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北京啦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1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16 14:01:00的发言:
再贴一张有小学老师的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1207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h; e* C. M, p4 T!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蹲着的人和上面照片拿号穿浅衣服的是一个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1 11:29:00的发言:
有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发出去了, 发出去就成这样了挺浪费空间的 ,我看这也烦。以前看到东便门的图都是上面那所谓的楼子像间破房子,这张算全景了吧。你和老花市探讨那两个桥后,我就不断的搜老城墙的一些资料 ,看看城墙整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护城和上有多少桥的资料没搜到,基本就是 你发上了的那座桥 。没事的时候到网上搜一搜自己想知道的事 省得得了老年痴呆,活跃一些大脑。你说的牛奶店我记得  ,去喝过没喝过忘了,奶上一层很粘稠,看来你经常去喝了!
* H! y& l! D! p& {. c

 您好!我也常常在网上搜索浏览老北京照片,可要有所指向内容的搜索老照片就不多了,只能到图书馆去查资料,才能看到比较全的内容。

0 ?7 ?5 v. M9 m8 z% e p

     东便门我小的时候曾经爬上去过,就是照片上的那样,破破烂烂的,十分荒凉。说来好笑,东便门整修好后我特意去了一次(大约在10多年前),在门楼下徘徊了许久,记忆中,小时是从门楼的砖基座抠着砖的错缝一层一层爬上去的,印象里基座砖的错缝挺宽的,可这次到了门楼下一看,大吃了一惊,砖与砖的错缝也就是两公分的宽度,再仰面看看门楼,高的吓人,真是又惊又叹,惊的是这么窄的砖缝何等的危险,当年竟然能爬上去!叹的是门楼依然如故,当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已经人到中年了.......

5 E# h8 ^, h* I' R/ W3 m% ^

     我不爱喝牛奶,小时是爷爷带着去,必须喝,没办法,每次去都不高兴.......

$ ]- Q4 H' \# X. |

     您挺有意思的,上网能预防老年痴呆么?像您这么思维敏捷,记忆力如此强的人,不会得这种病的!据我所知(可能不全)得这病有几个诱因:其一是有家族史,机率大些;其二是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也是造成老年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这点倒是应该加以注意和预防。我的一个日本朋友曾聊过日本的老年人中得这个病的较多,现在许多日本老人都喝绿茶来预防这个病,据说日本最近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对绿茶可否有预防这个病的功效正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目前还没有完成。总之,喝绿茶对身体会有好处的,我一直喝茶,以前喝花茶,近些年改成春夏和绿茶,秋冬喝红茶了,我想您也一直喝茶吧,一是老北京人的习惯么,二是可能起点儿预防作用吧......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9-5-21 12:44:00的发言:
西药店南侧叫打磨厂吧,路东的“千芝堂”药店搬哪儿去了?
: x8 _) N4 P' I0 z

  西药店南侧的胡同肯定不是打么厂,花市女说得对,在崇文门菜市场南侧的胡同是打么厂。

# \1 s4 d+ E5 M; j" l

  路东的“千芝堂”迁到“金伦大夏”里边去了,面积变得很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9 ~' o" X2 s3 C% Z

很像是一个人。

- W! V% ?! _/ Q& S9 g' e' {

第二张照片中右侧的人是我同学的哥哥。我的同学叫杨毅生(小名:猫孩),已经有37年没见到他了,祝他健康快乐吧!

发表于 2009-5-22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5-22 0:33:00的发言:
I( P/ _! L& Z) H0 s' m, V

  西药店南侧的胡同肯定不是打么厂,花市女说得对,在崇文门菜市场南侧的胡同是打么厂。

1 _8 A* V4 H" Z" f) `4 J

  路东的“千芝堂”迁到“金伦大夏”里边去了,面积变得很小了。

" l( T" Y2 O6 X# `6 _

那就可能是苗家胡同。记得此北侧还有一个“万全堂”药店搬到哪儿了?

