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30|回复: 71

[原创]从笃志女中说开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22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占个地儿----------------

5 Z z# I; h) _& M; K0 k/ ^' n

一是给飞哥还债,二是斑马先生恰恰问到了这档子事儿。不过我只能是凭记忆和有限的资料,戏说的成份大些,又是临屏码字儿,语法语句的肯定会出不少错,好在咱们论坛不是学术专业论坛,到不到的诸位朋友谅解。

9 B0 [ r- p/ l7 O z! I6 K

晚上再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3 0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3 1:02:00的发言:
5 ?3 `- A; B; j4 q

 

; r q: y; F* V3 [/ S+ ]5 H

从网上查了查,有的说圣公会解放前在北京有两家学校,有的说是一家,但肯定有保证的是笃志女中,另一家崇德就有些危险了。

- S4 W* F5 Y3 l+ M4 ^& s

不过,要考证女师大容易些,可考证笃志的旧址也就挺难了。捎带手说一下,崇德中学就是如今的31中,在绒线胡同内,距鲁迅中学没有多远,或许它的校址没出过毛病吧?

$ }9 O* m$ c! ]5 K M9 q% \9 U- J

崇德中学就是如今的31中没问题,梁思成还曾经就读此学校。笃志女中肯定不是鲁迅中学,这次和我去柬埔寨的都是文博圈子的朋友,其中就有鲁迅中学的副校长,很明确的告诉我,笃志女中和鲁迅中学一点关系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0 r- ?" j0 N G0 r0 }" q

笃志女中,虽说是取自古义,却是个教会学校。

! B+ _" M) P7 l9 }( q0 y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话是出自《论语》,大概意思就是说,学习上要踏踏实实,多学多想,同时又要切合实际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好许多事情。这可只是我的理解,古代学者有许多详细考证,太枯燥,不多说了。这是集古的一面,可它是教会的女中,偏偏又有了在当时新潮的一面。

- p, }- }# ?# V% L! z( K! }

它所属的教会是中华圣公会,也叫做安立甘会或英国国教,属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对于教会,我一直不甚了了,只知道传统的是天主教,新派的是基督教,另外苏联还有衍生出来的东正教,其他就说不清了。

5 j: S; e' b4 u' ~! @

不过最早在北京建成的南沟沿安立甘教堂我却太熟悉了,站在石驸马街口上就能看清,从小陪伴我们长大,包括它倒霉没人搭理时,也只有我们这些孩子才会去看望它。而笃志女中恰恰就是这家教会开办的。老辈人在话里话外总要透出个老板老腔来,个别老人家就算如今说到女八中还会叫它笃志,其实这名儿不怎么好听,有点儿“堵心”。

8 G% ?2 F" s# @) H

从网上查了查,有的说圣公会解放前在北京有两家学校,有的说是一家,但肯定有保证的是笃志女中,另一家崇德就有些危险了。

8 r* r3 |7 o2 T, T) ^6 P( o

笃志女中创办于1901年,也有说是1905年的,反正是挺早的,可教堂却是1907年才建成,这倒真是有点儿意思了。

( R) d" Q. E& e/ G( [: ~

中国的历史,总是能在你将要特别明白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我觉得也可以说是大处清楚,小地方糊涂吧。听说老祖宗们修史时可是一丝不苟,于是就有了御史秉笔直书不畏强权的说法,可后来,不知怎么了,文人们,讲课的教授们都告诉我们:甭听那个,谁不怕皇上呀,每朝都是拣好听的说。我想,乱也是起这儿乱的吧?

2 n* m3 J! i4 e

不管怎么说,谁先谁后吧,教会和学校挨得近是没疑问了。

7 G0 y. o$ [5 D- H& ~7 K

于是问题又来了,说是近,它到底在哪儿呢?

