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北京啦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4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第二张这个门太熟悉了 ,串堂门拐过来的就是这个门,画的和实际一模一样,将全林住的是几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16号是军人那个门对面我就知道你是哪个小男孩了,这个院子里有家人上海人 ,家里有 68届的男生   71届的女生  还有72届的男生。
发表于 2009-3-24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24 0:24:00的发言:
, d/ S% A, w9 C+ j9 o

我家住十六号,好了明天见!

( n; v' b# e. ?. E
如果16号是军人那个门对面我就知道你是哪个小男孩了,这个院子里有家人上海人 ,家里有 68届的男生   71届的女生  还有72届的男生。
发表于 2009-3-24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的朋友们早安:末代皇妃文绣住过花市上头条

  ' `: m1 e& c: m4 ]

76,原号134,花市上四条

s7 K% [) X2 p) V( b

花市上四条,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东侧。明代属崇北坊管界,清代属外城东城辖区。

0 w# T2 \9 s/ J. b) T- [

花市上四条,明代旧称“四条胡同”,清末划分为上四条、中四条、下四条、下下四条。这里是花市诸“条”最靠近花市大街的地方,清末旗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说,花市大街每月初四日、十四日、二十四日都有集市,称为“花儿市”。“花儿市”上既卖日用杂物,也卖花,“所谓花儿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时令鲜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甩头之类,颇能混真”。当时制花、售花的店铺称为“花庄”,花庄将原材料发放到花市大街周边的居民家里,由家庭作坊制花,从事制花的家庭作坊有1000家左右。那时花市大街还有烧制料器假花和挑补绣花的行业,末代皇妃文绣少年住在花市上头条时,就和母亲、姐妹在家里做挑花以补贴家用。

! L- \& y9 C+ q) x' w

文绣家族是镶黄旗满洲旗籍里的蒙古族鄂尔德特氏,祖上早在关外就归顺了努尔哈赤,曾祖父锡珍在清末当过吏部尚书,她家原住镶黄旗辖区的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拥有半条胡同500多间房屋。文绣1909年12月20日生于方家胡同老宅,不满7岁时,因父亲早亡,家族败落,姐妹3人随母亲迁到花市上头条租房居住。文绣的母亲是汉人,娘家姓蒋,而花市有姓蒋的制花名匠。文绣母亲由东城迁居至南城的花市上头条,或许是因为这一带有她的娘家人。

* s( E1 v" n/ w6 k. N3 X

1916年文绣7岁,入私立敦本小学读书,《北京市志稿》记载,私立敦本小学成立于1910年,校址在中头条胡同东边的后河沿33号。文绣的堂侄女傅嫱在《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里写道,因交不起学费,文绣对母亲说:“我白天去上学,不耽误帮您挑花活,晚上把白天的活给干出来”,“文绣也因为起早贪黑地干挑花活,微弱的煤油灯光伤害了眼睛,变成了近视眼”。1921年,12岁的文绣被溥仪选为皇妃,于次年进宫。

4 i7 c; _6 L0 [8 B, E* J, F

流水落花春去也。繁花落尽、老树嶙峋的花市上四条,如今已成为国瑞城大型住宅楼区。

发表于 2009-3-24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好!

0 c$ b6 D5 C2 ]+ _0 ~& N0 Z

   消失的胡同到那去买? 

发表于 2009-3-24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花市女:你们好!

/ h9 C2 O2 p7 S @% G* U3 {3 U

向你们介绍一下陆老师,网名食烟火斋,是老北京网的最活跃份子,是老北京网北京通史的主讲人,陆老师知识渊博,语言诙谐,同时热衷于传播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中国档案馆,北京档案史料,北京青年报等撰写北京历史地理方面专栏文稿.周末不定期的在恭俭胡同举办讲座.

, `: r! V |* Q( L. t( ?

陆老师和画家况晗合作出版的<<消失的胡同>>一书,我感觉挺有看头,既欣赏了胡同的绘画,又了解了胡同的历史,一举两得,

4 p6 r/ }; I3 C- P

我没有想到食烟老师会关注我们这个贴子,在此谢谢陆老师,同时多多指导!

发表于 2009-3-24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4 22:45:00的发言:
5 X r$ h+ R7 B7 X* N

老花市好!

: [# b( O) a) f% _) _

   消失的胡同到那去買? 

1 y% G% V) f, d4 K

在大点的书店都有卖的,花市书店就卖.

