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掌柜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育新楼恢复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3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色入帘青在2010-3-13 10:30:00的发言:
    不知攀登架学长的身体恢复了没有?蝶学长也不来贴游记照片了?侠客行、雨夜泛舟、K学长最近也不来巡视阵地了?
% K/ L4 e$ K$ r6 _9 a8 F6 P8 P

是啊,希望各位学长都要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了。忙过去了,就来这里歇歇,聊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ting.com/singer/6815/song/

; h n7 d- o) K0 _+ d7 G: a

喜欢听老歌的校友们打开这个链接听听武警合唱团的演出歌曲放松一下吧。我是很喜欢听的。

发表于 2010-3-14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架子好了,我说呢,架子一歪楼都快塌了。还等你一起去“来今雨轩”吃饭那![em243]
发表于 2010-3-13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不善写诗,愧对小鸭之邀,这里转载一首历史上著名的打油诗。

+ A7 b0 B$ {- t

诗仙李白死后葬在长江边的采石矶,中国的游客古来就有乱刻乱画的毛病,不过到了李白的墓前,都诗兴大发,“XXX到此一游”就改成了题诗一首。

! E! K% b4 b' }, i! M; [0 I/ t9 j

一日,唐代学者梅之焕来到李白墓前,见墓碑上到处乱写的诗词,也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 N: @2 ^+ S! @7 ^

 

3 V; I' b4 N' E8 U/ I: |

                         采石江边一堆土,

i8 i6 t0 J+ d; x

                         李白之名高千古,

; _& ^5 f) l- u, [3 q, L: s, ~

                         来来往往一首诗,

' }/ n6 \( y: ?* c" {+ f1 q

                         鲁班门前弄大斧。

发表于 2010-3-1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打油诗绝啦!
发表于 2010-3-14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大攀没有全神贯注吧(工作等事情放不下啊)?
发表于 2010-3-14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我根本没露。真功夫哪儿能绕世界比划呀![em78]
发表于 2010-3-14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3-14 13:31:00的发言:
+ \/ o5 r3 j* [+ L/ V ( |* a: R5 M* L9 Q+ d O0 U B    好!响应小蝶的号召,去来今雨轩。把我的叉子带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5 k3 _$ x* c# Z0 n) q2 q; ~( \ 1 _2 Z% V4 ?8 d5 N' c# Y# _ ; M/ a& n7 O4 s6 k! y$ ~1 J' C

一看攀姐这留言,就知道身体好啦!哈哈!
发表于 2010-3-15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我朋友家里热情的狗“欢欢”“乐乐”:欢迎我!

发表于 2010-3-1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只胖胖狗真可爱!
发表于 2010-3-15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蝶姐,我跟你要的那张合影呢?
发表于 2010-3-15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革命万岁!”

& e; F+ k7 C" u N

 

+ D. e4 u+ R" M8 \/ ?# S- [6 C

先“全国山河一片红”!

发表于 2010-3-15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机丢在女儿家里了,改日取回发你,抱歉!
发表于 2010-4-23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henzhixiong在2010-4-23 12:09:00的发言:
, l8 @7 f: z j$ m2 M% l5 r' K: S1 ?

攀姐,我也发到大家信箱一个PPT,祝大家周末轻松愉快!
+ d) e5 g' p. t' a* `2 A

期待ING

发表于 2010-4-23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qqqppp在2010-4-23 16:08:00的发言:
: L2 j' D" Y7 p

期待ING

! x, O: h/ A4 K

 

. _% K- E _/ k q/ Y3 W) x! W) Z

我已收到。PPT和PPS是一回事吗。

发表于 2010-4-23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4-23 16:17:00的发言:
: ? w2 b: h& ]1 Y6 Z

 

3 q/ P* H3 n6 y0 K

我已收到。PPT和PPS是一回事吗。

4 ^0 O }+ L1 T. F8 D$ }" Y& x8 P/ ~

不知道PPT和PPS是咋回事,我也收到。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好!

