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96|回复: 85

探秘东黄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4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东黄寺

, i8 N# R9 K1 j* v/ V+ D- K! s


      前几天发了一篇关于西黄寺的贴,不禁对东黄寺也感起兴趣来了,今日再发一东黄寺的贴,

+ P3 X& d3 K! [3 N; _/ X

让大家参考。东黄寺位于大致在现在的安华里三区的位置,如今已是片瓦屋存。历来北京的历史

0 _) K% b) y W4 l8 \

资料相对老四城区比较重视比较多;相对郊区资料(城墙外)次要些,纪录细节有限,所以

8 {( r6 {( Y( e j3 W9 V; X

普通人连黄寺殿宇几间何种形制都不了解。还好因民国时期的诸多西人来此游玩,留

% }8 X( R9 c7 V9 Y/ S! x

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还能让我们有可能来了解真实的东黄寺。

% o! q3 s$ F2 A7 c l% {# J; S

 

4 V7 g! e) {, s! _: }

     民间有谚语道“东黄寺的殿,西黄寺的塔”;本人以为所指为京城寺庙中黄寺的

! Y, E) v+ Y/ c, J9 P; j" w

殿和塔都是首屈一指的堪称为冠。我们逐步来考证一下这里如何不平凡。先看看他的历史

6 \3 C3 Y, O! R' q. X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东黄寺是顺治八年(1651年)在安定门外镶黄旗教场北普静

2 t& y1 f/ T M

禅林的旧址“奉敕”兴建的。四十多年后,康熙帝曾巡视到这里,见寺院年久失修,“栋

! k$ |" c) z6 M6 [0 O. z1 K

宇倾颓”,遂发内帑,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加以重修。据说康熙帝为这座寺庙的

& c- e3 w9 w& L; R' g

正殿题写了“大乘宝殿”的匾额,还为殿内题写了一副对联:“梵香馥郁吉云凝,象教西

) e$ m! G' k9 B1 g+ C

传净业;宝相庄严华月印,雁堂北护黄圆。”正殿之前有东、西两座碑亭,东面的碑文是

) x2 T8 ^1 B8 @7 _7 X& J* t5 x& H

顺治八年一位大学士写的;西面的碑文是康熙亲撰的《圣祖皇帝重修东黄寺碑记》,碑的

" B, N2 U% G; x# E1 s I; A

背面还刻有康熙帝的“御制诗”。 

# {& G; k; ~& i i

 

) L5 b# E) z' R) g6 K# l2 G) J$ M

     东西黄寺相连,"东西二区,同垣异构,士人号曰双黄寺。"此二寺均与五世达赖有关。

) t; ~( p% I4 Y* \5 i; u& M

"国初,达赖喇嘛导诸藩归命,顺治年来朝,奉勒就普静阐林兴建,俾为驻锡之所。"据此

B* l B7 g; N/ C2 F0 Q" {/ O

可知,五世达赖抵京后会暂居东黄寺,但五世达赖住此时间甚短,很快就移居新建的西黄

; t- e8 S# ?; f

寺。五世达赖是在"九年壬辰十二月十六日行至京都","于十七日移居新建黄房"(按:即黄寺)。
而西黄寺建于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九年,以达赖喇嘛综理黄教,肇建兹寺。

) _. C6 B1 C" Y/ }2 f( ^' T1 t

 

9 ~0 `6 d, I3 b

     也有说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建于清顺又名普净禅林,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为治

& e l# z4 [9 V1 x$ Z3 Y) s

佛脑木汗所建。

' h# n k/ v$ K, \8 r' j) [1 r

    

* i/ B9 K, Z" @* v

    相对而言似乎是在原普净禅林的基础上改建似乎更合情理。第二种说法似乎是流传

& p% c9 Q2 `% o- e$ a

有误。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黄寺的历史渊源同出一辙,且又些细小建筑相似,很容易让人

, j* R: Z/ i. W# V

 

( e d+ l, z" D6 s! L7 g

把两个寺庙的建筑搞混,看过些民国和民国后的已经不能有效的区分

/ _7 h9 z6 N2 b

 

