册,特意翻拍了花市地带,那个饭馆叫燕春饭馆,那时的容真照相馆已改成时光照相馆,发上来看看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1201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 X& q4 g, ?% m$ d6 u

这个图很珍贵了,老北京啦看了一定亲切的很了,那个饭馆当年还真没注意叫什么名字,这下好了 ,要没这张图得憋闷后半生,东边那串堂门门里是不是有打线厂的车间呀,打线厂的人很多都是解放前都是河北过来的人 。

发表于 2009-3-29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时花市的故事很多,希望有浏览这个帖子的曾经住花市的老街坊们上来聊聊,来丰富我们对老花市的印象,这也是一种享受.
发表于 2009-3-28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G0 j- s" o& X

图3,破旧城墙上的标语

; @" o7 \/ l7 E4 H% ~1 R# A& c) d

. Y2 a. m2 j) M" `/ r& i

图3,演出在这里(城墙下的广场)举行

7 a+ o! L& j# V) w; _

5 m4 `7 n; }% \0 D

图4,演出之前

8 h) ]/ V/ i$ }& x

! w0 ^- Q4 w( k" D2 l$ c6 t/ ~

图5,演出之前

8 Y. F. w9 n: F4 D

( f* H' w' {, S# O! X

图6,栏杆外的观众

) V: {7 L! N6 k

8 G3 F, G0 L2 ]6 ^3 Q

图7,观众席上的群众

/ K5 q% I$ n X( {& n+ J9 v

# q6 ?9 s* {8 y7 G- `2 J

图8,摄影师

+ C- Q- I) V6 C3 ~

; i9 r* K$ ~1 B' ?5 z0 A# v

图9,观众席的领导

. N# _4 h* ~3 c

: h" G3 ~* I: |

图10,栏杆外的观众

8 X$ R3 _+ A" C0 H

发表于 2009-3-28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s2 `7 q$ M) R/ C8 ]1 L% J4 M% o. ]7 O5 w2 ]1 p6 a4 _& T3 Q+ f( q( q0 [+ V( s2 Q4 n2 q( {7 E. T# U1 U
蟠桃宫庙会 花市 民俗 北京市 尼康 原创 摄影 旅游 文化  分类:人物纪实(图)
9 p3 a, N9 f& b9 Y; [
& m6 A; v5 S; H

开幕式(附图11张)

3 T {5 M0 @1 N, b; l7 \: Q. |

+ o+ x+ e6 g; R

    为了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7年起北京东花市街道举办的花市社区文化节暨蟠桃宫庙会在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丰富了群众生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据介绍,市民在为期三天的庙会上,不仅可以看演出,赏桃花,还能欣赏到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绝技,品味清明小吃“寒食十三绝”,在逛庙会的同时,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今天,2009年北京市花市社区文化节暨蟠桃宫庙会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开幕。我们来到了这里,我拍下了三组图片:第一组《场景》

q) @' h* g8 [% d

发表于 2009-3-28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7 22:45:00的发言:
9 b) d3 D7 u; s& l

老花市好

! `- i9 y3 [) `

   發的照片就是送水車,這個照片肯定很久遠了 ,送水車基本是這樣的。上四條的穿堂門沒名字 ,沒什麽特征吧!   這些穿堂門可能就是爲走這着方便。胡同裏的院子很多都是可以從這條胡同穿到另一條胡同的,上三條小學的的後門就在上二條。還有學校西面的那門也可以串到上二條  最後面的屋子就是玉器廠的車間。

# _$ o* }9 F4 y+ m

其时过去上四条的穿堂门是有名称的,这两天我翻了翻我家老爷子留下来的笔记,有一段写到:"1943年在花市上四条西观胡同双太隆洋线货庄学徒,在1946年离开".这个西观胡同就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所称"穿堂门",(靠东边的那个穿堂门)以前老爷子也说过,在穿堂门学过徒,不说西观胡同,不知是后取消西观胡同的叫法,还是大家都习惯叫穿堂门.不叫它的正式名称.

# ?+ ~% m8 P3 Z! c

我对穿堂门印象还是比较深的,穿堂门的两头还真有门框的,我想过去肯定也有门,靠近四条这边有的丝线厂,一近穿堂门里边就能听到机器的躁音,两边的房子离的很近,房檐几乎快挨上了,所以胡同里面很黑,在白天有住家也开着灯,晚上住户不挂窗帘上门板,遇到下雨地湿,地上泛着冷光.解放前这里都是铺面,走在穿堂门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象走在南方窄小的商业小巷里,走出穿堂门,到了花市大街,才豁然开朗.

5 ~# C8 G1 y3 g

我对穿堂门记忆犹新,可能是俺们老爷子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的缘故,哈哈!

