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当石像生连成片
呵呵,在这么多南宋石人中间,真过瘾啊
举报
这是哪啊?赐教啊。
苹果社区西北角,当代美术馆门前。
可是那一天的公交车是俩钟头一趟……
后来一打听,那条线路只有两辆车,你看到一辆车过去,再见到它就得是跑完一整圈以后了……
楼主辛苦....
这些估计能凑盘象棋了...
有意思,赶上石像生开会了。
石牌楼是现存该墓地面遗迹中设列在最南端的陵墓石构件了,通过史渐墓道的石牌楼柱便可以看见整齐排列着的石像生了,它们两两相对共9件,除了少一个跪羊外,其墓道石像生摆设中寓意“忠、勇、节、义、孝”的文臣、武将、马、虎、羊分别俱全,摆设都相距3米开外。这些石像生的摆设严格按照宋代的陵寝墓道石刻布置规则设列,石羊、石虎、仪马、武将、文臣由南向北依次设列。
仪马 2件。石马与石座相连,最高处将近为2米,最长处将近为3米, 通身雕刻雕刻装饰有鞍、蹬、羁、带、鞯褥以及缰绳等。
仪马高大俊美,顺眼温和,马额浮雕缨饰,马鞍较耸,鞍帛透薄飘逸至马镫处自然绕成一结,鞍鞯雕有牡丹花纹,马蹬环内部也浮雕一团缠枝牡丹。马尾长垂至石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崇尚马,视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马被视为神速和力量的象征,并且是尊贵的象征。墓地设马,最早可以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马为先。
石虎 2件。造型魂魄浑实,无花纹饰。虎体浑圆修长,长颈昂首,四肢前立后蹲呈蹲踞状。虎的嘴角曲线被艺术地加工往上延伸,近观则现一张憨实幽默的笑虎之脸。墓前设置石虎,最早仍可见于西汉霍去病和张骞幕。陵墓前设置石虎,是因为古人认为虎的震天之威可以驱散一切扰墓的凶灵,有压胜辟邪的作用。从历代中国陵墓墓前石像生的设列种类来看,在墓前设置石虎是中国陵墓墓仪中最具传统意义的,石虎在墓道石刻雕像中的使用要先于作为宗教舶来品的石狮。
呵呵,史渐墓道上的石虎件残了,当时没有拍到。
武将 2件。脸庞丰满,相貌威严,身材魁梧,拄剑而立,盔缨高翘,庄严敦厚,嘴角微微扬起,微作弓背之态,庄严中极具儒将的亲和力。这对武将鼻子均遭毁坏,其中东侧武将嘴巴下留有一把美须,胡须与前胸护甲粘连处则分为八字型的两簇,像正在随风飘飘;西侧武将则面部丰满而无须。造像体量基本相同,人体与石座相连,总高近4米,超越其余诸像,武将身上梁冠盔缨、冠缨系于颔下,风翅护耳、方心曲领、袍服甲胄,在雕刻技法上,刻画面部时,额丘、眉弓、颧骨、下颚等人体部位结构特点都能够作到精确把握,以至于当武将当胸扎的环状扣饰内部都高浮雕出一块精美的如意团型玉牌,大至甲胄小到系绳无一不雕刻得具体、细腻,其造型之准确,雕刻技艺之高,堪称写实主义杰作。不愧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
文臣 2件。东侧文臣像长须持重,西侧雕像则面无胡须年轻精干。两像身高约3.5米,脸部不胖不瘦而俊秀,神情安泰,头带精致的三梁冠,冠前两侧饰有流云纹,贯笄,身穿朝服,项间垂有方心曲领,双手捧笏板,指甲细长,长袍及地,肥大的袍袖在身体两侧结带,腰间系佩玉,玉佩下垂的花结丝带自然下垂到两脚中部。区别于装饰烦琐的武将雕像,文臣像的雕刻着重刻画大臣的深谋远虑或者风度潇洒,飘飘闲雅,强调内心精神状态的刻画。
史渐墓道东侧武将石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7:06 , Processed in 0.151127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