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掌柜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育新楼恢复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5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henzhixiong在2010-2-5 22:37:00的发言:
很久没来了,又看到了这么多新信息!
我去过基辅餐厅,很有味道的一家俄式餐厅 。仍然健在的建国初期留苏的一些离退休干部经常会去那里聚会。
拥护选在那里聚餐!只要时间和我家的节日安排不冲突,一定去!

, e* I: Y: s _* [6 g. |

 

+ x, N# l. t4 F4 L. \: \3 \. u

暂定初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江在2010-2-5 20:50:00的发言。。。。
3 [; Y9 O& K9 O! B# j# B' J

      要聚会了,各位同学要积极参加呀!去基辅餐厅可以吃俄式西餐,又可以听苏联老民歌怀旧(不知是否能唱?)。

( D' u% H) s# p" G6 o- X

推荐菜肴: 

5 d K/ c1 _6 F- @% g6 z+ d! }

奶油蘑菇汤(28) 金枪鱼沙拉(32) 红菜汤(10) 奶油烤杂拌(8) 鳕鱼(4) 香蒜面包(4) 罐焖牛肉(7) 格瓦斯(3) 冷酸鱼(4) 列巴(2) T骨牛排(2) 蒜香面包(2) 奶油烤蘑菇(1) 基辅沙拉(1) 黄油烤鸡(1) 雅尔塔炒饭(1) 奶油局杂拌(1)  

4 H4 s. B. @! C/ M: d! U" m, n7 V) [


 

4 A4 U" Q0 l) ]( d5 M

红采汤是必点的,其他的就各取所好啦。格瓦斯用航天桥的话说,俄式西餐就是要讲究各自的风度。

发表于 2010-2-6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过小年,大家吃了吗?

1 h9 |' z- P, {/ m

   

1 u% w6 K( s" @' {: |6 J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年味越来越浓了,家家的都在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忙得不亦乐乎。 调皮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按照我们北方的习俗,今天的主食是饺子,饺子是三鲜馅的,韭菜,猪肉和虾仁,各位同学开吃了!


发表于 2010-2-4 0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立春了吧?农谚说春打六九头,天气要转暖了。

# Y0 Y" P: t; P8 [. o8 \% q

    新的一年要来了,又可以想起古人们踏青咏春填词......的画面了。

发表于 2010-2-3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丑小鸭在2010-2-3 4:22:00的发言:
 谢谢攀姐和培哥告诉我这个信息。很高兴我的拙作能到《文艺报》上露个脸,都是靠大家帮助提携呀!
5 X8 F0 y8 v0 b4 ^7 M" n

祝贺!

发表于 2010-2-3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2-2 9:34:00的发言:
- z, b- V/ W1 X' Q( X* _

各位同学好!

. E! w- C* H2 U

 

6 p/ F2 A7 T; M. a( [- D4 A+ V

春节将至,拟本周末大家团聚,共迎新年。

% Q- ^2 E: u: K2 E$ l$ y% Y6 w

初步拟地点,北京基辅餐厅。

: o; g4 {& f; K1 B' `/ `

餐厅简介:

B+ U |9 Q& F, Y

位置:公主坟南侧不远。营业时间:11点—24点。

- G# {2 M% N/ s

俄式西餐,算酒水,人均百元左右。

1 f7 ], d, C, g9 m

晚上有一段时间,有乌克兰演员演唱为国人所熟悉的前苏联歌曲。

& l8 |) V. I; F: `/ S% W1 K; v3 i

(6555楼有相关照片)

/ ^$ \& f5 H/ f* R" R

此餐厅凡晚餐都需提前预定。

' m* J, ^9 D3 j

 

8 g, |! J3 G; T1 }- z

1,是否去那。

4 j& i& K, ~( ]

2,周六还是周日。

7 B7 Z& F* S) Y& N+ Y7 p

    听大家的。

* M8 O$ V9 W7 `

最好提前预订,电话682834828277309.座位以吧台左侧(演员出口或出菜口方向)为好,要自己提出就要那几张桌子的位置.