; V- g& ^$ O* I; C! n( _

东西黄寺的建筑的区别了。另外黄寺破坏的比较彻底,又无法从遗迹

2 I3 K$ O2 d' `# X: g4 @% a, q

 

3 @, R; C6 H3 c7 L! I3 ~6 J

上考察倒什么。老照片虽然也收集了些,但因作者标注不清也不能

, K% e9 q( ~8 I1 ^9 v

 

3 G8 Q* X7 C* s' Z

完全区分是否都是东黄寺的照片,只能考证出主要建筑的样子。

O& V( E! ]9 H

 

9 e% @% i0 L, f

所以我的结论也不一定都准确,随时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3 E. m' m9 c2 n8 V& A; W$ b( k3 e

 

发表于 2009-1-4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黄寺有老照片吗?在背景没有塔,没有寺庙的匾额的情况下,如何区分东西黄寺?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一张1943年的北城航拍图,我们可以简单看到黄寺的格局

4 ?" h/ L- i5 x) t: q

 

3 [7 H$ J6 ~) m/ E$ e

东西黄寺由同一院墙围起;但东西黄寺主要殿宇间距离不小;

% y! p- \' c9 p U- x- j! j

 

6 v( C5 x7 U% ?# G n W

比较空旷;通往黄寺的主要街道是出安定门,从外管斜街直达;

, g0 f& ]+ S5 H$ S4 V

 

. d c3 _% b, I! b) x4 T# k

或是从德胜门出穿管厢,斜穿小路到达。

0 ?5 Y N9 U2 O, a2 U* p& a3 L) n

 

( a, O* }! c" q7 v

因图的清晰度的问题,以及43年黄寺已经破败,所以

( x+ M- G; ?+ w0 ?/ z

 

. d2 \( e9 D y, L+ v, f7 ^

不能通过图看到完整的黄寺建筑面貌。比较遗憾

1 x8 `9 p1 s: }( o; w6 c2 v

 

! X1 k4 S+ c" e* }(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黄寺亦是有山门和钟鼓楼;后是三开间的天王殿;但这些几乎都没有照片

& h5 C) d( B, t; r {& |$ q

 

2 u: Y+ o" z5 j+ l h5 }* f0 O) B

只有一张小莫拍的从大殿望天王殿,隐约能看到两侧钟鼓楼的影子。

$ }4 @+ ~6 G# B V2 n1 Q

 

: f' e, G1 x2 \" Q( v* i- y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寺内的神像也是不俗,发张珍贵的东黄寺天王像,

' V$ `7 t0 g% \, ~2 W* y# ~

 

/ r. J+ Z$ v0 g4 ?

可以看到神像高大华美,造型不同于一般喇嘛庙。

5 R1 N( J; p0 S9 h

 

* J6 J+ m5 F. `4 |9 ^5 A4 P3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黄寺大殿前有否碑亭,还是未知,有记载说有,

" K: m# m: ~4 c1 ^+ e

 

* a3 ?- |# I8 J' F9 A

但看照片似乎通常碑亭的位置没有看到有碑亭;

2 H# i% P+ H6 k: p! u5 [ U+ D! Y

 

. f* B# _! M9 H/ O# q! O3 \

难道毁的较早没有照片留存?

& N( K* K8 w0 {2 l: `' d

 

* \0 e& I( r, W r* E2 [

下面有张1924年前后的照片,是和当时的一批黄寺的照片一起拍的,

7 h X7 M( z9 N

 

" f' B* u; d; J: ]+ X

貌似是个单檐砖碑亭;但到底是不是东黄寺的

. P8 ?2 c# _0 W) Q& b& U

 

. F/ a4 {; s P: r3 n: j

还的寻找新的证据。

# ?2 D" y- ~) F8 `

 

* t+ j; v! E( K: B' y7 j

 


发表于 2009-1-4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肯恩拍过彩色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就要说说这个号称京城首屈一指的大殿;

( x( |* T$ Z) W" z

 

" R) l% O7 T: r- c/ X, u& R7 f% x

先看规制,五开间重檐庑殿顶;四周有廊;正脊正中起金属覆钵式塔

: H# B8 x: k, `3 n# N

 

