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96|回复: 38

金盏地名由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1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盏乡位于朝阳区的东北端,乡域面积19.5平方公
里。它以金盏花而得名,“金盏”据孙承泽著《天府广记》中
载:洲西北25里(通州),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开似金盏,
故而得名。,我还想知道金盏乡楼梓庄村的名称来历,上次发过帖了,没找到答案,希望哪位老师帮助一下,多谢了,村子南部靠近坝河北岸有一座清代的古墓叫“扎库塔”我记得是

' l0 J% h' b7 m; R

是乾隆年间的。。

6 H! o( g+ A5 ]5 ]7 ~/ y) K) y*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盏乡位于朝阳区的东北端,乡域面积19.5平方公
里。它以金盏花而得名,“金盏”据孙承泽著《天府广记》中
载:洲西北25里(通州),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开似金盏,
故而得名。, " U) T }! E$ z" k

其实我最想知道金盏乡楼梓庄村的名称来历

5 o5 Z# D6 | |6 K0 H. m# f

上次发过帖了,没找到答案,希望哪位老师帮助一下,多谢了,

2 k7 H, l, X; c% [, }0 H' L

村子南部靠近坝河北岸有一座清代的古墓,墓主叫“扎库塔”记得是

7 p& j4 @& d9 S3 E- s9 t

是乾隆年间的。小的时候我还在驮碑上玩呢。上面是用的满汗两中文字刻的。

# q n0 M9 r9 V4 o% H2 p* r' I0 `

楼梓庄村原来是属于楼梓庄乡管辖和南磨房乡的楼梓庄村重名,后来金盏乡和楼梓庄乡合并一个乡了,取名金盏乡。清代和民国时期属于通县管辖,解放后没建朝阳区时,属于通县九区。五几年并入朝阳区直到现在。

发表于 2008-12-14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地曾有数座清墓。
发表于 2008-12-14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blog.chinabyte.com/sqsh/308/7725808.shtml
发表于 2008-12-14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blog.chinabyte.com/sqsh/308/7725808.shtml
发表于 2008-12-14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梓庄成名较早,明成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已称娄梓庄,“娄”为姓氏,“梓”则为故里之意,合并意应为“娄姓的故里”。民国六年称“楼梓庄”。

2 O& T6 T3 r3 ]$ c. I

http://eblog.chinabyte.com/sqsh/308/7725808.shtml

发表于 2008-12-1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14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在东坝三岔河附近有片汉代的古墓,60年代曾有人勘查过,不过至今没发现具体位置~~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么?

发表于 2008-12-14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8-12-14 12:3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论坛程序出错了.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y! m5 n7 V# W

敲错字还无法修改.

发表于 2008-12-14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库塔碑原来还有!王八和碑分着倒着!修河道之前就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推荐的这个网址真不错,,多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拆迁也搬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村子一拆也就全没了.其实这些乡土知识应该想法保留下来啊.......可惜........
发表于 2008-12-24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鱼的理想在2008-12-14 14:18:00的发言:
! D: `( X" _9 v' T6 R0 }9 `

据说在东坝三岔河附近有片汉代的古墓,60年代曾有人勘查过,不过至今没发现具体位置~~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么?

}& A! c5 \, M( H

回填了。。。

发表于 2009-3-24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Post By:2008-12-14 10:34:00

! Q( B" v$ }1 X4 x & H0 }6 x+ ^ w; N% B; o# B. X& g- b `$ r% L/ R. Y0 I* Y2 b% P1 j, M
$ r; E. h, D0 T7 p% Q0 G
 金盏乡位于朝阳区的东北端,乡域面积19.5平方公
里。它以金盏花而得名,“金盏”据孙承泽著《天府广记》中
载:洲西北25里(通州),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开似金盏,
故而得名。, 8 |! I$ b4 b& K' |- G

