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北京啦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7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6 12:07:00的发言:
老北京啦好!昨天早上看你讲的故事 ,很感动 也很佩服你。那么小的时候就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别人,真缘了老北京人常说的那句话:七岁看大八岁看老。那顿饭你也没吃踏实吧,跑来跑去的帮助那俩个外国人,我想那个外国孩子记不住这事,俩个家长永远不会忘记,但愿他们也能来北京网看到你这个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至于蟠桃宫庙会,哪有什么王母娘娘呀,蟠桃宫的那个庙早就没了,去了也好不去也罢,去了比不去的更失望。
. t( n1 ~! Q6 }" E

花市女老前辈,蟠桃宫在1987年拆之前,里面的建筑是否已经完好无损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7 13:59:00的发言:
3 S5 y Q% S% h v

老北京啦,花市女,茜窗旧友:您们好!

/ E! N2 j+ x4 o* j, |' w5 h

有几天没聊了,很是想念花市的老街坊们,老北京啦回来了,更是高兴,又能在一起聊了。

6 e: I, {, B, I( ?- ?" g4 i8 m! L

说到蟠桃宫庙会确实没有什么意思,只不过东花市街道借蟠桃宫庙会作作宣传,已没有了蟠桃宫庙会真正涵义。

& W* H. ^- m/ k& q# O1 G

我现在特别喜欢看老照片,通过老照片才能领略老北京城的风貌,老北京人的生活,传几张庙会周围的风景,人物照片。

. z2 j' a3 ~6 w0 c& S- `- U6 M& W

老花市前辈,您好!~

: v& c' B% |# M$ c6 h$ x1 M0 @( d

我也喜欢看老照片,您贴的第一张很不错!喜欢~

发表于 2009-5-7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7 14:2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2251941508087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次老北京啦发的这张照片不是蟠桃宫前的大石桥,而是外城墙外边的一个桥,在角楼的东北方向,老北京啦再琢磨琢磨,我说的对不对?
' J# O: l* F: }, r- j9 o" x' J9 n

恩,老花市前辈说的不错,这个桥是东便门外面(北面)的桥。

发表于 2009-5-7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花市女,茜窗旧友:您们好!

g# E! G3 P0 f

有几天没聊了,很是想念花市的老街坊们,老北京啦回来了,更是高兴,又能在一起聊了。

7 s, V2 K" l2 s+ g/ X. V3 T

说到蟠桃宫庙会确实没有什么意思,只不过东花市街道借蟠桃宫庙会作作宣传,已没有了蟠桃宫庙会真正涵义。

4 C Z. a2 Y8 l7 r1 y' i

我现在特别喜欢看老照片,通过老照片才能领略老北京城的风貌,老北京人的生活,传几张庙会周围的风景,人物照片。

, O r% A7 _$ r1 a




. v1 F0 T( c% h! E, z1 R

特别喜欢下面这张东南角楼,好象上世纪三十年代照的,河面宽阔,河堤修的整齐,两岸柳树茵茵,船上的人好象在做着清理河上漂浮物的工作。远处的大通桥清晰可见。




蟠桃宫唯一遗存:石碑
发表于 2009-5-6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好!昨天早上看你讲的故事 ,很感动 也很佩服你。那么小的时候就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别人,真缘了老北京人常说的那句话:七岁看大八岁看老。那顿饭你也没吃踏实吧,跑来跑去的帮助那俩个外国人,我想那个外国孩子记不住这事,俩个家长永远不会忘记,但愿他们也能来北京网看到你这个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至于蟠桃宫庙会,哪有什么王母娘娘呀,蟠桃宫的那个庙早就没了,去了也好不去也罢,去了比不去的更失望。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3-30 6:16:00的发言:
! J8 g0 q3 ^9 Q1 x! @

这个图很珍贵了,老北京啦看了一定亲切的很了,那个饭馆当年还真没注意叫什么名字,这下好了 ,要没这张图得憋闷后半生,东边那串堂门门里是不是有打线厂的车间呀,打线厂的人很多都是解放前都是河北过来的人 。