发表于 2010-4-23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henzhixiong在2010-4-23 16:55:00的发言:
3 K% R. T7 G- Y8 R/ Z

你的信箱是不是 lc96888@sina.com ?
0 _& E: H3 F2 X* H% t: w+ Z

是,已经收到,谢谢啦。

发表于 2010-4-23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聚会的同学合影真不敢恭维,照的不清楚,都""了,我居然没认出架子来!那名牌像机照的快发上来啊![em55]
发表于 2010-4-23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落蝶不归在2010-4-23 9:06:00的发言:
' j, c4 }2 g3 G! A& F B , X' {4 E. g; _ y 聚会的同学合影真不敢恭维,照的不清楚,都""了,我居然没认出架子来!那名牌像机照的快发上来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6 {2 N1 k; _) h 7 u3 `" Y( Z% j ! s5 F* J- M7 _8 U' s8 E' X

哈哈哈!蝶姐你乐死我啦!
应该是就这几张了,当天给拍照的同学校友有培力学长、过客学长、欧阳光、张菊萍4个人。我倒是带了相机去,结果久别重逢的同班同学一见面一聊天,根本就没想起来拍照!再加上秋江、兰台们都没来,结果也就这样了!
不过说实话,那天餐厅里面光线确实也不行,估计我那小玩意儿就是照了也可能远远不如上次在畅紫轩。
发表于 2010-4-23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4-23 0:57:00的发言:
3 }. P8 n, m- a $ Z: H" R/ G3 Q6 O8 H; I# A        小沈,发个西藏风光的小片到同学们的邮箱。青藏高原,青海、西藏风光无限,大家欣赏吧!也已此哀悼玉树地震的遇难者。: W; s C( y% j& j2 x; b " A% A1 @6 `& i7 I' b $ H4 j/ W; P; P

壮哉!美哉!

看到险峻的山路,感叹不已!

看到西藏风光,真想进去融为一体啊!
发表于 2010-4-2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4-23 0:57:00的发言:
# }" [4 |8 b7 U" D# _ 4 \0 j+ b# D, z6 f        小沈,发个西藏风光的小片到同学们的邮箱。青藏高原,青海、西藏风光无限,大家欣赏吧!也已此哀悼玉树地震的遇难者。: h8 P! @7 l5 M& p$ J* d . h9 f' C$ o( F1 J1 [& | ) m4 @ Z# J4 L6 e2 t

壮哉!美哉!

看到山村为之感叹不已!

看到西藏,真想与之融为一体啊!
发表于 2010-4-23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培力在2010-4-22 12:35:00的发言:
6 W# `" ]2 d2 _3 ^$ V9 e" v* j5 s

我没当学长已经许久了!  自从小学毕业后,接触的都是比我大的同学,插队也是这样。现在见到大家,一口一个“学长”叫的我脸一阵一阵的红,心一阵阵的跳。

; M5 u r& d' _# f; Q

看到大家都有成就,还有很多都是名校的大学生,我不禁一阵惭愧。一辈子瞎混,弄了一身的病。(幸亏脑子还好使)嘴不能吃、手不能写、腿不能跑,只剩一副骷髅架子!我不配当“学长”这个称号。希望大家一天比一天好,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身体健硕、长命百岁!

2 t) Y# y5 w( n& Q* r: f+ Y! {

哈哈哈,张学长太幽默了。

发表于 2010-4-23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4-23 0:57:00的发言:
6 G; n% u0 n. h # L$ n3 ~$ R' I! M. U        小沈,发个西藏风光的小片到同学们的邮箱。青藏高原,青海、西藏风光无限,大家欣赏吧!也已此哀悼玉树地震的遇难者。 2 F9 g9 `# N O1 N9 Y! t, A1 ] 8 ~( k* W+ K2 x' v0 l Q6 G2 ^4 \+ C( v% }

攀姐,我也发到大家信箱一个PPT,祝大家周末轻松愉快!
发表于 2010-4-23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4-23 16:17:00的发言:
* p s7 ~: S) A# z. V F* v, T- G* e% K1 n& I 6 g- q0 q( e' f9 u- H3 |. a

