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文秀武兵

愚人爱玉的故事[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5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洗?晕菜了!笔洗不是洗笔的吗?要那么多格子干嘛?要是调色盘,要那么多花干嘛?颜色还不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您见笑。

: ?9 H! A/ P; @8 x- Q6 N& `- T

实际上拍卖会不是恰当的文物流通渠道,东西真假难说。就红山玉器来说,大多数拍卖会的红山玉都见过图片,应该认为没有真品。红山玉加工痕迹特殊,拍卖的那些东西都是最近人们的手法,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拍卖的红山玉都假;但是的确有成交。

( [- ^& T( e8 \% R2 U: u/ |

说到明清瓷器年款,您说得极好了,复制下来慢慢看。我对瓷器不了解,对年款几乎就是没用的刻板记忆,比如说雍正早期是六字三行、晚期是六字两行等等。而且不辨真假,水平真正是:假也真、真也假。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看来,虫大人您老过手把玩的东西还真是很多呀,这让我等凡夫俗子羡慕的“无地自容”了,俺们充其量,也不过在拍卖会预展上,摸摸“压手杯”,攥攥“玉猪龙”,瞄瞄“研山铭”捂得,当个过手“财神”而已。像您于家中,请宝物在堂,流光溢彩,“片羽吉光”,进而“手拿把攥”,不时任意婆娑,……时间长了,何不写本“过眼烟云录”,呵呵!新年伊始,我等将拭目以待。 

- X! V8 Y! B+ K \

   

1 e3 S, ]! l* Z7 W. t* s

    下面俺谈一下对款识的认识:

( `0 g0 W7 G3 V" m# Q7 f6 ]0 u

    

1 K' C5 c3 {9 x7 u7 \* {% A

     款识对陶瓷器的断代和辨伪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瓷器上真正的正式的帝王款是从明永乐官窑器开始的。到宣德一朝时已十分普遍,此后,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王府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

* Z/ k& m2 z- t# f


  明清一些瓷器中不题写本朝代的年款或堂名款而题写的前朝或前几朝的款识,称之寄托款。寄托款有两种:一种为用在仿古瓷上,字体、写法乃至用料完全模仿古代的瓷器,也称后仿款;另一种则为随意题写。明代以天启为多,至清代极为盛行。寄托款内容中最早见到的洪武,以后各朝皆有,由于明代宣德瓷器所取的卓越成就,因此后朝历代官民窑中多有书写宣德款的寄托款!

( \. W I8 O% N$ z* w$ ]- j

     对于明清瓷器的断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同类的带有纪年款的瓷器或标本作对比。瓷器上的纪年款对瓷器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代主要的官窑瓷器都有纪年款,而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8 a7 G) o2 p2 k8 [0 P" }


  

发表于 2009-1-14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玉的故事怎么跑题到瓷器了。

+ x( @3 M2 {& m* B d6 S

我跟明朝瓷器可有缘分呢!大概是2003年,第一次跟明朝瓷器结缘----虽说以前也有过南海出水的明朝民窑杂件,但是跟明官窑结缘2003年是第一次。大概是11月,长春已经下过大雪了,但还没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人找我代卖一件弘治官窑白釉盘,那盘子不小,估计有20厘米直径,除了青花款没有任何色彩,内外纯白;看得出是一件绝佳的实用器,可以用“完美无暇”来形容,还可以继续用“冰清玉洁”“晚妆初了明肌雪”形容它,估计是弘治朝烧制的宫廷餐具。双圈青花款“大明弘治年制”,六个小楷字很桀骜的样子,写得不错。送到我家当晚,把它从软木盒里拿出来看啊看啊,仔细瞧瞧内外,轻轻弹弹声音,鼻子嗅嗅气味,心想这出身不凡的家伙流落在此是它的运气还是我的运气。那天晚上下雪,暖融融的感觉,一会看一次:看了好几次。不时有把它掰成两半看看里面夹心是什么样的想法。后来给它找了新主人,很好的归宿。

. c: E6 c0 n0 P. s* G- X

再后来还有万历龙纹小碗、正德绿龙盘子,都是极好极好极好的东西呀!还看过一对万历五彩小盖罐,无以伦比的收藏!