其实我最想知道金盏乡楼梓庄村的名称来历

/ S0 n* o4 R6 Q% z

上次发过帖了,没找到答案,希望哪位老师帮助一下,多谢了,

: U! N$ y' ~& L8 H

村子南部靠近坝河北岸有一座清代的古墓,墓主叫“扎库塔”记得是

5 C; C5 F: k: S6 _6 {6 L: Q

是乾隆年间的。小的时候我还在驮碑上玩呢。上面是用的满汗两中文字刻的。

( H6 F0 R' i9 Z+ e* o

楼梓庄村原来是属于楼梓庄乡管辖和南磨房乡的楼梓庄村重名,后来金盏乡和楼梓庄乡合并一个乡了,取名金盏乡。清代和民国时期属于通县管辖,解放后没建朝阳区时,属于通县九区。五几年并入朝阳区直到现在。

, X: Z+ C6 {+ p+ [: @3 c; o6 M

 

4 ^5 {$ a: e; \: j7 R& `1 U

 

, P7 V8 D5 W* S8 J+ h9 p2 h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称娄梓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称娄子庄,民国六年(1917年)称楼梓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楼子庄,1965年更为今名。“娄”为姓氏,“梓”则为故里之意,应解为娄氏故里。不知现在娄姓人家还有多少??

发表于 2009-3-24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Post By:2008-12-14 14:18:00

9 X j$ n% {& y) ~( W+ h6 {- h7 [% R, k: s4 f9 n: |/ b! i! s1 r" Q6 w% r2 k$ S5 t4 ?0 [, }9 S
8 B* r& A' w* I: @2 y" I; T, Y
* W+ z9 ?+ `/ s1 T+ F) v

据说在东坝三岔河附近有片汉代的古墓,60年代曾有人勘查过,不过至今没发现具体位置~~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么?


  3 }3 o% J* j3 Z6 {" j5 j; _7 d+ Y

三岔河村北300亩台地范围为三岔河汉墓群。已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多件汉代陶器,1986年5月又出土10余件灰陶器皿。

发表于 2009-3-30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谐音影射政要人名,并且涉及四川灾害,不妥,因此删去前三行文字。食烟火斋注。
. k' z# X7 ^5 Z; z/ f, @ e
 
0 S( C. Z1 a" b- g$ s# T, k
4 H* M! l( d, Q5 A0 [5 J

 

& S) p) P3 c) W- }7 L# J) J* g
0 E6 b* K$ m4 M8 h: a6 ~; y$ D: X! Z2 h9 s9 P- X4 q" a3 c- l; U( @9 D( i: r6 x. ]( n8 q* @9 M- {, Q( R0 |, D! A' y' ] F/ A- P: n
. d; X O0 [/ x, k4 H( f7 S

  河边横卧“资政大夫”
  本报讯 (记者潘澄清  实习生唐平)一块雕刻精美的清代大夫墓碑长期躺在朝阳区楼梓庄坝河边无人过问。“年代如此久远的墓碑应该属于文物,怎能随便放在河边呢?”偶然路过的纪先生看着没人管的墓碑很心疼。
  昨天下午,记者在楼梓庄坝河边找到这块墓碑。碑高约3米、宽1.2米、厚45厘米,仰躺在河道与公路之间的斜坡上,墓碑一角已经破损。碑首雕有二龙戏珠的花纹,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着:皇清诰封资政大夫扎库塔之墓。已经分离的龟形底座离碑身约有3米远,底座背面的方形小槽里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家住附近60岁的杨秀珍老人告诉记者,40年前这个墓碑就在这里,当时墓碑所在地是个大坟堆,墓碑后还立着个高大的“土馒头”,“但不知什么时候,碑和底座就分了家”。
  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分析说,这是螭首龟趺碑,根据墓碑上的文字判断,应该是康乾时期的文物。资政大夫是实授职位,属正二品文官。朝阳区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尽快前往勘察,确定其具体文物价值。
  本报记者  潘澄清 摄

发表于 2009-3-30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清国皇太子碑-北京金盏长店南宫碑
: e* m0 w2 [; L# R
 