发表于 2010-2-3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A: l: Y' {% k& R

  以下见于2月1日《文艺报》第7版。

p! J% W6 t( G) D+ w: p5 _; T' i

  《红浮萍》

! d8 z b: K% P5 B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2月01日00:07

! a6 P9 ^/ A; b, r6 y

  推荐语:

5 r8 Z& i9 ~$ @% G# I* x

  这部书主要写了一个家族三代人在百年历史中命运的变迁,一方面忠实地再现了在历史大潮裹挟下人们难以自主的漂浮,一方面又真切地描述了历经沧桑与苦难的人们的坚韧与追寻,因而这不仅仅是写人如何被历史淹没、被政治胁迫的故事,还是一个写人如何在人生的苦难与命运的危厄中不放弃、不气馁的故事。

) j2 C2 O$ _2 G3 u) g* y( L; K

  ——白烨(评论家)  

: d( b( D9 _. x

 

! B7 J& b7 ]8 ^9 X2 M) A

精彩片段:

, o `! i& p ^, Y

  

$ s% _+ R; c1 Q6 B! p9 G+ N' Q

    第一章 回惶

0 r& A/ n9 H2 l, P- J+ D2 |+ H4 v7 m

 

" O! }" W% T6 i7 n) e- w8 y) r

 1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得知了楠去世的消息。怎么死的?   

7 |6 _# a, D7 M K2 T& h9 |

   不知道。报纸上没提。妈妈的声音十分镇定。显然,在打这次越洋电话之前,她的感情已经过充分沉淀。  

- x1 p/ U3 W8 Q, n [* L

   放下电话,我呆立在书房窗前,不知所措。   

5 @' e4 G6 n! _$ P

   花园笼罩在暮霭中。喷水池畔的铜雕天使影影绰绰,展翅欲飞。小径旁浓艳的玫瑰,在人迹罕至的庄园里默默地吐着馨香。草坪远方,如烟垂柳掩映着一汪湖水,水面在落日余辉中泛着微光。野雁领着一群毛茸茸的儿女,在金黄色的蒲公英花丛中悠闲地漫步。       大千世界,依旧和谐静谧,生机盎然。谁能相信,死神会在这样美丽的黄昏悄悄驻足身旁?       

3 b7 i" U* W$ m* ^7 m

     我忽然感到浑身无力,只想回卧室中躺下。拖着沉重的双腿,穿过空旷的客厅,我来到了大厅。宽阔的楼梯顶端,正对着汤姆森太太的套房。那扇门依然紧闭,里边死一样沉寂。恍惚记起今日午后,我正在小客厅里读报时,老园丁乔治从侧门溜进,鬼鬼祟祟地将一个纸袋放到餐具台上,便默默地返回他的小石楼去了。显然是约好的。他才离去,老太太花白的脑袋就出现在高高的楼梯上面。她脸上挂着与乔治一样的诡秘笑容,略带几分羞惭地和我搭讪着,躲躲闪闪取走了纸袋。大家心照不宣,女主人又将开始新的一轮伏特加之旅了。  

- P1 ~1 \9 ^% w+ I5 s

    我心下明白,有身份的加拿大人,无不视酗酒为耻,所以她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在仆人面前遮遮掩掩。我早有心劝她戒酒,却顾及她的体面,一直无法启口。   
    该用晚餐了。但老太太准是又喝得酩酊大醉,搂着心爱的狼狗流连枕上,不思茶饭。然而,此时此刻,我发现自己异常宽容,完全能够体谅她的所谓堕落。
喝吧,人生苦短,不就这么点儿可怜的乐趣嘛!   

: e/ N9 H0 p. j( |! h) i

      回到我的卧室,关上房门,我拎出了手提箱。翻出夹层中的小布包,几本书,一封信,都摊在眼前。这些东西伴随着我漂洋过海,从中国到加拿大,又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也算历尽天涯了。  

7 [8 p, y3 ?* t* t8 }$ J

    泛黄的信纸,边缘已经磨损。但不用展开,我也能默诵出其中的每一片段。   

4 l( T+ u7 M! I6 S. Z

     “……自从去年夏天在北京看到你,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你的身影。你美丽、健康,一举一动都酷似你的母亲。二十八年来,命运使我们不能相见。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在想象的海洋里,捕捉你的音容笑貌。  

