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横窗瘦影

[原创]漫话西单商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兄,您真是执着,我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教会学校,北京教会这点东西搞了很多年了,其它的学校基本都清楚了,就这个学校比较模糊.不过越是没资料我就越有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1-10 22:06:00的发言:
毕竟是教会学校,北京教会这点东西搞了很多年了,其它的学校基本都清楚了,就这个学校比较模糊.不过越是没资料我就越有兴趣.
) r9 H& f0 I3 A* T3 L

前些日子回石驸马与家人聊起女八中,我弟弟还说起对面的清华夜校确曾是“笃志”中学,他还能记得有一段时间夜校高台阶上的正门顶上的匾额处因灰皮子脱落,露出了旧的字迹,是“笃志中学”四字,立书,字不大,字体没什么特别,也不是名人书写。这个时间大概是在七十年代初。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时间里,一直有个固执而错位的记忆,那就是关于启明茶社的,我一直认为它在文革前还存在,后来,看过了许多老艺术家们的回忆,才明确知道自解放后,启明茶社已经就改造了,而原启明的老艺人都进入了各个相关艺术团体。fficeffice" />

/ x4 H t5 J# l0 q/ [

那么这个错误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5 X! h l; T. u- L5 ?, S% t! b$ k4 l

父亲虽然骨子里是山东人,但却非常喜欢京剧,也包括一些曲艺类的“老玩艺”,什么京韵大鼓、天津快板、山东快书、北京曲剧、相声琴书等等,为此小时候我自然也就能跟着蹭儿戏看,后来由于经济上和时间上的原因,同时包括我也不太识趣,父亲也就不怎么愿意带着我一块儿去娱乐了。

" W8 M/ H/ r# k5 @$ M/ f" Y& P

在我模糊的印象里,不仅在就近的长安听过戏,也去过广和与吉祥,而听相声曲艺就是在西单商场了,启明茶社的固执印象也许就是因为那时父辈们经常说“启明、启明”的而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了脑子里。

6 H4 {# n7 O `7 S) i

西单商场的第三商场在我的印象记忆中,并不太像商场,除了内部南北两面各有通向第二商场和第四商场的通道外,正门也是开在西单北大街上。入口是个不大的门脸,左手原有个同样不大的小吃店(后来好像被取消了),然后向内就是一条几十米长阴暗潮湿的通道,通道的北面是与公厕相邻的商场派出所,至于我为什么对这儿记忆如此清晰,是因为这儿有个自来水龙头,从来不锁也不会将扳轮拆走,我们那些小孩子们玩累了,跑累了,口渴了,这里是最容易找到的解渴处,能够嘴对着水管子喝个够。

4 d& J5 r6 s8 h0 _( m# f4 J( q

说这儿不像个商场因为它的建筑形式非常奇怪,整个商场都在一座大罩棚似的建筑包围下,光线只能从四围排着的高窗上面洒落下来,而里面的商店就只能经常开着电灯了。

- W: c1 M; d, f0 s4 G

好在商场里没有几家店铺,最大的几乎占据多一半面积的是个清真馆子,好像也叫做“又一顺”,通常在这里吃老北京小吃的人多些,中午晚上也有正餐。紧贴东面的就是远近闻名的“峨嵋酒家”了。换在今天,谁也不会相信鼎鼎大名的峨嵋当年就在这憋屈的小旮旯里,尽管如此,与“又一顺”相比,它也还是保持着它特有的高贵及矜持,店门通常关得很严,挂着厚重的窗帘,顾客不多,也非常安静,正像武兵先生前面所说到的,它在我当年的印象里也是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那挂在厨窗里的胖鸭子们也约略正是那么个影象。商场改造后我也成年了,和武兵先生一样,为了完成当年的夙愿,也曾经多次到月坛公园东面的新址暴撮过几次,如今它又搬到车公庄附近,不过我的兴致已经淡了,极少再光顾。