$ L' w4 S; s5 s; \6 L' S4 o

: L& h2 a$ Z1 J2 ~$ v

4 `. C" G1 G N, H& Y( S6 R: [: E4 R! _; \5 r! D. b
) i7 @! u( Z% w/ r' ~ r# [+ o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众多的奇珍异宝之中,有中型玉雕一座。背景有山水桥梁,苍松翠柏之间诸多身着彩色衣服的仙人游行其中。这是光绪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宗室福锟给慈禧太后祝寿敬献的礼品。宗室福锟是何许人呢? % i. X6 S7 T: R, z) [) L

  查阅《爱新觉罗宗谱》甲册,才知道宗室福锟为康熙帝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裔孙,理恪郡王弘日为的四世孙,相当于溥字辈,生于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初五日巳时。他在咸丰八年(1858)戊午科中式文举人,己未科中式文进士,先后在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任主事或员外郎等职。光绪初年,授詹事府右春坊左、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担任过太仆寺卿、兵部右侍郎,作过西宁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四月授步军统领、工部尚书,五月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七月派充崇文门正监督,八月总管内务府。十一年(1885)十月赏紫禁城骑马,十一月授协办大学士,调户部尚书。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少保衔,十二月充八旗值年大臣。十六年(1890)七月署吏部尚书兼户部三库事务。十七年(1891)授阅兵大臣。十八年(1892)授专操大臣,九月授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闰五月因病奏请开缺,赏食全俸。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初二日寅时卒,享年六十三岁,谥文慎。福锟祖坟地在今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最初有地三顷六十亩,最后实有二顷八十四亩。这里大致分为大宫门、小宫门、三间房、老沈家、榆树底下五处寝园。福锟与众不同,他独自葬于大宫门南墙外,红宝顶一座,松墙子围绕。

6 |$ w* M" k: P) ?2 a

  大宫门为康熙帝之孙、理密亲王允扔第十子弘昀葬地。弘昀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初八日亥时。乾隆四年(1739)十月,其二哥弘暂“自视为东宫嫡子,居心叵测”被削爵后,由他承袭理郡王。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授宗人府右宗正,二十二年(1757)充玉牒馆副总裁,三十年(1765)十一月总管右翼宗学,四十一年(1776)九月任正红旗汉军都统。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二十七日巳时薨,享年六十三岁,谥曰恪。大宫门坐西朝东,前有月河,河上架有三孔神桥一座。前行是碑楼,内立近四米高的驮龙碑一方,碑文满汉合璧,立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碑楼西边不远有南北朝房各三间。正对碑楼是宫门三间,六扇大门。宫门南北是红色的围墙。进宫门为事殿三间,顶覆绿琉璃瓦。享殿后边是个建在月台上的院落,中间是琉璃门——座。院里居中大红宝顶一座,南北各有小宝顶一座,后边是圆弧形的“跨栏”墙。大宫门内外植有松柏树。

* m1 F1 ^/ S k9 a4 r

  理郡王府爵位世降一等。理郡王弘日为之子永暖袭贝勒,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绵溥袭贝子,嘉庆六年(1801)卒,奕灏袭镇国公,十年(1805)革退,在嘉庆十八年(1813)因在紫禁城中率领干余名火器营兵丁镇压天理教起义有功,一度被复爵。他们三辈的墓地建在大宫门东南,俗称小宫门。宫门坐北向南,大门六扇,石阶五级,旁有礓礤。圆形墙圈内,红宝顶三座。小宫门西侧有坐北朝南的殿堂五间。

- ^& m. e2 ~5 Q5 |; [

  这以后,奕灏的后人两支和奕灏族侄载岱等另立坟地于大小宫门南侧的三间房、老沈家、榆树底下,共三个地点。奕灏儿孙没有承袭公爵,先是辅国将军,后是奉国将军,孙辈福锟在光绪年间贵显,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俗称福中堂。

' h x0 f! I; }1 H! M. T

  民国初年,大宫门南北两侧还住着守陵户李家两户、王家、周家各一户,备有土枪,遇事能互相联络,守护得力,一般土匪不敢靠近。1938年,本地“老虎”聂洪儒使了离间计,孤立了两户,在农历五月十一日突袭大宫门。王凤山在抵抗时被枪击中,死去。聂洪儒将宝顶刨开,将殉葬品掠走。