) v$ u& l0 C+ o9 l% m

型脊刹。殿前有大月台遍围石栏。正前方三道台阶,两侧各一道;正中有大丹陛石

( V' i! |2 W9 w" C# Z0 d! g

 

4 \( w: X2 }$ S

一块。(怀疑西黄寺现有的是这里搬过去的?待考。)

/ ~, F' a7 x* ^

 

0 p; ~: V. G) W9 K2 O

如此高的规制,京城寺庙也不多见。

3 D% {) b0 u9 |% V1 z

 

0 u2 L: U+ D m, L, P

1900年前后的大殿;当时地面非常完好,建筑更是不错,

% k. l) i G6 T) x3 x9 g$ x

 

! I9 V7 p( \7 n1 {/ G*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1-4 23:32:00的发言:
肯恩拍过彩色的.
9 l6 Q) R4 B1 @, z( Q# f0 S3 t# E0 k

发上来看看

发表于 2009-1-4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肯恩的图都是超小的,就只有数张,该天我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06年,这里有些荒芜了;边角的草都长起来

; q8 c( p+ ]! j) X

 

6 Y. d2 U4 i4 k, [3 }. w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3几年,小莫拍时时候已经有些汉白玉石栏拆走。

/ W& {9 e6 _& ], T$ P3 X

 

6 Z" o Y. u2 u0 l7 j- s5 D0 Q( f

大殿周围的野草,已经又茂盛了些。

3 l5 u1 Y0 k8 a g6 U1 C1 D/ `

 

5 x8 A- p6 V8 I

 


发表于 2009-1-4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看到一个大殿的老照片局部,如何判断他是不是黄寺,

4 s9 `8 ]* q9 a

 

" P0 k" M+ Z1 H' K' r% b( z4 e* s$ M

有个简单的办法,看两个雀替和柱子相连的部分有一个一个兽头型的装饰物;

( L0 w8 V1 l% o+ f0 Y

 

( C/ f; N# [) H

印象中北方地区还没有这种格局的实力。

' H0 o( G+ a5 T. Y6 s1 R

 

0 f7 z) [4 @! X( U- E9 l

 

/ A0 v' {+ }: Q: a! h$ P

                                           

7 |3 |, q4 [) q

 

3 W9 a5 @! d) W5 C; N

 


发表于 2009-1-5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黄寺到底毁于何时?说法不一,193几年的老照片还教完整,194几年的航拍图就万全看不出来了.请问黑龙,那张航拍图,哪是东黄寺?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上面的办法,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出这张铜板画却实是东黄寺大殿

) Z4 y: O, k" r9 K7 M

 

! e4 C% p6 x/ W2 M7 C! {' d

 

" i' @' @2 B l( f; e/ w; }, R' K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5 0:01:00的发言:
东黄寺到底毁于何时?说法不一,193几年的老照片还教完整,194几年的航拍图就万全看不出来了.请问黑龙,那张航拍图,哪是东黄寺?
q8 b. }3 s+ J

图中部方块内的最右侧;

' p" O/ A* g- x4 U7 u- b

 

) z+ K( o$ r0 D% D: u0 k9 J! V

我发的图左下角是德胜门,右下角是安定门,下边是城墙;

- o( P+ ], j' ?9 I

左上角是健德门,右上角是安贞门,上边是土城。

# h# m* O* Z- [1 H! ~

 

6 _/ D! ]" v4 n) f$ N1 b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些累,明日接着发,

& m" M+ _5 p8 a! `6 G' T, A

 

9 W% B2 g: j5 v8 X0 {

预告,明日要发大殿内部佛像;和号称达81间的庑殿顶方楼

0 e: X. }# F% Q. Y; x% r9 I5 S9 J

 

, t9 E$ r0 ?" q* u0 v

 

发表于 2009-1-5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发表于 2009-1-5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1-5 0:09:00的发言:
9 y- D9 K, n3 r

今天有些累,明日接着发,

# w' _4 o5 i! c/ y6 E) W5 R0 s9 L$ ]

 

) I! g+ E- H- O( V8 `7 }2 u$ @

预告,明日要发大殿内部佛像;和号称达81间的庑殿顶方楼

3 K4 n( J% M( h1 m

 

; z4 h# q; L+ |& f* x5 @ |

 

# {; B6 \ I- n* O4 p

 

5 E+ n: S l# L' ~0 \2 s+ m& U

庑殿顶方楼是最经典的,不过肯恩拍的时候几塌了不少了.

