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照片引自老北京网论坛
; E: ^5 M! y; P- b) X" ^ 《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 F. p+ J, A/ A' C% @1 \陆元
" @7 O3 q9 {/ r& S3 \+ a人们去故宫游览,会看到在每座宫门和宫殿的屋檐下,都悬挂着题写此门此殿名称的匾额(横书者为匾、直书者为额)。这些匾额,有用单一汉文题写的,有用满、汉二文题写的,个别还有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的。这些差异,都是反映时代变迁的历史遗痕。 # B/ O( d' ^! [& ^2 \
讲述北京城市历史的名著《燕都丛考》引用《四友斋丛说》记述,明成祖建都北京时,“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朱孔阳是松江人,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他为明朝皇宫题写的匾额,当然是用汉文。
, }1 U! Y. j. i6 R' A6 v. w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临行时放火烧毁了明朝皇宫,只有他在6月3日举行过登极典礼、当过一天皇帝的武英殿未被焚烧。因此到6月6日清军统帅多尔衮占领北京城后,就住在劫后仅存的武英殿里。史载,这年8月多尔衮下令修复乾清宫,以备迎接顺治皇帝由沈阳来北京时居住。而2个月后顺治皇帝来到北京时,乾清宫尚未修好,顺治皇帝只好也住进了武英殿。
: B' A+ i$ ?5 i9 P: b( a 此后,定都北京的清朝,因忙于追击李自成残部、消灭南明政权、平定三藩之乱等一系列战争,历经顺治、康熙两朝数十年时间,才将被烧毁的皇宫陆续修复重建。所以,现在故宫各宫殿门前的说明牌上,多注有此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于清顺治或康熙年间的内容。 1 |6 S: }6 O0 P
清初的皇宫,除天安门、三大殿等处更换了新名,其余各宫门、宫殿多沿用明朝旧称,但匾额改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这是因为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创制满文之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曾以蒙古文为官方文字。后来的满文也是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 / s. ?5 `9 P1 V! }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57年2月7日),顺治皇帝颁旨,“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此后,皇宫逐渐取消了匾额上的蒙古文字,但是也有例外。如故宫外西路区域的慈宁宫大门,匾额上保留至今的“慈宁门”三字,就是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的。因为慈宁宫是顺治皇帝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寝宫,而孝庄是蒙古族人。
% f) M8 |, n( |' G 乾隆时期国力强盛,对皇宫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和增建。现在故宫所留满、汉二文的匾额,大部分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律是满文居右,汉文居左,旧称“满汉合璧”,因为汉文直行书写的格式,以右为先。
, t% x4 R) h+ m; g/ B* U, g+ o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的养母隆裕皇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袁世凯代表民国与清室达成了《优待条件》,其中第三款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但是象征国家权力的皇宫南部三大殿等外朝部分,要移交给民国政府。《燕都丛考》记述:“保和殿……殿旁东为后左门,西为后右门,门各三间,南向。民国元年将此二门堵塞,由此以南归民国管理,由此以北归清帝居住”。继续居住在皇宫北部内廷部分的清室人员,只能由紫禁城四门之一的北门神武门出入。
( c3 I+ \# w% @# D1 _ Z" z) i+ O% m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的典礼,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为此,典礼处事先将已经移交民国政府管辖的故宫外朝部分的各处匾额,由清朝遗留的“满汉合璧”形式,改为用单一汉文书写,以示改朝换代。据说汉文题写者为前清翰林、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监督(副校长)的著名书法家袁励准。至今中南海新华门悬挂的匾额“新华门”三字,也是由袁励准题写的。
' U3 e& a$ ~5 G由于继袁世凯之后的历任民国大总统,都与清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溥仪移居颐和园之事一直没有实现。1924年11月5日,发动“首都革命”控制了北京的冯玉祥,以溥仪曾于1917年7月1日借军阀张勋势力实行过复辟为由,宣布溥仪已丧失享受《优待条件》的资格,要求他“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即日移出宫禁”,派兵将他赶出了故宫。此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北半部,并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后来故宫北半部各处匾额上“满汉合璧”的状况,作为历史遗存,大多未予改动,一直保留至今。
, o: @" b! q7 O! Q. q) g* u
u' J2 E) G8 T+ Y/ ]- x3 ]8 }补充说明: ) m- [$ r x E8 y. _% |
1,汉文直行书写,自右开始,满文直行书写,自左开始。所以满汉合璧的文件,结尾落款日期都在中间,印玺也是盖在中间的。 $ H0 M: _' k; M2 a- t4 C
2,满汉合璧匾额,多数是满文在右,以示领先。也有例外,例如6图正阳桥匾。
- m& `- Y" N1 N1 J- l2 M$ t3,满蒙汉三体合璧,多数是右起汉、满、蒙顺序,满文居中,以示领先,汉文居右第二位,蒙古文居左第三位。也有例外,例如3图慈宁宫门匾额,满文居中第一位,蒙古文居右第二位,汉文居左第三位。这是因为慈宁宫是顺治皇帝母后居所的缘故,母后是蒙古族。 5 @; v6 n, d* k( m0 ~! `" a
4,雍和宫、碧云寺的匾额都是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顺序也是右起为上,满文领先。因为清代的藏传佛教相当于国教,此四个民族皆信仰佛教,清代尊崇佛教,就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用意,因为满族还有更早的萨满教。但是清代最为尊崇的是藏传佛教。 2 w% I8 n3 c. P, q5 V( @9 w5 L9 R. s
5,字体最多的碑碣,也许要算历代帝王庙门前的下马碑,6种文字题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满、汉、蒙、回、藏、还有托忒文字。 $ a( c+ \# m+ w/ _0 \
6,对于我和其他不识满文蒙古文的人们来说,可以观察区别:
/ }$ l; g8 ?% j0 g+ s一、满文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建的,因此字形相似。呼和浩特的朋友告诉我,蒙古文特点是两旁伸出很多只“脚”,脚更多的就是蒙古文。而满文会向两旁伸出较长的脚,3图4图都很明显。 , i+ g1 K, n, J t) ]7 b J
二、满汉二体合璧,另一种当然是满文啦。一般没有汉与蒙古文二体合璧的匾额。但是蒙古族自治区、自治州例外啦,那里的机关门口都是蒙汉合璧的牌子,但是那和古建筑的匾额不是一回事。
5 @2 Q1 l" W l3 l1 P8 i( m三、满蒙汉三体合璧,满文居中,多数是汉文居右第二位,但是前边说过,慈宁宫宫门例外。 : [; C4 i/ `1 a4 I% \0 V/ Y- i1 X: w
以上都不能算作定论,仅供参考和解闷看看。因为常有变例。比如正阳桥五牌楼,首都国门之紧要所在,为何破例让满文居左,我也不知道的。但是不远的大清门就是相反的顺序。
2 w" z1 r( A* h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兼答朗木网友《故宫匾额上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