发表于 2009-1-13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宫廷瓷器每人份额是多少件?

; u. Q' Q( W& T: X

看看清朝的:

+ h) g% `( n8 d' R0 H3 K8 `

 


发表于 2009-1-13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玉。
发表于 2009-1-13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妃嫔要缸干吗?腌咸菜?
发表于 2009-1-13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样的盘子是不是装咸菜的呢?看着就联想起西门庆吃早饭那10样小菜:

" |7 Y1 N$ F2 Y% ^9 L. M H' F

 

$ d7 n+ q# f S5 i

四个咸食,十样小菜儿,四碗炖烂下饭:一碗蹄子,一碗鸽子雏儿,一碗春不老蒸乳饼,一碗馄钝鸡儿。银镶瓯儿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玫瑰白糖粥儿。”西门庆陪着吃了,还拿小银钟筛金华酒,每人吃了三杯

5 S0 L x* O# E/ u4 U; t

 

( b0 u; {% S$ `8 B# _2 M

 

+ w) X7 n2 b, \) t2 m# u: r' k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洗现身于保利2008秋拍,最后成交价不详


.......我怀疑这分明貌似笔洗。

7 O, f' H, c+ Z6 b1 S

还是虫大人说得正确,我上次没有注明,这次补上。

/ S! q# M$ x2 E

LOTS2406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凤格式洗   D 24cm  RMB :350,000~550,000

6 `8 R' s4 M8 E: W5 a

 此洗现身于保利2008秋拍,最后成交价不详。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 青花宝杵纹盘一对


      LOT2419  清雍正 青花宝杵纹盘一对   D 10.5 CM   RMB: 150,000~200,00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万历青花缠枝花卉碗一对 D 12.5 CM


LOT2401 明 万历青花缠枝花卉碗一对   D 12.5 CM。  RMB: 80,000~120,000
发表于 2009-1-13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13 21:34:00的发言:
R, ]- K7 @8 h5 z3 q% c, a8 S% p

大四那年摸过一个这样的小碗....

4 s2 h- U: b0 d& m) ?, d; n

径12、3CM那样

" ^4 b2 ^9 t1 g0 z! @; R

那种小碗是实用的吗,那么小?

7 ~# H! U' _& [4 p/ p% Y

12 3 CM肯定不是装菜的了。过去美术课画水彩画,有一种塑料小碟,分很多格子,大概就是12 3CM。

发表于 2009-1-13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四那年摸过一个这样的小碗....

- g+ r4 ]) h1 A3 j" b

径12、3CM那样

1 Y, H: }5 ]# r8 j( d1 q5 L1 @

那种小碗是实用的吗,那么小?

发表于 2009-1-13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13 21:07:00的发言:
: W0 `5 o1 r$ d+ t+ L8 Q Q

这个样的盘子是不是装咸菜的呢?...............

8 D' V% [* p& M/ t

3 l$ }, N( J9 g' ]0 m. y

3 J4 t% U. }, K

5 `1 j( S. j! H; I$ |

 

, I L6 D( ?9 o& l

汗......盘子哥您是真是喜欢盘子呀!.........我怀疑这分明貌似笔洗。上次您把乾嘉天蓝洗就一口叫盘子,这次又叫盘子,真是..........

- _% N; W9 s0 t4 c3 G

若说我因为喜欢盘子哥把什么都看成盘子可是有心可原了,如今盘子哥便是自家这样把什么都看成盘子疑似自恋真让人寒战....

发表于 2009-1-13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13 21:27:00的发言:
0 q& w' m u4 p. W

 

! R/ s3 j* M$ V3 C+ Y( t0 ?0 ^' F

汗......盘子哥您是真是喜欢盘子呀!.........我怀疑这分明貌似笔洗。上次您把乾嘉天蓝洗就一口叫盘子,这次又叫盘子,真是..........

, @( S5 b% H+ h( J

若说我因为喜欢盘子哥把什么都看成盘子可是有心可原了,如今盘子搁自家这样把什么都看成盘子疑似自恋真让人寒战啊....