# A, M8 y$ Y/ X% g

  早年,长店村王爷坟除松树外,有红黄柏,粗五、六尺。还有杨、榆、槐等柴树,南头有柳树。均被坟主一次性卖给了木厂商人。日本投降后,四家坟主合计好,按四百万元的价格把地卖给守陵户四家,因有人从中取利,李林家和王家不买,以致被抓过壮丁,迫不得已买了地。解放初期,大宫门的建筑还在,后大宫门被拆平。理郡王宝顶旧址在二队场院偏西,当初地宫是棚板石结构,停灵三口,骨殖在被盗后无存。驮龙碑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倒下来。


-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还得多和村里得老人多聊聊。我刚刚遛弯又去了一趟,四周都有人家,唯独这个大院黑黑得,从外面看院子里还有棵大槐树,院子是从外面砌上的,记得小时候这个院子得门道可是凉爽。。

- j8 F4 G& Z s, ~4 I1 s. r

 

( D2 x. a6 D; R/ z! O0 l5 E; Z, y

怎么还和萨达姆联系上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您能多指教一点,我对乡史非常感兴趣。。。愿洗耳恭听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您告知的历史,听说过民国时期在通州北部包括楼梓庄,徐辛庄,宋庄这一带闹得很厉害呢。。。。

发表于 2009-4-8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梓庄村萨载墓原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家族墓

1982年当地民国土匪后裔摧毁了楼梓庄萨载墓引发了伊拉克杜贾尔村 143人被屠杀村子被夷为平地。5 U% T0 Z& _) b

发表于 2009-4-7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梓庄的那个民国老四合院应是土匪大院-并不是地主大院。

发表于 2009-4-7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载墓和扎库塔墓王村坝遗址都是被民国土匪毁坏的,中国非原住民执政摧毁原住民文物的事件在楼梓庄村凸显。楼梓庄地主后代为清朝当过政府官员死后被封爵封地立有诰封碑的后人为楼梓庄地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听说过村里原来由个萨家坟,长知识了,康姓地主是民国初年从管庄搬来的。王家坝也听说过,具体地点不知道。不过我说的那个四合院确实是地主家的院落,昨天我还有特意看看。

发表于 2009-4-7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历史记载楼梓庄原名王村,附近有王村坝遗址,王姓为楼梓庄最早的原住民。楼梓庄清朝有扎库塔墓和萨载墓,王姓家族,扎姓(张姓)家族和萨姓家族(伊尔根觉罗)我们认为是楼梓庄的领主。楼梓庄村没有康姓家族和杜姓家族文物,我们认为康姓家族和杜姓家族是楼梓庄的民国土匪家族。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没有姓娄的了,村里的大姓是:杜,康,王,三家。

9 W/ q1 \* W7 N

不过据听说楼梓庄搬迁会搬到长店,长店那里已经开建小区了,前几天路过还看见在打桩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康,王三家民国时期都是地主,现在楼梓庄村幼儿园西边还有一座特别老的四合院挺大的也,是建国初期时的楼梓庄乡政府所在地,后来改成楼梓庄服装厂,那个四合院民国时期是姓杜的地主家的房子,小时侯进去玩过,挺大挺不错的青砖灰瓦的,现在还有,被当做出租房了,不知产权属于哪里?现在金盏和楼梓庄合并了,楼梓庄也要拆迁了,估计这个老四合院也保存不了了。比较可惜。有一本书叫《贫农家谱万代传》就是写的楼梓庄人民公社的。写的比较朴实细致。
发表于 2009-4-1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有为1917年被宣统皇帝授予粥德院副院长的爵位,楼梓庄属于粥德院的土地,康有的后人及其家族民国时期在楼梓庄村成为地主。

. } T$ L/ f [5 Y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我看的《《贫农家谱万代传》》中记述有一点点的出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0:56 , Processed in 1.49819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