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36|回复: 3

中央党校的有名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7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党校的有名湖

& q3 P/ T1 {/ m6 e/ j# S6 j

        先从历史、地域和自然环境说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央党校校园选址时,看中了颐和园北这块已经是农田和荒山野岭的地方。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真的是有战略眼光—这里除了少了水面这一点缺憾之外,的确是块风水宝地。
        资料显示,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就是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至明朝,北京西郊仍然雨水充沛,泉水充盈,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海淀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到了清代,皇家的三山五园建在这里,包括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五座大型皇家园林。从乾隆三年至四十年(公元1738~1775年)的三十七年间,大肆新建扩建,穿插了皇亲贵戚大臣的二十余座赐园,宫苑联成一片。这里地域宽广开阔,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沧桑悠久,人杰地灵水圣,中央党校校园能坐落在这片神奇的古风故土之中,用古人的话来形容,占尽了地利,注定了这所校园的人文内涵、园林价值和历史地位。
        水是园林之精魂,有园必有水,无水不成园,名园更是如此。原来的那些皇家行宫苑囿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然而,时过境迁,几百年过去,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多御园大多已灰飞湮灭。由于经年干旱少雨,水成了恢复性造园和新建园林的严重障碍,到了中央党校开辟校园的时候,这一带的湖泊已经屈指可数,没有现成的水面可以利用了。于是,要按照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近水规则,建设一座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无愧于子孙万代的园子就只有开掘人工湖这一条路了。
        现在这一带规模大而自然天成的湖泊只有两块:一是圆明园“福海”为中心的湖群,二是颐和园的昆明湖,《日下旧闻考》说,“西湖西去玉泉山仅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  成书距现在已经一千五百年的《水经注》说,“西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海淀区志》写道,昆明湖“已有三千五百年历史,水源于玉泉诸水,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它们因为水面宏大宽阔,顽强地抵御着大自然的损毁,得以生存至今,当然现在也不得已采取了人工蓄水的办法。与此同时,过去数不清的小水面早已干涸殆尽。后来人工挖掘的湖在颐和园、圆明园附近有三块:一是北大的未名湖,再有就是中央党校北院和南院从上世纪起陆续兴建扩展的两个人工湖了。
        中央党校北校园人工湖分两部分,西区的一爿有了名字,叫“掠燕湖”,刻了碑石。东区近年开拓的一爿也起了名字,叫“方舟湖”,由于问世时间尚短,还没有来得及立碑刻名,南院湖的名字好像现在也还没有着落。作为《中央党校校园诗文集》、《中央党校校园照片集》、《中央党校校园老照片集》系列丛书的主编,我在文字、景观图片处理时感到了很多不便,觉得应该给它们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响亮名字,于是苦思冥想,引经据典,积月有余,突然生出了灵感,那就是:北院的湖叫“有名湖”、南院的湖叫“得名湖”。理由是:
        第一,历史味—承载皇家贵气
        中央党校北院校园位于大有庄,名字取其中一“有”字。为什么?因为大有庄的名字是乾隆起的,是皇帝的御赐,他还御笔亲题了村名,“大有庄”三个字雄浑饱满。本世纪早期,这块镌刻纪石还镶嵌在村南关帝庙墙壁上,现在御碑就存于中央党校北院校园之中。这爿湖水就被这片土地所拥抱,在她的胸怀涟漓荡漾,不叫这个叫什么?北京城的历史850多年,地域文化浓厚,其特点之一就是反映在地名上,含有“福”、“禄”、“寿”、“喜”和“安康”、“太平”等吉祥字眼的很多,人们将心愿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地方已名存实亡,但一些地名还一直保留着。“大有庄”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私访到此,恶其“穷”字,认为御园墙外紧邻“穷八家”,非常不雅,便给改成了“大有庄”,意为福禄荣华样样都有。我在【《中央党校老照片集》?园史钩沉?大有庄与穷八家】一章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有兴趣可以翻阅。所以,选这个“有”字是有份量、有历史渊源和民俗情结的。
        中央党校南院校园位于颐和园东侧,也是清代皇家的一座赐园,名曰“自得园”,是雍正赐与弟弟和果亲王允礼的花园。雍正初年,允礼被封和果郡王,再晋封亲王,曾管理蕃院、工部事,后为总理户部事。雍正继位不久,即在圆明园西南隅、颐和园界东赐给弟弟一块土地。当时动用了大量国库金钱,建起了这处极尽侈华的皇家园林。雍正取其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之意,赐命名“自得园”。这也有雍正帝用如椽大笔题写的牌匾为证,其显赫地位和重要价值比之“大有庄”毫不逊色。如上原则,也取其中一“得”字,应该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关于自得园,我在【《中央党校老照片集》?园史钩沉?中央党校南校园与自得园】中也有描写,在此不再赘述。
那么,就直接叫“大有湖”、“自得湖”行不行呢?行!但这小小的名字全让皇帝们占去了呀!怎么体现时世变迁、与时俱进啊?
        第二,文化味—彰显国粹雅风
        这一带的三个人工湖,北大的是很有名气的,名“未名”而极有名。未名湖在清朝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建造了64座楼台、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上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买下此处作为校址。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对旧景观进行了整理修缮,并增设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国学大师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任教,相当于校长的监督司徒雷登设家宴招待新来的教师,席间询问对学校的印象,钱直言不讳地说:“听说燕大是中国化的教会大学,来了却发现并非如此。比如一进校门就是“M”楼、“S”楼。我以为,所谓中国化,应该从名称开始。”一席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事后,从善如流的司徒雷登专门召开校务会议,决定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与此同时,对于校园中的那一泓湖水,也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名字,当时参选名称很多,最后还是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这名字一叫就响了,以至于后来似乎成了北大和北大文化的代称。
        其余两个,就是中央党校北院、南院的湖了。缘于“未名湖”已声名远扬,借其中的一个“名”字,曰“有名湖”、“得名湖”。三个姊妹湖。“未名”、“有名”、“得名”,未也好,有也好,得也好,都是说明一种状态,是虚词,不像“福海”、“昆明湖”,那是实实在在一个名字。一未一有一得,合在一起就是“未有得”,仍然是“未名”的意思。本来嘛,起名就是高深的学问,起不出来才是奥妙无穷。我以为,这“未有得”应该是比较恰当和贴切的。
        大凡有形之风物,有名的缘由在于仙、在于史、在于人、在于事。这三泓湖水,寄于两所名校、三座莘园,遥遥相对,又遥遥相望。三个姊妹虽生不同时,然成却有天作之合,用这些名字串起来,是不是真的也有一点无巧不成书、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地无名胜有名,浑若天成的意境?
        由此看来,两个名字有喻古承前、明今知事之妙。如果能在乾隆、雍正的书法题款碑帖中再找到“名”“湖”二字的真迹,就更是画龙点睛了,还可以矗竖起御笔的湖名碑石。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有未名湖.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7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片子拍的好,党校的那牌楼可是老物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08 , Processed in 1.1465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