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58|回复: 18

瓷们,你们看内北京市"十一五计划"了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29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是北京市十一五计划有两条重点内容,一是控制中心城市人口,二是水资源问题.

0 _; i+ ~# V: t% p2 O6 z5 I

听说北京市外来人口1400万?这是真的么?我记得好象常住人口也就1300万啊,这要是真的,就7死1:1的比例了。

* v, Q# U' i: a3 r6 E' P. r$ i8 m+ l

说是如果北京再不控制人口无限量膨胀,将会给环境,就业,基础设施带来空前压力.极大制约北京市的未来发展前景。

; f1 O4 R4 j( L' b0 l

说是要把旧城20万人口转移到天津河北等地。

+ N+ o3 w0 M, p2 g1 ~& E2 \# Y% m. A& t6 t2 R* Y3 z# I 9 O% ]. K' } d# y5 i: F

其实,我明白了。就是在旧京生活到现在的人,要被转战了,要给新来的有钱的腾地了.这倒无可厚非啊,哈哈.就是当电视节目中采访"北京市民"的时候,根本没听出北京音儿,这点让我挺难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31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我看了,王大人的一番话让我挺失望的,自诩为一个大忙人,其实啊,哎,说什么好呢,说什么都没用,而且十一五规划,最后楞把控制人口这条给删了.
发表于 2006-1-31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王大人他肯定找不到真正的北京人在哪里。不知道北京人到底怎么想的。反对这提案的基本是外地人。他宁愿得罪一城而不愿得罪全国呀。

北京人都不爱说话。北京人喜欢踏实过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抱怨两句,有点用能过下去了,继续凑合。被几个朝代给糊弄的不敢说不敢做的了。往好了说,就是宽容。其实,就是忍了。[em04]

发表于 2006-1-31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ihelen0000在2006-1-31 19:31:10的发言: & d) z, ]9 p; p/ [# G! ?- s5 y2 W, z) e7 h* ~# u

哈哈。王大人他肯定找不到真正的北京人在哪里。不知道北京人到底怎么想的。反对这提案的基本是外地人。他宁愿得罪一城而不愿得罪全国呀。

/ v; |6 A1 H0 Y: l" z! c1 B/ U

北京人都不爱说话。北京人喜欢踏实过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抱怨两句,有点用能过下去了,继续凑合。被几个朝代给糊弄的不敢说不敢做的了。往好了说,就是宽容。其实,就是忍了。[em04]

/ x0 Z) k# T u/ h; H , ?" Y- m( L/ \' Q) m; q9 h+ m! [ [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6-2-1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听完哪个报告我特不理解,都来建设北京大城市,北京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繁荣.而那些到北京发展人的家乡或省市,其不越来越.......

我感觉应该鼓励所有的人.首先把自己的家建设好再谈其它.

也许在N年后说当时的政策是。。。。。。。

发表于 2006-2-2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民工丙在2006-2-2 0:10:11的发言: 2 V' X2 N/ J+ w4 d1 E& {8 m% B$ S) \ * A0 y6 `, C2 U. C# ^% l* a$ s( @5 C& x4 Y7 n 我也觉得无聊,别老说什么外地人怎么怎么了行吗?怎么户口论又出来了,当年这些到北京来创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要办个户口什么的吧,呵呵。北京是一个移民城市,可是为什么这种争论总是出现在北京?人家深圳才是真正的移民城市,北京的胸襟相比起来差远了。
# B Z5 c6 }' L8 z7 K$ [( Z1 A0 \: _/ n- M9 v! z2 p | 没办法~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户口,有户口就是北京人,没户口就是外地人,即便以前是北京的居民,没有北京户口依然不是北京人~这是一个死道理.深圳就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城市,那里居住的人全是去挣钱的,没有什么家乡感,深圳足球队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写!之所以北京老出现争议就是因为拿不到北京户口的总觉得自己对北京贡献大,心理别扭!这可以理解,就像很多中国人在美国也是这样,对美国贡献的确很大,但就是拿不到绿卡,一边骂着美国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平等但又却死活不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这种讨论没意义,美国人从来没求着咱中国人去人家那里发展,喜欢就待在美国,不喜欢就回来,别一边骂美国不好一边还待在美国,这种人最没意思,做人一点不实在!让人家美国人鄙视,何必呢!
发表于 2006-2-2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真有毅力,呵呵

