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6247|回复: 14

又发现了天才的编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翻看很多年买的一本书

% B8 @" C/ U8 I: I5 u" n/ m

 

4 Q9 v8 c3 E' y

辽宁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经典雕塑》

! j/ k3 a3 E7 W0 X- H- M( S' [

 

0 k+ U/ J" [& y, {

里面居然有这么一篇照片的注解

9 O( t" G {4 Z5 n$ D; t

 

* L8 K& s5 e5 i* L

不知道是作者天才还是编辑天才

. D5 E+ M& ^0 o% u: z2 u

 

* a2 C! Y+ P. p# ]* X4 ~8 r

估计应该是后者

. V6 B- M& ]4 t: c, R

 

' E! p8 @$ Q4 Y, ~% L3 |/ A4 v

如果是作者,那编辑至少应该看出来

# H" q1 m3 t1 V, c1 J8 N z

 

' l( e1 T {, _3 A3 R$ k P3 V

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应是编辑的功劳

9 H$ u j+ x; _

 

* q9 e% Q, y3 y. n/ L

他们编辑完了根本就不给你时间校对错误

( h2 R+ a. q- [; d- L1 E

 

" ~, L* L- N2 y; L/ @

带着错就印刷出来,往往只有在重印时才能有机会由作者指出来加以改正

: h1 G4 V( P- e' M9 d" x8 Y

 

! j# F& E2 w/ ~6 K

 

6 c6 R/ M; I' ~9 k

独角兽的名字叫做“甪端”

& h% i' P: e9 z, `, W; z" M

 

; [! p1 l5 I- {5 ]' r+ E

看这个“甪”字(音:路),就是角字少半个角,所以是独角兽,多么形象的文字

, r H$ Z6 ^4 g! `8 G3 W; H% ]/ G

 

K _: s( M- w: D& I( I1 \7 A

可伟大的编辑同志不知道,

6 Y2 \0 R5 D8 I# H) l# @4 A

 

. t6 n7 |6 K4 ]- }% ?4 `( v

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里的错误,堂而皇之的印了出来

4 e" O. d/ s* \

 

/ J7 c+ |% e* l1 i5 A3 F3 w K

(打字的自然是没文化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于是打成“角”字)

/ }, d, U6 b* r$ k. u# _6 h8 }

 

, U9 J9 i9 X& N$ n2 O6 R

天知道“角端”是什么东西

: I7 M5 d: p) d1 W' Q9 h. Y

 

8 y( h2 ]" i0 {1 w+ U$ ^) V4 q

这就是我们的出版物的质量

, u' S2 W4 h! h( c0 @, c- L

 

, @% C! g/ I# p4 R/ R! c

我们编辑的水平

" W- |; Z2 q4 X; H

 

% w2 ]$ f0 [- y8 O

何等可悲和无奈

. r' |# X4 K* ^. `# R3 O

 

3 x6 J/ L6 W0 p- f# S0 d% [2 l

又发现了天才的编辑

又发现了天才的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今天出版物的水平
发表于 2009-1-22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一个这生僻的字不算什么大错,满篇错别字的又不是没有!
发表于 2009-1-22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不认识这个字,主观的认为作者写错字了……
发表于 2009-3-19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不靠谱的出版社的书往后慎买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09-3-22 2:58:00的发言:
这个字没用错,,角端又叫角颛,角端意思一角正立不斜,lu是角的古音。而字通专,有独的意思。正字通与康熙字典都认为甪字是角的别字。甪字单独使用在字汇解释为某兽名。
: B M! Z" a+ d7 l' a# Z

您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是错了。因为,要么写成“甪端”,要么写成“角颛”。

1 q2 V+ g: s4 ~

 

' U( P$ d, U- X+ L" p9 r% _+ S- @1 N9 u

不能写“角端”或“甪颛”,那就乱了,意思就全拧了。

1 C3 |/ {' X) \/ N* M

 

* X- W3 U( a. J" N$ a

为什么,我来仔细解释一下:

8 l" n, f* G) f6 P6 b

 

9 b) b, `) o/ Q6 N

首先看“甪端”是个什么?答案是“独角兽”。

5 L0 s; l' W+ @

 

3 p& D8 v1 i* b9 ]! ]

仔细看这个“甪”字,是不是只有一只角,和“角”字相比,是不是两只角少了一只角呢,是独角兽毫无疑问吧。所以“甪端”是独角兽。

: n" L, W) f1 r$ d0 W9 \. x

 

5 W, E& D' X7 Z! f

再来看“角颛”是什么?《康熙字典》释:“颛……又与专通,独也”。解释得非常好。那么“角颛”就是“角独也”的意思,就是双角变成一个角的意思,也是独角兽的意思,没有任何问题。

5 q! _- w4 i; `3 }$ }9 Y

 

3 e0 }! s9 B# c, Z( _! S

但如果写成“角端”,双角具在,表示不出来独角兽的意思了;或写“甪颛”,就更不对了,那成了没角的秃头了。

1 J# Y( O5 z9 t

 

8 a" [$ ]0 Y* B9 `9 E5 [

说“甪”字是“角”字的别,有一定道理,原因是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角的意思,但一个是双角,一个是独角。

( S/ C* {2 q5 W1 ]% C

 

* c( R" b3 \# b2 e0 f' @

那么通过以上分析就明白了原因。

' ^0 S/ {6 ?2 o# q* y# d |( c5 B' i

 

, x" O8 v- h; W0 B

可见,“甪”字非但不是“角”的别字(别字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字的异写字或讹变字),而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字呀。

1 ?+ ?, g4 F- w: P

 

8 b; z) ^2 d$ {; \& }4 B7 U, m9 b

那么古人(《字林》、《正韵》二书),为什么要制造出一个“甪”字来呢,就是为了与“角”字相区别, 

! ]$ |, {$ X: \3 y5 |( N

 

5 W# \3 |1 o& ~$ {

《康熙字典》的解释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密,他说道:按,“角端”即“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

. _& ~1 N8 V( j

 

8 C, @( u$ S- }9 b- B

最重要的是紧跟在后面的这句话:“角,古音禄,字林、正韵讹作甪,非。”

5 V# p0 e$ i, P, e& s

 

* V& G0 O6 L/ o# H( i

一般人不通过解释是看不懂的,我说明一下:首先,上面的话明确已经说明了是独角,

' ^2 l6 O6 P+ q6 f, u, j/ N3 q

 

& Z0 ]' d& F' O' N% _

下面这句注解的意思是为了说明在“角端”这个词里面,“角”应该读作“禄”的音。

& K' O5 f3 [: y, H! t

 

9 L$ N0 H: o2 q- Q

所以《字林》、《正韵》讹作“甪”,就是说,为了避免大家误读成“脚”的音,《字林》、《正韵》两书的编者单造出一个“甪”字,以示区别。

, b6 r* H* H: t

 

F0 J9 @: a' z) w1 K: M

但是,这良苦的用心却被《康熙字典》的编纂者用一个“讹”字和一个“非”字给否定了,

3 |3 c) c5 s# j* Z; ~& _

 

' ~6 H$ n& n: o/ n* o8 p

于是别人就不可能知道此字读为“禄”音,并表示是独角的意思了。

1 d i1 V* D6 q# S; p. c- D: L

 

2 B; @- o, D: D. m' @

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当时的有文化的语言文字学者)还是很聪明,他们保留了“甪”这个字,承认了“甪端”这个后造的专用词汇。

+ f4 l( j8 t' X6 d8 I/ F* u

 

/ f0 y) o+ C* L2 w9 g7 t' }

(我们知道,我们的汉字的发展是越来越多的,随着使用词汇的增加,汉字的新生字、新生词在不断增加,总字数一直在不断增加。)

* A- V' a- A- y2 E/ }

 

# y. S0 b9 b+ @6 j% \. N( X$ T

有了“甪端”这个词,于是在读音上和字意上不会发生混淆。

5 j! Z3 t; H& K: ?9 H' H

 