发表于 2009-3-25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916年文绣7岁,入私立敦本小学读书,《北京市志稿》记载,私立敦本小学成立于1910年,校址在中头条胡同东边的后河沿33号。&nbsp; 你知道这个学校就是上三条小学的前身吗?东后河沿学校!
发表于 2009-3-25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好!
发表于 2009-3-25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24 23:35:00的发言:
" _6 j6 R0 I" m9 l/ D: g

在大点的书店都有卖的,花市书店就卖.

) ?8 \0 n& T+ ]2 V) L4 _- _2 |

????????????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19 23:15:00的发言:
% u4 u9 {9 n" ^- z) R( U

小时候玩的玩意儿记忆犹新,在河沿有个铁器加工,下角料是个长条型,一侧中间有一鼓肚,我们称他为"天安门",撮着玩输赢,要是赢一兜子"天安门",可高兴了.

) n5 u; Z$ a" J. Z; x/ d

还记得捡娟花儿厂的剪纸,回去拓下来,再用刀刻,穷有穷的玩法,哈哈!

( ]+ C, ?) X6 U5 d v4 P; \

老北京玩过这些吗?

& x4 Z. r* o( B/ b. A

当然玩过啦。我们那儿叫这铁片为“鼓肚”。玩法和北京花市女说的一样,就是抓时不准掉地上,分为2抓、3抓,最难的是4抓。

# l8 D" Q# z9 Z5 [* m2 y

也刻剪纸,都是互相借自己没有的,到全成文具店买电光纸,拿铅笔在纸的反面把剪纸拓下来再刻。以后我还经常自己画点儿剪纸图案再刻下来。记得有一张列宁头像的剪纸,光胡子就刻了好几天。

* U9 i7 b9 k: U. o4 ]0 ~* ~

还有一种游戏叫“得枱”,玩法:两人玩儿。玩物:各用一块木柴(生煤球炉用的那种)胡同内路上,相距10米,各边各划一条线,一条线上放木柴一块,用另一块木柴打击放在线上的木柴,可打3次,被击打的木柴应被打过另一条线,过线则赢,否则为输。赢方赢得对方的木柴。游戏结束。你玩过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0 6:34:00的发言:
老花市还刻过剪纸?你说的那铁片我家好多那,听说是河沿那一个铁工厂的边角料,铁片放到手心里翻到手背上, 在掂起来 , 一个一个的抓, 抓几个就归自己几个。那个铁片你也捡过?
! q$ y' y8 F A$ q' Q3 k

  您挺有意思的!连小男孩玩的游戏(这都是挺土游戏)也知道的那么清楚,觉得挺亲切的。

发表于 2009-3-21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天安门和凸字的形状差不多,那个铁片挺厚的装兜里自然很沉,兜也就破的快点。得枱可以赢劈柴,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把家里的劈柴输光了。想想挺有意思的。估计老北京啦没时间玩这些,他那小脑子喜欢观察好奇心比较强。等待他的回答 ,看我说的对吗?
发表于 2009-3-21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3-20 21:10:00的发言:
- g% D& ?6 n$ a" u) j; D

  您挺有意思的!连小男孩玩的游戏(这都是挺土游戏)也知道的那么清楚,觉得挺亲切的。

9 t$ W# N" R& g! l* C6 K

      我家就一个弟弟,他从来部去捡那铁片 都是赢回来的,别人捡回 来一会儿就被他赢个精光,经常抿着嘴笑着就回来了,越攒越多放在我家窗台上一个盒子里 没事我也练练  和他玩会儿。抖空挣,抽嘎嘎  推铁环我都会。

) E. o z/ c4 }& [4 _- V" I' C

       老北京啦你那小脑子够好用的 豆腐坊姓刘你都记得   他家有个你那届的学生 刘春 对吧,

; F2 l+ q- X; D+ n5 d% h

       北京像我们这4条这么规矩的胡同不多,  四四方方分成16个胡同  上 , 中,  下 , 下 下。北京晚报写过一篇文章 ,中三条一进口有个煤铺,最早 那里是个玉器交易市场,那文章写的不错,我看了好几遍,但没把报纸当回事  看完 也就卖废品了,那几条胡同里玉器行的人大有人在。

发表于 2009-3-20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19 22:34:00的发言:
, N$ V: R; Q/ m" {: F8 ^6 v1 \5 f* N

        你說的那大水缸那家是開豆腐房的,那缸是往裏流泔水的,   這個房子裏每天門庭若市,東家的人也來西家的人也串都是街坊四鄰的。從二條到三條路東最早都是小鋪,  第一家   小百貨(小老西兒), 地二家  油鹽點,第三家 就是豆腐房了,第四家是醬油鋪 (當年那房是高台階門臉最正規),第五家銅鋪 ,第六家裁縫鋪,第七家 買切糕的 。   

2 z, {6 }$ y8 n* A

     你說看着花市的照片沒感覺 很正常,這些照片人去樓空 殘牆斷壁,人沒了情也不在了!