" L. \$ W! d$ G1 _

第三商场的东南角,也就是“峨嵋酒家”的旁边,是个有些类似小角门儿的出口,而走进去,是道能通向二楼的小木楼梯,楼梯有个折角,转上去就是我前面说的印象里的“启明茶社”了,但记忆有时也是靠不住的,想来在那会儿它已经不叫启明,而是什么曲艺厅、文化馆之类的名字了,我想当然还是以武兵先生说的为准吧,因为他是正牌儿的财贸尖兵呀。

6 d4 S$ o) @7 [8 e' Z2 g

在一些长辈特别是曾经在这儿演出过的老人们的回忆文章里,启明茶社是建于西单商场解放前的那次大火后,当时是以说相声为主,发起者应是以常连安常氏家族为主并聚集了相声界的诸多“大腕”,据说启明茶社有三多:一是演员多,在十多年里共有60多位演员在这儿说过相声;二是名角多,老一辈的和目前在相声界的老演员差不多都在启明说过相声;三是名段儿多,许多传统的名段儿相声都是在这儿继承发扬和光大的。

) a+ y! g0 e) A+ @& x' F

细想起来,我在这儿听“玩艺儿”只有过两次,当然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明茶社”,并且我记得也不单单只有相声了。那时因为小,实在听不懂,听不进去,倒不是我对传统艺术有什么偏见,那都是10岁以前的事了,严格检讨起来,就是兴趣不在这儿,只是父亲的陪客而已,明智的父亲其后自然也就不再强雕我这块朽木了。

& f% E/ T; c# d& T1 G

至于这个曲艺厅或文化馆何时歇业的,我就无从知晓了,或许是在改造西单商场之前,因为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单路口的西单剧场成为曲艺团的所在地,而许多曲艺节目包括相声都在西单剧场演出,它自然无力抗衡也就愈见式微,不过武兵兄说在1970年还在些举办“欢迎大会”,那应该是此时它还“活着”。

J& }: i8 N# h$ Z1 r& z5 |

$ { Z3 @! E' w9 [$ }4 t; N2 z8 Y

不管怎么说,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怪留恋那个只能容纳百十号人,排着长板凳的简陋而温馨的小剧场,它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人们文化生活的见证,朴素清寒可却是活生生的。

发表于 2009-3-12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怪留恋那个只能容纳百十号人,排着长板凳的简陋而温馨的小剧场,它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人们文化生活的见证,朴素清寒可却是活生生的。”

% v8 T. w0 v- v

这种生活再也没有了。您这一回忆,脑中记忆清晰起来,西单商场,看着它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记忆是不是准确了,总觉得在那儿听过魏喜奎老先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因为后来父亲带我在西单剧场也看过一次,记忆老是交叉着。
发表于 2009-3-17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单商场那几个胡同似的结构是印象深刻,二楼的相声二分钱听十分钟,中午放学就跑那儿转一圈。爆炸也差点赶上,幸亏那天先回了家。那年好像还发生了北京站火车站进站出站列车相撞事件,忙得够呛。
发表于 2009-3-26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还记得老西单商场什么样?

& S; Q% ?; X, M( S) C9 k% S

 

5 C2 X- ]- C4 e2 }7 T; v

谁还记得有一年西单商场发生爆炸?

发表于 2009-3-27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关于旧日西单商场的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初,在经历了大串联后,“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距点起这把大火的学生军们渐行渐远,特别是中学里曾经狂热一时的红卫兵们沦落成了迷惘的看客。文化革命的热点已经转向了各级政府、高校和厂矿机关,成为了造反派和保皇派,造反派与造反派间激烈的斗争。fficeffice" />

9 ?- s" k- d( G2 Q

在此期间,北京市的中学生也被要求过复课闹革命,可是没有课本,没有老师,没有规范和课程安排,复课大多是上自习,也尽可随意,除了新兴的造反派、战斗队和希冀着重新被中央文革重视,重登历史舞台的人,大多数变成了逍遥派,各找各的乐子去了。

* E( |" ]% O& C+ Q

那时让我迷恋的有两件事,一是开始玩儿半导体收音机,二是洗相片。

& i" g6 k' J+ h$ t$ Z

西单商场的第四商场进门处是一家出售照相器材的商店,再经过二三十米的有些上坡的通道就进入了商场,而左手边一溜的十多个柜台都销售的是半导体收音机和器材、零件,当然,那时也有七八个柜台出售的是电子管收音机和零器件,而柜台前总是人头攒动,拥挤异常,来这里的人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外面的“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这趟柜台一直延续到第五商场的入口。

