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94|回复: 16

[转帖]京剧啊京剧你往哪里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24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剧啊,京剧,你究竟要往哪里走呢

# C( q( T7 b/ [# l# Z- Y* w

 

& d7 o- [8 M T. T2 m4 M# W. j3 ?

张放

# A2 p3 ]) y3 H$ ~: r/ V

 

4 q. I8 t3 F/ M

 

8 p6 @+ b+ \" b+ s( a3 G

我不喜欢传统京剧由来已久。因为我受不了一句话要唱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也接收不了一个男人为何要变成一个女人,并赢得那样巨大的成功,我因此有理由认为很多中国人的内心的性取向可能有一定的问题。而且,在一个最近几十年来开始注重性别意识的国家里,一个人的性取向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偏离。我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很多唱段的重复与乏味,并且没有任何创新的意识存在于其中。我不喜欢京剧的另个方面,是我真真地不喜欢一把京胡加上一把京二胡,另外加上一个圆,就可以把一门艺术表现到自我认为淋漓尽致的地步。而且我也认为,有时候,真的是乐器的表现力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比如钢琴,比如小提琴,也比如马头琴。我可以有把握地说,一把京胡(哪怕是前总理喜欢拉)和一把京二胡真真的是缺乏很大表现力的乐器啊。而且,专业地说,京胡的表现区域实在太窄了些。

6 A' L" g& o- U8 s$ _ B

 

c9 {4 e a, i+ q2 w# v0 u

我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当京剧被推至为国剧,却并不为多数国人所接受,这是一种多么滑稽的悖论啊。当极少数人(相对于总人口的比例)摇头尾巴晃地欣赏着这一门艺术时,又有多少人对此无法忍受。可能是有些闭门造车地想象了京剧的目前情形与未来发展状况了。可能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我真真地希望自己并不是那个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子。我真真地不喜欢京剧,而且我也认为,这京剧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推崇到国剧的地步。

& k. A+ k5 |, j/ R

 

6 ^$ ]( \+ y& c; e' D8 G; d# D

前些日子,陈凯歌把《梅兰芳》好一顿炒作。但我认为,只与陈凯歌有关,只与陈凯歌要投入多少宣传炒作费用有关,只与票房有关,只与他的经济收入有关。经过这么多天的沉淀,我发现,唯一与陈凯歌无关的,却就是梅兰芳本人及梅兰芳所代表的那个京剧。而很多人,包括我本人,也是上了他的当的人。因为我从来就对京剧是个不感兴趣的人。我却居然鬼使神差地跑到电影院里,看了这场无聊的电影,并写出一篇还算表达了我的心声的博文来。

/ q: C4 E. }+ s

 

$ u+ A$ c7 d$ |

平心而论,各位看官,你们真的很在意京剧的发展吗?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只是一般地欣赏而已,也就是说,无所谓它存在与否,只要偶尔看上一眼,并知道它还活着是不是就够了呢?反正我是这样想的。CCTV12频道弄了个戏剧频道,而且好像很注重这一戏剧,这就有点滑稽可笑的。至少在我眼中,是滑稽可笑的。因为我几乎没有一天在这个频道上停留过超过一分钟的时间。

* u6 Z% q1 Q' i& t' g3 v5 q& d

 

4 N M- a0 |3 v& f U

可能有人会说,你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是啊,我不喜欢的事情多着了,但据我的了解,钟情于京剧的人,的确是少之又少。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把京剧推到“穿新装的皇帝”的地步出丑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喜欢这戏种的人正在急剧地减少着,并且没有继续增加的势头呢?实际上,我发现,京剧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就让市场来决定其未来的走势吧。不要人为地干预,也不要故意把没穿衣服的皇帝说成穿上了最美丽的华丽外衣的境地不好吗?

7 u5 K/ B9 w+ G: L5 ]

 

6 ^, Z5 z& H* J. h% g7 ^

京剧啊,京剧,你究竟要往哪里走呢?