发表于 2009-1-5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9 ], M* m1 |* V7 c/ U; n- ]

16楼那种叫做“大雀替”,是藏式建筑风格!

# ?, O/ L" e, D+ r7 k; I1 Z: F, b

通常柱头两边伸出雀替支撑梁枋,而使用大雀替的建筑柱就短,柱头顶着整个大雀替,是雀替直接承受栏额、梁枋的重量。这是清早期的做法,通常包含蒙、藏、满族文化的建筑使用大雀替~

3 K, P, d' m! T) G

黑龙照片上这个,我仔细看似乎是假的大雀替~~只保留了形制外表,而中空,实际上柱从内部穿过,还是柱来直接支撑梁架重量,我判断这是清前半期偏晚的建筑。

8 P( f* M W. b& [4 y7 ~

早期的,真正的大雀替:

) q' w' z9 o6 }0 Z M4 M3 ^

 



发表于 2009-1-5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上华严寺的庑殿顶辽代建筑大啊,号称全国第一。。
发表于 2009-1-5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老师辛苦:

7 g" d8 k* ?0 W. L

      上述的东黄寺介绍可称得上是精典,因为本人2000年从万寿路搬至东黄寺后(安华西里三区),就一直想了解东黄寺当年的盛大的样子,苦得不曾有结果,原先的东黄寺,在建国后就被跑马圈地的部队和各大部委占据,东黄寺的西部被部队占了,东黄寺大殿被交通部占了,在东黄寺大殿原地盖了交通部招待所,这是建国后50年代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哪些剩下的五棵参松还屹立于外馆斜街的路中(就是现在的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大楼的东南角)后因开亚运会整休周边路网,树被移走,不知去向。因生病休养期间经常到柳荫公园(就是过去的外馆斜街东口冰窖取冰之处),向老人们打听过去东黄寺的事,问了有五六十位老人,知到此事的人甚少,因为不是过去的老住户,终有一天一位老人向我讲起东黄寺的故事:因为他记得刚还没解放时,东黄寺就住满了军队,后为了围城拆了些殿,运走了部分木料,一解放,就赶上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国初就大拆了东黄寺,广是木料,就运走了不知多少胶皮大车,听说是把上等的木料运到了城里,用于修建或者存储了,真是可希,现在只能找到及少的大殿影子,是哪高低落差有一米五六样子的地面,这点现在在交通薲馆的东部最为明显,也就是当初大殿地基高的原因。这点我是看后确有,有不对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胡同串子在2009-1-5 9:57:00的发言:
5 `1 F* I f3 o# t% s

感谢串子老师对黄寺变迁的点评;印象中上次去十三爷坟活动中我们都是坐的勾爷的车;

/ w& P; Y" g# ]

 

3 {1 J& V# a n. R

不知我记错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续东黄寺;

5 @& ?- Z: W3 y& j

 

0 i+ F l/ L6 l2 c4 ~' D* N! u

东黄寺的大殿的照片还有些,但角度相近,就不多发了,还有两张细节

, B, g2 h! ~1 G! p

 

6 E. s/ U8 D4 {( R/ }

还不错跟着发上来。

- Z* T/ \# s6 X W# k- T& M

 

& w4 }0 E$ z5 b; _5 H% y$ S

希望朋友们回忆一下北京的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太和殿,太庙,帝王庙等。。。

* O: p' O6 C% W3 K% t

 

6 r- \& ?8 J$ x

有限的几个,一般大型寺庙都是单檐庑殿顶,剩下的都是歇山了。

8 \0 d! M1 k, h7 n) [

 

, _; N9 _; P* p0 L6 J

即便这样这些大殿也都不是外有一圈廊柱;

1 V. G% d4 d4 u+ G

 

4 B+ U3 g ]" M" c2 y) ]

我个人认为黄寺才是北京最大规模的寺庙。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月台丹陛的旧照,应该是在1920年以后拍的,比小莫的要早;

: `( F3 S% @% _; `9 o7 u

 