[em01]
发表于 2006-2-2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民工丙在2006-2-2 11:05:11的发言: 6 H' I/ ` C$ y* k) X1 o8 a p1 X. v+ J1 \+ b7 O8 W7 k P ) q8 X9 w; X/ K- g: P1 z$ Z我看最不平衡的某些北京人,做官做官不行,从中央到北京市政府领导大多数是外地人,做生意做生意也不灵,就剩下天天抱怨外地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殊不知是自己能力不济。北京当然好啊,外地人就爱待在北京,你有本事也可以去竞争啊,没能耐你赖谁啊。嘴上说着北京是移民城市,心里却不承认,总爱拿外地人说事,北京人什么时候都变成这种小肚鸡肠的,bs. “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户口,有户口就是北京人,没户口就是外地人”你这种区分方法,绝了,佩服佩服!哈哈。[em01]
0 @3 `2 x: i: A: `2 \ + W% S; E7 M' j8 _, a x' Y! L y 各地都这样,在城市里本地人成天睡觉,只要出租房子就够生存的,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要想到这些,任何情况或排斥都要接受,就像我到上海,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很正常啊,人家上海也没求你去,谁叫咱贱呢,没事非要去上海转转,还是那句话,北京没人求任何人来,来北京遭受任何白眼或唾骂都要忍着,如果忍不下去就回原籍!外地朋友来北京创业发展北京人民还是很欢迎的,但“北京人”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现在北京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每年进京人口有30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人口数量,严格控制户口是唯一的办法!
发表于 2006-2-2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过年的,真烦!我没时间讨论这些无聊的话题了,最后一句话,“北京是一个国际大城市,没任何人都照样正常运做,北京不求任何人来,能来就来,看不上就回原籍”咱可别学美国的那些中国人,嘴里骂着美国如何如何不好,自己还贱骨头的待在美国不回来。[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6-2-2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啥也不说了,只能更加坚定我的论断,,我的论断是什么呢,嘿嘿,不告儿你

有些东西从他生下来就带着烙印,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溜须拍马,如此种种.苦大仇深确实让人的生存能力更强.

但我不觉得一些带着烙印的成功能让我嫉妒,我真的是从心眼儿里看不上。真的。

发表于 2006-2-2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民工丙在2006-2-2 19:46:32的发言: $ O- E5 ~% ^5 f6 U; n3 H& N5 G5 {5 }$ v8 l$ t, n 3 |6 |' r. I8 J( i3 ~/ v2 @8 K5 ? 跟人家比点好的行吗?偏和人比谁更小肚鸡肠,怎么不和深圳比阿。没本事光会抱怨的人走到哪也得遭人白眼。忍忍吧,忍不了就到网上来叫唤两声,骂两句外地人!呵呵。
1 D) }6 u) C g* h) F3 x. M

彼此!彼此!都也忍忍吧!平时忍不了北京人的白眼和北京的压力,就到北京历史文化的论坛发几句牢骚,说说北京人如何如何不好![em05]

发表于 2006-2-3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国的老百姓,就别说这些事了,还是忙点保卫的事。还是分成好人与坏人好。
发表于 2006-2-3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讨论的北京人外地人也主要看户口所在地~就像美国人讨论是否是美国人不是看皮肤颜色,而是看是否有绿卡,黄皮肤有绿卡也是美国人!

' G+ ? T' ?: x5 l7 s

没办法~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户口,有户口就是北京人,没户口就是外地人,即便以前是北京的居民,没有北京户口依然不是北京人~这是一个死道理.

" J2 [, M' s4 B# S, t# |% b3 f

北京没人求任何人来,来北京遭受任何白眼或唾骂都要忍着,如果忍不下去就回原籍!