 

X$ r" X/ d+ w4 l/ I

我已收到。PPT和PPS是一回事吗。

3 z7 Z2 i! B4 Z ; r2 A& x$ {% T) ]3 F# b3 q$ a ( t( w0 |4 z8 @! }% r2 a- a

是一回事儿,PPS是放映幻灯格式,PPT是编辑格式。先用PPT 生成、编辑新文件,用于观看时转换成PPS格式。同一文件两种格式可以分别存档。
发表于 2010-4-23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qqqppp在2010-4-23 16:08:00的发言:
% i* L+ R# X4 v8 B1 n1 J' R " m2 l' j _3 j ' E& y/ a2 g. s

期待ING

" P( I& A* M5 u3 E: a o , D' u% b# F6 G# W4 t

你的信箱是不是 lc96888@sina.com ?
发表于 2010-4-23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小鸭回国期间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之一)


人民日报文论天地:当代长篇小说的精神性

3 n$ s" d9 l3 H

2010-04-23 09: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代长篇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让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是,文学缺乏挺拔的高峰,缺乏令人“高山仰止”的经典。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长篇小说精神性的明显 & r# r( T' {, t4 L3 X缺失。

  当代长篇小说是建立在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百年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赋予了当代长篇小说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 W4 U0 |1 S3 I% y! L小说家从来就没有冷却过关注现实的热情,现实生活始终是长篇小说的最主要的写作资源。但是,长篇小说仅仅有现实性是不够的,仅仅满足于“记录”也不是真正$ h; @4 A) j& X, K( T" R0 Z! J 的文学。小说所以不同于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就在于它要为读者提供精神性的东西。文学从根本上说也是慰藉人的精神的,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就是一座精 , r {& x4 Z/ H' o+ W2 r神家园。人们的很多愿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满足,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还会遭遇到很多挫折、受到伤害,带来心灵的痛苦。那么有没有一个地方来满足人们未曾实现 , c* F; G; x+ i! P# w的愿望,来抚慰人们受到伤害的心灵呢?有,这就是作家们通过想象而提供的一个文学世界。

  作为精神慰藉之所,精神性就应该是第一位的因 & x# b& Z$ j/ N# K8 z素。批判性是现实主义的灵魂。法国学者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法国文学时认为,理性的批判,是“法国文学中最富活力、最有影响、冲击力最大、生命力也最强的0 t! q+ R) V- ]$ v8 O* n% w" B 部分”。我以为,也可以这样来评价批判性在当代长篇小说中的作用。我们的作家对社会有着一份责任心,对社会中的丑恶和弊端有着一种嫉恶如仇的情感。但有时4 T0 p8 [5 E( a 候我读到一些充满批判性的小说时又总觉得欠缺点什么。作家在小说中对丑恶的东西毫不留情,不惜用最渲染的方式将丑恶放大了揭露出来,弥漫着苦难,充斥着邪 9 N) O. R; @9 p1 G& R8 Y# f% u* q恶,传达着绝望和悲观。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就觉得是身陷漫无天日的荒漠之中,四周都是干燥的,这时候哪怕有一口清水润湿一下干渴的嘴唇都会感到满足。这就 t* }! \4 A/ \ 是这些作品所欠缺的东西,它是一种温润的人文情怀。温润的人文情怀是沙漠中的绿洲。而这一切也就构成了长篇小说的精神性。

  精神性涉及世 * ?& s$ W4 e% b! g$ R0 H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文学作品中这一切不是直接裸露着的,它渗透在文学形象之中,在长篇小说中就会凝聚成一种诗性精神。红学家周汝昌在谈到《红楼 / w% ?% z2 k+ g9 n, W0 o: @. R梦》为什么会成为稀世的文学瑰宝时就认为,关键在于《红楼梦》有“诗的素质”。因此,尽管从内容、样式上看,《红楼梦》与过去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相似之处, & Z3 r. w$ Q3 ^7 w可是诗的素质使它超越了所有的才子佳人小说,曹雪芹以诗性精神在作品中建构起一个宏大的精神宇宙,小说完全写的日常生活,也有世俗的欲望,但我们从这些内 / s4 i* A+ P8 [6 K容里能得到一种诗性的感染,比方说,贾宝玉的“意淫”与西门庆的纵欲相比,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诗性精神是文学的灵魂。