发表于 2009-5-22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9-5-22 8:54:00的发言:
/ A4 |& v) J! d

那就可能是苗家胡同。记得此北侧还有一个“万全堂”药店搬到哪儿了?

1 w% O2 h3 X( E4 a9 h \- F/ G) a! Q

地  址: 崇文区东侧路64号 万全堂地址,那胡同是叫苗家胡同,

发表于 2009-5-22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好!lgg说那个小胡同叫苗家胡同,我回忆一下好像是这个名字,lgg看来对那地方很熟悉了,在此谢谢他关注我们聊天!喝茶我也太讲究,一般是花茶,非典后年喝过一段绿茶   ,但还是感觉花茶喝这上口,为了健康今天起喝绿茶。上网打字可以锻炼手指,据说有健脑作用,这说法贴谱吗?
发表于 2009-5-22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u, h# g: t+ R7 v# W

护城河的水通过外城墙的涵洞.


发表于 2009-5-22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1 11:29:00的发言:
有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发出去了, 发出去就成这样了挺浪费空间的 ,我看这也烦。以前看到东便门的图都是上面那所谓的楼子像间破房子,这张算全景了吧。你和老花市探讨那两个桥后,我就不断的搜老城墙的一些资料 ,看看城墙整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护城和上有多少桥的资料没搜到,基本就是 你发上了的那座桥 。没事的时候到网上搜一搜自己想知道的事 省得得了老年痴呆,活跃一些大脑。你说的牛奶店我记得  ,去喝过没喝过忘了,奶上一层很粘稠,看来你经常去喝了!
/ [! w1 v1 W" i) H& B% [

您好!我建议您如果在网上看到喜欢的老照片先存在电脑里,有时间再分门别类,慢慢欣赏,研究,有的照片没有出处或误导,但照片看的多了,自然就能辩别了,有许多场景早消失了,通过老照片仿佛时光倒流,在此地作了一番神游,这是我的体会.再发两张东便门附近的老照片.

7 \6 q8 i+ [1 u$ F

 

3 @! h6 y: [: a


想当年东便门一带的景致多美啊!西便群羊算是燕京十景之一,那东便游船应该算是消失了的燕京十一景吧.

; s, x9 c# B5 Y" o$ x6 \

 

% f/ V* K P3 x3 p0 M# ], w

 


这张是东便门内的大石桥,其实俩桥是有区别的,看桥栏杆就能区别,一个石栏杆,一个是砖砌的,这张比较少见.
发表于 2009-5-22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1 23:51:00的发言:
) A& G! u! c- ], k( S6 a/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蹲着的人和上面照片拿号穿浅衣服的是一个人吗?

. G7 O3 R; g7 Q4 `

和穿浅衣服的不是一个人,上边穿浅衣服的人我很熟悉,姓陈.

发表于 2009-5-22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22 20:25:00的发言:
: U! Y% [0 b: C2 J) `: e3 I

和穿浅衣服的不是一个人,上边穿浅衣服的人我很熟悉,姓陈.

5 D& M- L( k+ B: e9 T! X

哦哦

发表于 2009-5-22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5-19 23:37:00的发言:
' ^: I7 E5 A; ?' u

哈,果然是东单大食堂,猜对了,挺高兴的,北京花市女您从哪里搜到的这么多好的照片?

# B% Q2 c! t4 U! B6 X- P

 

& u. k7 ^$ n. `' _# Y. o2 [ E! W* T

看来花市大街的传说流行得不广,大家都不清楚,那就说说吧。

O j" t9 z, V8 N& U2 \

这是小时候(大约是我二年级时)听老人们讲的:花市大街是一条“龙街”:

* ` D. n' r) O% [0 Z/ G

花市大街的西口(丁字路口)是龙头;

! H+ C5 J- T; o0 b% x: d, t

在丁字路口的对面是一家西医医疗器械商店,商店的北侧是木厂胡同,南侧是XX胡同(胡同名字我记不清了),这两条胡同是龙须;

4 ~3 A! | p, s" c) I; U' z

这两条胡同口各有一眼井,是龙眼;