3 ^! t) @9 i& @: e5 f7 D* W m

——以上引自斑马的发言

6 e& r+ j8 d, I) I$ L6 z; _3 S" B

这都什么观念呢?这么荒谬无知甚至腐朽的观念竟然出现在这个弘扬北京的文化、文明的网站实在令人震惊,并且是一派专横跋扈的暴戾之气,与北京文化中的包容谦和宽厚更相去甚远。大过年的你想干嘛?我实在是忍无可忍。

8 c9 q0 V; D) K; m6 i. n

按顺序说:

( D+ h& h% M8 i$ z

一、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惟一方法就是看户口吗?户口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民工丙列举的那些老字号的创办者可都没户口——那会儿不兴这个。难道在北京出生并且在北京长大但没有北京户口就不是北京人吗?连婚姻法还承认事实婚姻呢。去读两本文化人类学的书吧。

0 O1 d& o( U3 L# `2 U3 d

二、美国的绿卡只是外国人的长期居留证,持有绿卡可不是美国公民。但是,在美国出生的人就是美国人——不管他的爹妈拿哪国护照。

4 Y3 k9 v8 L- S) |) f& B

三、“来北京遭受任何白眼或唾骂都要忍着”?请问这是什么时代?你是奴隶主还是贵族老爷?你有什么权利给一个和你同样享有公民权的守法公民“白眼或唾骂”呢?换句话说,你有什么权利歧视任何人呢?你应该把白眼和唾骂送给专门破坏北京的伪专家才对。正相反,你对那些真正摧毁了北京的恶人一忍再忍,却对所谓“外地人”恶意歧视,说明了什么?再拿你一再提到的美国举例,在美国是严禁一切歧视言论出现的,这是由法律管着的。阁下这种言论是会被控告的。对了,“唾骂”在我国也被法律管着,建议再去读一读《刑法》。

' R. t' i7 J7 @) S/ F

四、这也就怪不得你要议论这个网站好那个网站不好,我还奇怪,都是为了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干吗要分出等级?我对你的说法非常反感,因为我素来讨厌在背后说三道四的恶习。

3 ~: K: d. n l2 e3 }: M4 [ b- k

五、阁下经常在这个论坛上说自己“考察”了什么,你知道吗?你有一次跟我的帖子,说你“考察”了拉林地区的京旗文化,我简直大吃一惊!要知道,那些内容基本出自我编的《城与人》专刊2001年4月16日发过的《黑土地上的京旗文化遗存》(作者为哈尔滨市社科院伊葆力、王晶)一文和两年后北京一份报纸——当时,是我和那两位作者一起去拉林地区采访调查,伊葆力成稿后署上了我们三人的名字,我删掉了自己的名字,因为我不想窃取他人的劳动果实,尽管我把自己了解的一些内容也加到这篇稿子里,如喝豆汁儿的饮食习惯等。当然你的考察不可能参考了《黑龙江日报》,因为《黑龙江日报》的网络版是从2001年8月开始的。但其他媒体是参考了伊葆力、王晶的文章,但并没说是自己考证的,只是说采访了某某。你的那篇“考察”从第一句就出自北京某报。这是什么行为?这可是我作为一个当了25年编辑记者的人所深恶痛绝的侵权行为。建议你读一读《著作权法》。

: _7 x: r0 C! |% B* Y( y0 Q+ n

并且,你的这篇所谓考察里面错误百出,这里不多谈,以后会详谈的。

' w" a2 x+ W/ ~ x! t+ y( m) c! i" K8 r

对了,你来哈尔滨时,自我介绍在研究东正教方面已很深入,我便特地复印了数十页(近3万字)当年北京俄国东正教总会神职人员赵德本的回忆录《俄罗斯帝国驻华宗教代表团在华史迹》送给你(你当时说从未见过这份史料),还把我的书送给你,因为那里有对于雅克萨人在哈尔滨后裔的介绍。今后你若使用这里面的资料,必须注明出处。

8 s: z& z c2 |; ~

你在哈尔滨时,说无钱住旅馆,此时,与你同去俄罗斯时才认识几天的哈尔滨人何女士,并没有给你这个外地人白眼和唾骂,而是热情地把你和另两位北京人请到她家居住。你回北京后竟没有给人家打过一个道谢的电话。

- C! O: b" a, ~; u5 C4 Z

又想起来了,在你在哈尔滨逗留的一天时间里,何女士带你拜访了跟你素昧平生的中国籍朝鲜老太太瓦莉亚·韩,老人也请你吃过午饭。然而,你这个研究东正教在华历史的人竟把她的名字误读“瓦聊韩”,这都不是一般的错误了。其一,名字错读说明你缺少起码的俄罗斯文化常识,稍读过两本俄国小说就会知道瓦莉亚这个常用的名字,并且还会知道这是瓦连金娜的爱称,只是熟人才能这么称呼。你这个年龄段的应该称她“巴布什卡瓦莉亚”或“焦佳瓦莉亚”,初次见面则应该称她的本名加父名,否则就是不礼貌。其二,“聊”字从何而来呢?俄文的Валя翻译成英文是Valia,翻成中文有作“瓦莉亚”,有作“瓦丽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瓦聊”。你要研究东正教历史,最起码应先从阅读俄国小说和学习俄文开始吧?