  ( m4 E$ t/ W/ y4 o+ [) @$ P 长篇小说要在现实性、批判性与精神性的结合上下功夫,这种结合并不容易,不是说作家把一些伟大的思想、崇高的观念贴到作品中就有了精神性。这种结合应该是 1 d1 X7 b: O' U7 X- ]# u3 m像糖溶到水中的结合。有时我也看到作家力图丰富作品的精神性,但他没有找到将现实性、批判性与精神性结合起来的方式。最好的结合方式其实就是最好的文学方2 K, P* F' K) T 式。有时阅读一些长篇小说,能够感觉到作家在精神性上力图有所追求,但精神性的东西并没有灌注到整个叙述之中,这样的小说可以说是差那么一点火候。有时阅 2 v v! h# i- K$ r5 B( w- [读一些长篇小说,也能够感觉到作家对于现实弊端的义愤。但同时又感到作家除了表达义愤之外,没有给我们一种力量和勇气,传达的是一种绝望之情。我曾读到一 0 f: y0 f; B% L8 z# F% ^) y位年轻作家的小说初稿,我感到作者就是以这样一种绝望的心态去叙述现实生活的,我对他说,如果在你的叙述中加进去一点温暖的因素会不会好一些呢。他同意我6 m1 N0 _6 v" I/ {7 M 的观点,同时也反省为什么在小说中表现得那么绝望,他最终说:“温暖才能照亮世界,我会郑重采纳您的意见的,至少这部小说不会那么消沉,依然会有温暖的力 - r5 ^3 }) v5 m, n5 e {量存在。”

  精神性使作家能够超越个人情感,具有更博大的胸襟。文学应该是个人化的创造活动,否则就没有独特性,但作家的个人化应该有一1 V# c0 p6 e) o1 L* ~ 个博大的胸襟所承载,否则你的创造就难以引起共鸣。我曾读到一部描写女性的情感遭遇的小说,作者很真实地写到了女性在情感挫折中的心灵上的疼痛感,但我也9 P6 y* H b( z( r 发现,这些女性的痛感神经特别敏感也特别脆弱,一点小小的苦难就让她们承受不了。我感到,作者的胸襟太狭小,所以她就只能跟着笔下的人物为一点点小事就去9 q. u3 E1 F& O* y8 y 诅咒整个世界,而看不到世界真正的希望在哪里。即使在这里作者想要对社会进行批判,这种囿于个人狭隘情感的批判也不会是有力的。高尔基在回答为什么他在童# H1 B8 I p1 ?% q9 f 年的苦难经历中没有堕落成一个坏人时是这样说的:“因为天使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觉得我们的有些小说中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天使”。这个“天使”就是一种 6 \- {2 u+ z- G& Z充满人文情怀的精神性。

  文学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语言上来,文学的永恒魅力最终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 # F1 I1 q; e% q, l5 r% A9 ~仅决定了我们的叙述方式、审美方式,也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但由于长篇小说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故事结构,故事性往往遮盖了语言的问题。即使长篇小说讨论起 $ p8 R0 n1 a7 s2 a# T了语言问题时,也只是局限在如何讲好故事的层面,比如要口语化,要吸收生活中鲜活的语言。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 ( J- Y: W" x6 }/ n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文言文而言的。这两种书面语言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的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 i. H q# t- U4 f7 J 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 |& d. q+ x: Y) G" F. H/ P 服”。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断裂,使我们难以深入地、有效地开发这一宝贵的精1 ~& E- K$ ?& S- N7 D( r 神资源。语言在诗歌中会表现得更加纯粹,所以我觉得当代诗歌在解决语言的问题上比小说做得好。小说家完全可以借鉴诗歌成功的经验,但小说家与诗人的交流太+ d" h: G& E- f* J( _ 少。