; j; x5 T" {3 J0 {. i

南、北羊市口和南、北小市口是四只龙爪;

1 a% C2 M. Y, B4 ]4 b6 i

铁辘轳把斜街是龙尾。

$ l# W0 S/ o( S. k* D6 q

这条街百年以来没有失过火,没有出过交通事故,是一条“福街”。

: V1 k2 j. J9 h% Z2 j \

那时我还真的去过丁字路口找过所说的那两眼井,在木厂胡同口还真找到了,只是井早已填平了,只剩了井口的石头围栏。南侧的XX胡同口没有找到井的痕迹......

- w* }3 N0 Z7 |! ]4 m1 d* m1 G1 G

记得小时候我见到过一张北京城的老地图,画的非常详细,连中二条我家对面有一条不通行的只有20多米长3米宽的小胡同都画上了,如果能找到那张图,从平面看花市大街还真像是一条小龙呢,哈,权当这是对花市大街一个美好的传说吧

/ A0 @" r4 O. R2 q3 t6 K

 

& z( M4 K! u9 i- B" u) t$ ]

老北京啦讲的花市的传说有意思,以前还真没听说过,有时间再讲讲和王老师的故事,我还挺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22 20:35:00的发言:
8 z9 t1 B" d7 `5 n6 G8 w! N' {

老北京啦讲的花市的传说有意思,以前还真没听说过,有时间再讲讲和王老师的故事,我还挺感兴趣.

2 E' |0 y2 [" {6 F% ~1 Y. C. u- J; @0 }

 老花市好!看了你贴来的老照片,引人追忆少年时光,再多搜些来吧,很好看,辛苦了,谢谢你。

& W1 \6 B% }5 a7 p# @

 花市的传说有很多,记忆中都支离破碎了,得慢慢地回忆,整理好了思路,再写出来才有趣味。

+ N/ R9 U+ x$ k! C: q7 G s Y

和王老师在一起的真实故事有很多,有学写字的、有学画的、学黑板书黑板画的、学如何欣赏装帧艺术的........等等等等,每当我回忆这些往事时,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可最近较忙,上网的时间短,写和怹的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写的精彩些,别着急,我会抽时间很认真写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2 14:04:00的发言:
老北京啦好!lgg说那个小胡同叫苗家胡同,我回忆一下好像是这个名字,lgg看来对那地方很熟悉了,在此谢谢他关注我们聊天!喝茶我也太讲究,一般是花茶,非典后年喝过一段绿茶   ,但还是感觉花茶喝这上口,为了健康今天起喝绿茶。上网打字可以锻炼手指,据说有健脑作用,这说法贴谱吗?
- ` @( C4 q# n4 C" u4 x1 X( v6 V8 v

您好!是苗家胡同,谢谢lgg。lgg对那个地方很熟悉,请问一下,您的记忆中苗家胡同口或里面有井吗?

. x$ i' F" H- M9 P

     说到喝绿茶,最初我和您的感觉是一样的,花茶香气浓郁,色泽金黄,注入白瓷杯中,既好看又好喝。那喝绿茶呢?我是从86年到杭州出差开始对绿茶有所认识的,办完正事游西湖(风景就不说了),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龙井问茶”去品茶,喝了几口后,我对杭州的朋友(李先生)讲龙井茶没有花茶香也没有花茶浓,不过瘾,李说那是您不懂,我的好奇心来了,请他讲讲,李说“龙井问茶”是西湖大十景之一,“龙井问茶”本身还有问茶小十景,要想懂西湖龙井茶应把这小十景看完可自然明了,行程时间不够,那次我只去了小十景的“上步观绿”“下步品茗”,只看到了极品西湖龙井鲜茶的选茶、炒茶、烧水、沏茶、赏茶、闻茶、品茶的过程,全写出来太复杂也太长了,总之看得很过瘾,长了见识,后几年去杭州必去小十景,终于全看过了。自此对龙井茶有了十分的好感,并引申到对绿茶有了兴趣,引用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 c% A7 l: n1 Q8 K& H! w