7 d$ z0 {# \* Q' Y) \( j* v

   “当我在中山公园红墙古柏的阴影下,听你用那样平静的语调,叙述一棵小草是怎样在大石重压下伸展开她的枝叶时,我衰老的心在流血,可我并未感到丝毫惊奇。因为在你尚未来到人世之时,我已经悲哀地意识到,你将要踏上的,是一条最为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而我,作为父亲,却无力去阻止将要发生的一切,无法去保护这朵诞生于我心灵的稚嫩的小花……   

) m, G) t; V( ~6 Y% g; I

    “我努力信守诺言,不再和你联络。可是,我的孩子,你知道吗?我天天都在盼望着得到你的消息,想知道你的踪迹,想听到你哪怕仅仅叫我一声‘爸爸’……原谅我吧!孩子,你能理解一个父亲的感情吗?你来到人世后,我只见过你一次,我真害怕,这第一次,也许将成为最后的一次啊……”      

r2 j# @' m' f$ x+ P$ S

    我放下信纸,瘫倒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 S5 {) h5 r7 g" p* C/ }% _

    这是楠写给我的惟一的一封信。楠,就是那个我也许应该叫“父亲”,可却从未叫过的人。  

" x) K8 f# Z( S/ `; M

   我生性优柔寡断。好几年了,我一直在犹豫着,是否应当满足他的愿望,叫他一声“父亲”呢?   

: e) H+ ^ k+ d) q

     我有时感到茫然:楠,究竟算不算我的父亲呢?也许算,因为,他是给了我生命的那个人。但是,把“父亲”这个充满情感的称呼和楠联系起来,于我,又实在生疏,实在不自然。   

% `: W/ W/ o. E6 m, m3 Q3 k

     在我二十八岁之前,我们从未谋面。在我生命中相当长的时期里,我甚至不知道有此人的存在。只是在我十三岁那年的秋天起,楠才像个面孔模糊的幽灵,时时会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凄然浮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一道道忧伤的刻痕。  

. @$ S: Q* s U# a/ t( W& X5 j

     我从未给他写过回信。首先,我实在不知道,假如真要提笔的话,究竟怎样称呼楠才算适宜。另外,我也很在意妈妈的感受。虽然她对楠始终如一的怨恨至今令我费解,我却不愿做一丁点儿伤害她感情的事。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实际上也从来不愿和她认真地讨论一下楠这个人。妈妈和我都十分清楚,任何与楠有关的话题,即便是最微妙的触及,也会在我们已经过度敏感的神经末梢上,激起惊涛骇浪。


发表于 2010-2-3 0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攀姐和培哥告诉我这个信息。很高兴我的拙作能到《文艺报》上露个脸,都是靠大家帮助提携呀!
发表于 2010-2-2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见于《文艺报》2月1日第7版。[em59]
发表于 2010-2-2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见于2月1日《文艺报》第7版。

3 u9 J. W1 Y) J& w& u4 Q/ Y3 X

  

: d& E8 y+ L9 p- S5 j

《红浮萍》

9 F0 v- e' f6 ^( m" V `, u4 s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2月01日00:07  
f# K- j& x9 K* [, y+ ]# R

" h7 Q: G- d% _
$ @& P# ]" Z. u( i' E9 p

  推荐语:

' r( v, S3 h. A! U" R7 X

  这部书主要写了一个家族三代人在百年历史中命运的变迁,一方面忠实地再现了在历史大潮裹挟下人们难以自主的漂浮,一方面又真切地描述了历经沧桑与苦难的人们的坚韧与追寻,因而这不仅仅是写人如何被历史淹没、被政治胁迫的故事,还是一个写人如何在人生的苦难与命运的危厄中不放弃、不气馁的故事。

/ E K# ?: V% [' x2 N3 [

——白烨(评论家)

1 W4 A1 [: e. T3 W! A6 e+ T- F

  精彩片段:

5 R( v* C* p/ \0 Z8 t0 Y' y8 `# E

  第一章  回惶

/ j* y* }- x/ u& i- O o3 c7 X

  1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得知了楠去世的消息。怎么死的?

