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V( I$ z7 ~4 R/ o7 b5 |! V* n. d0 j+ t+ I
图为1912年之崇文门城楼南面
: o0 n& u) ^. }+ l
. e8 `9 o6 N, l' ^图为1952年从西南方拍摄的崇文门城楼,火车从门前呼啸而过。
) J/ ?4 [7 b" O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老崇文门是内外城通衢的孔道之一。其城楼面阔5间,通宽39.1米深,通进深24.3米;楼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绿琉璃瓦剪边。 y( V# f4 S! O- H
# b! w. \6 O) W. j' g0 ]+ Q( n
图为1968年拍摄的崇文门城楼,其场面是工人们正准备拆掉这座存在了500年的城楼。 , u0 |# p3 S& ~& u! S! X3 X
在清朝,崇文门外多糟坊,过往一路飘酒香,故有“酒门”的俚称。但当年,不管是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对崇文门之所以熟悉却不在酒,只因这是进京商货的大税关,一年净敛白银数十万两,崇文门的税官,遂成为户部诸税官中有名的“肥缺”,该税关1930年才撤销,前后存在四百余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曾经在崇文门城楼上驻军。 ' C- [5 [3 X% X# f' { g
* I. W4 W* j% g) E图为民国初期时的崇文门城楼北侧面照片
4 n4 F4 I3 i" @ r现在上岁数的老北京都知道,崇文门还有个俗名,叫“哈德门”,这个俗名是怎么来的呢?据记载,因元代哈达王府建在崇文门内,故崇文门俗称“哈达门”,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哈达”与“哈德”谐音,天长日久,口口相传,哈达门便被演绎成“哈德门”、“哈大门”、“海岱门”等,著名的“哈德门”香烟之名由此而生。中国地名委员会、国家教委、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学者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也肯定了这种说法,认为“崇文门……因元代哈达五府在门内,又名哈达门、哈德门”。 5 g) X4 z, k- D: B3 ?! G
1 Y1 w& G* C: u& n, {8 N" y图为1900年时的崇文门城楼西侧面。城楼上下是英军还有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兵。 " W& S4 \; \ ?3 {
据统计,崇文区境内历史上有会馆一百五十余处,主要有同乡会馆和商业会馆之分,其会馆众多的原因也大致有三:首先是崇文门地区离贡院较近,交通方便,各地来京应试的举子众多,在该地域建同乡会馆,可方便应试举子科考。会馆成为举子们的食宿和攻读之地。其次,清朝时候,政府特定不得在内城兴建会馆,故明代会馆遂废而迁外城,会馆在今崇文、宣武兴起,而成为京城会馆最集中之地。第三,崇文门税关自明成化二十一年颁布“京师皆有课税,而统一崇文一司”以来,成为京城第一税关。各地商人也纷纷在辖区内建起商业会馆,以求就近候货完税。因此崇文门外一带会馆云集。
3 U: d' }2 k/ e. Z' N+ _. }8 G3 p" \. I1 I! G% c- y2 R
图为民国期间,人们由崇文门出城的情景。 # c* X8 c5 K7 R$ c* s
值得一提的是,崇文门外磁器口东北角有一处旧得不堪的老四合院,院号排名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院落南北进深约有60米,东西宽大致25米,不大的院子住着20余户人家。这座院子是文学大师曹雪芹先生惟一有案可查的在京故居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