J: ]" q; W& _4 c

带我入门的是我的一个发小兼小学同学,那时的学生们手头都非常拮据,统称为穷学生,没有多少钱就只能因陋就简,现在我还能记起我制作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那时整流二极管、三极管卖得很贵,而且通常无货,来货了商场柜台后面的墙上会张贴通知。

5 a1 t* \; p% |

我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匣子是自己钉的,四面的木板也薄厚不一,插件的孔洞是用“火筷子”烧红后烫出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当时却费尽脑筋,而且买矿石、线圈、分线器、开关、电容也几乎耗尽了我“小金库”的全部积蓄。还要上房安装那笑死人的天线,就是顺着山墙高高地绑根木头杆子,上面绑个大号的铁笊篱,然后接下一根引线(当时好像叫漆包线吧),匣子里的组件是用火通条烧化焊锡沾松香焊上的,还要赶紧用嘴把它吹凉。收音机做成功后第一次从耳机里听到电台的播音时,简直让我乐开了花,说是耳机,那可不是时下的耳机,就是破电话机上拆下来的话音接收器。矿石收音机能收到电台广播了,看到弟妹们羡慕的眼神真也让我傻傻地高兴了好几天。

' R+ Y: X6 ]+ `1 X$ ?. ^4 {

由于供货紧缺,记得那时在第四商场的柜台前经常有许多爱好者们交流经验,互换零件,小到电阻,大到喇叭,换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骗子。那时我几乎三天两头要泡在这儿,直到完成了四个管的收音机后,兴趣才逐渐消退。

/ W3 _2 S) i5 Y j3 X: W

在我来说,学习洗相片相对简单一些,只是花销要大了许多,而且那时的照相也只能是偶尔玩玩,相机要去借,胶片舍不得疯照,显影液定影液相纸也要节约使用。但每次等家人都睡下后,在暗红色的灯光下熬夜,看着淡淡的影像一点点在相纸上呈现出来,那感觉真的是太惬意了。

( z0 B, y5 b* A! K

1967年8月的一天下午,当我和那位发小再到第四商场的门口时却进不去了,一排佩戴红箍的造反派排起了警戒线,不允许没有证件的人进入商场。从感觉上西单商场里面出了大事了,远远地能看到通道的后面许多人影影绰绰地在晃动,能听到嘈杂地吵闹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商场里面在武斗。

( i# t$ i; E/ ?9 S: d* a& V% C+ I

北京人喜欢看个热闹,特别是年轻人,而且往往还有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头儿,所以当时的商场外面也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因条件所限无法处身其内,观战者只好空闻其声了。

6 `/ ^% i; N4 w

那时虽然信息技术不发达,但口口相传的威力也不可低估,据小道消息披露,当天的武斗是从清晨五点直战斗到晚七点,武斗双方有近3000人参加,伤者数百人,商场内商品损坏严重,有特别披露,此次武斗中首次出现了趁火打劫者,据说,此人在身上藏匿了手表十多块,后被发现,大概下场也很悲惨,在战斗中一些人也许是没有可手的武器,竟就地取材利用出售的运动汽枪射击对方。

. g, p) H* Q3 z3 L

武斗在市革委会的干预下,在吴德书记到现场制止后,才最终停火。

' I C* v* A {- \- r3 I0 _3 ^. t$ d

至于武斗的具体起因是什么,是哪两大派别对攻,局外人显然已无法弄清,我只知道,有一派是洪振海领导的“财贸尖兵”,还有什么“红造”“革造”“捍卫团”的,我就闹不清了。说来好笑,妈妈当时也被招呼着参加了两天“捍卫团”,妈妈有个好姐妹儿的爱人,在辟才粮店工作,是个“酒鬼”,他参加了“财贸尖兵”,经常管洪振海叫“洪司令”,于是我也就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听她们说起过。自西单商场武斗后,“洪司令”就被公安机关专政了,“财贸尖兵”好像也解散了,另外吓得妈妈也赶紧退出了“捍卫团”。