4 E8 f, r. o- U' |1 F5 y

而如果用“角端”,无论从读音和字义都无法表达这个明确的独角兽的意思。

) z1 M' |7 U. Z$ @4 d

 

4 h* Q1 _6 T7 p q1 O

任何人见了“角端”都只会读成“脚端”,不可能读成“禄端”一不明其音,二不明其意。

! y/ K/ @, d+ K8 |

 

1 O/ G2 T. E {

这就是中国文化和我们的文字的奥妙之处。

, {; M8 a; B; G4 L/ S# e- s1 B

 

4 i" S$ q7 u4 e; M$ n( v' ]( ^" X

可见,古人也并不一定就都是正确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就有很多错字、错解。

& N, x. {: K+ @( a& `

 

/ C6 k5 M. ^& |; m

后人不断对前人进行釐定、更正也是很有必要的。

5 M& C" Z. |9 M5 O1 K

 

* ~5 O' \. W! s; M6 S1 k5 U! x+ v7 t( O

参考,再拜。

! t* o n/ h- N4 {, U

 

4 e- ~- T# d4 w) `

 

发表于 2009-3-23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和老北京网合作,也好赚点活动经费嘛。O(∩_∩)O~
发表于 2009-3-23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3-23 9:42:00的发言:
建议编辑是不是该搞一下分工,设专职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编辑,懂得基础的尝试,或者起码遇到生僻的字知道去哪查找。
" a' j% U* r7 t( {9 R

可以找老北京网合作,也好赚点活动经费嘛 ,呵呵

发表于 2009-3-23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编辑是不是该搞一下分工,设专职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编辑,懂得基础的尝试,或者起码遇到生僻的字知道去哪查找。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ushroom127在2009-3-19 19:51:00的发言:
这种不靠谱的出版社的书往后慎买吧!
3 D" O9 k& ~" h9 Y* x! ?; w

哈哈  十年前买的 就为看图  没注意文字

' p" X: J: l8 d5 `/ H

 

1 g0 \- u# O, ]6 m5 H0 R

十年后 一看文字  晕了

发表于 2009-3-20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玩,您见过在缅甸穿大棉袄的远征军吗

5 J3 b( e7 K. N8 O4 u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他们打摆子  身上冷  

5 U9 y2 T4 h! {9 J

 

发表于 2009-3-22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没用错,,角端又叫角颛,角端意思一角正立不斜,lu是角的古音。而字通专,有独的意思。正字通与康熙字典都认为甪字是角的别字。甪字单独使用在字汇解释为某兽名。
发表于 2009-3-24 0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样解读字书不妥,甪端 这个词可有出处?

' l2 G$ w' o6 ^$ y- y) D( I

 

9 m, `8 O1 ?$ j6 X7 D

而角端一词则出处很多,司马相如传《子虚赋》“是赋极力张物汉之疆域广阔,物尽天华,言之北地时则云: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其兽则麒麟角端,騊駼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骒。”《后汉书 鲜卑传》“又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说文》“角端状如豕,角善为弓,出胡休多国。”《宋书符瑞志》“……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元史》“元太祖至东印度,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耶律楚材曰其名角端,能四方语者,此系神兽,不常见。。。。。。。。。

" W0 E' m. V+ U' z, r, O

 

M2 a6 V8 {4 R) }7 S5 w7 ?/ }

其二,甪独用,或用于地名,未见有甪端一词。。若按将甪解释为“独角兽”尚可理解,何必又加上个端字呢?明代《字汇》曾解释甪为兽名,而端字在诸多字书中解释有正直,居中等意思,甪端结合该作何解释?看起来有重复表意画蛇添足之嫌。

) l3 I% a; t0 w+ U5 Y

 