- i* h/ u: ^; ~4 P" f1 q$ o7 [/ X

西边的穿堂门也是有名称的,好象叫春柳巷!

1 _# l% ^" _8 a. n; @8 p) P

就如同一个人,大家常叫他外号,到后来他的大名渐渐被人遗忘了.

发表于 2009-3-28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庙的庙会





发表于 2009-3-28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蟠桃宫庙会,看老片吧!

 







发表于 2009-3-29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面的那个穿堂门是有门框,里面很黑,白天经常有的人家开灯。基本都是门脸房。西面的那个没有门框 ,里面也不黑 和大街上差不多 ,这个穿堂门里面有的是院门 不都是门脸房。还是小时经常走穿堂门,后来一般就不走了。先穿大街上的穿堂门  在走四条到3条的穿堂门,穿来穿去的觉得很好玩。蟠桃宫的庙会没啥意思 ,以后不去了。基本没以前蟠桃宫庙会的感觉。
发表于 2009-3-29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2-24 23:07:00的发言:
: d0 v2 D9 x7 c2 \% a& x. ?( w

二條75号巧兒........是宋洪偉家西側的?剛好那個門裏沒有同學,不知是誰了,遺憾。

" N+ _9 c# U; k2 h6 j: r

您還記得羊市口往西不遠路南有一個飯館(漢民的,對面是福源常),以前常到那去吃飯,我怎麽也想不起它的名字來了,您記得嗎?

8 _% W6 E8 m: `- V, Y5 q

我在家翻出一本80年代的地图册,特意翻拍了花市地带,那个饭馆叫燕春饭馆,那时的容真照相馆已改成时光照相馆,发上来看看吧.


发表于 2009-3-31 0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6 R, A( H6 E: W6 z7 l0 ] n: U+ D. d, s7 O. ?7 R: R9 X" c% h1 P
. U5 o( f9 r' O6 s- T* G1 l+ P8 M) B1 d- x0 T+ E$ e: D/ a+ t8 K- m' Q( O8 l' S$ ~! N$ i2 V2 g' T/ c8 \8 s. p$ Q! O l+ o6 }
- Y" R/ O+ _% O4 x4 I, {: j4 c' K: M9 Q8 X+ j) N" e/ `4 m# t8 Z3 d8 W/ \# G9 j6 ` m/ |0 [' s! A# n1 k" P( z# i' x" z3 ^3 l- u" d" z; r. j- b( J1 n2 P# J$ u* I2 \7 s. X, J/ V. W2 X; ?4 Z( O4 S- m( a. c! t& a" z1 U% ~: M. u! R6 x# S, b8 G$ H: P d8 ?9 b& O( ~
/ ]4 r/ |1 C- u. k1 V 0 u' f- k; z. n; u. p# ?; c( [' O9 J* j, a. ^2 t; [4 l# G% P% V3 @4 H( V
首 页
要 闻 图 片 财 经 社 会 科 教 奥 运 投 资
 
8 t* A* s6 i8 E$ A; A A4 b3 C; u2 K- l6 K+ @9 s. O3 W6 l& |8 Q3 s; ?. R. o/ \6 {
/ C: [; c, F: R4 Q+ \9 c) z. R# k- N" H X2 f j+ @; P9 F6 k8 Q. e" t8 `2 n. D# U' f6 l7 f9 a( u% z% Y: k
 
" u/ [' x$ E& o / p2 g( ?2 h( Q" z0 b0 ~6 M: p* @+ o+ _8 \: U8 y. H5 b8 e* q# v# p4 z. Y$ d% |7 a
- m% E! u) T% j; F, w9 F0 i8 G" D$ [4 h: W& r p1 I {3 [' I9 k" u2 o. d* i6 c' Z$ i1 X3 t# G; O6 T, Z0 W" b W& f
所在位置:
首页怀旧
1 }. l. q8 s- j" |: F0 I: R- ~" n+ {+ G3 o8 s# t0 }, k M( Y$ b; p C# w: A7 Z, |5 t1 v0 _' L# C2 f: c
国瑞城旧地
5 i2 G) X8 Y" N& ?
% M' m5 O6 O/ K+ [$ M) l# Q# l9 Q) Y7 s9 \ / g* B F9 r& D+ Y& m1 Y' P6 _# }& v0 K2 Z7 y o: G3 e) t5 d8 n" [ V
. g0 N* K8 |% w, {* U
2006-07-25 13:58:44
1 ~4 W- ]6 Q% ^( L0 C4 |8 d- F9 ]' T9 Z0 p5 p6 `2 v" h' m- R1 l9 N z/ g6 Z1 X6 Y; {( P4 ^; o! o0 R# A/ }
" i7 T3 X4 ]/ N( Q
0 P" V. P5 z5 a" n; k( Z" a/ X) k9 X* ^0 a: i3 U' q( `5 s( F+ K6 W: R3 W6 U9 I
* T/ J8 U# ]( ?/ d: ~, n) S2 T" t
/ W: c7 g* M# x* G5 w 4 s- z$ h% b3 v5 D, Z' t# m n2 x' l, Z( P, d' x$ d( R+ W- l* r) K2 _2 L
6 L' N( _4 T" v( k# P

