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14|回复: 10

天蕙斋鼻烟:即将消失的老字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1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11-18 | 北京记忆6 天蕙斋鼻烟

& T9 g, n; O7 g: S4 z- b
+ s1 W- H# }- x6 y! A
" |5 |. N9 P; @5 ^& U1 J* d9 v$ E

 

/ b% x! C/ P6 W9 [" i

天蕙斋鼻烟:即将消失的老字号

! {* P! a. p* N6 t0 w% Y

Tianhuizhai Snuff : a famors legend fading away

* R8 a2 E5 W& S6 z% g

 

6 T* K* k& `, \

    “于谦的爸爸爱闻鼻烟,去大栅栏的天蕙斋,把脑袋往柜台玻璃上一放,劳驾,您一个鼻子眼给我塞二斤。”郭德纲的一句相声,让“天蕙斋”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可这“天蕙斋”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北京的老人们才知道了。其实如今大栅栏食品商场中仍然保存着“天蕙斋”的专柜,这也是如今北京唯一的鼻烟品牌,98年已经停产,售货员说,至今还剩下不到300斤存货。“这些卖完了,咱北京的鼻烟就再也没有了。”
    如今,第二批商务部“中华老字号”正在申报中,大栅栏食品商场将这即将消失的“天蕙斋”报了上去。

( s/ I5 ?1 i8 |7 j o( P6 a9 W

 

8 x; Y2 ]0 B1 D0 l

一个多世纪的鼻烟铺 重张大栅栏

2 `4 |% k# N7 E' q

! i/ G/ k' i8 y) c" G

    据记载,约16世纪时,鼻烟随着传教士漂洋过海,从现在的福建一带登陆了中国。
    今年7月31日,经过整修的大栅栏重新开街。在路北21号的“大栅栏食品商场”中,“天蕙斋鼻烟铺”的匾额挂在最靠里面的柜台上。两包香烟大小的棕色粉末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一两一包,36元。袋上写着“北京传统特产鼻烟”最下方则是“谦益和鼻烟加工厂出品”。售货员介绍,这些鼻烟都是十年前的产品,自从1998年进最后一批货后,这个曾经位于朝阳区金盏乡北马坊的鼻烟厂也关张了。并且,天蕙斋、谦益和鼻烟加工厂从没生产过鼻烟壶。

7 i: Q6 x$ E. o* W. {

 

D; f8 H3 |' F( o0 p9 S1 h

曾经数十品种 如今只剩两种

# S/ }6 U5 D- C2 y D4 P5 x

1 p% c4 k9 |* m' u* j0 ?+ `

    透过天蕙斋柜台玻璃,可以看到几个大纸包和几个小塑料袋,除了品名和产地,小塑料袋上还写着“茉莉”和“桂花”。售货员介绍,现在库存所剩的只有这两种鼻烟,总数不足300斤。据记载,天蕙斋出售的鼻烟曾经分为数十个品种,分为“酸、膻、糊、豆、甜”五味,更有“一级为高万馨露、二级为万馨露、三级为万鲜露、四级为万蕊露、五级为高万花露、六级为万花露、七级为御制露、八级为茉莉露、九级为双花熏、十级为坯子”的档次划分。

# H# D$ S% x; o2 I

 

! e9 W [1 p; l: O4 l, T. g2 t

   “我跟售货员说了,让他们把剩下的两个品种都留下一些,也许将来这东西也只能在博物馆看见了。前一阵子聊天,售货员说从货底中找到了一包万花露,顺便就给卖了,想起来还真挺心疼的。”大栅栏食品商场副经理曹秀英说。

0 l# I5 E6 V1 Y8 U2 w. z: K9 j7 I

 

# z3 G" l& z2 Z8 X8 R. N

小店曾为梨园乐土

, A: F7 x. d( V" F; s! x# l

 

3 F2 A: J: `' j$ d: u- @7 |

    如果将时间倒转60年,此刻也许谭富英、马连良等梨园名宿,正在店中谈笑风生。曾几何时,大栅栏副食店中工作的年岁较大的售货员们,大都听过老售货员们讲的故事,清末民初的时候也正是天蕙斋的黄金时代,据传,谭鑫培、杨月楼、俞振飞、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谭小培、谭富英、王瑶卿、金少山、侯喜瑞、李洪春、丁永利、李万春等梨园界男演员都喜闻鼻烟,多为天蕙斋的老主顾。

" K, `5 y' A3 v3 I" B

 

, J; }* _, F8 J# w9 C

外地老顾客定期邮购

- T3 n6 P- d2 n X/ G; r

 

1 Y9 y# g( n c0 |( A3 q

    走进大栅栏副食品商场,果脯、茯苓夹饼,售货员们忙着给顾客们打包着各色糕点,天蕙斋的柜台前则冷冷清清,偶尔有人走到柜台前,问得最多的就是“鼻烟能治什么病?”