, u/ ]( P B f" I6 P! q a

查找下鲁迅中学的资料,只说它就是笃志女中,校址就在鲁迅先生工作过的地方。不好意思,有些人会偷偷笑了,可人家说得没错呀,一些老人们也会说,那就是笃志女中。

8 q1 O4 a9 C# s% P7 i- r$ W

其实要真论起来,人家确实也没错儿,校址和学校本来就是两回事,校址随时可以变更,搬个家,校址变了,可名字没变。就像是西单的长安戏院拆没了,人家搬到建国门,还可以叫长安呀。女师大走了,难道笃志来了就不行吗?这有点儿抬杠的意思了,只当是扯闲篇吧。

' @$ s/ M+ p! p) o* y: W8 K

不过,要考证女师大容易些,可考证笃志的旧址也就挺难了。捎带手说一下,崇德中学就是如今的31中,在绒线胡同内,距鲁迅中学没有多远,或许它的校址没出过毛病吧?

: l- h# w4 }& E* C, W7 P

斑马版主好像为查找笃志的旧址费了挺大的劲,我愿意稍尽绵薄,明天咱们开始在文字中调查。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小秘密就在承恩胡同里,那,咱们明儿再聊。

, e5 P( F U' N" E! X

 

. ]6 \5 J0 c/ r

 

' ` c) M& U# W* Q) l


 

9 `3 L: Z; b) Q Q* E* U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好:)来得太晚了,请原谅-----------

0 r$ x$ d: x; T, t0 a2 ?$ _& T

真的一时也想不好从哪儿起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真正弄清笃志女中的位置,还得救助于老街坊,问了不少问题,得到不少答复,然而却更是不得要领。问题是当年在笃志女中上过学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了,而多少知道些情况的人也都六十上下,或七八十岁。

: E& l: f9 ]7 u: `2 u/ ^

从询问的答复中不仅牵扯到承恩胡同,而且也包括女师大旧址,还有女师大对面的清华夜校,想想也多少有点儿道理,因为老人们说,老清华夜校早先曾经是教会的房产。

) C7 c& i3 ]" v

同时还有人说,俄语专科学校也在女师大旧址里开办过,这就又和旁边的“苏联大院”扯上了关系,因为这个院子当年就是俄专的宿舍。

C, v+ \! Z) F( b0 S8 p

对于笃志女中最早在承恩胡同,绝大多数老人们都没有异议,只是大部分人说不准是哪个门,少数人能指出就是面对王恭厂的小楼里。

( b& r# |/ J9 J$ m0 _7 V; `

但笃志女中是从何时迁出的,迁往何处,就让人感觉茫然了。甚至还有人说日本投降前就搬到清华夜校的楼里面了。

' ^/ p5 S9 v! ^/ E* J0 r

为了敍述方便,在下面再提及时就将鲁迅中学称为“女八中”,而对面的老92号称为“清华夜校”,因为老人们还叫它华侨补习学校。

发表于 2008-12-25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5 19:02:00的发言:
" f9 Z1 e* ]; c" z. d" F7 N

为了真正弄清笃志女中的位置,还得救助于老街坊,问了不少问题,得到不少答复,然而却更是不得要领。问题是当年在笃志女中上过学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了,而多少知道些情况的人也都六十上下,或七八十岁。

) B) @* s; E M: u0 \. R. y# o

从询问的答复中不仅牵扯到承恩胡同,而且也包括女师大旧址,还有女师大对面的清华夜校,想想也多少有点儿道理,因为老人们说,老清华夜校早先曾经是教会的房产。

: p c6 t1 p8 f4 |+ h

同时还有人说,俄语专科学校也在女师大旧址里开办过,这就又和旁边的“苏联大院”扯上了关系,因为这个院子当年就是俄专的宿舍。

- D4 H. m$ e- i% m3 f4 c2 @

对于笃志女中最早在承恩胡同,绝大多数老人们都没有异议,只是大部分人说不准是哪个门,少数人能指出就是面对王恭厂的小楼里。

9 l/ ]" t) P' n1 E0 I. @

但笃志女中是从何时迁出的,迁往何处,就让人感觉茫然了。甚至还有人说日本投降前就搬到清华夜校的楼里面了。

/ O( P/ p7 N/ R) U/ [5 T' v, ~

为了敍述方便,在下面再提及时就将鲁迅中学称为“女八中”,而对面的老92号称为“清华夜校”,因为老人们还叫它华侨补习学校。

4 L5 b1 @8 {/ R( a! {; S

 

