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z7 q4 m0 m& z 八十年代,我做为主管医生,和咱们国家建国后培养的第一代著名昆曲旦角演员李淑君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她当时五十岁左右,长得端庄典雅,面色有些苍白,说话轻声细语,通过与她的相处我也第一次了解了昆曲。 . s; k: u8 O W; F% k2 u7 a5 c
昆曲是一古老的艺术,几乎失传,解放后在 党和政府的几代领导人多次关怀、鼓励、扶持下,这古老的艺术,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了解认知了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始欣赏和更加喜爱它。 但是,一场民族文化浩劫来临。曾被夸为“全国最好的一出戏”《李慧娘》像《海瑞罢官》一样,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党大毒草”!于是,周恩来总理亲建的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了!接着,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天津、河北所有的昆剧院团和艺校昆曲班也全部被撤销!老艺人们和剧院人员一起被遣散,下放、还乡、改行或“养起来”,直到许多昆曲艺术家们一个个壮志未酬憾然离世。 + K/ [3 t8 Z# d- R; [& b
做为北方昆曲剧院的创业主演李淑君。她是由辅仁大学投笔从艺,先在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研班习舞,后调中央实验歌剧院演戏曲和歌剧。她有一条金嗓子,加之聪颖好学,演艺精进。她演唱的东北民歌《瞧情郎》、豫剧《红娘》等早已蜚声歌坛,然而她竟在歌迷日众的时候毅然踏进了昆剧的古刹宝塔,从此终生不渝。 9 \2 o1 }0 C; ]" G& \
有采访文章写道:李淑君的老搭档丛兆桓先生是《李慧娘》一剧中“裴禹”的扮演者,据说当年也是英姿勃发的阳刚小生。丛先生经历坎坷,但素来乐观,虽在文革中遭八年大狱,但仍然谈笑自如” 但是,每当谈及李淑君,他的话音便沉重起来,仿佛还带着依稀喟叹 他说:“我和她从歌剧院时就是舞台搭档:开始是《钗头凤》,我饰陆游,她饰唐琬;在梨园戏《陈三五娘》中,我饰陈三,她饰五娘;歌剧《小二黑结婚》,我饰二黑,她饰小芹;调北昆后,她和我在《百花公主》中演公主和海俊;《游园惊梦》中演杜丽娘和柳梦梅;《渔家乐》里演邬飞霞和简人同;《奇双会》饰桂枝与赵宠等;在《红霞》、《师生之间》、《文成公主》等剧中,她都演女主人公,我则老生、小生、正派、反派全配合她;据说在很多场合,丛先生都是这样毫不避讳地谈到李淑君: 7 I9 G& y+ s- U4 K/ @1 M
老一辈北京人都知道,那时,西单剧场里挂着北昆主演的大照片: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有一张是李淑君身着浅色旗袍的便装照,有人说,一看到李淑君的大照片,眼睛就直勾勾地看着,腿就迈不动了……”,李淑君的声音天真自然、无拘无束,就像在空无人烟的大山里,一个人在自由地唱,自由地听,未有丝毫人间的烟火。那声音袅袅,依然回荡在意识的深处。
( X" y# U$ K) k8 Y 1979年北昆剧院恢复时,第一个工作就是把《李慧娘》恢复了起来,1979年李淑君演过几场《李慧娘》,,八十年代最后演的一个戏是《血溅美人图》,并拍射了电影,但没多久就因病住院”了, 那时这对她的艺术生涯来说仿佛是一笔悲怆的重重的休止符。
. N. K& t) H( ~& l, H0 t 李淑君老师住院期间,她常常给我们唱昆曲,声音非常婉转动听,给我不太能听得懂昆曲的人一个启蒙,但她最常常对我说的话是想上台演戏,总是叨念:“怎么不让我演呀,”“怎么不让我上台呀。”可见艺术家在病中最关注的还是她最钟爱的昆曲。 几十年没有看见她了,最近,我看到她出的一本书《歌台何处》,衷心的希望李淑君老师健康快乐,培养更多的昆曲人才,使这一中华古老艺术更加光彩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