/ s6 z9 G6 h% a* I' v7 y

    “有个江苏的老人,经常让自己的孩子打来电话,询问鼻烟的种类,并且每隔几个月,就会给我们寄来钱邮购一些。老北京人也有特地来买的,有的老爷子明显懂行,跟我们能聊上半天,高高兴兴买几包回家。鼻烟这东西,一包就能抽很长时间,这些年来,特地来买鼻烟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已经很难遇到了。”

a; v4 M& L7 y( V8 D3 i3 Q% N& P

销量日减 鼻烟厂十年前关张

7 q# m* m2 i, V/ R1 W

 

* B, s, J* y/ F+ d; P

    一指厚的“中华老字号”申报表中,夹着两张发黄的信纸,信纸的红色抬头为“北京市朝阳区谦益和鼻烟加工厂”。据大栅栏食品商场工作人员们说,这个加工厂就是曾经天蕙斋的厂,1956年重新创办。受销量日衰的影响,其中不乏几次断续。

: p) Z+ k2 {" ^ y+ _

    这封信则是1993年谦益和的老师傅郭恒益所写,“38年的北京,已经是鼻烟畅销的晚期了,由于日本侵华,对交通有好多地方不便,鼻烟由此小路逐渐减少。……70年前后我看到参考刊登,蒙古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访问印度签订3万斤鼻烟的项目,中国生产鼻烟的几百年历史,基本告一段落。传统产品的消失可惜,但是还有少数爱好闻鼻烟的老同志,买不到鼻烟,是相当的苦恼,不断来信。”

7 a" j0 A9 V0 D$ k* U$ y" C3 ^

 

- v- z4 H' w" g+ a/ p6 g

    1986年,刚刚退休的郭恒益再次在朝阳区金盏乡北马坊办厂,恢复了鼻烟生产。仍然是由于销量不高,生产至1998年再次终止。郭老如今已经下世,记者试图通过大栅栏食品商场和北马坊村委会寻找郭老的后人,遗憾的是均因时间太久,失去了联系。

* R" ^5 I3 W) v, I1 H- A, N3 C: H

 

' S7 x1 z3 {- X7 Y: D. N

真实发展史 部分已经失传

3 s! N7 o |" b' i3 J) D/ T

 

, m1 Q7 a4 w4 |. E( w0 m

    曹秀英回忆,1990年前后,“那个时候我们进货,一次都是几百斤到千斤,品种也有四五种。进货一次都能卖个两三年。”打开申报表,里面打印着天蕙斋的各时代历史。“这些东西,有些是我们从生产厂了解到的,有的是我们老员工记录下的,有的是我从宣武区档案馆查到的。但也有的,是网上查找到的资料。我们认为,这些历史都是可信的,但也肯定也有一部分发展的历史,已经失传了。”

- h* q$ c( T' H( J2 l

 

9 y8 Y* L! k5 R/ ]3 i- d

    申报表中,“天蕙斋”于1821年创建,但创始人杨运峰,据记载则是庚子大火后,1900年于大栅栏重张鼻烟店的杨家后人。“并没有证物记载下1821年创始人的名字,但肯定姓杨,是满族人。由于没法查到具体姓名,我们只能用重张的杨家后人,作为创始人申报了。”曹秀英说。

( o1 `, s* Q3 l1 K4 S

 

- k+ d. e& w, d

胡子兄弟:80年代初这东西好卖

: C3 j# I f% a1 ^) u1 N

 

/ f! `( T( w" u% U) M' N; _- ?

    在官园花鸟鱼虫市场,记者找到了老北京人中颇有名气的二十多年烟叶老卖家张先生兄弟二人,不少老主顾称他们“胡子兄弟”。烟丝、烟叶、国产的、进口的、各种口味的,上百种摆满了3平米的小门脸。可说起鼻烟,“胡子张”摇了摇头,“已经没有卖的了,谦益和的鼻烟应该是北京本地最后的产品了。”

# i* c, ?: D. s" w9 \/ r5 _

 

3 I2 R4 T* Q2 j% x6 \0 W# r

    说起二十多年前,“胡子张”却还记忆犹新。“80年代初鼻烟还算是个正经产品,卖得挺多,一个星期总会有几拨人来买,一买就是一大包。随后就越来越不行了,现在我也不进货了,外国的鼻烟倒是不难找,但人们都说不是味儿。”

' X8 `( {2 W7 ~, v2 T0 h/ {

 

& l9 g! t. X" Q! ]6 x3 p

    在官园市场旁的另一家烟摊,摊主拿出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约有四五种鼻烟,里面有比香烟盒稍大的西藏产鼻烟,和山楂片大小的埃及鼻烟,以及胶卷大小的印度鼻烟。“现在买这东西的人大都是拿着玩,很少有正经抽的人了。”摊主说。