! B9 C8 t+ C: Q( i

啊!在教堂后面????

发表于 2008-12-25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5 22:00:00的发言:
- l. u! B$ j ^

 

; j1 K* i. j4 \3 D/ L1 h

再一个,笃志女中还可能在女八中对面的清华夜校建址过

2 b! P! q, T; r9 {1 c0 N6 P

 

3 ]% s* `8 I; }) G& }6 s

这个和我的考证有点吻合了,那个位置我觉得是老校址,对了,哪个教堂的前身是大清刑部殷柯庭大人的住宅.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八中原名斗公府,说起来铺国公斗宝还是克勤郡王岳讬的后人,我在《驸马桥。王爷府。桃李苑》一文中略有涉及。自光绪年间斗公府孜建为女子师范学堂,便经历了风风雨雨,入住的学堂,学校,屡屡更名,直到如今的鲁迅中学,其中有一段甚至可以叫做“谁也说不清”。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占的总是这一亩三分地。如果再大张点铺开了说,能说到女师大,女附中,实验二小这三家名校,最终女师大是不存在了,可师大女附中,实验二小到今天也是名声远扬的重点学校。

) B& B+ l* B& y1 H8 h" _4 `2 ~

由于很乱,头绪很多,只好放在后面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斑马兄:基本可以肯定就在那灰楼的位置,不过这楼是七几年翻建的,有兴趣您可以到当地去调查寻访。

, k+ ~! A. Z5 W4 A' e

再一个,笃志女中还可能在女八中对面的清华夜校建址过,如果确定有过,也是在日本鬼子投降,或建国初那段非常混乱时期。这与您说的头发胡同附近就贴边儿了,因为清华夜校在受水河胡同也开过门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交代一下这三处地方,都在旧石驸马大街上,一是女八中,二是女八中西邻的老门牌20号也就是“苏联大院”,老的外语学院宿舍(这不过是我们那会儿的叫法,也就是俄语专科学校),再一处就是女八中对面路南的清华夜校,包括老92号大院。

; O( v6 }/ M/ Y0 j7 \3 e

清华夜校是个非常大的院子,贯通了石驸马大街和受水河胡同,但是院内只有一幢独立的四层中西结合的小楼,小楼北面是老门,很高的四步台阶,只是这个小红门从我记事就从来没有开启过,它正对着小楼的楼门,向东10多米远还有一个大大的两扇的随墙门,前面是较长的坡道,大卡车也能很方便的进出。不过平时大门关得很严实,大木门上套着个小门供人员出入。

3 H2 @: p) C4 T

门后的东面有间大房间,是传达室,然后贴着东墙边是一溜棚子,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但我猜想是放自行车或贮存冬煤的,只是这里基本没有来过多少人,终年都是冷冷清清的。

! H3 t ?9 f2 I m2 b1 J

占了整个院子多一半的是大操场,印像里大概有女八中操场的一半儿吧,贴着南墙是一溜高大的杨树。

. w3 `+ s* a$ V( N. T; ?1 G x

只有在院子的紧南头圈出了一个不很规整的小院,勾尺状的一间东房和一间南房,北京话叫“刀把”房,院子的西面还有个小厨房,只是这家人家与清华夜校没什么关系,是母女三人。她们家房屋西面就是可以通往受水河胡同的后门了。