  很多年以前,我看到一条新闻,一位移居海外的华人用英语写的一部小说在加拿大获得了最佳图书提名奖,这个奖是加拿大主流文学的一个 : e1 a4 X( i+ b `" d, B1 b比较重要的奖项。我当时对这条新闻特别感兴趣,因为海外华人很难进入当地的主流文学,而这位华人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中国人,她怎么就能得到加拿大主流文 - ?# l, c" [. s3 W# m3 \5 l5 j学的认可呢。去年,这部小说由作者李彦本人译写的中文版《红浮萍》在国内出版了,我特意拿来认真读了。小说讲述的革命年代中一家三代人的命运悲欢,着重塑 $ ?" z. D% \4 X& I) L7 @造了三代女性形象。从故事情节上看,类似于内地近十来年流行的家族小说,小说通过外婆、母亲雯和自叙者“平”在革命风云和政治斗争中遭际和坎坷,写出了她- w5 A& z" Y! o6 Y) L- t 们就像水中的浮萍一样经历着精神的漂泊,从而叩问了中国人的信仰所在。就是这种中国革命的故事,加拿大人不仅爱读,而且还要给它评奖。为什么呢?我觉得语* G, G0 t5 f5 P6 u 言是很重要的原因。李彦的英语写作水平很不错,她不仅仅掌握了英语的语法,而且也学会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当她用英语思维来处理她的生活记忆和中国经验时,5 B( O y' u" P 她就摆脱了国内作家难以摆脱的语言思维定势,能够从容地对待中国经验中的芜杂的现实纠葛,触摸到精神层面,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处。这一次,她用中文再一次来( S$ q s, V1 W/ t 译写这部小说时,英语思维带来的特点还保留了下来,因此我读这部《红浮萍》时,虽然感觉人物和故事很熟悉,但作者叙述故事的特殊方式和对叙述中的语言的讲 7 U2 a$ l. t5 Z" s, c6 F8 _8 N: K, s究,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作者极其用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从而使得小说充满了书卷气和典雅的气质。

  语言的典雅气质是由语" h: Z, g& ~$ f/ u+ w8 F: N" j 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所铸就的,它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形式问题,最终取决于作家的精神追求。



发表于 2010-4-23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小鸭回国期间 0 p/ n" E4 I* I! e: R2 }! P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之二)

在乍暖还寒的四月天,加 6 u4 b/ r0 |6 x' M. `9 n* C; V6 [拿大华人女作家李彦,为其所任职的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相关事宜,在北京做短暂停留,并在古色古香的燕园五院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展开交流,为莘莘学子讲 ( G1 w, e2 ^3 Z# D; b- \述了自己双语写作的经历和体会,与师生们共同讨论了海外华人写作的语言处境,文化特征和文学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者蒋朗朗老师主持了此次 d# L/ a a7 \2 B 座谈会。


8 U) Z( w# f7 U- L2 H C- P

李彦,9 t. b @, Y8 ?8 n W 北京人,在国内曾任记者、翻译,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6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现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兼东亚系中文教研 & F3 m1 j' ?& x9 Y室主任。英文功底深厚的李彦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首部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获1995年度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其中文版于2009年由* R) M' l6 S3 b 作家出版社推出。另著有中文长篇小说《嫁得西风》、英文长篇小说《雪百合》、中文中短篇小说《羊群》、《地久天长》等,其中《红浮萍》、《嫁得西风》、- ^* Y( o% |, M4 v6 i9 _* S9 L o 《羊群》被北美多所大学选为中文教学参考书。作为海外华人作家的杰出代表,李彦在文学上的成就被多方面肯定,1996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文学艺术杰 : c, T1 A0 m& g/ M- M y5 d. Z5 o出女性奖”,2002年又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海外文艺奖章。


