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8|回复: 2

[原创]京西石板儿瓦房宅院——扶持一下,打造成地区名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8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志性的建筑,是城市的名片。这话拿到村镇来说也是一样。特别是要发展旅游的村镇,都应该打造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作为让人们认识本地区的名片。近来,为发展旅游,各地把原来残存的庙宇进行了整修,甚至重建。现在各种广告宣传中提到某某旅游区,伴随而来的画面往往是一个上边有飞檐走兽琉璃瓦顶、下边是个半拱门的红墙黄瓦的庙宇形象。京西旅游的好多宣传广告也是如此,个性极不突出。 ' C6 v8 a0 j+ X! i0 |; @

     能不能在京西妙峰山麓找到一个除了庙宇的山门、大殿之外的,更富个性的、地区性的、标志性建筑?笔者认为是有的,那就是石板儿瓦房宅院。

l) j+ N2 N. z3 m: C

     无论是在明成祖建北京时应召过来的,还是在近代经商,路过这儿,看此地风水好而扎下根的,京西山麓的村民,有不少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我们定位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中上等的农户之家来谈这个问题。

& z# V* t; p- b {, N* ?

从住宅的设计上,很多人与山西的大户人家的住宅设计有渊源,而且又结合了当地风俗和物质条件。

, r& @& l- `7 P0 {1 }6 P5 z

    京西山村的宅院设计虽然没有像山西那些大户人家有大排场,建造成“王”字型,或“双喜”型的,但在设计理念上和山西那些大院是一样的。从总体布局来看,一般人家按横着的“日”字型建造。前院是生活区,后院是放牲口和家具的地方。根据经济条件,在生活区,有的建成“三合房”,有的建成“四合房”。一般是正房(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在院子的东南角建一个朝北,或者朝东的,带过道的大门。所谓“过道”就是用一间房子,前后开通,在临街处装个大门。若这个大门是朝东的,院子又不大,还要在门的里外各建一个“拐脖影壁”,据说这样能圈住财。有的人家还在影壁外朝东的墙上写上“紫气东来”等大字,表达日子越过越好的愿望。

, O0 I/ t; z4 B$ E# Y5 T

     石板儿瓦房宅院是指堂屋,即院里边的主房房顶是用当地产的产的青石板儿作为顶瓦建筑的宅院。100多年前,当地制瓦的技术还不发达,琉璃瓦在一般的家庭使不起,用石板儿打造屋顶成为主要做法。用石板儿造屋顶,在设计上,房子的“人”字型房山花比较陡,而且要掌握好角度。这些青石板大约有一两公分厚,大小不一,建造的时候由瓦工在放上灰泥找平后一层一层地从下到上码到房顶。为了防止石板下溜,也为了房子更加美观,在石板上面按房间,每间房还要压上两三路布瓦。用青石板做的屋顶,对人来说,在屋里生活冬暖夏凉,成为当时村庄流行的主打建筑。

* V& H$ x. s, x2 l. g

由于青石板儿分量比较重,所以这种房子的其它用料也是比较讲究的,大多也产自当地的山中。比如它的房基一般都要采用多块当地花岗岩打磨成的阶条石。它的房柁、柱、檩等,大都采用当地多年生长的木材。建房时首先要立好“四梁八柱”,而且都用隼槽联接,保证做到“墙倒屋不塌”。墙壁用当时烧的大青砖采用“磨砖对缝”的方法砌铸而成。近100多年来,尽管当地经历了多次战争、社会动乱的洗礼,也经过较大震级的地震,有些比较能保存好的寺庙等建筑都  损毁了,但个别当时建的,用工细、用材好的石板儿大瓦房却仍然保留了下来。

) O, g7 C" p% W' T- P/ n T* {

    石板儿瓦房宅院的内部构造也是独特的。一般家庭,正房中间的三间是连通的。从堂屋大门入内,右边是沿山墙的大火炕。一般家庭的火炕是用土坯砌的,讲究的家庭是用大方青砖砌的。炕沿木头的材质是显示一个家庭的贫富实力的地方。好的家庭的炕沿是用当地的臭椿木制的,没疽没疤,越磨越亮。进门左边是雕花木隔扇,隔扇后右则边开门进入里屋。当地生长的榆树、槐树,洋槐树等,是做房屋木件的主要材料。京西地区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傻姑老爷第一次随夫人回家拜年。老丈人的家人问:“姑爷,你知道这堂屋的柁、檩、窗户、门是用什么木材做的吗?”新婚的夫人看丈夫答不上来,解开自己的前襟敞了一下怀,提醒他是槐木的。没想到傻姑老爷看了夫人的乳房,立即回答道:“咂儿木柁,咂儿木檩,咂儿木窗户、咂儿木门”。“哗——”老丈人全家大笑。这个笑话说明当时以能用上一色槐木的柁、檩、窗户、门为荣耀。

% R' k) H5 Y! Q1 S' f6 X

     如今,除了翻修旧房,用石板儿作屋顶建的房已经不多了。但笔者注意到这些以蓝灰色调为主的石板儿大瓦房及其宅院仍有留存。像戒台寺有几间经房、前不久开放的马致远故居,古香道边上的环谷园丁香院、以及北安河等村落中星星点点的老式民居,还都是这种石板儿瓦顶式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北安河不远有一个叫周家巷的村子,有一所宅院叫“大西院”,那是典型的京西石板儿大瓦房式的四合院。张国立等导演在北京附近的影视城没建好的时候,曾以此为背景,拍摄过《我这一辈子》《小女人》等表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平民生活的电视剧哩!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青石板大瓦房即使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城里也是少见的,只不过是窗户、门等稍像一点而已。

- _: Q R& y; Q

     总而言之,石板儿大瓦房式的老宅院已经不多了,以后恐怕连维修这种建筑的工匠也找不到了,原汁原味的建筑材料更甭说了。而作为建筑史上的一个遗产,我们何必不扶持一下保存下来,把它作为曾经有的文明的例证呢!这也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呀!

, v8 g$ b" l U+ r! v2 w+ R( f6 d

+ h; y& o6 J0 A& t6 @

' L; z! t' S+ P: y, A. U

诗曰;取材西山下,青石作屋瓦。

+ }/ ~# v0 {1 E+ y

      碧峰蓝烟缀,夕照金辉洒。

# x# G! C% Y' ~9 {$ F

      蕴育数代人,传承不奢华。

$ b, H6 w. T6 Y! H

      一朝春风到,旧院绽鲜花。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半瓦的房子过去城里也不少,琉璃渠厂商宅院那个就是,这次维修不知道为什么改成全瓦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5:33 , Processed in 1.11778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