- z+ z6 z0 _9 [; Y2 r

这幢小楼虽然是四层,但屋子并不多,因为是坡屋顶,四层本身就没有几间,房间格局不是住宅,感觉建筑之始就是为了做为教室,间量比较大,木地板,记得我们偷偷跑进去淘气时,总要用力地跺地板玩。

# f1 z4 S. m; K4 r- h

如果从受水河胡同里看,院子位于老煤铺的东面,煤铺临胡同里起了个大棚,部分遮挡住了清华夜校的后门。煤铺也有个正式的小院,里面供办公、收费和工人住宿,小院占用的位置在清华夜校的西南角,很显然是从清华夜校的大院里切下来的。

, A2 t/ d3 v) p

老人们除了叫它清华夜校,还有人管它叫华侨补习学校,解放初这里还办过扫盲班,这些我都不记得了,但母亲由于识字,在扫盲期间,也客串了几次教员,有时会念叨起那会儿的事情。

7 B0 @' a( R# G& ~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清华夜校就再没使用过,小时候每每回家晚了,特别是在中山公园看完露天电影回家路过时,孩子们都要快步通过,不敢停留,因为它的建筑模样让人有些恐惧,瘦瘦高高的,窗户比较大,偏偏又终年黑着灯,很吓人。

( `9 k& T3 T& z

奇怪的是,这里就算是这样闲置着,却从来没见让一街之隔的女八中使用借用或租用过,或许其中有些隐情?有些街坊说,这座小楼是教会的产业,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可怎么联络上的清华大学我就不甚知道了。

' |7 Y s$ V9 h' V9 z3 p% u: {+ v9 C

其实细究起来,它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在清代初期和中期这儿也曾经非常荣耀过,曾经门庭若市,权贵盈门,主人也曾呼奴唤婢,鲜衣怒马过,是不是有点酸了,也不尽然,因为这里原是座贝子府,而这位贝子俨然还是天潢贵胄。

% S: _* F. n* D. i! p

晚了,明天再继续-----------

发表于 2008-12-25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5 23:25:00的发言:
, c# \9 z& u0 u" ?2 n

呵呵---------刚才有点儿事,打断了,您要是不嫌絮叨我就接着说了:)

5 `* G0 x1 F: s1 O+ _, @+ m! q A

 

7 r J/ h ^' V5 O- _6 C( G4 l

 

+ S! t2 l) j9 g8 l+ f

没有啊!我在从您的文章中分析提取精华.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2-25 22:42:00的发言:
6 F2 z; B G3 _( \

 

: |+ D: }$ ~0 @2 u$ C: w' j

这个和我的考证有点吻合了,那个位置我觉得是老校址,对了,哪个教堂的前身是大清刑部殷柯庭大人的住宅.

0 Y' L8 G1 B: t

呵呵---------刚才有点儿事,打断了,您要是不嫌絮叨我就接着说了:)

4 W& ~% n# @' c; E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俩院原来是通着的,我们上学时隔墙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栅栏门用锁锁着。”

' U7 O- [# i M7 u: T) |

 

% Z' S4 ~! C2 i1 `% A1 Z6 M

谢谢路兄指教~~~~在我记事时候,这道栅栏门位于赵沨独院的后门位置,已经砌死了,但通向实验二小操场的还是铁栅栏。我提过的那位老先生告诉我,曾听老辈人说女八中的操场最早是王府的马场。还要问一下:上回提到的应该是卢克杰吧?