" J8 d5 ?; S/ W. v) Q# g

看来您就是长我们几岁,记的事儿就是比我们多,回忆起来丰富的多,有的您提个醒还能想起来.

Z* ]% U# W7 f; f4 c8 X* l

关于照片,您说那会儿谁想着照胡同啊,所以已拆迁的胡同照片非常珍贵,虽然是残垣断壁,过若干年拿出来也够回忆一阵子的了,时间检验我说是真理,

' ?+ T3 v& Y* Y' K+ [3 \; E

老北京啦拍的三张羊市口照片非常珍贵,好好保存吧!

发表于 2009-3-20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3-20 21:09:00的发言:
8 y/ M5 G. K2 ~0 N8 C& @7 K! R5 R

當然玩過啦。我們那兒叫這鐵片爲“鼓肚”。玩法和北京花市女說的一樣,就是抓時不準掉地上,分爲2抓、3抓,最難的是4抓。

* Q9 P* @2 r( o1 e2 f7 j' u2 j, p

也刻剪紙,都是互相借自己沒有的,到全成文具店買電光紙,拿鉛筆在紙的反面把剪紙拓下來再刻。以後我還經常自己畫點兒剪紙圖案再刻下來。記得有一張列甯頭像的剪紙,光胡子就刻了好幾天。

7 ]) ^/ p! ?8 R

還有一種遊戲叫“得枱”,玩法:兩人玩兒。玩物:各用一塊木柴(生煤球爐用的那種)胡同内路上,相距10米,各邊各劃一條線,一條線上放木柴一塊,用另一塊木柴打擊放在線上的木柴,可打3次,被擊打的木柴應被打過另一條線,過線則赢,否則爲輸。赢方赢得對方的木柴。遊戲結束。你玩過嗎?

+ a# h4 |8 i5 P& j8 P z1 i

小时候我是撮"鼓肚"高手,就善于4抓,那会儿衣服最先破的就是兜儿,因为"天安门"赢的太多了,哈哈.

) K. }. v w7 _; ?1 h

得枱最好的手法是"抡",这样有劲,当年玩的小手全是裂口子,老北京啦是不是啊?

- e" ` j& X3 l# T: v. |* C

不要小看这种"土游戏",是锻炼人的身体协调能力最好的玩法,包括女孩儿玩的撮拐.花市女是不是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19 22:34:00的发言:
( p% A. A/ y/ K- \

        你说的那大水缸那家是开豆腐房的,那缸是往里流泔水的,   这个房子里每天门庭若市,东家的人也来西家的人也串都是街坊四邻的。从二条到三条路东最早都是小铺,  第一家   小百货(小老西儿), 地二家  油盐点,第三家 就是豆腐房了,第四家是酱油铺 (当年那房是高台阶门脸最正规),第五家铜铺 ,第六家裁缝铺,第七家 买切糕的 。   

; z/ c8 S- M" I

     你说看着花市的照片没感觉 很正常,这些照片人去楼空 残墙断壁,人没了情也不在了!

5 T: ~7 u: r" ^- h5 A% E4 {

您说的很是!人没了情也不在了,看着这些照片心情挺不好的,还是保留点童真美好的回忆吧。

: ]$ X+ F) |4 J. h0 s7 [

豆腐坊那家好像姓刘,我想起一点来了。除了第一家小百货,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可能那时太小了?

发表于 2009-3-2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21 21:38:00的发言:
" H9 g; T1 S d$ M) N2 ~

老北京啦,故事接着讲啊,等着呢!

- E- n6 ~8 D8 y+ c

看来老北京啦的故事还真得讲下去了  ,每天都有听众前来等候!你去同学家串门去的还真早,看见老北京人在被窝喝第一壶茶,这个景象是一般人想不出来的,没出被窝就喝茶难以想象,茶壶和茶碗放哪呀?我家也是老北京人了但绝没有看见谁在被窝里就喝茶了,这个举动真的挺奇怪的了!