1 ^5 v0 B- M- r* B

因为右侧的台阶下方的栏板刚刚脱落,而小莫拍的脱落的栏板已经没有踪迹了

; C7 L$ K# S+ B# w# c& L$ X7 L9 v

 

' c; Z; g' n+ d

 

7 v- R. N' ?5 ~( a) Y' k

- M) x+ k; U. R& h$ }

 

+ K: G! E# a8 P$ L# d% V* ^- n

另一张小莫拍的廊柱和门

$ H( Q! m- z( `& f6 C' R

 

4 w }: Z' J5 L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看大殿内;引用些资料

& O* |4 J; u9 ?, l! C$ z

 

5 @. @+ V+ D+ A4 B

      东黄寺师徒三尊造像,释迦牟尼像位于殿内正中,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其造像形式均面向释迦牟尼佛,他们同为释迦佛的两大弟子。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俗称盘腿打坐)于狮子宝座之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佛之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情。这种造像名为“成道相”。表现的是释尊在菩提树下成佛的瞬间。狮子宝座前还供奉香烛五供(香炉一、烛台和花瓶各一对),作为对佛的恭敬和朝拜。

8 z3 a; ?% `$ L( s* `

  在黄寺院内,随处可见八瑞相图案,这是藏传佛教的建筑特色。八瑞相俗称“八宝吉祥物”,在藏传佛教中备受尊崇,并具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这八宝为:右旋海螺、法轮、宝伞、胜利幢、吉祥结、宝瓶、金鱼、莲花。

! h+ \5 e- o8 {1 H


( U( I2 b% b: r# ]% {. u" _4 Q

 

- P. E! ?, F* U8 P

 

8 a! ? @1 d5 m3 i& S

仅有的1900年的东黄寺大殿内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殿内的与众不同的格局。

4 {& ^6 i3 B8 ~

除正中的三尊像外,两侧各有佛龛一排,供奉着些类似菩萨或尊天的立像,

0 [- a8 r2 _6 S0 Z; B$ V

四面墙上通体彩绘,整个殿宇的感觉藏式十足。

1 P3 _% y z3 a" T/ [- L# k. N

 

+ Z8 T5 q. g \

如有熟悉密宗的造像的朋友给讲解讲解。

4 Y0 T/ t3 k. \& w

 

6 Y$ C ?, x8 o

 

7 @- P- Q1 r- B0 }( G

 

$ X. h7 U" b4 a$ H$ W+ }

 

; ~( P* A# D- c% I- I. q

 

. J9 W" ?& I" T$ C9 M/ C% l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了小莫去东黄寺大殿时,这景象已经不再了。

0 \# g2 e; P& [# u/ q) ~

佛像皆在,但似乎能拆掉的东西,能拿走的东西都没有了

0 y6 Z+ }7 X# L( l- W7 t" r$ q" q- D

彩绘大幅度脱落,尤其东西山墙高处都已无存,非常奇怪。

. ~- s. N+ U# z0 x' g

藏式佛龛痕迹全无,似乎不曾存在过。

7 \; u1 J+ }0 g5 b% `4 ]. v

 

4 S9 V j! b0 l7 l& `; o4 y

 

7 j5 o- _4 Z6 O8 z$ H

4 Z' d3 s: P% {& F* x: J# w" t

 

, N" b* @0 b; d/ J' s) l

破落的菩萨像,没有佛龛到可以看清楚些

9 C m" k. U- i8 n7 L

 

z; {" `! ? `3 E& E) X6 Y

 

9 J A0 m' \. j; }9 u* X

 

. x* M# Z) P& R9 \8 M$ J# {) v# M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张,感觉媚态十足,不知是何原因。

& `6 t' y! y4 W3 m/ i5 c4 w

 

- d) ]& ?: G5 P4 Z5 _5 J! _

 

- W3 m$ r, P' \- ]$ O' ?( L; S* j


; n( F! d1 q, N# i t2 {5 k

小莫神像拍的比较全,就不多发了,可惜早期的殿内细节太少,

$ |$ r/ p2 F6 P+ U( C

 

3 r! q' J8 _/ f( _9 Z# O

如有哪位朋友有藏,希望补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0:55 , Processed in 1.24589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