2 l3 y" \; z% b$ \* X

武斗过后,西单商场停业了好长时间,在今天来说,叫做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在革命造反高于一切的当时,人们并没有从经济上加以评估。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27 10:20: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14752100_1_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本关于旧日西单商场的书.
* ?1 j: w$ @. d7 i6 z( w2 {

谢谢先生推荐~~~~~~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等有机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3-17 21:53:00的发言:
西单商场那几个胡同似的结构是印象深刻,二楼的相声二分钱听十分钟,中午放学就跑那儿转一圈。爆炸也差点赶上,幸亏那天先回了家。那年好像还发生了北京站火车站进站出站列车相撞事件,忙得够呛。
3 k- K7 @' i1 V. r s

几天没来了,向路兄问个好:)

1 A. W7 W' g! B; {) D9 D& N

火车站撞车的事儿有印象,此外,北京站也发生过一次大爆炸,死人伤人了。那个年代几十年间也就出这么几件大事,不像眼下------事情多得让人目不暇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单商场的第四第五商场虽然从外表及经营上是分开的,但在内部结构上基本联通在一起,不知为什么,我经常会在梦中又回到老商场,穿过那一组组,一串串的柜台,又是一段短短的通道,两扇玻璃门,然后又是商品和柜台,我会呆呆地望着那些雍荣华贵的戏装,还有演戏所用的锣鼓胡琴笛子唢呐和其他乐器,小时候,我最喜欢在这儿流连,这已经是第四商场的最后面了,这儿还有一半儿出售的是委托商品,那些高档旧皮货、七八成新的西装和各种让我感觉奇怪的商品,总要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气,那时偶尔我也会想,这此老古董和难得一见的稀罕东西或许还曾经是某位达官贵人太太小姐的心爱之物呢。fficeffice" />

2 m$ J9 N, M2 F- n5 N. i3 F' F

西单商场的唯一一个后门就是从这里通向背阴胡同,出于少年时的顽皮好奇心理,哪怕是没有同伴自己路过也总喜欢穿过商场,打后门出去,再曲里拐弯地从横二条或小石虎胡同回到大街上。

$ j/ e# Y: A. `8 \1 r ?- j d

在那段商品匮乏时期,有几件事情总是让我终生难忘。

" |6 F/ |) x/ M( y* c

记不清是插队后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了,由于家里经济上宽松了一些,而且凑巧,母亲在单位“抓票”时抓到了一张手表票,再加上我回京时卖掉了一部分口粮的口粮钱,父亲便带我到西单商场买手表。那时的手表只有两个牌子,上海牌120元,北京牌100元,而外国表只是在委托商行能看到,价钱也相当昂贵。售货员是位老同志,很热情,手表挑好后,他给调准上好弦,还问我们是不是要第二天再来取,以保证表走得准时。这块上海牌手表一直陪伴了我许多年,尽管如今手表已经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了,但它在我的记忆里却总是沉甸甸的。

1 k8 f* T# v2 t) ]

插队返城后,工作了,我的第一辆自行车也是在西单商场买的,那是辆“永久”13型,就是北京人常说的锰钢车。当时这款车是紧俏商品,又要票又很少有货。记得这时工厂单位已经不抓票了,票是针对关系单位和一些特殊人发放的。我是费了好大劲,通过老朋友的关系才弄到的,当时那种特殊的兴奋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提车并不在第五商场里的售货处,而是第五商场旁门对面的东槐里胡同路北的供货点。

# u- ^" j' f( J( d( r8 z0 I

孩子快三岁时,社会上开始兴起了玩游戏机,我们花了绝大部分积蓄带着孩子在第四商场那儿买了第一台游戏机,那是早于“任天堂”一代的那种,黑胶木,两只手柄是扳把的,游戏卡也只有两种,回到家后,孩子那一夜说什么也不想睡觉了,摆弄来摆弄去的没完没了,结果险些挨揍。