! l, a& v, X7 c" n. @' g9 g

 谢谢北京花市女前辈!看到了这张图,知道了羊市口那儿的饭馆叫“燕春”饭馆!不在憋闷啦,哈哈。

7 J# e; W- r3 g( X, W u; a

 高兴之余,想起了当年我去那儿吃饭时看到的一个小笑话:

* c4 {! X g5 _5 w" m( n+ W5 H( i

 大约是在71年春天吧,中午,我去“燕春”吃饭,记得是一盘宫爆鸡丁,一碗米饭。正吃时,门外来了三个外国人(那时在北京的外国人很少,所以很引人注目),两口子带着一个小孩。那时的饭馆不像现在坐下点菜,而是在收款台那看着墙上的菜谱,点菜交钱开小票,再把小票撕开,留下有编号的一半,把写着菜名的一半交给服务员,等着叫号认菜,这三口子不懂,恰好坐在我吃饭的这张桌子这,东张西望的看着其他人吃饭,半天了也没人理他们,他们也不会说汉语,可能是小孩饿了,拽住女的指着我的吃的饭菜说着什么,那个男的就挺客气地对我比比划划(他们说的不是英语),意思我明白了,是想吃饭而不知道怎么买,我也就指着收款台比比划划告诉他到那买票,那个外国人很聪明,很快就明白了,跑到收款台那去比比划划的点菜,看到收款员听不懂,又跑回来指指我那盘快吃完的宫爆鸡丁对我笑着指了指收款台,我明白了他也想点这个菜,就陪着他到收款台替他点了这个菜和米饭,这个外国人挺有意思,他要了三个宫保鸡丁(一人一个)和三碗米饭,然后我又继续吃饭,这两口子坐在我对面等菜时一个劲儿的对着我笑,我明白他们是在感谢我可又不会说,只能笑.......不一会,他们的菜饭来了,笑话也来了,这三人都不会用筷子,对着我用手指比划成叉子的型状,那时的饭馆根本没有叉子,我指了指桌上的筷子桶,又晃晃我手中的筷子,用筷子加了个花生米。他们挺无奈的也学着我的样儿拿筷子,可不会用,根本夹不上来,结果是端起盘子放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扒拉一口菜,再放下盘子端起碗扒拉一口饭,两个大人还行,菜盘太大,那个小孩就端不了了,那个妈妈就自己一样扒拉一次,在给孩子一样扒拉一次,这叫一个热闹,我看不下去了,到饭馆的那个往外端菜的窗口要了小三个瓷勺,给了他们,这三人接过勺子又是鞠躬又是笑.......这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得挺清楚,那个外国小孩现在也得有40岁了。也不知他们还记得不记得中国的宫爆鸡丁和中国北京花市的燕春饭馆..................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哪儿开始聊呢?我看了前些天的帖子,就从蟠桃宫庙会聊吧。

3 Z* W9 ]; _: b7 |# m

蟠桃宫庙会时,恰好我出差没去成,带着有点儿遗憾的心情看看您们的片子吧,看完后我不禁疑问:这是蟠桃宫庙会吗?蟠桃呢?王母娘娘呢?怎么一点儿蟠桃宫的味道都没有?和其他的庙会或自由市场没有什么区别,千篇一律,俗不可耐。不去也罢。我又觉得不太遗憾了。唯一有遗憾得是去那可能会和诸位聚一聚,不过好在我们有的是机会,您们说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老街坊们,你们都到哪去啦?该不会像我前几天是的也出差了吧?
发表于 2009-5-8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8 0:13:00的发言:
我确定这两张照片不是一张,如果是一张, 其中一张洗反了  。两张照片都是在河的外岸拍的,这点没错吧?小张照片的不是蟠桃宫桥 ,大张的那就更不是了,大张照片如果是西便门那的角楼就是由西向东拍的,小张照片是蟠桃宫的桥也是由西向东拍的,如果是由东往西拍的 那只有在北面才能拍出现在照片的角度。你们可以画 图感觉一下照片的角度。
1 i* p4 Q$ `7 G4 F1 ~