7 E& v) V' w- |

 

5 p) J$ j- H# I" U" I1 ]. R- r& O

我不喜欢你。但我并不是在否定你的存在。不要让我只是在看到《梅兰芳》电影时,才有空关注你一眼。这太不够了。呵呵。如果你是国剧的话,本不应该是目前这种局面的,对吧?我不是年轻人,但我的确知道没有多少年轻人喜欢京剧,更没有多少年轻人会把整个一出经典剧目,像我们当年背诵样板戏那样,给成段成段对背诵下来,并自得其乐。我是个中年人,但我却知道,在我的周围,在我的朋友的周围,在我的朋友的朋友的周围,以及在朋友的朋友的最外围,都很难发现一个喜欢京剧的人。

: m- w# _6 ?$ S* V

 

/ O( h2 {( {( \6 Q. q7 R) |

呵呵。多亏陈凯歌啊,又着实把京剧给炒作了一把,把人们又带回到“座儿说了算”的岁月里。这客观上增加了陈的收入,也让人更客观地看到了京剧所处的境地。

% U4 y3 h1 W, s8 b8 f4 z" W5 P) `- D/ z

 

' l* `& X- ^6 c4 K

总之,在感谢他的同时,我不得不悲哀地说,这个叫京剧的东西,真太令我讨厌了。它如果走向死亡,我不会为其捧一滴泪的。因为我知道它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而让一个即将走向死亡或已经生命垂危的事物,表现出其当年的神勇的话,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太难为它了。我宁愿认为,是关注京剧发展的人,太难为了它。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4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w* L/ d! M

 

3 ?- k0 c6 [/ v' u- C" u

官方养着的艺术,已经活的太滋润了……即使没人看,他们的演员也是国家级,也是不用愁演出费和津贴……

" n3 r: O' f% [1 W4 Q+ Z, z ~

而那些被遗忘的,已经被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戏,才是真正的危机……

4 Z6 B m; [! w' u3 o8 h

一个地方戏消失了,就是一种文化永远地消失了。

发表于 2008-12-24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关系没有了,听京戏的老百姓被赶走了,给戏迷听戏的戏园子不见了,只剩下翻跟头哄着旅游观光客的大戏台,懂戏的人越来越少,不亡才怪。那些个老手艺、老玩意儿,基本上快绝了。
发表于 2008-12-24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京琐忆昔话在2008-12-24 0:46:00的发言:
* X h5 ]+ R E2 T; ]

 

7 K+ @. K- ^6 ]( D$ T

 

2 P, f$ T1 S+ r. G4 M

官方养着的艺术,已经活的太滋润了……即使没人看,他们的演员也是国家级,也是不用愁演出费和津贴……

+ s+ m# z! A M8 W* ] O

而那些被遗忘的,已经被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戏,才是真正的危机……

8 y" y0 s' O P+ P' s3 s- p

一个地方戏消失了,就是一种文化永远地消失了。

' B V$ N4 m4 H' i ]: Z: j

 

9 O: @; Q$ S W" M. r1 h

恩,您说得对。只是精神丢了,剩下形骸也够可怕的。

发表于 2008-12-24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什么东西啊?真够歹毒的,这人心不正,不是光文盲的问题。

发表于 2008-12-24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甭说了,这哥们不懂戏,没文化,文盲一个,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08-12-24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此文章的观点不能苟同

 

& V! u d& d+ ?/ I! h6 e: p3 ]

       

% }8 }& [7 W& _+ {6 H6 O+ h6 L! q( j

 此文章的观点不能苟同,京剧作为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不与喜欢的人数多少成正比。京胡是了不起的乐器。其穿透力是不可比拟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京剧在管弦乐中,挺拔悠扬,很美的,不信你可以听一听录音。我最近看了几场京剧,越看越有看头,节奏慢,反应其特有的规律——京剧是积累的艺术。演员需要积累,观众也需要积累。不经常看京剧,其韵味较难体会到。有时候,慢有慢的好处,尤其是艺术。慢可以使你静一静心,会平和你的心态,会在你面对困难时多一些从容。
    我认为:京剧艺术是国粹,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她有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二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将人类共有的、永恒的美,积淀在她的细胞中。京剧的形式,经过锤炼,艺术魅力是隽永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所揭示的美学原则乃至人生哲理,是世界性的。纷繁的剧目和如织的人才,更是世界其他艺术所不及的。作为东方艺术的明珠,中华民族的国粹,与斯坦尼和布莱希特呼应,程世界舞台艺术的鼎足之势,可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具备充分的资格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民族虚无主义是大可不必的。
    艺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离不开特定生产方式和物质水平的制约。京剧发展的过程和体现的内容,带有明显历史的局限。她的艺术形式不可避免的带有自然经济的烙印,精粹与平庸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今天,蕴含着一定危机。京剧还不能自然而然的与“先进文化的代表”划等号。所以,民族沙文主义也是不对的。
    如何评价京剧,需要功力,浅薄的否定,遗害不浅,尤其是文化人,更应对特有的文化现象心怀敬畏。误导,比误解的危害大得多!我们多一些积累,在对京剧下定义也不迟呀。

. m; H( d2 y* m/ ] M+ L7 p* }

(2008-12-23 17:15:56)