/ `, W5 D/ ~/ l: t

老的西单商场不知承载了多少北京人的欢乐,不仅仅是花钱购物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无法磨灭的记忆。

# p8 C3 k6 X B2 r$ m9 F

自打华远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西西工程,自打戴晓明先生从华威大厦掘开了头一座金矿后,西单地区便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房子一片片地拆迁了,豪华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流,通宵达旦的缤纷灯火,人们的消费生活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广阔的空间。

9 ?9 u- P$ Q% t9 {( S! |: R

然而我还是会经常回忆起那个老得掉渣的西单商场。

1 G5 w( ]2 w( T! J0 h, H

发表于 2009-3-30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老弟好!

% J0 |1 E+ _2 V" }3 C$ @ m

您说的西单商场购物真是让人心里怀念,那会儿什么不是从西单商场去买啊,除了油盐酱醋。

: K8 @# E* w% e* b3 F! ^

您不说我还真忘了——商场的后门!

9 [2 u# S! q2 g. q( `2 ~$ F. q. T

小时候去北海,说抄近道就是从那里的胡同穿来穿去就到了府右街上了,到那儿就觉得北海快到了。

. h2 C# P; g4 Z; V' `, x3 K

上海表由全钢的120 元,还有半钢的80 元,我工作后攒了三个月买了半钢的,心里很美。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说的是~~~~~~~~~~~:)

5 h0 I: E) R' X; o i

那叫全钢半自动和半钢半自动,是吧?

5 n/ A: B" L* a' t2 c; J

儿时最喜欢去的还是北海,能划船:)三毛钱一小时,押金二块,攒好长时间才够去潇洒一回,多数时候小伙伴们大家得凑钱,或许还得闹别扭,背后说“谁谁小抠儿”:))

发表于 2009-7-8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的西单商场的冬天,是升着大火炉子取暖的。周围用铁丝网挡着。
发表于 2009-7-12 0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0 0:55:00的发言:
$ Z' y9 H# e3 v+ _, j, [

哥几个聊痛快了,我可就接着侃西单商场了。

- J V4 v3 }. K5 v

朋友给我发了张老照片,是六几年的,一看,老食品商场顶上也有二层,所以还得更正下,以照片为准,但改造前食品商场楼上不卖货是可以认定的,

, m4 T" I7 ~4 Z$ n" T" m

挨着食品商场的是第二商场,这就算是我的说法吧,真的回忆不起来这五个商场是如何安排和称呼的了,所以我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吧。

8 a# Y& W# V- |8 {/ ]0 z) t& |

这个商场全部都是书店,分成四五个组合,临街面的第一个厅堂是新华书店的营业部,那时绝大部分图书都在柜台内的书架上,而不像眼下的开架售书,要购买得由售货员取下来,因此,很少有人在这儿读“蹭”书,但也有一些通俗书是摆在柜台上出售的。

: @ M) @7 D- ~. @, l C* t4 v: K L

向内而去,是个很深很大的货场,天井很高,为了采光,上面的四围是玻璃窗,南北和西面还各隔出了独立的商店。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面那家书店,就是可通往食品商场的通道旁的商店是出售图画字帖类的书刊,墙壁上高高地张挂着一些国家领导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伟人的巨幅画像,到了过年前后,也会应景地张挂些年画,到那时,驻足观看的人就会多起来。

5 e9 F' f% C# a/ c

北面的商店里,记得是政治类的书刊多一些,好像购买红旗,红领巾和少先队队长佩戴的符号也在这里,在那个时代尽管我们很小心谨慎,但做为孩子,弄丢红领巾,弄丢符号也是会发生的,真丢了挨骂挨打还在其次,可再要买可是挺麻烦的,必须要开证明介绍信才能卖,而开个证明要经过班主任辅导员的审批,才能由学校的大队委员会或总务给出具证明。所幸的是那会儿每家都好几个孩子,而且绝大部分小学是半日制,串换着暂时借用下还是能行得通。