我确定这两张照片不是一个地方,上面写的不是一张  ,张字改成地方

发表于 2009-5-8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张照片里的桥肯定不是同一座桥 一座在外城里边 一座在外城的东便门外(大通桥) 六十年代我家就在大通桥拍摄点附近住 步行去花市或北京站都要经过此桥 对照片里景象再熟悉不过了
发表于 2009-5-8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张应该是在护城河的东南角或西北角拍的,按老花市说的城墙是外墙,墙上有豁口 那就是在护城河西北拍的可能性大
发表于 2009-5-8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照片上的景象是从东北往西南看。
发表于 2009-5-8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东便门
 

! ~8 @( R: S* d- i' v

蟠桃宫的山门


发表于 2009-5-8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啦兄,我把东便门用蓝色线标了出来,其时有一个最简单方法就能判断出这桥是不是蟠桃宫和角楼的连接石桥,就看相机对角楼的方向,看角楼就知照相机的位置在角楼的北边偏东,如果这确定了,你就看不到从角楼到崇文门方向的城墙了,自然不会出现贯穿整个画面的城墙了,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其时这张照片是东便门外的大通桥.
发表于 2009-5-8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便门外大通桥,东便门内有一座同样的石桥。东便门是60年代拆除的。
发表于 2009-5-8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张是护城河的东北角或西南角拍的,西南角的可能性大
发表于 2009-5-8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gg在2009-5-8 11:08:00的发言:
东便门外大通桥,东便门内有一座同样的石桥。东便门是60年代拆除的。
4 H8 J0 ? o) ^" N" Q/ m) H' h+ B

这样的桥太多了  现在是在探讨这两张照片是不是一座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好!

3 R- @& K3 w+ |4 ~3 b6 N

看来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我只是对两座石桥的桥洞做了对比,认为它们是一样的,由此推论出是一个桥,对桥所在的位置没有做仔细的推敲,殊不知在同一条河上还会有同样的桥呢!

( a/ k7 _# {7 E7 r z5 ^

十分钦佩花市女前辈、老花市如此认真的态度,向您们学习啦!同时也感谢Igg、tndjy等网友的参与和协助,希望你们多聊点儿咱们花市的传说、典故、笑话。大家在一起开心得很!

& x; d' l- f9 k [0 ~

对了,我昨天一共提了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怎么都没回音呢?咱们是不是该探讨第二个问题啦?期待中......

发表于 2009-5-9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有别称我没听说过 ,这个奖项我拿不着了,我在是期待别人的答案中。
发表于 2009-5-9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S5 `$ p8 R8 o, L* f3 X; N

便

发表于 2009-5-9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6 Q7 s: G, ?5 B5 r

便

发表于 2009-5-12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12 0:31:00的发言:
+ z. I& }7 _" ^: ]8 m

花市女:您好!

+ C: U# r% E$ }- D/ \3 L$ O

我看您对老照片也感兴趣了,要想看老北京,只能瞧这些老照片了,老北京消失的太快了,没办法,有时琢磨老照片也挺有意思的,好,祝您开心!

* ^- w$ t' b; c( [: {* D

老花市好!大家探讨什么我就来参加,老照片是我过去的记忆。搜搜看看看网上很方便,没事消遣不错,有幸遇到你和老北京啦,在一起聊聊很开心!所以每天上来都要来这里看看。有什么就发上了,不管什么我都爱看,而且认真的看。

发表于 2009-5-11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花市女在2009-5-10 10:35:00的发言:
9 @* r$ I$ Z! g2 v

你不说我还真没看见这四个字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东便门搜到了这些照片,感觉有点跑题所以没都发上了,探讨的话题那俩个桥是一座桥吗?没探讨东便门。

) Y" {( S3 ]4 Y E% ]+ c

呵呵,基本答案已经出来了。

/ C! Q- ]5 l7 ~; L' t& H

贴张东便门的也无所谓,反正是有连带关系的,不算跑题。

发表于 2009-5-11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5-10 9:49:00的发言:
" ]7 j1 w1 k) E) ?! B

这张依然是东便门外的大通桥,照相机的位置在内城墙上,外城墙的东便门和外城墙的东北角楼清晰可见。

- @& E4 K, j1 g1 b


我看不是。

5 Z# X. w3 T; z0 F. M3 Z3 E

首先,红框内的墙,只是普通的院墙,不是内城城墙。

- Y1 J9 K4 P3 e; X0 ?