     上网打字可以锻炼手指,有健脑作用,诚然!但要按标准手法打字,十个手指都要灵活运用,才能起到锻炼作用,如只是两手各用一两个手指,那就没有什么锻炼的作用了。其实锻炼手指健身健脑方法很多,如:弹钢琴、织毛衣、钩花等等,还有就是写毛笔字、作画(哈,这是我喜欢的)都可以达到练手与脑的配合,起到健脑健身作用的,尤为练毛笔字,可练手指、手腕、小臂、大臂、眼睛、大脑的协调,写字时还可以练到运笔与运气相结合,像练太极拳一样,好处多多,建议您试试。

发表于 2009-5-24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好!怎么老去抓药那?其实你去东花市抓药不如直接去万全堂或者千之堂好,如果这4个药铺都跑一遍路程也不近了。苏一趟我听说过,治不孕症一趟就好,老北京啦的童年一般孩子比不了,算的上当年的小皇帝。
发表于 2009-5-23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9-5-21 12:44:00的发言:
西药店南侧叫打磨厂吧,路东的“千芝堂”药店搬哪儿去了?
8 K' r0 E' B; J6 j

说起千芝堂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去中药铺为家里大人抓中药,拿着药方先奔北羊市口路西的庆仁堂,能抓全则罢了,如果缺一俩味,就去东花市的沛仁堂,沛仁堂再不全,就得去崇外大街路东的千芝堂或去路西的万全堂,我那会儿不象老北京啦对饭馆印象比较深,我对中药铺是记忆犹新。

% ?( f# Z6 N9 ?2 f

小时候个子矮,走进中药铺总感觉药铺的柜台高高的,台子上摆着锃亮的倒药的铜罐子,精致的称药小秤(好象叫镫子),抓药的师傅准确娴熟的动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中药店忙的很,大中药铺抓药给你一个取药牌儿,过俩钟头再来取药。记的有一次是请京城名医“苏一趟”开的药方,药剂很大,一剂药包好了仿佛象炸药包,四剂药捆一起,提着快耷拉地了。回家用钢笼锅熬药,没有那么大的砂锅,您别说吃了“苏一趟”的药就是有效,不愧是名医。

0 z/ ^2 n" w; B% s E6 R$ W o! o

现在中医走下坡路了,名医少了,中药材质量也差多了。

; Q5 L7 C- Z6 L" E

 

发表于 2009-5-23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22 21:42:00的发言:
3 j& s* A* L; F4 I$ Z, R1 `% R

 

. l O$ ]: } q8 w: m' V) y7 K

护城河的水通过外城墙的涵洞.

; U) [2 L0 L" J4 I; v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ong bian men_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 S: _2 { m! o
QUOTE:
这张和上面那张彩色的拍摄角度上一样的吗? 东便门外? 老花市兄?
2 I$ B# b( Y6 n/ M) q9 w+ V
QUOTE:
 
8 w! M! ]9 h, N
QUOTE:

 
( }7 P% ]: [( G9 }: [

发表于 2009-5-23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褡裢火烧老弟:你好!

: t0 E! R: S$ O+ i0 R

两张都是在东便门外取景,但角度略有不同,彩色一张在河的北岸照的,照片的左下角能看见桥头,黑白那张在桥上偏南岸照的,只不过黑白片涵洞周围的灌木丛被清理掉了,才露出了涵洞,其时涵洞是一直存在的。

/ g$ N5 e& \& V

黑白片的涵洞周围砌了台子,是为了保护城墙吧。

* s* E7 U# b5 ?# S

 

发表于 2009-5-23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好!这三张照片很不错,画面清晰很难得。通过最近搜老城墙的照片对老城墙的轮廓有了进一部的了解,得益于你和老北京啦对那两座桥的分析,谢谢你们了!
发表于 2009-5-25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去了一趟东便门,发几张照片凑个热闹





发表于 2009-5-25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16 14:01:00的发言:
再贴一张有小学老师的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1207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8 B9 b/ X/ ~- g

老花市好!那天对比这俩个是否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有疑问 ,因为这个同学手里拿这小号,那张在大街上聊天的人凭我的想象不会有这特长 。今天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这张照片上的所有同学,这个穿浅同学还是个中队长 。 同时也看到你哥哥那最明显的标志 :左臂上的三道杠。

发表于 2009-5-24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23 20:57:00的发言:
- G9 G# c ^9 Y, Z- u0 a8 v3 W( _

褡裢火烧老弟:你好!