* t- d8 h$ [2 j. U2 s8 I2 S

旧刑部街也应该有好多故事,只可惜了,我没赶上。

发表于 2008-12-28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校时见到砌栅栏门,因为是有人老从那门上翻墙进来(那阿廖莎的舅舅从来就不走大门),与此同时开了女八中的旁门,那会学生可以进出,后来就关上了,不明白开这门的用意是为什么。

- j6 Y# H) L9 B' |( M" a; L

 

: G- j1 v4 P1 n) v

操场是马场,那就对了。我们搬来时就听房东说,东边这一片是王府的马房。那房东每月来收房租,拿一个小折子,硬皮儿,里面是几折的纸,在上面写收钱字据。不过您看东边有些房还真好,尤其是老3号,现在是红十字会那儿,您进去过吗?原来是卫生系统的托儿所,是一个大红门,现在改门脸儿了。这儿我想不会是马房。

: f# T: `# Q1 s9 u, E

 

?# M. Z; x/ S, w* d3 Q% X0 U

不好意思啦,是杰,但好像是捷,从小口误改不过来了。呵呵!

4 t: }! }# ]2 f2 m

 

/ K3 K) W* V6 O/ G7 X8 l8 X' q

是啊,老北京的故事太多了,以后慢慢就没人知道了,挺不是滋味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我从没进去过,那个院儿太严谨了,又是单位托儿所,混不进去:)

5 e6 R3 e! t0 ?- \* K/ A3 _" p. P

1号的诊所看过病,2号的铁路宿舍更是常去,小死胡同里有对姓秦的“双棒”~~~~~~~罗大妈就甭提了,她那儿子好像前些年还能见到,嘻嘻-------真有意思:)

发表于 2008-12-26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您还没继续之前,我插几句,远的不说,但清华夜校在刚解放时就是清华夜校,我认识点儿老辈儿的就是在那儿学习的,还是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书呢,不过有夜校部三个字。那是圣公会的房产,但解放前清华大学圣公会一直很活跃啊,也有圣公会办的夜校。

( |; i! M' l; x) ^1 S

     51 年向苏联派留学生,52年-55年成立了留苏预备部,选派的学员在鲍家街淳亲王府,后来人多了就把女八中的一部分校舍让出来做了宿舍,也就是那个后来成为俄专宿舍的大院,石驸马大街上人来人往的还很热闹呢。

. @: E3 t& i) n

     我的姐姐和同院的一个姐姐都是54年进的女八中,好像就在现在的校舍。

! P! l$ K+ M; X/ |& t/ K/ R( w4 O% i

     华侨补校是后来了,印尼反华,华侨都回国了,许多中学都接收了华侨,女八中的就住在西小院,好多,第一次见他们穿的人字夹脚拖鞋,弹吉他,周六和住31中的男华侨约会。那会就办了很多华侨补校。

% G/ }$ V5 Y( n3 ]

     这也都是些记忆,添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12-26 22:43:00的发言:
# C8 [/ l- u: c4 s+ ?( z' Y* T

     在您还没继续之前,我插几句,远的不说,但清华夜校在刚解放时就是清华夜校,我认识点儿老辈儿的就是在那儿学习的,还是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书呢,不过有夜校部三个字。那是圣公会的房产,但解放前清华大学圣公会一直很活跃啊,也有圣公会办的夜校。

E( t! l' e# A8 H0 {

     51 年向苏联派留学生,52年-55年成立了留苏预备部,选派的学员在鲍家街淳亲王府,后来人多了就把女八中的一部分校舍让出来做了宿舍,也就是那个后来成为俄专宿舍的大院,石驸马大街上人来人往的还很热闹呢。

( ]" S3 P* _2 P; R4 m7 I" {

     我的姐姐和同院的一个姐姐都是54年进的女八中,好像就在现在的校舍。

5 S! X# a# X) N2 E: ]/ |4 \. v

     华侨补校是后来了,印尼反华,华侨都回国了,许多中学都接收了华侨,女八中的就住在西小院,好多,第一次见他们穿的人字夹脚拖鞋,弹吉他,周六和住31中的男华侨约会。那会就办了很多华侨补校。