  我原来的故居,就是如今的国瑞城,看着这些林立的高楼大厦,感觉我们又城市化了,生活又有了新的进步。

; G; y: \; f5 D# y% G7 j$ u% g

  回想童年不免也有些留恋,现在的国瑞城,是由北西花市,上四条中四条,上、中三条,上、中二条,上、中头条拆去而建。我见证这些胡同的变化。据说崇文门外的这些胡同(哈德门)建立于明末清初,是内城和外城的交界处。从这里步行经东交民巷到天安门才20分钟。这里的每条胡同排列非常整齐是很严格的正南、正北的房子形成的四合院,正东正西宽窄一样街道形成的胡同。每条胡同中间部位设有一个穿堂门,是纯正的棋盘式布局,每条胡同都由70至80个门牌号码组成。胡同的两头都有像牌房一样的大铁门,每天早5点开,晚间12点关,真像是排列整齐的城堡。那时家家闭户、半条胡同,我看见就我们四五个孩子,不记得有这么多人呀。

' A% z) p, e/ H# v

  我们原住上三条17号(原32号),这是19号跨院,主人姓边才2000元就把它卖给我的祖父高鸿均共10多间房子,分为南北两个院落。1945年由大爷高纯汉在此房子做网子生意,当时店堂叫“鸿记”号就是用的祖父高鸿均的“鸿”字。

) B" _/ a$ l/ c: f* f: t( u

  解放前后“国瑞城”的土地上,东面有娟花厂、青山居,青山居是玉器古玩集散地;西面有当时较大“协成生”布行和花市影院,南面是清真寺和火神庙,北面是明城墙、蟠桃宫。我住的上三条家,有很多玉器加工作坊,当年的东方氧气公司在我们对门,往西有北京的金店王家及上三条小学的前身张一元茶庄家,几十年来地方变了,人变了。大多数老百姓也变得富裕了。

发表于 2009-3-31 0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回民小学。
发表于 2009-3-31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31 6:29:00的发言:
" n# u* Q4 u) |. G( w5 p M8 S! ^; m) q$ Q9 @" b$ i1 M2 C) @/ s/ e- p# \1 `+ }4 r p8 J
, @" x- } t. U0 F, ? " y! Z8 [% e9 G( D m5 w0 g, H* v2 r0 V4 H$ W) t9 C/ q) y! A1 k* g! @/ \, v
! q1 {7 f; J, r: }. j9 }, x4 n& @1 O' l- J9 P2 M- g. l+ i1 h z+ e% m$ W3 n+ I: s2 j* H) |- D1 M4 }5 q' a" A% F# m7 f" K2 w/ G. K' O. X4 y, M9 K8 p% g; G) F! G) {5 J* |: K: M; c6 A% T) A" E8 e# E6 B. J! d A5 i) d1 l# A# ?2 I7 F" P- b; d' {, p+ e' S6 |5 q+ I0 o5 o
, B: Y4 X! {% k6 R/ A7 X8 k1 r+ _: @4 b4 Q R0 Y# i5 {4 k+ V+ c- h- u& W7 P. g. f& t+ i0 L0 M7 @1 J4 O* l- s
首 頁
要 聞 圖 片 财 經 社 會 科 教 奧 運 投 資
 
6 \0 S( H- l j- L5 c3 Y( O' S3 w! q2 C1 E. e$ q9 J2 v7 X8 _6 P4 m. M( x* Z0 L* s; P. c! Q: L" @ o" ~
: i, b4 b n4 Q7 u7 V; j& s" F4 H& G4 m `+ W: p1 c" h- [( Y$ p1 R9 Z8 v' K. u8 b& C* N/ G% n, m/ M1 _; ~
 