发表于 2009-3-21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3-18 16:36:00的发言:
3 y% I9 f' L# ^; Z0 `8 W: {* E: b

  我和王金鍾老師關系非常好,這麽多年一直有聯系。和怹的在一起的趣事很多。先說個最初和怹接觸的事吧:

4 b+ M& ~- O5 [) X) ]! o1 f

  當時是剛入中學,第5節語文課(每周4節語文課,第一周的4節課是一個叫劉彬的女教師上的,一周後她就調到小學去了)就是王老師上的,他沒有馬上按課本教課,而是講如可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和規律,寫滿了一黑闆的筆記。我被他如此漂亮的闆書震驚了,爲何呢?因我從小練習毛筆字,臨摹過王羲之、柳公權、黃自元等等名家書法,那都是看字帖、看碑帖,去揣摩其内涵精華。這次是看到王老師在牆上的黑闆上直接書寫(因爲我知道“字怕上牆”這個自古以來的說法,即桌面上練出漂亮字不難,但挂在牆上看就不漂亮了),怹的字從立面看同樣漂亮,這功力匪淺!于是開始學他的字。當時我不知道怹姓王,聽到其他老師叫怹“老萬”,我還以爲怹姓萬。笑話就來了,第一次交作業後,怹叫我下課後去教員室找怹,我去了,到門口喊報告,離門口近的辦公桌是杜老師(杜雪舫老師,因該是你們班的班主任)問:“你找誰?”“找萬老師”“這沒有萬老師”“那不是嗎?”我指了指坐在緊裏邊的王老師,“是我叫他來的,進來吧。”王老師在裏邊回應。杜老師和其他的幾個在教員室的老師看看我再看看王老師,都大笑起來,當時給我笑傻了,不知道這些老師在笑什麽,我到了王老師桌前,王老師也在笑,對我說,你記住,我不姓萬,我姓王,爲什麽他(她)們都叫我“老萬”呢?因爲我胖,他們說我體重有一萬斤,所以打趣我叫我“老萬”。我有一個“老萬”的綽号就夠了,你又給加了一個“萬老師”,多了,可别叫開喽!(全教員室又大笑)。我和王老師就是這樣熟悉起來的,怹找我什麽事兒呢,下回再和你們說.............哈

2 A/ h6 X `4 ~ ~- W3 _

老北京啦,故事接着讲啊,等着呢!

发表于 2009-3-21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1 1:44:00的发言:
0 n. t' l0 x+ Y& y1 q2 y7 Y6 P

      我家就一个弟弟,他从来部去捡那铁片 都是赢回来的,别人捡回 来一会儿就被他赢个精光,经常抿着嘴笑着就回来了,越攒越多放在我家窗台上一个盒子里 没事我也练练  和他玩会儿。抖空挣,抽嘎嘎  推铁环我都会。

- K9 b( a: p3 f/ P

       老北京啦你那小脑子够好用的 豆腐坊姓刘你都记得   他家有个你那届的学生 刘春 对吧,

, l' D% v+ Y; O' `

       北京像我们这4条这么规矩的胡同不多,  四四方方分成16个胡同  上 , 中,  下 , 下 下。北京晚报写过一篇文章 ,中三条一进口有个煤铺,最早 那里是个玉器交易市场,那文章写的不错,我看了好几遍,但没把报纸当回事  看完 也就卖废品了,那几条胡同里玉器行的人大有人在。

- y$ @( C8 w R+ \% }9 E; W; J

说起小时侯玩的玩意儿,觉的那么亲切,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愿意回忆过去.没想到您对男孩儿玩意儿也那么在行.

+ q) O; N j4 u3 E' h9 S @+ `1 W

刘春是我小学的同学,我还记得,有一天早上去他家玩,他家老爷子躺在被窝里,把做水的汆放在火炉眼里,待水开了倒入放了茉莉花茶的小泥壶,在被窝里就喝起早茶了,因为我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四岁才来北京,看见在被窝喝茶觉着挺新鲜的,后来知道这是许多老北京人的习惯.

( p+ j' W' V+ j: J% O

崇外大街从头条到四条好象在明朝就已经形成,那会不分上,中,下,到了清代分了上,中,下,羊市口在明代的名称是中板桥,花市大街称神木厂大街,花市一带有太多的手功作坊,玉器,娟花,珐琅,象牙雕刻.从事这些职业的有多人在这片胡同住着.许多同学的父母是从事这些职业的呐.