7 O) l4 j1 R) e! ? A* x4 j8 ]1 Q

  不知道。报纸上没提。妈妈的声音十分镇定。显然,在打这次越洋电话之前,她的感情已经过充分沉淀。

# y5 s& H ?. F$ K

  放下电话,我呆立在书房窗前,不知所措。

9 d) k1 A! v; G# s

  花园笼罩在暮霭中。喷水池畔的铜雕天使影影绰绰,展翅欲飞。小径旁浓艳的玫瑰,在人迹罕至的庄园里默默地吐着馨香。草坪远方,如烟垂柳掩映着一汪湖水,水面在落日余辉中泛着微光。野雁领着一群毛茸茸的儿女,在金黄色的蒲公英花丛中悠闲地漫步。

6 l5 c6 Y2 a9 u- X7 H/ a4 R: P

  大千世界,依旧和谐静谧,生机盎然。谁能相信,死神会在这样美丽的黄昏悄悄驻足身旁?

! D& n* u8 M1 q2 {8 J

  我忽然感到浑身无力,只想回卧室中躺下。拖着沉重的双腿,穿过空旷的客厅,我来到了大厅。宽阔的楼梯顶端,正对着汤姆森太太的套房。那扇门依然紧闭,里边死一样沉寂。恍惚记起今日午后,我正在小客厅里读报时,老园丁乔治从侧门溜进,鬼鬼祟祟地将一个纸袋放到餐具台上,便默默地返回他的小石楼去了。显然是约好的。他才离去,老太太花白的脑袋就出现在高高的楼梯上面。她脸上挂着与乔治一样的诡秘笑容,略带几分羞惭地和我搭讪着,躲躲闪闪取走了纸袋。大家心照不宣,女主人又将开始新的一轮伏特加之旅了。

' ^4 C8 J4 v* w A( n% f0 Z: @

  我心下明白,有身份的加拿大人,无不视酗酒为耻,所以她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在仆人面前遮遮掩掩。我早有心劝她戒酒,却顾及她的体面,一直无法启口。

7 q, o' P9 u8 a, L

  该用晚餐了。但老太太准是又喝得酩酊大醉,搂着心爱的狼狗流连枕上,不思茶饭。然而,此时此刻,我发现自己异常宽容,完全能够体谅她的所谓堕落。喝吧,人生苦短,不就这么点儿可怜的乐趣嘛!

/ i' a/ E, B$ u8 }

  回到我的卧室,关上房门,我拎出了手提箱。翻出夹层中的小布包,几本书,一封信,都摊在眼前。这些东西伴随着我漂洋过海,从中国到加拿大,又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也算历尽天涯了。

( v0 U9 B; O6 O

  泛黄的信纸,边缘已经磨损。但不用展开,我也能默诵出其中的每一片段。

0 R7 e+ r- o# K2 k& D3 ]( h2 j: ?% e

  “……自从去年夏天在北京看到你,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你的身影。你美丽、健康,一举一动都酷似你的母亲。二十八年来,命运使我们不能相见。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在想象的海洋里,捕捉你的音容笑貌。

3 T8 X* x- E9 A" y0 {5 x

  “当我在中山公园红墙古柏的阴影下,听你用那样平静的语调,叙述一棵小草是怎样在大石重压下伸展开她的枝叶时,我衰老的心在流血,可我并未感到丝毫惊奇。因为在你尚未来到人世之时,我已经悲哀地意识到,你将要踏上的,是一条最为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而我,作为父亲,却无力去阻止将要发生的一切,无法去保护这朵诞生于我心灵的稚嫩的小花……

* J7 p( w- m# B: p

  “我努力信守诺言,不再和你联络。可是,我的孩子,你知道吗?我天天都在盼望着得到你的消息,想知道你的踪迹,想听到你哪怕仅仅叫我一声‘爸爸’……原谅我吧!孩子,你能理解一个父亲的感情吗?你来到人世后,我只见过你一次,我真害怕,这第一次,也许将成为最后的一次啊……”

$ o: D9 s2 d/ s# C

  我放下信纸,瘫倒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 f4 ^% H( J+ ^0 W9 |% O- Y5 }2 _

  这是楠写给我的惟一的一封信。楠,就是那个我也许应该叫“父亲”,可却从未叫过的人。

: A5 k2 R6 m2 X: T

  我生性优柔寡断。好几年了,我一直在犹豫着,是否应当满足他的愿望,叫他一声“父亲”呢?