" B$ M: c1 U9 X% T5 O, q: x' ]

就像日本的能、西方的歌剧、交响曲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艺术形式,老的艺术形式都面临生存压力,可是当你看过欧洲古老的街头和中国城市的街头,你就知道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弃。

( f1 G. m1 n1 U* p

(2008-12-23 18:53:48)

3 h$ ]& z' x+ L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且要把她发扬下去。作为中国人,即使不喜欢,也要去尊敬,因为她是中国的,你是中国人。我是80后,说实话我也不爱听京剧,但我很尊重她,像对待长辈一样。希望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不要去践踏她,要知道你在践踏、毁灭她的同时,也是在践踏、毁灭自己。请你尊重她吧!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你身为中国人。

发表于 2008-12-24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极始知花更艳。

4 w+ P, _3 l+ E% {% o9 `

 

/ r+ J6 c1 m0 h1 Y& |1 P

简单的乐器,重复的戏文,并不意味着京剧艺术价值的浅薄。

7 a( L* H |& {5 h0 U7 y; k: b

不懂和不喜欢都没关系,但要是把不懂和不喜欢当成个性来炫耀就只能证明你的狂妄和无知了。

+ p0 C3 ]6 r+ H, U' _

 

2 ]) E d) P/ E6 H+ K' A, n1 o6 i$ @5 E

实际上这是两个话题:

+ T% `" Q0 o+ p8 E" T9 _

第一,京剧是不是一门出色的艺术。

) O" c$ ~1 X+ C6 F

第二,目前对京剧的宣传和保护是否合理。

! f* d5 e5 l. a

 

6 F% L* `& d# Y

鉴定结果:此文不及格,如果态度端正,可以拿回去重做。~~~不是说楼主是说原文作者哦

发表于 2008-12-24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不喜欢就盼望人家死的,可见此文作者心地之毒辣。

发表于 2008-12-24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相声一样,不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是在随着政治的发展而改造。
发表于 2008-12-24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一下,那个圆形的乐器叫做阮。那个频道是CCTV11。

1 H, c- ^- u5 E9 k; p9 j7 _/ S

 

9 _) N. H5 W N" [; ^

什么东西都习惯在新中国里被树立出一个典型,戏曲中是京剧。总结完毕。

发表于 2008-12-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爱老戏,不是保守而是新戏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08-12-25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08-12-24 20:58:00的发言:
3 i& x. m/ \) a. z

写的什么东西啊?真够歹毒的,这人心不正,不是光文盲的问题。

2 i( l# W U+ y1 q3 S- v4 M

发表于 2009-1-1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既然有人喜欢,当然应该让他生存下去啦.喜欢或不喜欢都是个人选择,不能因为不喜欢就攻击啊.
发表于 2009-1-1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写此文章的人,对京剧艺术既无知又无礼,京剧艺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进化的产物,有着自身孕育、形成、成熟、完善和几度盛衰的过程、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三起三落,……,但它仍以自身的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艺术风格和极其丰富的表演体系的戏曲艺术,也是举世闻名和公认的国之瑰宝,民族文化之精华。

/ Q1 i: |0 e- F1 J

对那些可怜的民族虚无……分子,他们不是民族艺术的白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不就是心存不良,混淆视听,以售其奸,……总之是太恶劣了,我此时也没有多余的功夫跟这种民族的败类们讲大道理,还是闲话少说,骂一句:竖子,滚一边去吧!

0 G; u' Y0 Y+ R3 h, x. e4 w/ O0 k

好点的话呢?就是那句老话:“要是听蝲蝲蛄叫,俺们还不种庄稼了。”

$ w: \2 J9 @* g; C N

另昨天晚上分别致电给认识多年的梅老板和马老板:新年好!

发表于 2009-1-1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国粹,不能你不喜欢就说不好,拿无知当个性,希望你不是北京人,不然真给北京人丢脸,请版主删掉!
发表于 2009-1-20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是人民大众化的艺术

( E) D5 R( z, | A4 T3 @

京剧却是以前北京有闲上层阶级的宠物

3 v* r3 f: D- J

现在登上国剧的宝座

! A |4 A+ p; e

还是因为比较精致

3 R2 `3 \2 G! Z! H2 g4 f

 

5 T1 q, R3 S$ K; H$ w9 R) |

京剧大众化平民化才是真正出路

! y/ {7 @7 I) x! P* {& }

不能曲高和寡、孤芳自赏

/ E: Z( i3 |5 Q5 e4 h& g

否则也将成为濒危物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6 04:06 , Processed in 1.1694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