# [2 o9 [) g, }7 D' H# k

熟练运 7 n+ S4 F J% f用中英双语写作,且均有所斩获的李彦,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们讲述了自己从22岁初学英语,到出版英文小说《红浮萍》,再到执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这# t8 S& i( X4 U 一路的曲折经历。初到加拿大时,李彦也曾有过留学生们常会遇到的经济困境,以及新手作家无名无势的尴尬,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李彦从未放弃写作,而是愈 / N: _- W, [" _. ?7 X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用自己的笔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改变西方对中国长久以来的误解和偏见。不论是其近几年的文学创作,还是在孔子学院教授中国文学 5 e' {2 `( G1 }6 I7 `8 i1 X9 Q的经历,抑或是担任加拿大中国笔会的副会长,李彦都坚定地践行着这一文学信条和追求。


" e5 b& T9 G7 |0 ~. B

作为一 9 m$ L: ?. S0 t$ ?( f# J个用中英双语写作游刃有余的作家,李彦曾被问及使用哪种语言更能抵达表述的核心,在此次座谈会上,她对在场学生们做出这样的回应:由于拼音文字的简捷与直 ) u9 c; a" S2 w/ B6 c: @" C接性,在英语写作时更容易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6个拼音字母的排列组合更有助于她思想的自由驰骋。而在使用中文写作时,因为汉字形意的双重含义,她经 - J5 X n- z' X常会在选择词汇时耽于其意境,而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思维的顺畅表达,但又由此展开更为丰富的思索与联想。这种中英文之间基于语言种类不同而产生的个人创作体- h' y- g2 Y" G1 q 验,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并激发了在语言理论层面的讨论。


# W7 W4 u) l) O: Y4 Z4 N

除此之 5 K' E$ k `/ b. J1 Y# d! d外,李彦还分享了很多海外文学写作的新鲜体会,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海外文学及双语写作的特殊性提供了极佳的范例。李彦认为,在海外的文学创作要想取得成 2 W! I6 Z9 y& X0 \功,不仅要依靠流畅的语言表达、适宜的题材选取这些单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小说中要包含共通的人类情感。全世界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认知标准,有许多共1 d) r! K2 A( r0 s' W. _& ]4 L 同性,因此强调个人情感体验的《红浮萍》,才以其真挚震撼了加拿大读者,为当时初出茅庐的李彦,带来了来自西方文学界的肯定和认可。而李彦更看重的是,通 ^6 \5 y$ O5 C# J9 ^5 ~3 y 过她的创作,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读过《红浮萍》的西方读者甚至专门去信与她探讨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认识。这更加激励了李彦此后中国题材小说的 0 ^8 S) a+ l" U% Y6 h. b5 }. k创作。


& F2 D7 U7 Z3 ?; \

然而让 % t7 B% E k1 s+ G" ~ z0 R中国文学“走出去”仍然任重而道远。李彦在孔子学院教授中国文学课程时,就依时所需编撰了一部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文学选读》课本。在尽自己所能之余,去国 7 Y: k) f- G8 h) s/ g23载的李彦仍感到对当下中国的变化认知不够。在座谈会的讨论环节她分析道,目前海外华人文学面临的困难在于,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对当代中国题材已有所疏 * ` [* s9 q) w6 j远,而熟悉当下中国的本土作家用外语创作的能力又不足,因而如何把当代中国文学甚至中国的面貌带到海外,呈现出来,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瓶颈。李彦更再次提出 5 C4 O7 o* ^; E3 B9 i了对北大中文系学生的倡议,希望有熟练使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学生,能够开始尝试双语写作,为拓展中国文化与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加入新鲜的血液。 


发表于 2010-4-23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小鸭回国期间 2 ` X/ { o: ?2 j* B! I( Q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之三)

 "双语写作之我见"李彦教授苏州大学专题讲座

(这篇文章在前面243页7286楼转帖过,请直接点击标题链接网页即可,有照片。)
发表于 2010-4-26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4-24 21:15:00的发言:
     同学们,我入川啦,明天返回!祝大家周末愉快!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 q! A) I# Q8 q# t

带点“梦绿”回来!节后“来今雨轩”见,票子给你。[em63]

发表于 2010-4-24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们,我入川啦,明天返回!祝大家周末愉快![em2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7 10:18 , Processed in 1.236885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