6 c7 A+ O6 W* V' c$ c

     这也都是些记忆,添乱了。

$ U: D' U; e' Y5 h' u! ~

谢谢路兄了~~~~~~

; F q3 j L3 A5 G. X5 _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1。清华大学与圣公会有联系,或有从属关系,所以圣公会的教会产也就由清华支配,办了这处夜校。2.1952年----1954年女八中正式进驻了现在的校址,因为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外地派往苏联的留学生说是在石驸马大街俄专集中学习,只是一带而过,无法弄清集中点儿是在女八中还是清华夜校。3.“苏联大院”应该说与女八中没有关系,因为我能清楚,那院里的老人里没有一个是在女八中任教或有什么隶属关系的。4,特别有意思的是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具体记不清作者和文章名字了,作者恰好是刚解放到北京读书的,她就读的学校说是个私立中学,就在现女八中的校址,这就让人有些不明白了,也就是说在日本投降到解放这段时间里,女八中的原址既脱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管辖,也不属于任何公立学堂,而是暂时变成了私立中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也更合理些。

7 z& ~/ ?8 u. Z* ?

想听听您的见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这座府邸居住过的主人是贝子特尔古,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广略贝勒禇英的孙子,安平贝勒杜度的第三个儿子。

+ Q1 K4 |) A$ P) f. {7 D* y _

也就是说,这座府邸的主人与克勤郡王府的主人岳讬,“斗公府”的第一代主人贝勒诺尼,是一脉相承的近亲属,而这三座府邸如此之近,既能够相互来往,也能就近关照。

6 i' _ N- f4 f

只是特尔古的贝子府,当初正门开在受水河,而不是后来的石驸马大街上。据记载,贝子府当年也是分为三路,中路有宫门三间,正房三间,后寝五间。西路临街五间,院内北房五间,中院,后院均是四间北房。而东路在《乾隆京城全图》上残缺不清,也就无法得知了。在清光绪二十六年,特尔古的后裔广荣因琐事与虎神营某人发生冲突,广荣有武功,在冲突中将对方打死,端郡王载漪派兵来贝子府捕人,广荣与全家人等四散逃亡,之后就再没敢回来住过,致使府邸逐渐荒败,不成样子,最后成为教会的房产。

0 n% @9 X7 ]: X* C

关于这段因由冯其利先生有过一些简略的记述。

& D1 G( f, T- [" f2 G$ {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1年了,正是动乱之秋,府邸荒废也就情有可原了,巧的是笃志女中(按最早的说法)也在这年开办起来,而女子师范学堂还要等八九年后才能问世。

k0 ~) h- l$ A

按这样大致推算,笃志女中的成立要早于斗公府的征用和贝子府的没落。起码成立之初只能 是另有其址了。

: U- `* F& T. o. Z( w D

借此再简单说说92号院吧,它在西侧,与清华夜校紧邻,共用的是一道院墙。

) Q7 b; h4 m' y

这是个大杂院,而它门道里的两间小房却嵌在了清华夜校的院子里,使人会联想到当初两个院子是一体的。

/ g+ J7 s( g: `' q

92号在我记忆中房屋状况就不是很好,只有三间南房较规整。最为奇特的是,这院子中间有四大间房像是凭空硬生生装在了大院的中间,两间朝南两间朝北,背靠背,也没有天井,四周围是通道。东面还有个特别简单的类似院门似的过桥。

0 q1 i" p9 g' K8 k9 J Q# D Q7 d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片相继进行了改造,慢慢地全建成了高楼,旧院落和平房也就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发表于 2008-12-2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6 23:12:00的发言:7 J$ |4 o! ]( p& ]2 x+ q) r) P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1。清华大学与圣公会有联系,或有从属关系,所以圣公会的教会产也就由清华支配,办了这处夜校。

) j5 e) V7 Z/ f' m8 V* C: J+ O3 N/ i

 

: Z8 S1 J" ^9 B3 k g. f% r

二着毫无关系.我的新书《中华圣公会历史与建筑》明年出版了,回头送您一本,里面对圣公会及圣公会在华教产写的还算清楚,到时候还要请您多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太好了~~~~~~~~~先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08-12-27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6 23:12:00的发言:
. B# b6 B0 s1 O, F: Q9 W