4 _& L, j; A% d5 K, N9 Z8 \5 Q

最东头的那家书店是出售古旧书籍的,而唯有这里是开架售书,这也就难免会召来许多“书虫儿”,我便是其中的一分子,从五六年级到中学,我在这里偷偷读完了不少的书。在那个年代里,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大人买书都必须得合计合计,孩子买课外书更是基本上提不到家庭经济开支的议事日程上。

: @4 O3 i6 [' V/ O4 b7 V

我还清楚记得这家书店的那个老店员,他个子不高,四十多岁的年纪,有些圆乎的脸上总挂着笑,他好像不管其他事情,只是负责店内巡视和整理书籍,对了,天气冷的时候他还管往那个半人多高的大炉子里添煤。我从没在这书店里买过书,只是蹭书看,他也从没有轰过我。他是个老北京人,在偶尔的交谈中,他称呼我也用“您”,这让我曾特别惊慌和难为情。在这家书店里我硬是生生地将那套线装的《封神演义》全部读完,而在家中,父亲是绝不会允许我看这类书的,记得书店的《封神演义》只有唯一的这一套,偶尔这位老先生在知道我可能来的日子也会偷偷地给我将书留在柜台下面,免得我来看时排不上号儿。多少年以后,我甚至会想,假如所有的售货员和营业员都能这样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大家的心情是不是都会好些?商家的生意是不是会更兴旺些呢?

' ~; v R9 `2 O" p: N6 j

依稀记得,老辈人们习惯于以“第一商场、第二商场”的称呼来区分的。

% F, X; h$ W. d" Y$ M; N D! C

说起旧书店,还有一段令人伤心的往事。我在下乡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冬天,回北京“探亲”,在闲逛旧书店时,忽然在摊位上看到一本“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单行本,售价八分。封面上的署名吓了我一跳,是我干爹的名字。这人是我父亲中学大学时代的好友,建国前已经在香港做起一家建筑师事务所,生活优裕,建国前夕,受我父母“赶快回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劝说,放弃香港的生活,回国参加建设。被录用到部队营房部,担任副总工程师,只记得肩章上好几颗星,应是中上校之类的军官了。我赶快把这本书买回家,请我母亲看看是不是确实是他的字体。因为此时,他是因为香港生活经历,被认定“特务嫌疑”被造反派关押审查批斗,此书应是随身的学习材料,突然出现在旧书摊,应说明主人用不到他了。

, { I, P) L: B7 [

我母亲看到后,意识到他可能出问题了,打电话到他家,叫家里的孩子说,工资和服装依然照旧发到家里,人没有消息。

7 J; y4 f/ q0 V8 F& ]

文革后,才知道,就是那个时候,他已经被造反派关押拷打致死,化名火化了。

, D: \% x2 V( q8 L$ u* W. H: K6 O7 e

在文革后,审判“四人帮”的时候,在中央发布的“四人帮罪行”(那时候,每个支部一份,学习后要回收的)中“邱会作罪行”部分,确认了这个事实。现在只有一个空骨灰盒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 M" e0 x* m# h

 

发表于 2009-7-12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18 0:28:00的发言:
- J6 X) D( X' k2 d

您说的是西单商场武斗吧,那是“财贸尖兵”干的,是个大仗:)打了一天,有3000多人参加,商品也被哄抢,最后连吴德都到了现场,好不容易压了下去,“财贸尖兵”的洪振海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呢,可从武斗后就被抓起来了,“坏头头”当时就这么叫他的,也有叫他洪司令的,随后“财贸尖兵”就完蛋了,并开始抓“财贸尖兵”的人了。

. O! M6 w8 F2 B) K z/ s+ \

那是在1967年的夏天,我还真有幸正好在现场看热闹:))

% {! L* Y x: e# Z/ `' B1 c

据我以前一个同事讲,这个洪振海出狱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德外开了一个餐馆,好像就叫“洪记”,卖一些回民食品(他本人就是回民),因为货真价实,很受当地居民尤其是回族居民的欢迎。餐馆开得很红火。

* s! q% K c2 n$ y

再有,那时候,好像吴德还没有到北京吧?第一任的革委会主任是他么?真有点记不清了。反正七六年四五运动时,是他在任。

发表于 2009-7-13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4-1 0:07:00的发言:
6 B/ a( K5 g# `# A8 T3 [

路兄说的是~~~~~~~~~~~:)

1 I7 d5 _! U8 g* @, v* f2 ^0 p+ s

那叫全钢半自动和半钢半自动,是吧?

