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宋老先生说,“风,起于青萍之末。”世间的许多事情也就正应了他这老话儿了。fficeffice" /> ( n* ^/ _# p9 L( x& \) a
女师大风潮的起因并不大,甚至可说是件小事。 2 E8 z- X" C" n; v: N6 f c
1924年2月,杨荫榆受教育部委任,担任了女高师的校长,不久女高师更名为女师大她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担任女子高等教育的女子大学校长。 3 v: S0 Z. r: p3 J8 K! `
据说,这一年的秋天,南方一些省市发生了水灾,致使一些学生延误了行期,不能按时到校。当年的女师大的大部分女学生都是由各省推荐品学兼优并有一定身份背景的学生,而做为校长的杨荫榆女士似乎更是为了捍卫学校的声誉,提出整顿校风,凡逾期到校的学生都要处理甚至开除,然而在实际处理中又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引起了学生和教职工的严重不满。加之,杨校长到任后所推行的治学方法也与学生们有着尖锐的矛盾,在此时便一并爆发,学生自治会掀起的驱羊(杨)风潮由此而开始。 2 G- ~' Y# m- {3 F6 J, B8 t
本身看,这只是学校领导处理几个学生的内务并不很大的问题,但此时的社会背景却将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
% f" y& s( Z$ y$ X, w, A1924年10月24日,由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大名镇守使孙岳,陕军师长胡景翼率领部队发动了一次政变,也叫做北京政变,政变部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改组了内阁。随后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撤消了步军统领衙门和崇文门关。并通电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这一阶段,却是段祺瑞的执政府实际掌握了大权。 $ T- ]8 m4 f+ [1 L% W. ~
在南方,国民党改组,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成立;北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运,工运时有发生,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的呼声也越来越强。
' x) j4 j1 |) e* v& F; G女师大风潮从开除学生始,渐渐演变成为学生自治会与校长间的斗争,1925年1 月,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同时也向教育部申诉,要求撤换校长。但这位校长不知是没意识到这些女学生的能量抑或是过于固执,也可能是另一位大人物的对她的支持,使她在不恰当的时机两次出手,这两次出手注定了她只好不光彩地离开了她的职位。
0 r1 O! j# [0 {9 p" v. Z: t7 m2 x1925年4月,章士钊以司法总长兼任教育总长,借整顿学风,派人到女师大撕毁“驱羊(杨)”标语。 c7 _. G2 X' @
杨荫榆决定开除刘和珍等六人后,致信其他学生家长,称“本校为全国女学师资策源之地,学风品性,尤宜注重。乃近年以来,首都教育以受政潮影响,青年学子,遂多率意任性之举。习染既深,挽救匪易,本校比以整饬学纪,曾将少数害群分子,除其学籍,用昭惩儆┅┅夙仰贵家长平昔对于家庭教育,甚为注重,而于子女在校之品性学业,尤极关怀,为此函达,并盼谆嘱照常勤学,免为被退学生莠言所动”。5月21日下午,杨荫榆召请“全体主任专任教员、评议会会员”,在她所匿居的太平湖饭店开会,提出请警察迫令被开除的六名学生出校和提前放假等主张,以破坏学生运动,但她的主张因受到部分与会者反对而只好做罢。
7 M7 A- g7 W, D G. A几天后,五卅运动爆发,女师大学生组织了“沪案后援会”,积极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但杨荫榆于7月底借口暑假要整修宿舍,勾结武装警察强迫学生搬出学校。8月1日,她又率领军警入校,殴打学生,掐断电话线,关闭伙房,并强行解散国文系三年级等四个班,这些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反抗。
\! W4 y) a& `事情越闹越大,社会舆论及各界人士,包括北京大学和各地的学生们也开始声援女师大的学生,而章士钊竟然在国务会议上提议停办女师大,又派出武装警察接管了女师大。然后下令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将其改设为女子大学,发布告示:“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业经令行停办,派员接收到案。本部现将该校改设女子大学,筹备处正在积极进行”。 + e8 a) y$ y7 |- U. F
女师大的学生们无奈,只好在鲁迅等教师的带领下,在宗帽胡同另租房屋做为校舍,坚持抗争。 $ o! z6 Y! d1 o2 V/ A W5 u
由于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越来越高,声援的声势越来越大,北洋政府只好做出表态和让步,章士钊和杨荫榆被先后免职。
& w0 q% Z/ I. L% [. o+ M- |章杨二人虽然下台了,但后遗症并没完全消除,因为在女师大的校址上还存在着一个刚建立,羽翼尚不丰满的女子大学。在宗帽胡同临时上课的女师大复校了,组织起校务维持会,名正言顺地将北京女子大学的学生赶走,可另一方也不肯就此罢休,也是提抗议、发宣言,索要校址,并两次呈请警察厅驱逐女师大。 ' n# e: N; { R: V$ y# z
这样在当时,北京就有了两所一个校址的女子大学。
4 o( j; t H' v0 p0 p4 a( u细琢磨,这倒也符合满清王朝衰败时兴办教育的初衷。一类是学堂,一类是师范;一类及物,一类育人。多年后,也就是女师大的这些莘莘学子们大多成为教书育人的中坚骨干,撑起了教育界的多半个天地。
) r, w; V1 L- u在1924年的6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由东铁匠胡同迁往西单的辟才胡同。
0 Y- i8 _, k h0 X% 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