其次,您的叙述有个错误,东便门附近的应该是东南角楼,而不是东北角楼。

* F/ j% ]& t& R) `9 p5 y; [

第三,东南角楼在内城城墙处,不是在外城城墙。

0 m5 U0 n1 a# Z+ k J' E

第四,如果相机是在内城的城墙位置,由于大通桥是在内城城墙的东侧,那么相机必然是从西向东照,才能拍到大通桥的桥身。可是,这样一来,就绝无可能拍到与内城城墙在同一条线上的东南角楼,而照片中黄框内的角楼却出现在了画面的前方,只能说明这不是北京的东南角楼。

- A6 j* C& ?- p# y3 f$ H+ _/ t

第五,东便门和东南角楼的位置应该是成90度角排列,但在这张照片中,绿框内的城门和黄框内的角楼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与北京上述城门和角楼位置明显不符的地方。

8 ~1 K' Q6 x, p

我勾了一张简易的位置图,对比一下,能够看的更清楚,不知老花市前辈,是否同意我的意见?

) a5 W7 _4 x# u8 `, f; v3 h

# L% d. B8 E$ K) ?1 t7 l


 

发表于 2009-5-11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东便门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L8 X# B; L& ^

这就是大通桥南面的东便门,城门面向北。

% F$ d$ B6 L& `6 D" K

远处的高大建筑就是内城墙的东南角楼。

5 J7 c5 G2 X& F8 U/ a

) h! e9 W" ?2 n- ^" E3 b

+ \4 u! N5 r* f" V8 n/ X

 东便门桥

3 B1 }8 [2 K6 b2 J) ~

 东便门桥: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外城,除了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广渠门五个正式的门外,还有东、西两个便门,它们分别位于内城的东南、西南角楼下。内城的护城河在两个便门外通过,东便门外的东护城河由北向南,在东便门西侧转向东流,为了进出东便门方便,就在东便门外的护城河上修建了一座渡河桥,这就是东便门桥。该桥南北走向,为三孔联拱石桥,中孔较大,两侧孔较小,三个券洞上方雕有兽头,今天大桥早已不见了,券洞上的兽头尚存完好。
    明代改造城之后,通惠河的运粮船不能从原来的河道进城了,明代诗人袁宏道有诗道:“京师百戏都,所少睢舟筏。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凡目未经见,虽少亦奇绝。何况集棠舟,游邀似吴越。”说明这时的水已经远不如从前了。为了解决货航问题,就把通惠河在东便门外与内城的东护城河连接起来,船队可以通到朝阳门和东直门下,所以东便门桥就了大通桥的别称,有的史料载“通惠河上的大通桥”,即指此而言。其实该桥实为东便门护城河桥,所言“位于通惠河上”非常勉强。
    据史料记载,在东便门内也有一座同样的大桥,大体位置在东南角楼东南侧不远处,大桥南边有太平官,因为这里有蟠桃会,所以百姓俗称为蟠桃宫。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这里非常热闹,古人观庙会后有诗云:“十丈红尘过雨清,惠河添涨绕重城。瑶池香渺春云暗,阆苑花鲜晓日明。正是兰亭修禊节,好看曲水丽人行。金梁风景真如画,不枉元宫号太平。”这个庙会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当时的太平宫只剩一个小土台,面积只有一个小四合院那么大,土台上有三间殿宇,殿里空空,连泥胎像都没有了,南来北往的香客仍然不断,各种茶铺摊点上买卖兴隆,各式小吃吸引着老老小小的逛会者。平时这段通惠河故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水流,每逢庙会期间,上游便提闸放水,为庙会添景,河里还有吹拉弹唱的小船游渡。
    1957年,东便门这段城墙被拆除。20世纪60年代铺修二环路时,东便门桥也被拆除,今天只有拱券东端一侧还留在河面上,忠诚的兽头仍每天不分昼夜地监视着河里的水,希望水患永不打扰人的安宁。

发表于 2009-5-11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茜窗旧友在2009-5-11 22:10:00的发言:
* d, \' B% `: z/ A7 c* R8 S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10120422124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看不是。