- e- c3 S4 Y( j# \0 @8 I) z1 v( Y: L5 K4 A

两张都是在东便门外取景,但角度略有不同,彩色一张在河的北岸照的,照片的左下角能看见桥头,黑白那张在桥上偏南岸照的,只不过黑白片涵洞周围的灌木丛被清理掉了,才露出了涵洞,其时涵洞是一直存在的。

' Q% B3 I. q5 G4 A4 e) y

黑白片的涵洞周围砌了台子,是为了保护城墙吧。

7 {/ E, U) Q, P" L4 q* i( o5 E

 

明白了。 我琢磨着这两张照片拍摄的年代不会相隔太远吧?老花市兄你看两张的城墙垛子上都有豁口,位置也离得不太远,是不是?
发表于 2009-5-26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清代到民国,中药铺有万全堂、千芝堂、庆人堂等;当年东打磨厂和花市上头条,被北京中药铺商人称为北京中药材市场。
发表于 2009-5-25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褡裢火烧在2009-5-25 11:2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92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9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93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93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k$ ^, ^1 D' R/ S& F

幸亏当年修地铁拐了个弯,东南角楼和那断城墙得以保留了下来,成了老百姓游玩,娱乐活动的场所,每天都到此地溜弯,感觉还是不错!

发表于 2009-5-25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4 8:13:00的发言:
老花市好!怎么老去抓药那?其实你去东花市抓药不如直接去万全堂或者千之堂好,如果这4个药铺都跑一遍路程也不近了。苏一趟我听说过,治不孕症一趟就好,老北京啦的童年一般孩子比不了,算的上当年的小皇帝。
$ l) c# I W! \

有时大药铺的药销的快,也不一定就能抓全,这几个药铺来回跑,有的大夫爱开稀有的中药材,那就多跑几个药铺,有时还去同仁堂。

4 w% E0 p. G& i, Y8 u' Z" A

以前在上二条西口有家庆仁堂中药铺您知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27 23:06:00的发言:
老北京啦好!放假了吧?今天来的好早呀!庆仁堂的资料还真不少 看来上几条开药房的人很多了,我家对门那家人据说就在上头条开药房。公司合营后在药材公司工作了。
! w" l1 j( L8 q& z

  您好!下午就放假了,先去采购点儿包粽子的原料,正准备包粽子,可还是忍不住先上来看看您们在不在,同时祝福您们!您家自己包粽子么?

发表于 2009-5-27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啦在2009-5-27 23:14:00的发言:
$ z( k- k. D: Q c) t

  您好!下午就放假了,先去采购点儿包粽子的原料,正准备包粽子,可还是忍不住先上来看看您们在不在,同时祝福您们!您家自己包粽子么?

+ f6 O4 w3 O/ f# E& X

祝老北京啦,花市女节日快乐!祝关注此主题的老街坊门,网友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发表于 2009-5-28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27 23:38:00的发言:
9 r" e9 q0 q: t( F

祝老北京啦,花市女节日快乐!祝关注此主题的老街坊门,网友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 [; T3 G7 C/ J% P. V) p1 j: G

老花市好!祝你端午节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就要到啦,祝北京花市女、老花市等诸位老街坊和网友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多吃粽子多聊天!
发表于 2009-5-27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好!放假了吧?今天来的好早呀!庆仁堂的资料还真不少 看来上几条开药房的人很多了,我家对门那家人据说就在上头条开药房。公司合营后在药材公司工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4 07:04 , Processed in 1.20318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