0 }6 h y1 V2 y& z! M9 x" \4 R

现在,先不说别的,仅要求你向被你侮辱的和你同样享有公民权的外地人道歉。 0 q) e) t6 @; `( J/ I

; i6 y) t6 |. t ?* d6 ~

顺便声明,我所陈述的均有证据。

" Z- c0 I9 i7 s;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11:42: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2-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2-3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老的北京在2006-2-3 1:23:40的发言: r) {9 t5 k/ w/ B; w7 C 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国的老百姓,就别说这些事了,还是忙点保卫的事。还是分成好人与坏人好。
! i$ e# o$ L; ~7 y

我们的文保事业最重要的依托就是人文精神,如果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将只会走上歧路。因此,这些事是必须说清楚的。

5 R) S/ ]% v2 g

我曾多次说过,比保护那些老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那些纯真的心灵不受伤害,不被污染。我不想看到那些虽然年轻却已比你我还要苍老的面孔出现。

- g5 Q* T* W: s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12:11:4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也甭高兴,一男子汉,这么样儿的拣漏儿,没做派啊~感觉你就盯这版块发言,就跟蹲点是的那么准时,哪有一点点小风,你准上。别的版块可没见你这么活跃,你是真热爱北京文化呢,还是专爱找不痛快呢。这大过年的~

( V- x# r( _$ S, U a5 S a

对了,你是不是找不着媳妇急的啊,要不你咋老爱抬杠呢...一男的,至于么? 用<穆斯林的葬礼>里的一句话说"戚戚梭梭小家子气".你要真是因为找不着媳妇急的,我给你介绍一个得了.

$ I7 H! j' a- W/ g+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19:48: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2-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这里误会太多了,一两句是说不清楚了,上次雅克萨考察因为后来我们和阿尔巴津人出现了一些误会,再加上回来后受到了安全和相关的很大的压力,我的通讯已经被全方位控制,别说电话问候了,联系我都不敢联系,不然对双方都不太好。其实本来想去年年底亲自过去道谢,但也因为各种压力暂时不能和上次所有人接触,请您和何女士理解,有机会如果方便请帮我跟何女士解释一下。另外就是《黑龙江日报》,我并没有看过这报纸,北京不可能找到这份报纸,我最早知道拉林是北京文物圈子专家齐心老师告诉的,她当地去参加了京旗文化的研讨会,一起去的还有王世仁、赵书等,北京日报曾经刊登过一次新闻,原报纸我送给和珅家后代了,我当时就是根据齐心老师的指点和北京日报的介绍去寻找的,那个作者是叫李建辉,没有说是那里人或在那里工作。您看这里面是不是有误会?我在北京看不到《黑龙江日报》,不太清楚具体写了什么~《北京日报》的相关报道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在这还有,您看看:http://www.ceua.org/CEUA/77130744983453696/20041014/5479.html

* i/ j: D1 _7 J, ?

这个也是:

7 \$ [# s# G1 l1 v8 r

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ibrary/260years_youth.htm

发表于 2006-2-4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工丙我捍这事就此算了,请以后多关心一些老北京的保护。我看不要历史文化的就不是好人。别的没什么。
发表于 2006-2-4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仨儿在2006-1-29 22:32:30的发言:: ] Z9 D% l, d. f ) c& J6 T8 d3 g5 {6 r" j+ P6 ~3 l - g% d w8 \. `" N/ g

就是当电视节目中采访"北京市民"的时候,根本没听出北京音儿,这点让我挺难受。

8 Y8 L0 d) L/ O N) B* i* Z

没错,竟然大言不惭地写上“北京市民”,当时真想掏刀子杀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7 14:19 , Processed in 1.17521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