: W. t/ c k3 m; d3 @/ G

 

4 a7 f' R, v# c6 l! Q

鼻烟壶中缺少的东西

$ J1 ^6 K; [) J1 d

 

. W; j7 g4 X- n/ g

3 P1 Z) M. A0 k1 }% {

 

9 _8 d3 }) O' }, T

; b. D! x# G7 y: D7 _' _& U5 l6 k

 

, s1 x5 G. R! v2 E8 l: l

8 S' `! h. n9 W: B

 

8 J" n. K, V% t7 k# i, j, _

0 F& E. [8 I0 U, F

 

' ?3 ] ~4 c0 O* c

7 ]3 Q/ V" \4 O& w* ~ y2 K" o0 k

    走遍东西琉璃厂,卖鼻烟壶的古玩字画店不下20家,却没有一家卖鼻烟。“鼻烟?您是说鼻烟壶吧?”很多摊主如此回答记者的问题。从头到尾,只有8个摊主说出了“听说大栅栏还有卖的”,而其他的摊主大多摇摇头,“这路东西恐怕早就消失了。”

9 M; r: f7 O* y. O+ T

 

4 q# e4 Y$ Z; h! M! g

    “鼻烟壶漂亮,可里面已经没有末子了,就好像一个人没了魂儿。”1938年来北京闯生活的赵记勋老人说,早年他也吸过鼻烟,“不记得牌子了,这东西也没那么大瘾,但是感冒了闻一下,鼻子顿时通气。”

6 w& e C6 d" }/ f

 

l3 c; {% @/ m, m" G$ Z* R) }

“茶越喝越好,烟越抽越差”是讹传

' n+ {) ?4 Q2 N) i- m$ q! O+ E

 

6 S5 ^7 L( U2 X( n% A: y+ _ |

    老北京人抱怨烟卷不好抽,经常会说到这句话,“茶越喝越好,烟越抽越差”。而实际上,这句话本来的说法是“鼻烟越闻越差”。北京民俗学会会员韩硕,给记者讲述了鼻烟的具体分类,一般来说,鼻烟分为“洋烟”、“闻药”和普通烟三类,最早的洋烟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高档,今天已经难觅踪影;而“闻药”则是旧社会慈善机构“理门”(注1),为戒烟、戒毒、戒酒等人群所订制的中药含量稍高的鼻烟。国产烟则是在外来鼻烟基础上加上中药和国产香料制成。高档鼻烟劲儿小,相当于香烟的尼古丁含量低,而低档鼻烟劲儿大。“有钱人闻鼻烟,都要买好的,但上瘾后则更需要劲儿大的,于是只能改闻档次更低的鼻烟。”韩硕说。“鼻烟越闻越差”,也就是从此而来。

! E+ f; G" X' }# g; e( y

 

. k" N& W+ `) v( l

闻鼻烟就是抽大烟?

+ p* z% W' ?4 F; d

 

( A1 x9 X( ]7 m8 c1 q$ o2 I

    李卫乔装成一个小纨绔,抬着家当去当铺当东西,聊着天,拿出鼻烟,用小勺放在手指上,送到鼻子前,憋了半天没打出喷嚏,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幕。“这玩意儿不就是大烟吗?”这句话,也是天蕙斋柜台售货员们经常听到的。

8 P" \, D/ ~# v) f1 J$ z

 

" S& X& S/ f W

    “说到这个,就得说说印度的鼻烟了。”韩硕说,现在印度仍在生产鼻烟,“在鸦片战争、印度殖民时期,印度曾向外出口含有鸦片的鼻烟,中国旧社会也有过生产含有毒品的鼻烟,但这只是历史上的一段时间的情况。后来的鼻烟,不会含有这些毒品类的东西的。”

; M8 [+ _3 Y) t. q, x

    如今的鼻烟壶大多是摆设

) ~2 ]& a# R# g+ h# h1 i

 

& C, Q2 \, r1 E9 a5 d1 k

    而抽鼻烟,并不是电视剧中把鼻烟倒在手指上一吸而入的样子。韩硕介绍,鼻烟壶一般装在随身的小包里,与之相配的还有一个“烟碟”,约稍大于现在的1元钱硬币,讲究用象牙雕成。鼻烟壶的小盖子,过去并不随壶配套,而是特别定制。鼻烟壶深浅不一,定制壶盖,还要定制壶盖上的小勺,用于取出烟末,放在烟碟里,再用手指蘸取。“现在的鼻烟壶,只能当个摆设了,哪里还见得到带小勺的呢?”