! x. H" S) F2 H; B2 W1 q. H" \0 t# O

  我有时感到茫然:楠,究竟算不算我的父亲呢?也许算,因为,他是给了我生命的那个人。但是,把“父亲”这个充满情感的称呼和楠联系起来,于我,又实在生疏,实在不自然。

$ {6 h: w' f- z3 f0 q9 m. J) ?( F

  在我二十八岁之前,我们从未谋面。在我生命中相当长的时期里,我甚至不知道有此人的存在。只是在我十三岁那年的秋天起,楠才像个面孔模糊的幽灵,时时会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凄然浮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一道道忧伤的刻痕。

! b+ f+ e" f% F& Y+ n7 M8 [ l

  我从未给他写过回信。首先,我实在不知道,假如真要提笔的话,究竟怎样称呼楠才算适宜。另外,我也很在意妈妈的感受。虽然她对楠始终如一的怨恨至今令我费解,我却不愿做一丁点儿伤害她感情的事。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实际上也从来不愿和她认真地讨论一下楠这个人。妈妈和我都十分清楚,任何与楠有关的话题,即便是最微妙的触及,也会在我们已经过度敏感的神经末梢上,激起惊涛骇浪。

7 L9 U$ }2 \0 F5 f: g# {
( \$ }4 {! ^3 c( P& z3 {

. h! E4 K8 i% | l, k) V: \
* \% [ h! o2 x# p9 [. n: C, J

6 f2 t8 _; D: f/ t5 X- h
& f( K: x: Q3 j0 E$ ?( D
$ n% K, g% N6 ]; w* D

网友评论 7 `8 o- G/ {# |6 f6 I, k# [

6 a& w8 Z5 t3 i) s! U
: y) {: Z) a. ~+ @: s6 q$ R L+ r
9 q& y9 ]( N3 h" k# x3 l
, Y1 _! \+ M. Z: A9 X7 J" [3 a
# j6 r- v4 n. h0 R9 f! u ( L% v2 Z, a+ W" T1 n% } 9 z: b3 R* l! q& P. ?# f8 z. x0 R9 _$ D! C, |7 ^ * i M, _, z( C+ w* ^
w; T. z8 h" k9 a
& T( t2 A' n; A: }- g; v9 G0 `: I9 s
6 A5 c. I0 `9 |' E! Z
, S9 |0 y4 ?5 g& i1 P- G ; F. t- {& s0 V9 u- V. [- _/ e8 e8 ?, P * E; S2 m$ x, l) _! Y- [ 0 J; |! i& ^% z* t1 g4 h! P# `# c" O4 n( o 8 J0 l9 w. Z$ Z, L8 J ) `7 H5 @: u6 `4 }' i/ H" }! @* D ) L( F8 W; q" \" n) h, ]& T. ? 1 O5 z, s6 b# d. G6 T6 c1 Y1 L' c. L6 ^5 y# G ! g3 I8 ^1 p6 `4 |9 t6 A$ M) b" I ]
. I J6 R0 E3 @( Y0 N

$ T) P( |/ b* x+ ?% i
( P- ?+ | y! }" O! i

0 W" m8 x3 k( P/ q0 b% p
' q7 J" q! Z+ w# t, m
留言板电话:010-64489801
3 G0 m* y1 Y7 s& p | 1 g/ }0 x3 z0 }1 M
, j" u: M4 s; R& ^6 Z

: y: g. K& Q$ K/ H% J: P. g% z
9 A4 U. N4 k) O4 N6 q

2 L; d5 z$ }; g9 G5 V* e / C9 v# T: q+ i. ]2 Q! i: s

发表于 2010-2-2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小鸭《红浮萍》的书摘(《文艺报》发的),你给整整![em225]
发表于 2010-2-4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学大家好,祝各位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10-2-4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吃春饼,天福号酱肉,豆芽,韭菜今天畅销![em50]
发表于 2010-2-4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2-2 23:42:00

