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 v- j6 d7 f/ t ' y) Z% K* ]. S. |4 T4 [4 |! H
现在流行的文字里,“上床”这个短语常见;老北京人的嘴里也有这个话,表达的意思可猴儿吃麻花儿——满拧。旧章回小说里“行云作雨”“云雨”,和流行的“上床”是一个意思。是制造生命。老话里“上床”是临终,是结束生命。是古制“易箦”演化而来。fficeffice" />
& h8 o1 v+ u0 A! b 老北京的生活习惯是睡炕,土坯炕、方砖炕都有。皇宫王府也是炕。但病重临终,要搬到临时支起的铺板床上,不能死在炕上。病人自己神志清醒会要求搬动,这叫“上床”“都上床了!”就是快死了。开玩笑的话里有‘你还明白,死不到炕上’,‘明白还死在炕上’?都是从上床引来的。 ) o5 I& a6 u7 w H, ~
床支在外间屋。上床后没有明显好转,就不再回到炕上;有时躺四五天才咽气,死后就是灵床,床头摆供桌,香烛供品外,一碗米饭,倒头饭;上插三根打狗棒,筷子样的小棍,头儿上包小于鸡蛋的面团,烤硬略煳。在去阴间路上,经过‘恶狗村’,用以防身。人不论死活都是行路难;大可不必埋怨什麽。 4 @1 @6 B A7 Y* N! ~' `2 L
死者要在灵床上坚持到入殓,家属在死者咽气后,举哀烧纸,街门外烧一套车马,倒头车,女性加一头纸牛。说是女人生前用水多,超过定量的,要罚。要喝完超出部分,牛能帮助喝。死人后事,家属忙碌紧张,裁孝带、绷孝鞋、缝孝袍子。孝子穿上孝衣到至亲好友处报丧。一出街门,遇熟人就单腿跪磕头,说是代死者赎罪。路上急匆匆,亲友家也不停留,院中磕头报丧,退出跑第二家。所以路上被人撞时骂:急着报丧哪!
1 M+ K3 s7 W& \, r# m% e 上床时就换好装裹,床上也是死后用的新铺盖。死人从头到脚盖一条印着经文的经单,也有只盖脸的,身上放一面小镜子,压一个秤砣,不知什麽讲究。脚腕子还要缠点蔴。
% `: S( t" O( r 死者在床上躺着,子女家属为后事忙得团团转。要是暴病死的,长子召集兄弟姐妹,商定方案:花多少钱、棺材、烧活、放几天、请谁来,几个吹鼓手、几个和尚念经、多少杠,搭棚、席面,叔叔大爷姑,姥姥舅舅姨,谁会挑眼,谁会不说什麽;都说到,商量妥,定下来。分头去办。棺材来了,选好日子,近亲好友请来亲视含殓;举行入殓仪式:灵床前祭拜祝祷告别,长子抱头,别的子女列两旁抬遗体身下褥子,大儿子退着走,到棺材一侧。众人抬高,轻轻放到里面,解去脚腕上的蔴;净水新棉花,长子给死者擦脸;请众亲友看最后一眼;棺材铺的人,用纸包锯末成长条形,塞实尸体周遭空隙。盖盖子(有带子盖的,薄木板,盖上和棺材口一平。),钉钉子(好棺材用木榫),众人举哀,长子喊:“爸爸(妈妈)!躲钉!”然后棺材铺的人用手抬起棺材,子女扶棺,长子在前引导,移入灵堂。红色高脚条凳(杠房预备)支起棺材,安放供桌,擺香炉蜡扦供品,挂帷幔,棺材两旁地上铺稻草,子女晚辈,分男女跪草上守灵。客人祭吊,陪哭还礼。接三当天晚上烧车马楼库回来,和尚夜里放焰口,念一夜经,女眷可休息。子侄辈要陪灵;长子还要按和尚规定要求,在灵前祭拜几次。到天蒙蒙亮,筋疲力尽,人困马乏,仪式结束。超度亡灵,使之早日升天。
+ p$ M4 @2 w. ?8 u& |& q 打住。以后接着说。
* U: x6 @1 i q6 |$ R7 r" \
9 ~. k! D* Z" X' Y; \ 5 m5 s7 U6 \% V' b2 s
+ e0 l" K! `7 L- F# K1 j* E& V: `
2 U" w# M; J7 A5 s / L4 y$ _+ O1 ~# l. G) ~+ D8 \
: g- _+ |& _ }- B9 t- H
% @1 F& A1 _/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