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31|回复: 7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含1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4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R$ k7 @7 {* D

从地形地貌上看,孤山处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自孤山往北地势抬升,形成丘陵台地,再往北则是连绵的高山如同一道屏障。这道东西走向的山脉在明代易州志中被称作太嵬(音伟)山,“绵亘千里,势插云霄,乃州镇也。十景有太嵬烟岚”。孤山向北的第一个村子豹泉就太嵬山前的丘陵台地上。豹泉原是一个村子,后来扩展成东西南北四个村子,原址在东豹泉村。


* ^1 h8 ?/ J( h9 h5 ?, |

从豹泉村仅存云集寺残碑的碑文得知,云集寺早在唐代咸通十五年就已存在。此外村中原有敬德庙也被认为是唐代所建。由此推断,豹泉一带唐代已有聚落。唐末的救燕大军很有可能从村中经过。


$ y4 U$ }5 V7 _9 P7 a( D

从豹泉村再往北行,有多条道路可供选择。往东北方向是条大道,即如今房易路的走向,早年没修公路时也可走大车,通向娄村、张坊一带。正北和西北方向都是小道,只通行人、骡马,且要翻越大山,通向千河口、西关上和十渡一线。


- W, A" h% |; S: ?

我们分析,大道,救燕大军是不会走的。因为沿大道走,就要进入涞水县的平原地区。而平原行军恰恰是救燕大军之大忌。


/ v9 x* A& {' R3 q8 ?

早在救燕行动开始之前的4月份,最先集结的救燕部队已开进涞水县,其中一部深入到涞水与涿州交界的祁沟抓了契丹兵的俘虏回来。这表明,围困幽州城的契丹兵马已跑到幽州以南的房山、涿州一带平原活动。


9 }9 \9 Z* ]% v2 o- u

侦察到敌情,救燕部队没有贸然前进。他们的将领意识到:敌众我寡,敌多为骑兵,我多为步兵。若平原相遇,敌众多骑兵会将我军围而歼之。况且敌军还能轻易截获我军粮草,让我军不战自溃。“不若自山中潜行趣(取)幽州,与城中合势。若中道遇虏,则据险拒之。”


% ]- L, ~0 e# G

既然是走山道,那么从孤山经豹泉向北走哪条路呢?摊开地图清晰可见,豹泉北面的大山之中,几条南北向大沟首尾相接、一字排开。沿着这几条大沟形成的通道,从豹泉经孙家坟、车厂、色树可直达西关上。西关上再往北偏东方向便是大房山。我们已知救燕大军最终沿大房山行进,所以他们选择这一通道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E* `5 E6 v7 z

另外一个因素,行军作战的战术需要也注定他们非选此道不可。救燕大军“山中潜行”有一箭双雕的两个军事目的:一是不被敌人发现,二是能发现敌人。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行军通道既不能在山边,也不能在远离平原的深山中,它与平原只隔一道山梁就够了。这样就能作到“于山上列帜以望之,戎马之来二十里外可悉数。”


" e9 m) H& z1 G' f

孙家坟——车厂——色树一线的行军通道完全可以做到。它与东面的涞水平原差不多就是一山之隔,在山中行军平原上的契丹兵发现不了,而只要在东侧山梁设瞭望哨,平原上契丹兵马的活动就能观察得一清二楚。如果不走这一通道,而是进入西北更深的大山之中,行军倒是更为隐蔽,但也无法发现敌军了。


- W( @. h5 F6 Z& t- q

大的走向确定了,接下来需要实地探寻一下,这几条大沟中,有没有可供行军的村道、古道,

4 i' P! `) Q- A) k1 d9 N \* C

救燕大军能否在这条通道上实现秘密的军事行动?


/ A, L; d. u0 v; e1 G7 D

豹泉北边的孙家坟村位于大山脚下,从孙家坟往北走才算真正进山(从孤山往北还只能算是上坡)。孙家坟北沟(居然忘了向村民打问沟名,先暂用此名)是一条浅而宽的大沟,沟底平坦开阔,现今被大片的玉米地和果园占满。沟两侧高山耸立,当年救燕大军在此行军隐蔽性该不成问题。即便是在山中行军,他们也还是采取了“衔枚钳马”的方式,尽量不出声响,既不能让你契丹兵看见,也不能让你契丹兵听见。


, B n, P7 J* I$ O0 g! O

远处垭口看上去很低,难怪当地人称其为半截岭。沟中一直有可行农用车的大道,快到沟顶才见较为原始的小路。小路顺沟直对垭口而上,路上多有碎石、柴草,有的地方能看出经过修筑的痕迹。尽管沿此路赶牲口上垭口也还行,不过从曲折度、平缓度、宽度来看,它不大象使用多年的老乡道。凭感觉,沟的一侧山麓上当有一条更为平缓迂回的老道,可惜我们没来得及找。


! y. m7 h5 l& o4 T$ \+ D. D/ M

半截岭是救燕大军翻越的第一座山,虽然不高,海拔也就300来米,但对于带着武器装备的军人来说也够他们爬一阵的。翻过垭口下车厂南沟有小路直通车厂村。从垭口处沿山脊东上制高点,当地人叫锅底山,站在山上东面平原地区尽收眼底。当年救燕大军的指挥官多半会派人在此放哨瞭望。