) X& x$ ~3 {! Q% W

首先,红框内的墙,只是普通的院墙,不是内城城墙。

( z7 ~; B1 ^0 ]) m% R

其次,您的叙述有个错误,东便门附近的应该是东南角楼,而不是东北角楼。

2 _2 w; \: x& Z; N( T

第三,东南角楼在内城城墙处,不是在外城城墙。

1 i: C% J5 w3 H- ?' l. v

第四,如果相机是在内城的城墙位置,由于大通桥是在内城城墙的东侧,那么相机必然是从西向东照,才能拍到大通桥的桥身。可是,这样一来,就绝无可能拍到与内城城墙在同一条线上的东南角楼,而照片中黄框内的角楼却出现在了画面的前方,只能说明这不是北京的东南角楼。

. E" y2 S3 I9 i8 x2 e- {4 L

第五,东便门和东南角楼的位置应该是成90度角排列,但在这张照片中,绿框内的城门和黄框内的角楼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与北京上述城门和角楼位置明显不符的地方。

9 \" k9 ^; h' S1 Q! q' B# Q! r

我勾了一张简易的位置图,对比一下,能够看的更清楚,不知老花市前辈,是否同意我的意见?

- b. y+ G) d( e2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简图副本.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k" e7 ]$ ^, B! W% M5 e* o( A


 

. q' V: _7 S& `4 Y c( i

茜窗旧友:你好!

& {2 m/ M! J: q/ m8 ]

感谢你和我探讨这张照片,我觉得有点争议更能活跃气氛,非常有意思!

# E3 J6 ?5 G7 }

发张地图,红色方块是照相机位置,白色方块是外城东北角楼,黑色线是那堵墙。


在发一张照片,红色方块是照相机位置,白色线条就是那堵墙。
发表于 2009-5-11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茜窗旧友在2009-5-11 22:10:00的发言:
0 t$ N0 e7 {3 a2 W6 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10120422124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看不是。

q( U" U# K E L0 N7 }8 L

首先,红框内的墙,只是普通的院墙,不是内城城墙。

/ P3 R/ a, ?- }; V) x

其次,您的叙述有个错误,东便门附近的应该是东南角楼,而不是东北角楼。

9 b' ~% x7 Q/ J3 B, b8 j; v0 W

第三,东南角楼在内城城墙处,不是在外城城墙。

! R9 p! ?7 c+ ~2 m3 m

第四,如果相机是在内城的城墙位置,由于大通桥是在内城城墙的东侧,那么相机必然是从西向东照,才能拍到大通桥的桥身。可是,这样一来,就绝无可能拍到与内城城墙在同一条线上的东南角楼,而照片中黄框内的角楼却出现在了画面的前方,只能说明这不是北京的东南角楼。

7 v' O) J) b: x2 v4 b: C' i1 f

第五,东便门和东南角楼的位置应该是成90度角排列,但在这张照片中,绿框内的城门和黄框内的角楼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与北京上述城门和角楼位置明显不符的地方。

* x4 X9 u6 z( \

我勾了一张简易的位置图,对比一下,能够看的更清楚,不知老花市前辈,是否同意我的意见?

K1 I9 N: }( D% y M/ `2 ]# [9 R, Z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简图副本.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 F5 S5 I3 v* [* x- P8 B* m3 X S


 

8 ~% B& H' m) R. _' v1 T8 ]; ]

东便门是外城的七座城门之一。

2 d: l! i4 R* @; M0 z% f' U

从这图看东便门和角楼是平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U2 R9 x$ y: A+ x

东便门是外城的七座城门之一。

发表于 2009-5-11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c$ q' ^ x6 P' [

 

发表于 2009-5-12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女:您好!

+ T P4 @8 @) X, q

我看您对老照片也感兴趣了,要想看老北京,只能瞧这些老照片了,老北京消失的太快了,没办法,有时琢磨老照片也挺有意思的,好,祝您开心!

发表于 2009-5-11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k6 E1 N/ G; S; T! h+ |. ^ c% E

& E% A& [# g2 j

图中右侧大通桥南建筑是北京外城墙和外城墙的东北角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6 17:47 , Processed in 1.2412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