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横窗瘦影

[原创]从笃志女中说开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0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3-10 0:02:00的发言:
) O7 O d3 C+ Y0 u* b

这个院子里其实也有不少故事,就是那三间大北房里曾经住过好几位实验二小的校长,主任。内人是在实验二小幼儿园升到实验二小,她的长辈就在二小任教,她知道的故事就更多了,可惜她手有些懒,哪天动员她一下,也写写:))

2 t) @* W! M @

动员动员,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1-5 22:41:00的发言:
& A% ~, i% ]# ~: E/ l

      原来是这儿啊,真是昔日风貌荡然无存。

1 u* V* |' @, }7 S% M+ F) N \0 T

      手帕胡同里好像还有个清真寺,那会儿除四害轰麻雀上人家房顶就在旁边,看到清真寺里在做什么仪式,逝者全身都用白布缠裹,还有很多人在念经------。

9 o! X+ P) Q4 Q

      手帕胡同从西到冬,到头稍拐一点就一直向东到西单了,出口两边就是食品店和乐器店;向南一直出参政胡同到了石驸马大街上,路经东、西教育部街和东铁匠营。

0 v# j$ Y4 o9 _; s! J

      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的地理、历史、人文、文化------是一件幸事,城市城市,有城还得有市,老北京的每一尘每一土,无不展示着这一城市的历史,每一砖每一木都记载着一代一代人的故事。失去的已经失去了,留住的会永远留住!

* E: _3 H0 J$ u% t; ~$ _

      很感谢您,辛苦了,问候!

7 B0 g* y) p2 y4 P9 _

      最近看了一篇讲话:[近代西城教育从“大观园”走出],------这一带真是天子脚下,积淀着深厚的文化。

" g) Z, w! \5 I# T

这个院子里其实也有不少故事,就是那三间大北房里曾经住过好几位实验二小的校长,主任。内人是在实验二小幼儿园升到实验二小,她的长辈就在二小任教,她知道的故事就更多了,可惜她手有些懒,哪天动员她一下,也写写:))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哥与路兄的关心~~~~~~~

. ?. C, Q2 s: [* s9 w6 o3 f4 W. x

有些时间没来了,问个好:))

发表于 2009-3-31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3-11 23:07:00的发言:
3 c% `7 D' }' H

谢谢飞哥与路兄的关心~~~~~~~

" }) g! B1 e9 J# g# T

有些时间没来了,问个好:))

+ [9 p- f- {; }* W: |% M9 F& G

您好,好久不见,新文化街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想查东西,就您这两篇文章就涵盖不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好~~~~~~您过奖了,在这儿和大伙侃侃老北京心里痛快,也是个乐子:)
发表于 2009-5-19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不错哦!真漂亮!

7 _6 z3 X1 X/ e4 b

 

发表于 2009-5-19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说鲁迅中学其实并不是笃志女中了?那鲁迅中学的网站上还写着“从1901年的"笃志学堂",经"笃志女中","女八中","一五八中",到1996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这座庭院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样的话
发表于 2009-7-5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了那日朋友们的新文化街拍记全部照片,就又想起了您这篇文章,更是使自己的回忆清晰地落在了眼前。

2 G- y: B1 h, N% u7 e$ J) {

历史沧桑、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今日的变迁------,只有那砖瓦古雕、深深庭院依然在默默的述说着------。

4 n# Q3 f2 H' j$ X: u

我在那年校庆时又进去过,而克勤君王府自打修建后就再也没进去了------。

5 G$ W: B$ m, R! N8 P* J {

谢谢您,也谢谢拍记的朋友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食兄指正,如果如您考证的话,我确实是望文生义,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了。这事儿我还真没怎么想过,多谢!