& H; Q. ~" I4 v7 Z" f

 

$ e' ?" I7 O* d/ I) M; z

 

$ G* J( O, f! u2 y& u4 b

以前见过一副画,明代饮宴场面,内有这么装各样按酒的盘子就这么个样.与其说我喜欢盘子还不如说喜欢吃喝,爱屋及乌,自然对餐具也挺有兴趣。

发表于 2009-1-14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连12、3都没有,记不清了,就是手心那么大。

4 M7 C$ ?# z( k$ E( ^. K

我喜欢永宣瓷器,喜欢那种朴拙、清澈的感觉。成化瓷太绚丽,弘治正德呆板流俗,嘉靖以后不过是精工的器具而已了。大四那年替人代卖万历五彩龙纹小碗,好歹看得亲切,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物件,可是看着那呆龙就是爱不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妨展开一点,浅谈一下玉琀: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10 22:16:00的发言:
6 W4 R' q. {( f- p

玉含

. ^" F% D' E) H+ U- A) y/ {( z, ]

古代“饭含”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饭”是稻米、珍珠一类的东西,“含”是贝壳、石、玉了。汉代玉含挺好的。

) b: ?& I4 g- i8 e: V5 v

您说得很有些意思,我不妨在此就您说云,展开一点,浅谈一下玉琀:

3 F% H8 U% X2 J) o7 l& w; R; u. q1 i

玉琀——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历时估计也有6000年了,上海青浦崧泽文化玉琀,是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的玉琀。殷商时死者口中有海贝,是当时的货币,是财富的象征物。商代墓中用玉作口琀较普遍。

; v1 z# X; h$ T- [: u

周礼中限制玉琀的规格。

+ }# ]3 i) w k- _" D3 k" t0 T

文献记载:天子死后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璧;士含贝;庶人含谷。

发表于 2009-1-12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我喜欢随口说话,理解很片面,也不晓得对不对,我说说豆腐帐,您指教~~:

# R, C" P# u o3 N7 ~

 

T3 E! I8 F0 `. k

1   相关考古资料。虫大人见得零星,理解更少。而且我只对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了解一点点,而南方新石器文化几乎没有认识。所以只说文献。

: E3 k5 M2 [7 m) R4 l

2   经。(1)《仪礼》:“。。祝受宰米并贝以含。。”;胡著《正义》:“含自天子至大夫皆用玉”。(2)《礼记》:“天子用九贝。。。士三贝”。(3)《大戴礼》:“天子饭以珠,含以贝”;清孔广森注:“如礼文明,饭与含为二事”。(4)《周礼》:“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郑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含玉,柱左右齿及在口中者”。

# B, r' t# d4 w; {0 p

3   子书。(1)《荀子》:“饭以生稻,含以稿骨”;杨注:“稿骨,贝也”。(2)《白虎通》:“含用珠宝,天子饭以玉。。。士以贝”。

& X3 N* l: y- Q5 R

4   虫大人论。应该说儒家经典是理想化的记载,事实并不彻头彻尾那样严格,尤其到饭含发展的颠峰---六朝,便是普遍用玉了。我想,这是思想演化成风俗的结果吧?

+ s( C0 r7 X; {$ b/ j. L$ W! j5 k

 

* g6 V; H& L+ Q5 h, A

回您的帖子很累,翻书花了20分钟。您竟然通十三经,汗........上面有些字是错字、借字,因为冷僻字打字费力气,我糊弄过了呵呵。

. o& O" R$ S) K) k6 P k

我就是看了这些有了马虎理解,对不对不知道。您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胡绉歪理,您就认真了

呵呵,俺有时胡绉歪理,您就认真了,令俺汗颜,……其实大可不必,甚至影响了中午休息,……俺实际也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我没翻书,但基本认同您的观点,俺的一孔之见……与您有时候是“殊路同归”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洪夜在2009-1-13 8:24:00的发言:
, d& x/ R; [0 Y, U

那件玉蝉要不说叫我不上手就看图片

+ t" K& z r' Y6 M$ a' h

我肯定说是假的

& j3 n9 T( Q' D6 E" N9 L! T T! e

- F7 x9 `2 |4 r0 j% C% @" x

眼力不好啊

* A L. d; |; `, e. g

对您的说法我也有同感。俺当初也是将此玉,当“司(死)马”招聘回家的,对它是否到代?充满了疑问。其实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好在当时没有费多少“米”就拿下了。

4 I6 t8 S7 T1 S: i. I1 Y) B3 E7 |

俺认为:大凡买货时一般要装作“不经意”,采取东拉西扯,声东击西……组合战术;如果约上三五好友,凑在一切,拉开架子研究,就会“惊了”卖主,开价一般就没谱了。……必要时,要有“指马为鹿”,把真的说成假(仿)得后,按现代工艺品的价格成交。此刻“捡漏”成功,回家偷着乐吧!