1 h- a0 y! P* P

 

发表于 2009-3-22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说到怹叫我去教员室,先是在大笑中纠正了误称,同时也消除了我和怹初次单独接触的拘束感。王老师从一推作文本中把我的作业本找出来翻开,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我没明白怹指的是什么,傻傻地看着怹。“哦,我说的是你为什么学我的字?”,我这才明白过来,就把上次帖子里写的对怹的字的感觉说了一遍,王老师很认真的听完,又问我:“你是不是练过毛笔字呀?”“是”“你练的是王羲之、柳公权和黄自元的字对吗?”我奇怪了,“您怎么知道?我没让您看过我写的毛笔字呀?”“从这儿能看出来”王老师指了指我的作业本,“你看,你的字既有王羲之的间架结构,又有柳公权笔画的意思,你再看.......”怹把作业本往后一翻,翻到最近的作业,指着说:“刚才那几篇你没学我的字,这篇你就学了,对吗?”我仔细看了一下,“写那个作业时您还没教我们呢,这个是您留的作业,看您的字好看就学着写了。”我心里想这没什么错呀。“告诉你,想写一笔好字,没错,见到漂亮字就想学,好,应该表扬。但是,像你这样学就错了。”接着,王老师给我讲了中国古代书法名家翁方纲与一书法家之间的对话的典故:书法家拿着自己的字对翁方纲讲,我这一笔出自某某名家,翁曰“然”,这一笔又出自某某名家,翁又曰:“然”,我的字是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渊源,翁约:“亦然”,书法家大喜,请翁认证自己的字不凡,翁默然良久,问:“此字那一笔是君自己?”书法家大窘......讲完后怹问我“明白了吗?”当时我似乎有些领悟,但又不知应该怎么学才对,王老师又问:“真的想学我的字?”“真的!”我没有犹豫。“有决心吗?”“有”,“好吧,放学回家打个招呼,我带你去个地方。”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和王老师去哪儿了呢?下次再说吧。

2 f4 ^0 o; n% _( H- p9 m A

   后来去哪了?

发表于 2009-3-22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你说的对 ,大环是我们院的 比你大一岁,我弟弟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我家人不太喜欢出来,上个帖子我不是写了吗,别人都去捡铁片 他从来不去捡  但捡回来的人找他来玩  一般都在我家门道里玩 ,基本不去大街。有的时候我感觉院里的孩子和风水有关系, 我院里的孩子聪明的多 笨的少。把你搜到的关于花市的文章发来我看看,谢谢代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1 22:35:00的发言:
4 s2 E) x5 x1 a

看来老北京啦的故事还真得讲下去了  ,每天都有听众前来等候!你去同学家串门去的还真早,看见老北京人在被窝喝第一壶茶,这个景象是一般人想不出来的,没出被窝就喝茶难以想象,茶壶和茶碗放哪呀?我家也是老北京人了但绝没有看见谁在被窝里就喝茶了,这个举动真的挺奇怪的了!

! O& q& i1 g. e* S% \

  看来是要继续讲点儿和王老师的故事了,和怹相处三年,故事很多,但讲起来都很长,慢慢的说吧:

7 i/ I4 o' c |

  上次说到怹叫我去教员室,先是在大笑中纠正了误称,同时也消除了我和怹初次单独接触的拘束感。王老师从一推作文本中把我的作业本找出来翻开,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我没明白怹指的是什么,傻傻地看着怹。“哦,我说的是你为什么学我的字?”,我这才明白过来,就把上次帖子里写的对怹的字的感觉说了一遍,王老师很认真的听完,又问我:“你是不是练过毛笔字呀?”“是”“你练的是王羲之、柳公权和黄自元的字对吗?”我奇怪了,“您怎么知道?我没让您看过我写的毛笔字呀?”“从这儿能看出来”王老师指了指我的作业本,“你看,你的字既有王羲之的间架结构,又有柳公权笔画的意思,你再看.......”怹把作业本往后一翻,翻到最近的作业,指着说:“刚才那几篇你没学我的字,这篇你就学了,对吗?”我仔细看了一下,“写那个作业时您还没教我们呢,这个是您留的作业,看您的字好看就学着写了。”我心里想这没什么错呀。“告诉你,想写一笔好字,没错,见到漂亮字就想学,好,应该表扬。但是,像你这样学就错了。”接着,王老师给我讲了中国古代书法名家翁方纲与一书法家之间的对话的典故:书法家拿着自己的字对翁方纲讲,我这一笔出自某某名家,翁曰“然”,这一笔又出自某某名家,翁又曰:“然”,我的字是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渊源,翁约:“亦然”,书法家大喜,请翁认证自己的字不凡,翁默然良久,问:“此字那一笔是君自己?”书法家大窘......讲完后怹问我“明白了吗?”当时我似乎有些领悟,但又不知应该怎么学才对,王老师又问:“真的想学我的字?”“真的!”我没有犹豫。“有决心吗?”“有”,“好吧,放学回家打个招呼,我带你去个地方。”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和王老师去哪儿了呢?下次再说吧。