" W- N2 @& ]! D3 ^. J

您说的秀洁胡同我倒是清楚,是斜对着少年活动中心那条胡同,我妻子原来上班的造纸十一厂就在冰洁胡同里,所以早年常在那儿接她上下班。

' Z+ D% ?8 F/ C% \ L

不过细想想,这离女师大可真够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8-8 0:53:00的发言:
7 D, B" v- }9 _ r- I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后来知道棕帽胡同当时有一个铁路学校,也许女师大临时学校是在铁路学校借的房子吧?因为:

5 M; u n! `% \3 h

1,正因为没有钱,所以要借用。

8 w" n* H1 O6 ]! b2 ?! e

2,那里距离鲁迅家很近,他了解情况。

& f* p9 E0 w6 B" \' P& ] I! [

3,鲁迅他们是教育部官员,可能与铁路学校有些关系。

! U F& v: |" O x( V3 T9 ?) W

以上都是猜的。

( R8 H5 i3 j# J: w

问好老兄,您说得有道理:))

5 }0 S' p% _( n- [6 D& l" C

再提供一条猜测,也许是为了遇到查抄时跑得快:))上世纪二十年代,宗帽附近肯定很荒凉,又挨着太平湖,跑出院儿警察就抓不到了。杨校长躲在太平湖饭店办公遥控大约也是这道理~~

发表于 2009-8-8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横窗瘦影)此宗帽非彼棕帽

我看见您文章说的“宗帽几条?”这句话,就知道您误将女师大的临时校址以为是复兴门内的宗帽胡同了。其实不是,我说的“临时校址距离鲁迅家很近”,是说西直门内的棕帽胡同,距离现在鲁迅博物馆的鲁迅故居很近。

0 X. t7 I" n! e+ x" @4 v

请参考《消失的胡同》相关故事:

, I. Z. w" @" m; o- W6 Y

 

( @( v/ j1 ?4 X6 f1 B' t2 A* W

 

. ?- o) U; M6 ~4 [0 w9 Q& n$ g

65,原号86,宏茂胡同

- U7 \6 w$ M+ ~( R; z1 i ^! b

宏茂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东侧。明代属朝天宫西坊管界,清代属正红旗辖区。

& A7 X& f4 r6 G, }

宏茂胡同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旧称棕帽胡同,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因名称为“棕帽”的胡同不止一处,为避免重名,改称为宏茂胡同。

! l5 | g l/ ?& P6 B5 N

明代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地区(今佟麟阁路南段西侧的光彩胡同一带)发生大爆炸,死伤2万余人。官办《邸报》报道说,“所伤男、妇俱赤身,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一长班(差役),棕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可见“棕帽”是明代男子或差役常戴的帽子。

1 x! n5 S ~2 t5 p4 O; w4 [

鲁迅作于1926年4月1日的《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了棕帽胡同:“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鲁迅文中所说“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是指1925年“女师大风潮”期间在棕帽胡同临时租房开课一事。

9 ]( }6 {8 P0 y2 |; F' S @- Q" `6 f

鲁迅1912年5月5日来到北京,在民国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科长,8月22日获教育部佥事职衔。他自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等8所大、中学校兼职授课。那时的教育部设在西单西南侧的东铁匠胡同(后改称教育部街,今称教育街),而女子师范大学就设在紧邻教育部南面的石驸马大街,即今新文化街。1923年10月,鲁迅受聘兼职女师大“小说史”课程讲师。

5 A$ S9 h- X- x/ U: L# {& }$ C- ]

1924年春季,女师大校长许寿裳受人排挤辞职,杨荫榆(女)接任校长。同年暑假之后,有些南方女生因江浙地区军阀开战阻断交通,未能及时返校,杨荫榆遂借故将其中3名反对过自己的女生开除,而对拥护自己的迟归女生却不予处分,由此触发学生风潮。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各界群众数十万人到中山公园(当时称中央公园)祭悼,杨荫榆不准女师大学生前去祭悼,还当众攻击辱骂孙中山先生,激起众怒。同年5月7日,是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0周年,杨荫榆借口破坏国耻纪念日,将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会干部开除。此后教育部竟将女师大解散,企图另组国立女子大学,并借口参与学生风潮,将鲁迅的佥事职衔解除。

; `" x( l' V8 B4 F" N+ Y

学生们被教育部司长刘百昭勾结警察和打手强行驱赶离校,面临失学困境。鲁迅等同情进步学生的学者与学生代表共同成立了女师大校务维持会,在棕帽胡同租赁房屋,于1925年9月21日开学,义务为学生讲课。棕帽胡同距宫门口西三条鲁迅住宅不远,据《鲁迅日记》,仅1925年8月7日至30日期间,就有13天鲁迅“赴女子师范大学维持会”的记录。