; ]' | U5 m. y0 X! [! G+ T2 t/ ~. v , u, T; C* W: a! I- ?& y/ v# E5 L X+ J8 w" @, ?9 K! [; T3 K. I) a1 t7 `. ?0 N, d& o$ g4 ~, E: R
# D5 R6 x, T" P& Y5 b4 D' v $ V6 k: D% R' B2 a6 D5 r5 b. F/ P! H, J/ r4 S; s! O T! z! i' O
所在位置:
首頁懷舊
, k% p9 |% X) T% V ! V! G7 f. [* b$ ?% u; }9 [( h) ]. }% r! _5 N5 W$ O0 |8 }4 R2 ]& J4 _# `, Y2 t
國瑞城舊地
7 v! [2 C5 v4 U+ w3 E
7 F2 B9 }6 K' d : K; j) y& k5 G ! u; `# f" L3 }0 V, G2 x+ f1 l& `/ O( q4 I. @# o; r# ?5 x: M2 Z$ @1 K# y
4 U' I* y- J% _" X; {) C1 }+ [
2006-07-25 13:58:44
5 u2 G; D+ R: `5 j- G# f8 ?9 f; b( F+ s" e8 P/ t" c4 i4 t& ^5 c, i3 j" z( M" P+ @* z3 c! ]& m0 o( _! A
% a. U* }$ A/ F3 B
; h P* D6 n W! ^ ) x% W% F9 L# Q8 x; _1 ]1 e' Z/ @* |6 W- D, O# E, o" g& c r5 j0 I! E4 A
" J: w6 Y' l' ?: a# y- a
. c1 o; g" H8 @7 {' I! x # Q+ J/ e& E9 U2 N, k6 f/ O- y& K3 p, h+ m' R# ^4 k; i, p( _/ b% r/ L
- u1 |# _ W, l) E

  我原來的故居,就是如今的國瑞城,看着這些林立的高樓大廈,感覺我們又城市化了,生活又有了新的進步。

" C, R; Q+ D8 _+ r' Z3 Q7 }

  回想童年不免也有些留戀,現在的國瑞城,是由北西花市,上四條中四條,上、中三條,上、中二條,上、中頭條拆去而建。我見證這些胡同的變化。據說崇文門外的這些胡同(哈德門)建立于明末清初,是内城和外城的交界處。從這裏步行經東交民巷到天安門才20分鍾。這裏的每條胡同排列非常整齊是很嚴格的正南、正北的房子形成的四合院,正東正西寬窄一樣街道形成的胡同。每條胡同中間部位設有一個穿堂門,是純正的棋盤式布局,每條胡同都由70至80個門牌号碼組成。胡同的兩頭都有像牌房一樣的大鐵門,每天早5點開,晚間12點關,真像是排列整齊的城堡。那時家家閉戶、半條胡同,我看見就我們四五個孩子,不記得有這麽多人呀。

. H/ `* J9 Z) }/ s0 c; P% `7 [. i" F

  我們原住上三條17号(原32号),這是19号跨院,主人姓邊才2000元就把它賣給我的祖父高鴻均共10多間房子,分爲南北兩個院落。1945年由大爺高純漢在此房子做網子生意,當時店堂叫“鴻記”号就是用的祖父高鴻均的“鴻”字。

1 J1 C% W5 A- @4 ?, O( ^

  解放前後“國瑞城”的土地上,東面有娟花廠、青山居,青山居是玉器古玩集散地;西面有當時較大“協成生”布行和花市影院,南面是清真寺和火神廟,北面是明城牆、蟠桃宮。我住的上三條家,有很多玉器加工作坊,當年的東方氧氣公司在我們對門,往西有北京的金店王家及上三條小學的前身張一元茶莊家,幾十年來地方變了,人變了。大多數老百姓也變得富裕了。

这家高姓人家我认识,住我们院对门,他说胡同两边有大铁门,5点开门,晚12点关门,这事挺新鲜的,还有张一元曾住上三条,没听说过,挺有意思的!您听说过吗?
) u* m7 G8 i1 X2 U' w) N& J1 o

发表于 2009-3-31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对狮子可是咱花市的宝贝,听说过"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吧,这个谚语就出自这对铁狮子,您知道灶君庙的原址就建在现在的回民小学,灶君庙早年间就没有了,但铁狮子保存了下来,新穆德小学建成后,这对铁狮子经校方努力,让铁狮子回到了老地方,成了"镇校之宝",上面刻有康熙年代制成,,还有捐赠者的名册,您注意了没有,上边刻有"崇文门外上头巷童子圣会敬献"字样,说明在那个年代咱们那片胡同不称条,而是称上头巷,中二巷,下三巷,咱可不是胡说吧,有证据啊!

4 I* t0 D7 x4 i, `" _

 

6 K9 i. c7 w/ L8 z1 Z

 

$ G! k2 E: T' D* W; U, Z9 {8 b4 K; o9 [

 

, V: x y7 r. K6 {

 

, b% P; Z. W: Q* b$ }

 

; x6 @( X& V: E3 w/ _& |' g

 

/ F2 G- g. R8 O1 ]5 Q0 m

 

& ^# @; f7 C# h) f6 l

 

" v8 |1 O' G. A" P$ R0 `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2:50 , Processed in 1.23407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