发表于 2009-3-21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3-21 23:20:00的发言:
" T- [0 a1 z* [; t1 D$ u. `

你好,老花市老弟呀:(我覺得我可以稱你老弟,如果你是屬猴的,就應該比我小,我是正月初一的生日)

8 z0 {( r3 ~, [5 G: V

我應該算是老北京,(從我算起上六代都是北京人)你說的那個在被窩裏喝茶可不是老北京人的習慣,老北京人講究早起遛早兒,不會趴被窩的,讓人家笑話。由你的講述可以推斷,那家不是老北京人。哈哈,糾正一下你對老北京人習慣的認識,不介意吧?老弟?!

" N4 u1 h7 `# z2 m% R+ V

哈哈!老北京啦对我这种说法有意见了,其时我对这喝茶方式也感觉挺奇怪的,但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好!我纠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21 1:44:00的发言:
/ t5 d4 M+ m7 c! {" Z

      我家就一个弟弟,他从来部去捡那铁片 都是赢回来的,别人捡回 来一会儿就被他赢个精光,经常抿着嘴笑着就回来了,越攒越多放在我家窗台上一个盒子里 没事我也练练  和他玩会儿。抖空挣,抽嘎嘎  推铁环我都会。

, | U/ Q! B; Z* u2 V' W; c

       老北京啦你那小脑子够好用的 豆腐坊姓刘你都记得   他家有个你那届的学生 刘春 对吧,

0 k5 q' r. c6 N

       北京像我们这4条这么规矩的胡同不多,  四四方方分成16个胡同  上 , 中,  下 , 下 下。北京晚报写过一篇文章 ,中三条一进口有个煤铺,最早 那里是个玉器交易市场,那文章写的不错,我看了好几遍,但没把报纸当回事  看完 也就卖废品了,那几条胡同里玉器行的人大有人在。

4 `/ ~# K% F9 D( E! U: I, o

您好!

/ a5 }. ^$ M6 G

我在努力的回忆您的弟弟,没有印象了,挺遗憾的。但我却想起了和另一个男孩,小名叫“大环”,应该比我大1-2岁,很聪明,学习很好,有点淘气,男孩么,他好像与您同院。对么?

2 E' f& | @# j! U* J

老花市提到了刘春也在三条上学,使我一下想起这个孩子来了,学习一般,有些淘气,但不坏。

, I# A9 C L& p# M7 ?& U

网上讲述花市历史的各类文章很多,说法雷同,略有出入,您有兴趣的话,我可搜集一些发给您看。但直接讲述这16条胡同历史还没有,看来是个空白。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老花市老弟呀:(我觉得我可以称你老弟,如果你是属猴的,就应该比我小,我是正月初一的生日)

0 E2 A; {$ _# E& S y

我应该算是老北京,(从我算起上六代都是北京人)你说的那个在被窝里喝茶可不是老北京人的习惯,老北京人讲究早起遛早儿,不会趴被窝的,让人家笑话。由你的讲述可以推断,那家不是老北京人。哈哈,纠正一下你对老北京人习惯的认识,不介意吧?老弟?!

发表于 2009-3-23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把照片复制的这里来看这方便,每次来都看看,你记得本校前院那棵桃树吗?
发表于 2009-3-23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你好!

4 D& \. B. W. m) N& z

    我摄影不行没学过 ,欣赏还可以。老北京网组织的活动还不错,你去过吗?还有你说同学家在被窝里喝茶,我很相信,但如果老北京都在被窝里喝茶的话,北京啦发的第一个帖子里的问候语就不用问了,起床的人一定喝茶了!

5 N$ \) b1 e9 f* H T

   (按老北京的风俗向大家问好:“您早起喝茶啦?”)你那同学家可能是顺义人

发表于 2009-3-22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女:你好!

/ `/ G) I; k; N+ j

你也喜欢摄影吗?其时我来北京网,是被老胡同的摄影所吸引,近一年来串了串胡同,觉得挺感兴趣的,我还参加过老北京网的活动,有不少发烧友挺专业的,有着丰富的老北京文史知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听听,会有收获的!

发表于 2009-3-22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0:21 , Processed in 1.2086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