' p3 S/ h9 o1 J

棕帽胡同的临时课堂坚持了两个多月,后来政局变化,教育部长换人,女师大学生于1925年11月30日返回学校,宣布复校。当天的《鲁迅日记》记述,下午鲁迅和女师大前任校长许寿裳“同至女师大教育维持会,送学生复校”。刘和珍本是英语专业学生,但是也爱读鲁迅文章,爱听鲁迅讲课。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军阀杀害。

- j+ x) b, r) S; \) Y

昔日的棕帽胡同、后来的宏茂胡同,已消失在高楼大厦身后。当年风潮事件中的风云人物,也如同雪地行人的足迹,渐行渐远。

4 B: K' O$ F7 J0 v. [$ o6 X* D# v


 

& A/ k; t, n1 E8 p( V+ I

66,原号88,秀洁胡同

% @1 j C4 v5 r% C3 b$ Q

秀洁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东侧。明代属朝天宫西坊管界,清代属正红旗辖区。

# J p6 |" i4 S/ O3 S& n

秀洁胡同原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自南向北依次穿越了5条胡同,即冰窖胡同、棕帽胡同、前秀才胡同、中秀才胡同、后秀才胡同。北京旧时设有许多冰窖,每逢冬季从护城河、什刹海等处水面取冰,贮于冰窖保存至夏季,用于食物保鲜及祛暑降温,因此称为“冰窖”的胡同不下三、五处。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为避免重名,将这里自清代已有的冰窖胡同改称“冰洁胡同”,又将自明代已有的棕帽胡同改称“宏茂胡同”,同时将那条穿越5条胡同的南北向小巷,取“秀才”之“秀”,和“冰洁”之“洁”,命名为“秀洁胡同”。秀洁胡同得名历史甚浅,然而周边却颇有些名见于经传的资深胡同。

$ z5 U: D& J9 c/ D: a) M/ B' T

秀才胡同缘何得名尚无确考,然而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述这一带有寺庙名为“秀头庵”,或“秀才”系“秀头”演变而来亦未可知。《光绪顺天府志》记述,白塔寺西侧曾有元代万佛寺,明代改称宏庆寺,俗称黑塔寺,胡同亦称“黑塔寺胡同”,其旧址已并入冰窖胡同。附近的青塔胡同,明代旧称“青塔寺胡同”,胡同里曾有青塔寺,前身是元代的大永福寺。编纂于清末的《光绪顺天府志》说,当时的黑塔寺和青塔寺,“两寺相距里许,然皆无塔,亦皆无寺额(匾额),独各有碑可以考耳”。还有附近的“官园胡同”,其名称是由明代朝天宫后院的“瓜园”演变而来,也曾叫过“官菜园”。

* k0 }/ S& ?, [

往日的秀洁胡同虽与西二环路及平安大街相距不远,却是个冷清寥落的小巷。如今的秀洁胡同地段,已成为面临通衢大道的成片楼群。

发表于 2009-8-8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横窗瘦影的发言:
5 G2 h6 y" H2 b

 

: N$ f1 E; ?* O0 b

以前从这条胡同过时,我总在想,鲁迅先生护校的那阵儿,为啥要跑到宗帽那么远呢?在这儿附近不就能租到房吗?后来又自我解嘲地想,大概他们是没钱吧。

* r- j5 h; e L7 S, |; W% _+ U

 

! r% w8 [$ t* \; F# n$ R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后来知道棕帽胡同当时有一个铁路学校,也许女师大临时学校是在铁路学校借的房子吧?因为:

+ r$ r; g4 }! g4 l( x' s1 t v. w

1,正因为没有钱,所以要借用。

! H1 Z q3 U" {; H, u* d$ n1 z0 U

2,那里距离鲁迅家很近,他了解情况。

$ A3 p" C% D! c& V4 Y

3,鲁迅他们是教育部官员,可能与铁路学校有些关系。

& O W5 [) b" d0 J7 m

以上都是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19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 20:07 , Processed in 1.26267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