谢谢路兄了~~~~~~

4 a5 z `/ {. P$ A I7 d9 G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1。清华大学与圣公会有联系,或有从属关系,所以圣公会的教会产也就由清华支配,办了这处夜校。2.1952年----1954年女八中正式进驻了现在的校址,因为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外地派往苏联的留学生说是在石驸马大街俄专集中学习,只是一带而过,无法弄清集中点儿是在女八中还是清华夜校。3.“苏联大院”应该说与女八中没有关系,因为我能清楚,那院里的老人里没有一个是在女八中任教或有什么隶属关系的。4,特别有意思的是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具体记不清作者和文章名字了,作者恰好是刚解放到北京读书的,她就读的学校说是个私立中学,就在现女八中的校址,这就让人有些不明白了,也就是说在日本投降到解放这段时间里,女八中的原址既脱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管辖,也不属于任何公立学堂,而是暂时变成了私立中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也更合理些。

- |3 b @$ Q0 k% Z! g

想听听您的见解。

. ] @6 `9 A0 U' [- w/ \

完全是凭记忆了,和您做些探讨,也以此增加一些自己的见识:1、不能说是这样直接的关系,但我觉得总有着内在的联系。历史上说,义和团后用庚子赔款办起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当时就是输送留美学生的学堂。同时英美传教机构加紧在中国办学、慈善、医院------基督教传播。清华园和圣公会这两个词几乎是时时同现。圣公会传教同时也传播文化,办了许多夜校,教英语、及其它知识。不知是否有这一层关系而衍续出清华夜校?后来女八中曾用过清华夜校校舍。2、留苏预备部原在俄语专修学校,后因人数增多,52年6月搬到了石驸马大街的鲍家街的醇亲王府(34中),成立了俄专二部,把宿舍放在现在说的苏联大院里了,有资料说这大院原来是女八中的校舍,也可能,这俩院原来是通着的,我们上学时隔墙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栅栏门用锁锁着。3、完全给了留苏部,与女八中没有了任何关系,反修后,那就是居民院了,老的居委会就在那里,还有群防站,是打预防针的地方。4、我家51年底从旧刑部街搬到了这里 ,在昭慧幼稚园,当时是私立的,52 年9月教育部发了关于接受私立中小学的通知,从那时起大学、中小学、幼稚园都改公立的了,记得当时院长还全校宣布了,就叫石驸马二小了。女八中52-54 年正式进驻现址,如是推算,确切时间应是52年得9月前吧,这样和俄专宿舍、作者说的私立中学就能对上了。52年9月后为公立学校。5、至于笃实的旧址我以为还是在承恩比较实际,这样长的一段历史空间,中间几多变迁能述说完全呢?

0 f+ f( l. U0 _# K% c0 R( j" \

每日接着看,真是有意思。谢谢您!还是问候!

发表于 2008-12-24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听得说,6号和8号都是原承恩寺的地方,6号院内是寺的后殿和东配殿,8 号院的正房是寺的前殿。

0 m6 H% ]7 T! G( U* o1 X8 {4 @1 y

辛苦了,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都平安夜去了,咱闲着也是闲着,发几张承恩胡同图

* @ ~+ @7 c# A8 q+ a( G" y

 

& u" k5 Z1 s9 y8 V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路兄了~~~~~~~~~

( ]* ?! }# E# j- T. ^+ a) H

这个笃志呀:)真真是乱了套了:)一细打听,就更乱了-------

[, S& s) j9 ~& @4 J0 M

如果按您说的,6号与8号一事的,那就只可能是4号了,再包括2号的一部分?

