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_( C1 M( t
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参观完美术馆举办的“莫高窟”大型艺术展览,我买了关于莫高窟的书籍,翻开扉页,一张灿烂笑脸映入了我的眼帘,她有着风花雪月般浪漫的名字——樊锦诗。fficeffice" />
4 f7 N0 V7 \& f2 _. `. B! Q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可能非常陌生,不禁会问樊锦诗是何许人也。她就是敦煌研究院院长,同是从事古代建筑研究的她,并没有像林徽因那样声明远扬,取而代之的是默默无闻近半个世纪的无私奉献。一个彻彻底底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女子就那样坚定的留在了大漠,在莫高窟度过了整整42个岁月蹉跎,如今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可是她依然奋斗在莫高窟,致力于莫高窟的保护工作。 1 J8 P% R) d; s
[分享][原创]分享人生——注入浓情于事业的樊锦诗
% q o2 d, {3 M3 O p7 x扉页上的照片
! g0 k& I8 g7 W* I0 b我揣摩着这张布满岁月痕迹却依然美丽的脸,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一个正值青春年华像花一样绽放生命的美丽女人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黄沙浩渺的大漠之上?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这样一个女人用尽毕生精力去坚持一个梦想?是什么让她倾注了全部的情感,用火热的激情去工作去燃烧那执着的理想?毫无疑问,是莫高窟赋予了她无限的动力和激情,是莫高窟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让她凝固在这月牙泉边,用生命去续写莫高窟的历史。
. O! y1 t) ~3 T早在佛教兴起之时,南亚次大陆佛教徒活动场所多为石窟居室式,中置象征物,主要是小型的象征性的塔,四周小龛式居室住人。中国最早凿建的石窟寺在新疆地区,始于东汉,受南亚次大陆风格影响。十六国和南北朝时,经由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传到中原,并向南方发展。中原地区早期石窟的建筑,沿袭南亚次大陆于窟内立塔柱为中心的作法,并明显受到汉化建筑庭院布局影响。如,四世纪末建成的云冈第六窟,窟室方形,中心立塔柱,四壁环以有浮雕的廊院,北面正中雕殿形壁龛,即是一例。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石窟寺逐渐成为宗教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而发展成为融合建筑、雕塑、壁画、装饰等艺术的综合体,是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中国代建筑的一种特有的形式。 2 Y, d5 a# |7 y* Z6 ~& j2 @
目前在中国,现存于世的保存完整的大型石窟有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而网络上则都把麦积山石窟省略掉了,其实除此四大石窟之外还有榆林石窟、炳灵寺石窟、响堂寺石窟、克孜尔石窟、巩县石窟寺、柏孜克里千佛洞等很多经典的石窟寺遗址。我国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在地面上早已荡然无存,而石窟寺中的壁画,仿木构建筑形态,为研究我国唐代以前建筑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而丰富且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5 ^2 L) H" k% J; f$ W0 k9 _7 W! U+ {而让樊锦诗着迷的敦煌莫高窟,因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而被誉为“艺术宝库”。相传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僧乐樽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建树。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有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壁画的内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国从6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史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 ^3 e6 \' Q6 E' u* [3 @1 B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画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家常书鸿">家常书鸿ersonName>先生放弃大城市里的教授职位,带着全家来到敦煌莫高窟,守护这个埋藏在沙漠里的文化宝藏。20年后,还是北大考古专业四年级学生的樊锦诗在石窟寺研究大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家宿白">家宿白ersonName>先生的带领下,来到神秘的敦煌。从此她便像沙漠上的胡杨林,扎下了深深的根,留下了单薄而顽强的身影。 1 B! W, P7 P9 J, j7 F
- \6 S R4 v3 |- j
谨以此文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用毕生奉献给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一线学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