! H& ^1 h9 x) H- E, o2 d

儿时最喜欢去的还是北海,能划船:)三毛钱一小时,押金二块,攒好长时间才够去潇洒一回,多数时候小伙伴们大家得凑钱,或许还得闹别扭,背后说“谁谁小抠儿”:))

# W+ \' { m7 x! T

纠正一下,上海表,凭票的时候,只分“全钢、半钢”,没有自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9-7-13 7:11:00的发言:
" {" {1 {6 U3 a# V# r7 h! m

纠正一下,上海表,凭票的时候,只分“全钢、半钢”,没有自动的。

+ J5 J n. J, P0 P- G

谢谢驼鸟兄~~~不过您这话好像也不准确。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9-7-12 8:36:00的发言:
: B6 ~" q1 I8 u, p( l, f) T

据我以前一个同事讲,这个洪振海出狱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德外开了一个餐馆,好像就叫“洪记”,卖一些回民食品(他本人就是回民),因为货真价实,很受当地居民尤其是回族居民的欢迎。餐馆开得很红火。

# e/ J' c9 C& [* o8 G6 H- _

再有,那时候,好像吴德还没有到北京吧?第一任的革委会主任是他么?真有点记不清了。反正七六年四五运动时,是他在任。

|& @; ?7 G: I6 a7 K* e) O6 s. z+ q

吴德是1966年调北京任市委第二书记,他有篇口述回忆: 

; X4 v8 t# k! T5 H1 A% M

 

B! U; I6 f) M) s3 A

“西单商场武斗,我们正在现场。武斗起来了,有人用弹弓夹着钢球打到黄作珍的腰上,黄作珍的腰好几年都没有好。一个老工人推了我一把,把我推到角落里,保护了我。这次武斗是由财贸尖兵头头洪振海现场指挥的,后来把他抓起来了。实际指挥武斗的人就在市革委会,叫周景方,是学部的人,这些人和戚本禹有关系。百货大楼的武斗也是这样。”fficeffice" />

发表于 2009-7-13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想这里的讨论我插不上嘴了,可是刚才看到横窗老兄的照片,忽然想起,我还有一块,这是从抽屉里找出来的,当初带了好多年,直到走不准了,电子表大行其道,才不带了。

2 Z+ V/ o8 j+ v h& h



6 j O; u# V( X2 a" o0 c6 K

07.14补充: 昨晚灯光下拍摄效果不好,今早新拍换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一兄,留着好,它曾经忠实地陪着咱们,也承载着青春和回忆~~
发表于 2009-7-13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7-13 17:44:00的发言:
心一兄,留着好,它曾经忠实地陪着咱们,也承载着青春和回忆~~
' h; L3 ?, G! H4 S9 d

 您才是老兄啊。

$ i$ |8 m6 X: [2 @

 您说得对,所有物件,这块表和我最近。 它跟着我也没少受罪,表蒙子就换了几块。再说,当初也是一个大件那。

发表于 2009-7-13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7-13 17:44:00的发言:
心一兄,留着好,它曾经忠实地陪着咱们,也承载着青春和回忆~~
( I/ ~+ r& x1 N1 u# @

说得好呢,横窗老弟-----,我那块儿是省了三个月的工资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想想,那个时代真是不容易呀----------

2 R% T* j! J, m- X' T

插队的第二年,父亲将他的手表给了我,后来才又买了块上海表,那只老罗马至今我还保留着,虽然蒙子裂了,表带也掉了,可我一直收藏得很好。

发表于 2009-7-13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现在表也多了,我却不戴表了------。
发表于 2009-7-14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心一先生的老图片,这大约是解放前的素描画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张图片~~~~供朋友们一笑:)

7 v C( K: a$ r; x5 ~$ e2 t! j

 

" {2 J* f7 k* {-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04:41 , Processed in 1.17875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