7 f; C' o* e4 y' {# h - x) \; H/ R& c S# i4 R. K& t+ e) d7 M8 `" X1 P+ _& U6 [9 G: p) ?0 d0 Z
8 Q2 y4 G# C" l6 k3 i0 o) U
   那基辅餐厅的菜式怎样?好吃吗?许久不会餐,我的7把大叉子都快锈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 {. W6 ]! I

 

; A4 h# o" T7 \1 ?. f9 C

我感觉口味比老莫稍差点,但气氛不错。且人均只有老莫的三分之二。

发表于 2010-2-4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qqqppp在2010-2-4 0:25:00的发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祝各位新春快乐!
- J- T* {3 c* l' r6 K v

 

" d5 v% j' E$ d

谢谢!

! S: B k! g2 j3 A

Q妹,和你班小燕子接上头没?

发表于 2010-2-4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华在线在2010-2-4 10:15:00的发言:
立春吃春饼,天福号酱肉,豆芽,韭菜今天畅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 q2 {' i7 J

是啊,昨天韭菜、豆芽就涨价了。

发表于 2010-2-5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学,鉴于节前大家都忙。

5 K9 ~- O6 x! k1 l, Y- q

聚会推至春节期间举行,届时会提前告知。

发表于 2010-2-4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敦煌壁画的卧佛画作,使我想起看到的几尊卧佛,还是重庆大足的石刻卧佛最大.
发表于 2010-2-4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小燕子?在育新学过;“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
发表于 2010-2-4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小燕子?

! k( {5 `, U7 [2 p- ~' W

   在育新学过;“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em80]

发表于 2010-2-1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辅餐厅的乌克兰演员在演唱
发表于 2010-2-2 0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刘尖: 你这张照片的脸颊比当时的你略为丰满些。但是,嘴唇和脸型、眼神一点没错。再传上来一张眼下的帅哥照片吧,看看半大老头儿的模样是否更吸引眼球了。


回复攀姐: 谢谢热心帮忙,张罗宣传。也请代我谢谢费神撰写文章的编辑。只是看着自己表情严肃的大照片,该不会吓着大家吧?


给培哥:请告诉那位哥哥,那个女人太俗气了,根本配不上他。如果为了这种势力眼还要死要活,可就太没出息了。



发表于 2010-2-2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学好!

% b B: K$ T {

 

+ \: b' Q% z( u) y- K* U- l

春节将至,拟本周末大家团聚,共迎新年。

) b! L3 Z9 | ~" b9 N

初步拟地点,北京基辅餐厅。

7 s/ w: V% R: s$ U5 W

餐厅简介:

7 b( F/ G1 m0 {1 _4 F0 Q1 j

位置:公主坟南侧不远。营业时间:11点—24点。

4 Z; Q0 }+ E; l' r, C) k

俄式西餐,算酒水,人均百元左右。

# C" `5 b3 \/ s' i+ I1 J, f

晚上有一段时间,有乌克兰演员演唱为国人所熟悉的前苏联歌曲。

; B9 n) L2 Z7 T1 o& r8 n$ A

(6555楼有相关照片)

! _' u. @8 M2 ]% k/ M/ x [' ~

此餐厅凡晚餐都需提前预定。

# C3 v X) }- X: H+ W, W! w1 ]

 

- X: k$ p6 L" B5 c" r1 S# H8 ~

1,是否去那。

?# \1 A2 _) b* p) q) G3 ~: A

2,周六还是周日。

: b1 F; }, x# I. O* r# x- c

    听大家的。

发表于 2010-2-1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10-2-1 21:51:00的发言:
     以上是《中国新闻出版报》1月29日8版“书与人”刊登的人物特写。请小沈同学做一链接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f: @4 ^4 X' W+ v( l

 

! D$ w# {8 N8 M, N7 a: ^

那报有偿阅读,得发个短信过去凭回信看。

0 g9 y* v+ Z; Y! ~" y' @+ w

我发过去一会儿了,还没回。

$ M7 p1 L6 q7 Z

又检查一遍,没发错呀?再等等。

: M' B) ?7 E+ i2 f- s. R; C

 

/ P, i3 ? M8 ]. Z$ ?+ o6 h1 U

我又搜了一下,好赖链上了。

发表于 2010-2-1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10-01/29/content_4670.htm
发表于 2010-2-1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2-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瞎试了一下,打开后还没攀姐那清楚哪。
发表于 2010-2-1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2-1 22:54:00的发言:
瞎试了一下,打开后还没攀姐那清楚哪。
& _2 @& c# I \* p/ Y6 h$ I6 i3 ?4 e+ P4 p

很清楚啊,看着没问题.