) H1 h1 P5 C" M. O

其三,《字林》是晋代字书自宋就失传了,而《洪武正韵》是韵书,而不是字书,《康熙字典》明显是认为作为韵书的《正韵》是将角按古音lu与甪混为一谈,《正字通》认为讹,《康熙字典》是延用《正字通》解释,认定为讹。“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这句话后加注按,意思是说角端是一个固定称谓,而角古音是禄,所以韵书的正韵会讹为甪。加注表明当时就有不少人错用,原因就在于误读臆造已经失传的《字林》,和《正韵》的误解。字书编辑者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注以规范。

0 @$ ~1 W% u' n8 {9 ]* N% m

 

3 g4 U, h0 r8 H1 o, S, A& C9 Z) Q# y

其四,角字是象形字自甲骨文起的就是一个牛角的独立形象演变出来的,而不是上下两部分。

0 `, U& T4 v0 H8 m) u* `) B1 |# o4 M

 

9 R7 T, C$ y$ b9 g3 h% }

文化是一个传承聚变的关系,古人自有古人的道理,况且古代字书编辑者所接触古籍比我们多多了,如果没有一个共识性的解码器。文化岂不是乱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不争辩 佩服楼主的才智 求同存异 

; M6 S M2 G6 }" n, X

 

; y! K/ K% o& s

从楼主言词可知  楼主是一位有真正修养的知者  我很欣慰

) Q# }: Y/ n) x: C% \; g

 

8 h% r0 n2 d- W# a! v' ~% l+ L( ^' \! _- y

楼主不仅懂得字体、训诂  且于文字学修为不浅 这种好帖是极有价值的

+ }2 P5 ]3 }' x# p9 v$ H, F l+ w

 

2 R' k& V& F% Y5 J' h* t

这比反驳那些无知还要矫辨者要愉悦得多

# l7 l) U# X7 h' B

 

1 `3 Y' w: X" y$ f

但我的观点也表达得很清楚 古自无“甪”字  明显出于后造  今日汉字 多出于后世

# G9 l/ t) X' x5 e6 |6 h

 

$ h) U( c7 w1 N% n5 w5 p$ y

我们的分歧即在于“甪”字缘何而造

0 d7 M( `1 I0 P7 q

 

$ @4 T( F X6 N x- v/ j4 P

其产生时定然远非象形字之时代

7 O$ H, }, V; Z( u5 p

 

$ p' r1 p; f2 ?4 M9 n

“角”字正如楼主所言  无论甲金  皆无上下之分  为一整体之  角形象形文字

8 q% d. L5 i& u5 y# {

 

+ n% Z+ Y' M# x. e/ M3 u

然我以为“甪”之为“角”之异文

2 k6 v% w7 A* q

 

$ N8 A- q, I/ k: s: [0 R

尤“亦”本为“腋” 读音亦然  而今日“亦”、“腋”分流  何人知其始然

8 W) |( k3 v- {* w: p

 

6 k e3 ?" D- O e$ }

甪之所出  去象形时代远矣 故以上为角 独去其半 并归音以古  象义相合

6 D6 w# d; r; Y6 t

 

; B0 u$ h! B) D* a1 g! A* V

浅见

: J5 N' Y6 y: b) \0 \# ]( m8 Y* T

 

7 | O: q/ G7 L' s4 w2 ~

再拜

2 A4 J7 C4 F; x: m6 G

 

2 u. E* ~- y" n$ V8 G8 y

角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就是一张画  画的就是一个犄角

6 ?, e; s; N- V: b- Y' m# S8 y

 

& u9 E U% R1 |% a

本身就是一个独角 古音"禄"  

1 Z" }. _2 }& l, G' d3 D

 

+ n0 ?0 M3 W# I/ Y% ]" R! d, ]/ `* P

但后来的音意会发生变化  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动物"角马"  我们就不会认为它是一只独角的马  哈哈

# e$ ?* z) d) n+ j% G$ i$ v1 c6 L! e

 

, ?/ m. d7 l" e" x: S

基于这种原因  才造出来一个"甪"字吧  亦强调它的特殊性

2 H5 i' ]$ `3 }+ e1 k3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5 19:06 , Processed in 0.131556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