* t! i# N& P. e! {: `: m

呵呵,当然对买主的最重要的是,“眼力”要在一瞬间要看准了货是否”到代“,但切记:见到真货时眼睛切忌放光,手更不要发抖,话音不要发颤。……否则让货主发现,价格就低不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元大都在2009-1-12 18:33:00的发言:
C8 J5 l, ~8 I-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0 {* i9 B( r3 n: Y% B

万历五彩不错!红彩彩头真艳!难怪叫赤绘!

1 L8 b# _) k% ?! ~; ]

- a9 g" E' i O' j0 L

" _* B' u1 c" ~: m, z w1 \* z% T V( Z6 g) \* p5 Z7 L# p3 a, G# V) f5 z8 c- ?) |! L; W! a
* [3 _2 a4 v5 Y4 ^; ~, d+ z% u' ] ( q" r7 [8 ^. ^# I, i# }' Q& ]* p# D5 k5 g* U8 i0 `/ _# Q% a8 J: d1 [6 ?& x0 m! s+ \- K/ R/ Z: W+ @( ~9 N
& s9 {6 U }! {( C9 a! j2 }0 p+ |5 J: Z1 B2 }/ X' ?8 R& o8 v: Z+ b$ A; [; u7 q
/ ~! V! B6 E! \: E# l7 c/ e( q & g- P& X1 I$ I; `0 l: c3 r V d) ~' {8 W9 ~' V* f+ x! T: w7 q/ N. P. Z a1 h9 ^- D$ R: `* m1 A: N1 K
 
, K* ~- P4 Q4 Q, P3 Z- T/ v+ {+ R+ ]! R, @0 ?1 M: P# ?, ~3 S3 b* \! b+ F r; n7 j7 a) Y$ T3 ? g# C, I4 D% ^7 H3 J( p4 ^- m8 E! ~! Z+ L2 M) k& E& {+ J5 t, m+ ?+ D' Z6 R0 `; [3 b/ ? j) J* m6 n) x3 P$ K: d4 w( T# s# B/ L8 A# m+ D- [( Q" Q# A: z- u: W( c/ y0 h' u1 h+ j6 i7 `0 P4 V/ F, K2 P2 ^. S( C
8 Y0 C8 m% c) b3 P
 
3 \, Y& B. P6 z* J% D- A6 R( ~
 
( y" E$ a4 K h1 N2 y% f: \9 q A" P6 ]8 e$ s8 \# \* _0 n+ L9 ^0 [0 w8 L5 t2 A+ i0 Y) I! Z: }9 u0 D2 m" [1 T7 [2 \4 j1 R j, g4 i% r* H! T; f Q9 z- Q
7 c2 p% f6 m% u3 q8 [ |& Q9 T7 R! w5 v- y6 G' H2 I6 \: j; F1 y* G0 k v2 o' `
+ f; i- _& C% `& ^
$ \# |$ y) q, Z. _
0 A2 D7 f6 f2 |) ]
0 F* ^3 m- e- R
$ {5 x4 m( v' J4 B1 y

     + m& z: V9 y4 S. R7 D8 I& ~$ Q

  - _( D5 h- b: m

  / D' T5 t3 W+ v

 * S3 m: M% ^# \" G% X

 6 u, t0 [/ M/ ~1 Y

  ) P# ]0 f; j; {% Q" o

特别转录下文: / T% N( j% [6 X. Q. T4 V. G

  7 u6 Y# `/ ^' m" ~2 V

综观内地近十多年来瓷器拍卖的成交情况,比较各品种瓷器的拍卖行情,拍卖价格名列前茅的往往不是青花瓷就是粉彩瓷,五彩瓷从未唱过主角,成交价位也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升涨趋势。但与之相反,中国的五彩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各大收藏家重金争夺的宠儿,价格节节攀升,一些辉煌的成交记录至今未破。市场人士认为,五彩瓷在海内外市场上冷热如此悬殊,与其在内地收藏群体心目中一直以来地位不高,缺乏真正的五彩瓷器藏家有很大关系。不过这种价格差异,也预示着五彩瓷在内地市场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 R6 Y. f0 y* g3 @) X