& F/ I2 N2 n' O0 d

以前从这条胡同过时,我总在想,鲁迅先生护校的那阵儿,为啥要跑到宗帽那么远呢?在这儿附近不就能租到房吗?后来又自我解嘲地想,大概他们是没钱吧:)

& T! o5 h/ b: ^" f7 U5 {

具体在打听笃志时出了什么岔子,就明天再写吧,今天不想码字儿了,反正是挺乱的:))

发表于 2008-12-25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夜夜平安,安安静静的看点儿写点儿也挺好。现在净过节了,这不,又快过元旦了。

3 L0 a, c0 n2 ~! B8 l/ E% U

下班路过王府井教堂,早就人满了。想起安立甘教堂了,同学的爸是看教堂的,我们进去玩,真美啊!五颜六色的玻璃顶,像万花筒。

3 s) V$ X% u% C0 G3 F: t9 y. @

承恩胡同,过去、现在------,寺院pk垃圾车。

6 @& W5 Q' n9 I, D0 A7 S

看您文字,真好,又清楚了很多。

发表于 2008-12-2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灯市口贝满女中50届学生写许多回忆文章。已编辑出版,颇值得一读。提到女中,跟一题外贴。
发表于 2008-12-24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贝满人语。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恩胡同并不很长,胡同两侧全算起来不过十来个院子。它南北走向,北接永宁胡同,南接温家街,与佟麟阁路平行,也可以说,就在安立甘教堂的后身。

+ q/ n3 h' o4 @/ `* W

承恩胡同路西还与光彩胡同(原前王恭厂)、石灯胡同相接。

/ `& V" M) N( Y; A. M

我们先说说路西的几个门,1号院内是个小楼,它曾是二龙路地区街道工厂的职工医院,后来也一度开放过给居民看病,而不久就改为别用了,小楼不大,后窗朝向永宁胡同,按建筑形质来看,大约应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院子也不大,应该不适于笃志女中。

2 U* W. R# c" K5 J* n

3号是个私房院,只有一家人,就是我在其他文字里提过的出演过闪闪红星的小演员的家,当然,这是当年的事情了,现在是不是房屋已经易主,就不得而知了。这个院子当初最好玩儿的就是自己建了个小二楼,最先只是一间,建在东房的顶上,引得周围居民都来观看。它可以排除女中的可能。

7 h; @2 c5 U B- h

5号的面积更小些,当年此院南房在转向光彩胡同,紧贴“1号院”的位置开了一家小店,后因种种原因关张了,门脸也就又堵死了。光彩1 号大院是个首长宅子,据说是姚依林副总理曾经住过,虽然门洞很宽,院子很大,但它从没隶属于承恩胡同,也并不适应办学,可以排除在外。

+ x: o& w# G3 F( ^! s

跨过光彩胡同接连的两个院子都很小,其中之一就是我在叙述头发胡同故事中提到的母亲她们最初搞街道缝纫社的小院。这也完全可以排除掉。

7 F, l" w; T, e& u! T

11号把在石灯胡同与承恩胡同交汇处,这个院子相对来说比较大,现在院子里已经不成样子了,但当初倒是有一点儿气派,在院子的西面矗立着一座三层中西结合的小楼,好像顶子是那种洋铁皮的坡屋顶,院子的东部南部相对空旷一些,夹杂种植着一些老树,但不管怎么说,这院子与对应的笃志女中来讲,还是小了一些。

. h$ @: L3 T I( m( E5 L! L

过了石灯胡同,承恩胡同也就到头了,南面的顶头倒是有个大院子,但一是那儿已经属于温家街管界,其二那是新华社的宿舍楼,好像是老制版厂的后身,与笃志也搭不上关系了。

; D) @2 X" v. {3 K3 h: q8 U: ~4 L

转过头来该说路东了,就放到明天吧。

发表于 2008-12-24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恩胡同2号拍记的时候曾经拍过,印象很深,是职工宿舍,保存的要好点,在2号的院里还可以看到南沟沿教堂亭状钟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23:15 , Processed in 1.23305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