* e5 [% K7 v2 X1 @, G& m

查收邮箱啊.

发表于 2010-2-1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彦:回家的红浮萍
□本报记者 李子木

7 m6 {" r" f5 m1 K% ^# m( H2 g+ z* i% Z- M$ F* V! e h) s9 {3 E8 B, l* x1 t6 C. k, j8 i! P6 i0 q' j+ D" u
0 t' x, F5 k) t* c4 g' Y ) U- d6 g. z E9 N, C, k4 U" Y) l% ^0 u! ?2 N9 m9 v5 [% R& P) p: C, B. |5 Y1 t7 F* i, U3 c+ m. V- R6 W% y$ G; w4 n

0 S: Z: N4 I4 Y2 @" N% b% H # k# m# B* ?" V/ ]2 V6 b, x3 m8 I* |7 R4 b; q& D5 ]' x& i/ \9 A/ E0 O
6 y. U5 m3 _0 C+ h5 O) x0 I
, Z% X# P3 ~: I! s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加拿大华人女作家李彦的文学力作《红浮萍》。15年前,这部作品的英文原版因为细腻描写了人类的共同情感而感动了挑剔的西方评委,从而于1995年获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此次作者亲执译笔,自然多了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面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她表示: “《红浮萍》中文版的出版,对于漂泊海外多年的我来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 W4 H L j" x( l4 W7 k

  名利于我如浮云

) g5 S% c9 S1 J- O+ c0 W) R

  《红浮萍》英文的出版曾经给李彦在海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然而她对本报记者表示,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一方面想对自己和家族多年来漂泊不定的历史给予一个客观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希望给西方人打开一面了解中国的窗户,完全没有想到这部书出版后会怎样,当时的状态确实是“名利于我如浮云”。

" L! L Y/ s% O$ S* D( h2 }9 m

  小说《红浮萍》英文名是《红土地的女人们》。该书描写了一位在加拿大某孤孀家打工的华人女子“平”及其母亲的家族故事,以“平”的视角叙述了3代中国女子的命运。表面看来,李彦的小说既没有什么曲婉的叙事,又没有堪称奇绝的情节,只是截取人生一段平常事,淳朴得像是人生纪实,本色得如同生活本身。但读过之后,却让你有芒刺在背或骨鲠在喉的感觉,引动你从作品的故事想开去,寻绎有关人性的悄然变异,人生的命运沉浮等诸种深邃而悠远的问题。

- _: A: D5 Y; u# E9 J

  这部小说当年一出版就获奖,很快就得到了加拿大主流社会的认可,被美加不少大学和中学选为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辅助教材。对此李彦甚感欣慰:“这说明人类的思想情感的确是相通的,对真善美的认知标准,基本是一致的。”最令她高兴的是:小说的出版改变了一部分西方人头脑中存在的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她特别提到:小说出版后,曾经收到过一位加拿大知识女性的读者来信,她住在温哥华,那里的华人很多。她说:“读了你的小说后,当我再次走进唐人街的中餐馆时,感觉已经截然不同了。当我仔细打量那一张张脸时,我不再觉得他们是麻木的、没有思想的人了”。

0 Z& x. F6 p, {8 {' N5 W/ h

  作家必须关注人性

- D3 P: g" C( v- n, Q6 @ T+ B9 Q1 S

  “纤笔一枝,三千毛瑟”。在李彦的心目中,一个好作家应当关注人类的命运,并能用手中的笔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变革。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始终贯穿于她的创作当中。《红浮萍》之后,她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嫁得西风》,中篇小说《羊群》、《故园》、《回惶》等。