    回顾五彩瓷的发展史,可以清楚感受到在对五彩瓷器的收藏态度上,中外有着明显不同的传统。 ! D/ `; a$ M7 ~2 F

    明清两代五彩瓷的制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为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时期的官窑作品,传世极少,仅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有少量出土,相信宣德窑五彩在明中期也难为藏家所见,更谈不上外销了。中外对五彩瓷器的态度分歧始于万历时期,万历五彩深得当时日本社会的喜爱,许多五彩瓷器销往日本后为上层人士所珍视。入清以后,日本人仍然痴迷于五彩,不惜重金求购,国内也因此出现了仿造之风。 & o& v* M0 x8 `5 q$ j- H

    而在当时的国内,五彩瓷并未像在日本一样受到推崇,青花瓷才是主流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花瓷十分普及,至今国内留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也很多。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清初,时人叶梦珠在其著作《阅世篇》中对嘉靖一朝青花尚且推崇至备。晚明时期,随着外销瓷器市场的扩大,瓷器大批涌入欧洲诸国。欧洲社会对五彩瓷器的钟爱并不逊于日本。由于五彩瓷器的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大为流行。欧洲商人遂大力收购并运往欧洲销售,造成了五彩瓷出口数量巨大。可以这么说,明中后期景德镇生产的五彩瓷大部分是专为海外市场制作的。 . }6 T3 z$ E7 i+ h$ G

    清以后,清政府实行禁海令,景德镇瓷器外销被迫中断,中国的五彩瓷器被日本生产的“伊万里瓷”代替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由此可见欧洲社会对五彩瓷的钟爱。当清廷收复台湾后,重开海禁,瓷器贸易旋即重新步入繁盛期。 $ D" t @. I2 r; N1 y: w8 g. w9 Z

    康熙五彩得以大力生产并且水平高超独步有清一代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有着强劲的海外市场推动。当时绝大多数五彩瓷器的生产是基于外销的目的,因此留存在国内的甚少,这也是为什么五彩瓷在国外比在国内多见的主要原因所在。 ' N0 S3 ^$ c3 l" w1 A

    同时期国内社会对五彩瓷的态度却与国外截然不同。有清一代的官窑瓷器,除了康熙一朝有五彩外,其他时期多为青花、粉彩、单色釉,清代民窑也很少再生产五彩品种,除了光绪时期出于仿古谋利的目的才有大量仿制以外。这就说明在康熙以后的100余年里五彩瓷器几乎被国人忽略了。 1 N" `! C) r! J$ i: N1 H5 b1 p

    正是由于欧洲人、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五彩瓷情有独钟,在这种传统的审美和收藏心态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在中国国内留存的五彩瓷器。当时国内藏家多偏重宋瓷与永宣青花、雍乾官窑,认为五彩俗气,不够高雅,因此价位也甚低。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趁此机会大量的为海外收购五彩瓷,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在国内留存下的精美者甚少,故今天的国内收藏群体难以接触到上好的五彩瓷器,自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收藏欲望,更谈不上五彩瓷的专题收藏了。较之于其他品种,如青花、粉彩、斗彩等,五彩瓷明显缺乏一个收藏的历史传统。 ) u" y6 F3 |9 J, `. C0 Q3 T

    五彩瓷在海外市场上最辉煌的一笔是在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成交价最高的中国瓷器,直到今天也被业内津津乐道。此后,五彩瓷在海外市场上虽然未再有如此惊人的表现,但也屡屡创出佳绩。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以474.25万元成交。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以434万元成交,一件清康熙珊瑚红地五彩牡丹花卉纹碗以386.51万元成交。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成交,一对清康熙五彩果鸟图碗以549.96万元成交;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珊瑚红地五彩花卉内绘果实纹碗以428.24万元成交。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对清康熙五彩果鸟图碗以549.96万元成交。 : N# q/ }, k, |# E0 [! h

