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9 l: \) @3 W6 d. }( {
; I1 y! E4 f. O8 q/ C2 h , B) I) H' [ _& t' L( t7 {" {# [# k
彩画断代是一件较为复杂的工作,就像瓷器、青铜器领域的研究一样,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尤其是要亲眼见到各时期段的实物,在不断的工作、学习中积累经验,作计较、作科学辨证的分析,而且一定要结合历史档案、建筑构造特点、建筑材料分析,甚至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区域的民族风俗、人口组成等特点。
) `6 M# o. x. X% T 关于明清官式彩画的断代问题,估计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我稍微简单的介绍明清官式旋子彩画断代特征之一———旋眼断代法,讲述旋子彩画早期与晚期各类旋眼区别的其中一种,希望各位文物古迹爱好者能有些收获。
# O4 f5 I( `- x0 h% s! w2 A1、旋眼的概念:旋眼就是旋花的中心、花心,如下面示意图中,整旋花中心位置的图案纹饰。
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1 u, I6 a0 t$ d- G+ S: x3 [$ |
2、简单介绍花瓣类旋眼、蝉状旋眼: / V* [/ K$ [* U1 p" y7 S
花瓣类旋眼出现于明代末期,在清代早期被广泛应用,一直延续用到清代中期初,到了清代中期的中期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做法了。其特点是旋眼由单层或者多层花瓣状纹饰构成,如下图中左图样式,是本文推荐的重点。
4 c" G, a3 `# O, U, f* y 典型实例:金宝街法兴寺(明末)、清西陵泰陵隆恩殿(清早期)
5 n, X9 D7 n* U2 S$ X/ G! h 蝉状旋眼出现于明代末期之际,一直发展到清代晚期,最后取代了其他做法,成为清代官式做法的主流代表。其对大的特点就是端头有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托,犹如蝉头,头下的两侧引出像蝉翼状的纹饰,因此很多老一辈师傅们称之为“Ji Niao(不好意思这字不知怎麽写)”状旋眼、“知了”状旋眼等。其做法几百年间被广泛应用,其自身细部纹饰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更深更具体的变化本文暂先不涉及,如下图中图样式。 . H2 f9 b B/ A) N" [
典型实例:清东陵裕陵隆恩殿(清中期)、烟袋斜街广福观(清中晚期)
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3、初步小结:若在明清彩画遗迹中看到旋眼为花瓣状样式,可以初步判断该旋眼最晚为清代中期初的做法,亦存在为明代末期、清代早期遗迹的可能。遇到这样的彩画,我们就应该多拍照,多加保护。
" o% T1 `2 |, x; F 旋眼纹饰贴金与否,主要看彩画自身等级的高低,下图为两张珍贵的明末清初阶段花瓣类旋眼样式照片,供大家欣赏。
" c. }" k6 d) I7 |
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 ]6 A# c( C7 c! S, A1 v" n
下图为两张清代中晚期蝉状旋眼样式照片,作为对比参考。
* y; M K7 `$ u8 c! Z6 R
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3 I' D) `9 x: L3 S; k& Z5 v: V
4、旋眼断代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只是旋眼断代法当中的一种,,只能作为最初的基础的判断,不能作为结论。断代必须用多种方式同时分析判断,才能较准确的把握信息。
( b; i$ I L) P7 x 比如清代有些少数部分彩画的修缮,其旋眼贴金部位是原状未动,但是修缮重绘了并改变了旋眼周围的纹饰样式做法,如果单纯的按照旋眼断定为早期彩画,就容易出现错误判断。如下图就是一例旋眼未动,而周围旋瓣被更改过的旋子彩画实例,其旋眼为早期遗迹,但周围纹饰为后期修改的结果,科学分析断代这类彩画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 X# e" I& b' l% k
不过作为爱好者,我们看到这样的旋眼,一定要拍下来,记录下来,就很重要了。再次感谢网友们的大力支持,为古建彩画事业作出贡献。
* }# g2 a: l, O
旋子彩画断代方式——旋眼断代法其中最基础的一种(河豚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