0 U% d, }% |% `1 E

  另一部长篇小说《嫁得西风》,是移民文学中难得的一部特别以女性生活命运为焦点的长篇小说。作者用她犀利的笔引领着读者穿过众多人物、变幻的场景,来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挖掘出许许多多的人性冲突及文化冲突,这些如秋风中落叶般不能自主的人物,表现出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灵与肉、爱与恨、卑鄙与崇高、性与情、去与留、舍与弃等等矛盾和漩涡中挣扎,从中窥见出古老的中华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被卷入这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断面和折光。以其深厚的悲剧情感,表现出对世俗的反叛精神和冷峻的嘲讽。这是一部典型的以女人之笔写女人、以女人目光看男人的小说。

* M6 x$ B: R! u

  与此同时,近年来李彦还积极关注国内作家的创作。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近两年读到了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极受震撼。它们极其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芸芸众生的无奈、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比起这些植根中国大地、凭着良知为老百姓呼喊、踏踏实实为他们做点事的作家,我常常感到海外作者的作品大多流于肤浅,从分量上很难跟国内的一流作家相提并论。离开了那片土壤,视野可能开阔了些,但也缺少了扎根那块土壤才能产生的深度与厚重。

! |& b* b/ q) _# e0 @

  突破中国经验的局限性

0 n; Y1 }& | D/ B5 Y E

  尽管《红浮萍》在海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对于中国内地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却始终是停留在只闻其名的阶段,这次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中文版,无论对于李彦本人还是广大的读者来说都具有不凡的意义,这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7 X3 w8 D; T" P+ O! R; Y" [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对《红浮萍》中文版的出版深感惊喜。他认为:“李彦的写作,经过双语转化,摆脱了我们的思维习惯。这种信息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的作家未必掌握外语或到国外生活,但重要的是,怎么突破我们处理中国经验的局限性?李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K( h# ?: m6 W% }! p

  在评价自己的《红浮萍》中文版的时候李彦表示,这部作品既不是创作作品,也不是翻译作品,除了小说的框架、人物、故事之外,完全是重新创作。因为英文原书有很多历史背景的介绍,中文版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英文和中文不同的意象和特点,让我在写中文版的时候,把字、词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所以正确的说法是译写。

7 @1 a/ \- l, m' e O; ~; B

  海外的华裔作家大都忌讳别人强调自己的民族背景,李彦则不同。在一次加拿大女记者协会年会上,李彦就表示“我本人丝毫不介意被称为加拿大华人作家,因为我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周围都是中国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身为中国人会被歧视的现象。相反,我一直为自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以做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 j Y& u5 }& y6 M$ e8 c' k. k* `

  利用自己善于双语写作的特点和优势,李彦近年来热衷于在海外拓展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传播和影响。为让中国文学能真正”走出去“,  2008年10月,李彦在滑铁卢大学举办了一个“中国周”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邀请了几位当代著名中国作家来此,与加拿大的几位著名英文作家和专家学者会谈,交流两国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异同和一些双方都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首次促成了中加两国的一线作家能面对面地谈创作、谈观念、谈异同, 深入交流各自的想法。这次交流活动在加拿大影响广泛,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5 N" L) g' O& y2 H/ r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李彦深感缺乏一种用于海外选修中国文学课的外国学生的英文教材。曾经多次与国内著名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们提及此事,寄希望于国内的专家们。但是,搞中国文学的专家们往往因为在英文水平上的限制,不敢承担这个任务。今年,她与南京大学派遣到滑铁卢大学担任孔子学院副院长的唐建清教授合作努力,编撰了一部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文学选读》课本,为海外选修中国文学课程的外国学生提供了一种简明易懂的教材,她表示:“也算是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添加了一块有用的砖。”

% j0 F, |( V7 M7 Z! |

  李彦,北京人,曾任记者,翻译。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6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现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东亚系汉语教研室主任。1985年开始发表中英文作品。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获1995年度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中文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嫁得西风》,中短篇小说《羊群》、《故园》、《姚家岭》等。1996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文学艺术杰出女性奖”。2003年起担任加拿大中国笔会副会长。

小沈同学,我不会做链接,把文发上来!
发表于 2010-2-1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1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8版“书与人”的人物特写,我感到还不错。请小沈同学搜一下,搞个链接如何?[em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2 14:47 , Processed in 1.24215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