    而在内地拍卖市场上,五彩瓷根本无法体现出应有的市场地位,能获得较理想价位者寥寥,目前市场最高价为一对清康熙御制珊瑚红地五彩九秋图碗以495万元成交,此外,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笔筒以220万元成交,清康熙珊瑚红五彩花卉纹碗以165万元成交,明万历青花五彩人物图盖罐以121万元成交。 1 W% Z% U2 H t2 a/ ~

    虽然内地藏家这种审美传统绝非一朝半夕所能改变的,但对五彩瓷在海外市场上的受追捧也不应该再继续视而不见下去了,同样内地的拍卖公司也应该在五彩瓷市场的培养上多下些功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五彩瓷在内地市场上会重现庐山真面目的。

发表于 2009-1-13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件玉蝉要不说叫我不上手就看图片

- K" ]! o5 T1 O7 c) {; W* n

我肯定说是假的

9 J/ M/ j7 z0 i9 H% Q+ \

2 A) O: W a: u/ Z- G. ]6 G3 l( k

眼力不好啊

发表于 2009-1-13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毕齐在2009-1-12 20:56:00的发言:
万历时期,还有克拉克风格的瓷器,也不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 v) R3 f4 Q& ]

不错!克拉克就是外销瓷的代号!是一只船名。胎子都薄,不厚重!

发表于 2009-1-12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N& u: l3 Y7 {! B3 {

万历五彩不错!红彩彩头真艳!难怪叫赤绘!

发表于 2009-1-12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时期,还有克拉克风格的瓷器,也不错...
发表于 2009-1-10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在嘴里的玉蝉....

; [3 D& @2 u3 F) h

握在手里的玉握....

发表于 2009-1-10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含

- b* k: n/ y8 j+ A' U

古代“饭含”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饭”是稻米、珍珠一类的东西,“含”是贝壳、石、玉了。汉代玉含挺好的。

发表于 2009-1-10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小件玉器:鸟、龟、三联璧;绿松石鸟

5 B8 G( S" U x* O7 X

 

+ x3 D* O, _3 \7 ]5 W& G

 







发表于 2009-1-10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奈曼旗辽墓、辽塔地宫玉器

/ E+ p' m- U8 C

 

* \7 u* v9 b0 T8 Y: h& d. t/ B$ 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墓地里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形状各异的葬玉。其中一种蝉形的玉器极为特殊,

  汉代墓地里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形状各异的葬玉。其中一种蝉形的玉器极为特殊/ s$ G4 ^2 J) k2 o4 s

* {/ |+ H2 @- ?8 E/ K. D

此玉蝉于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雕成。长4·50厘米,宽3·20厘米。1953年在洛阳为人发掘,现藏洛阳博物馆。该玉为白玉质 ,浸黄斑。蝉状,以直线弧线勾勒蝉首、双翼、腹、尾等。体扁平,双目、吻部、双翅尖、尾尖突出体外。形象生动写实,刀法细腻洗练,立体感强,双翼有薄而透明之感,线条简洁明快,雕工技艺娴熟。

, w) k: m) o9 }; M3 ~' c

此玉蝉应称之为玉琀。是汉代盛行的丧葬用玉。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丧葬含玉的习俗。商周以来,这一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商代有的含贝,西周有的含蝉形玉,春秋时代有的含珠玉,战国时期,特别是到了汉代非常盛行含蝉形玉。琀作蝉形,大概是取其清高,饮露而不食。《史记·屈原传》载:“蝉,蜕于蚀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以蝉为琀,还似是3借蝉的生理习性而赋予死者特定的含义。琀与口塞作用大致相同,但使用口塞的习俗一般仅限于高级贵族阶层。而琀的使用则较为普遍。

1 `* o) [. a! Q2 _+ k. A

这件玉蝉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东汉玉器阴线刻饰的工艺手法和强烈的写实性。形态生动逼真,造型新颖质朴,刻划简练,寥寥数刀,神韵尽在,与红山文化玉器的表现手法颇为相似。俗称“汉八刀”。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极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9 23:08 , Processed in 1.22568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