# w! ?6 @- D0 u( U

来车厂村之前,曾对救燕大军能否秘密通过车厂存有疑虑,因为地图显示,车厂地处涞水平原的边缘,与平原之间没有大山阻隔。一到车厂疑虑全无。车厂三面环山,且地势大大高于平原地区,整个村子如同藏在山里一样。村边还有小山数座,设防设哨易如反掌。村后谷地开阔,藏个万把军队不成问题。


& x8 t: O8 g' P

按老乡所言,易州(易县县城)到车厂整50里(易州——李家坟20里——豹泉村8里——孙家坟6里——车厂16里),这差不多就是古代将士山道行军一天的距离。车厂有可能是救燕大军第一天的宿营地。只可惜车厂的历史难考,车厂一名据说始于清光绪年间,其前身崔各庄何年何代就有还无从知晓。村南小山上原有老奶奶菩萨庙现已重建,原碑字不可辨。


8 r: j7 r4 _6 q* d% T; \ J

从车厂继续北行去色(当地人发音shai,三声)树村先进车厂北沟,途径有几户人家的北山庄,也是快到沟顶才转为小路。小路清晰,直对垭口而上。爬到一半,竟然遇到冲沟形成的陡壁,虽有人工凿出的石台不难攀登,但毫无疑问,此道非带着骑兵粮草的救燕大军所能走的。要么还有一条好走的路,要么救燕大军就根本未从此处经过。


: u K" j# F" N4 A* T

果然我们在左侧山麓上发现了踪迹,那里隐藏着一条迂回上山的老道。路宽近一米,有的路段还铺有石块,遇沟坎开有道槽,遇岩石开出坡道,修得十分精心。只是此道被柴草石块覆盖得时断时续。看得出,已多年没人走了。这条老道才有可能是救燕大军所行之路。


9 D& c" j3 L8 I, A/ R

翻越北岭对于救燕大军也不算难,垭口海拔同样300来米。翻过垭口便是色树南沟。一条土石公路从色树村顺沟而上修到了垭口并一直修到山顶(据说是为了搞养殖业)。有此大道,一旁的老道更是没人走了。从车厂一路走来可见东侧山梁同样有几个制高点可设哨瞭望,救燕大军在此行军依然很隐蔽、很安全,绝不会遭契丹兵偷袭。


+ l) B3 w& W; V

车厂到色树十几里山路,若走公路绕行要二十多公里。色树也是一个古村,《易水志》上就有色树岭这一村名,西边山上旧有古庙、古钟、古碑,可惜文革时毁了。


+ z& c' f5 d& s6 R1 k; l

从色树继续北行过去的走法是过东水峪村,如今一片湖水档在了面前。原来这里修了宋各庄水库,东水峪村(原址)连同原有乡道已沉没于水下。往北去只能绕行环湖公路。现在的宋各庄水库正被打造成天鹅湖景区。环湖公路已基本成型,临湖别墅也初具规模。听老乡说,今年春上有80多只天鹅飞来,修路放炮又把它们吓跑了,估计上冻前天鹅还会来。


, C0 J) w8 d' Q+ ~/ B

隔着宽阔的水面向北仰望,一道更高更险的山岭横在前面。山峰峭立,坡陡沟深,完全看不到半截岭和北岭那浑圆的山头、低矮的垭口。当地人称其为三皇山,翻过山去便可饮马拒马河。我们不禁为救燕大军担心,他们能翻越这道天险吗?路径在那里?“涉诼水”(渡拒马河)的渡河地点又在那里?

) _8 T3 D: t! I+ D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Q8 T6 |5 P' ~/ ]9 V0 y

云集寺残碑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1 `# \! \, `$ s" @) z g+ A

敬德庙遗物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 `* s- n$ x7 u; v8 p. f1 h

半截岭垭口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q' P' A, r0 F

孙家坟北沟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t/ [$ o: K4 A- U) Q; R

北岭古道上的道槽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p/ r3 }7 @/ r8 [3 X* E

北岭古道遗踪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e4 K) r: ?! M

北岭垭口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2 u; o4 X! V, q9 m2 g t! H

车厂北沟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u' O: F6 p# K; \

色树南沟及远处的三皇山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0 P/ ?4 y! Y5 f+ t1 t* j: F1 Q

由宋各庄水库演变成的天鹅湖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8 D7 z3 h2 Z" ^6 Y+ v

房易路上的秋色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原创]“循孤山之北”──试探“周德威收燕之路”之二

( A: _& z/ b7 ~2 w( l/ Z5 L; |

途经的娄村镇江塔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的文章,文章图文并茂,加精.期待(三).
发表于 2008-12-5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风景,碑和王八都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鼓励,年底前可发之三之四。十分渴望能有人与我们一起探索“周德威收燕之路”,拍砖都行。
发表于 2008-12-9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
发表于 2009-8-29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图文并茂,好。
发表于 2009-8-29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受益非浅!怎么找不到一了?
发表于 2009-8-3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ang916在2009-8-29 12:53:00的发言:
好文, 受益非浅!怎么找不到一了?
, D! {0 Z) {) ?4 O# `$ a4 O: V8 n

有一,这是孤山影的第一篇文章,已经加精,但没编(一)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07:50 , Processed in 1.1443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