2 @! X1 o& ]4 g. y+ H

 

/ ?! J3 u. n; ?. _2 T# f' M

瑞典仍然流行鼻烟

% f8 o, {# k2 V4 `2 a1 K

 

# Q5 o; P1 q4 q$ o- Y& T3 U3 N% {

   虽然一个真正“依赖”鼻烟的人在北京难以找到,但是在欧洲的瑞典,其著名鼻烟生产企业“瑞典火柴”,目前是世界范围内鼻烟生产的权威企业,在欧洲许多地区占有着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 ~# Q% @; V( z% j) d$ n

    而有报道称,今年的第一季度,其鼻烟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两成多。在电话采访中,火柴公司合作交流部主管亨瑞克·布莱默先生告表示,“确实是这个情况。”目前瑞典约有900万人口,而其中的100万人保持着吸鼻烟的习惯。“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各种烟草制品的销售都有限制,也在大力宣传吸烟的害处。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吸烟本身有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我想这也是鼻烟受到更多欢迎的原因吧。”亨瑞克·布赖默说。

$ j& M' x) k9 G. B& E$ Q l* b1 Q. D/ `

 

* x5 J. ]: Z; R' I- X. P+ n* m

老字号只为纪念 再次传承困难很多

0 ~" y( m0 @# y& B2 c5 T. F& A2 B

 

- X0 K. N- `: _1 |& T% A7 Y

    负责推荐北京市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申报的市商务局流通发展处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我也不知道北京哪里还有鼻烟生产了,应该是已经没有了,也极少有人消费这东西,鼻烟壶倒是有生产。”

2 [) r) B( }" _7 H i( ?: Y7 L

 

3 [3 R! I1 r3 A( Q

    对于天蕙斋的未来,曹秀英并不是没有想法。“我们计划过几次,能否重新恢复生产。但生产前意味着很大的投入,如今可见的,只有越来越少的人知道鼻烟这回事儿,购买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了。”

5 P1 b+ \8 U: U* M5 R; ^& j9 v

 

: `4 t# H# E$ h0 c* R

    商场仍然将天蕙斋申报,以求获得“中华老字号”的称号,“也许真的申请下来,仍然难以避免鼻烟消失的命运,北京的鼻烟不仅是个玩物,也是一段历史。如果没有个名分保护,真担心过些年这个一百多年的老号,会彻底被人们忘记。”

0 c. T+ M+ w" G# K1 u) P* X3 H

####注释:

; G8 h6 v4 d! h$ B! [5 S9 M0 W- T/ m

 

# b& P; D' q3 V! ~: P% M) f; y5 r

1,理门,韩硕解释,也就是老北京话“在理儿”的“理”。由于理门即社会慈善机构,所作的事情大都劝人向善,北京人给了这么一个“美称”。   

. C, Q/ ]; r. I1 c5 T

 

5 V9 h0 I" V9 _; b* X

####注:

' d+ U# i- m) n3 I% z5 T! K

 

; E' F3 r, s' O/ b6 R

1 文章中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但均可在申报表中找到原文(网上拿下来的我都稍微改动了),恰是由于天蕙斋至今有很多历史并没有记录,申报单位也只有从网上找说法了。

) ^' n' B- i. c0 R2 K

 

+ C2 Y) A9 Y* M; U* A. W3 n g

2 大栅栏副食店,至今仍为国营。所属公司,也就是前宣武区副食品公司,几年前改制。由于申报表上的单位就是大栅栏食品商店,也就不再往上写了。

1 r4 c+ o) q' e: U( f

 

! W) }2 n5 {3 G# o3 e

背景资料:

9 P9 X& \! ^5 ^- x

 

/ r; b) t" T6 _! F3 D

    清朝道光年间,一位满族姓杨的男子在大栅栏开了一间鼻烟铺,取名“聚兴斋”。1900年,八国联军庚子大火烧毁了大栅栏,当时的鼻烟铺老板杨运峰决定重张,并改名为 “天蕙斋”。此后至今的一个多世纪里,天蕙斋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公私合营,如今只剩下了两个柜台。鼻烟功效 没有二手烟    鼻烟,是以干烟草磨细粉成“坯子”,加上茉莉花等香料熏制“建烟”,再配以香料、中药或多薰或混合而成。由于烟草含有烟碱即尼古丁,鼻烟和如今的香烟一样有“过烟瘾”的功效。吸食时,以手指上放少量烟末,靠近鼻孔细如鼻中,或有刺激感强者,可能打出喷嚏,感觉“通气”。亦如鼻烟中含有中药等物,有一说称鼻烟对人体伤害远远小于卷烟,并且无二手烟。

7 V' P. Z+ ^% C* e1 l: s

 

% D3 R* H8 w0 q- O0 a$ I

大栅栏历史

8 t0 b7 `6 e" b

 

6 D' G+ s7 x8 Q) L0 }. H

    最早的大栅栏叫做“廊房四条”,明代孝宗弘治元年,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由于这里的木栅栏保存长久,北京人将这里称作“大栅栏”。(音:大石腊儿,da4-shi2-lar)由于地处北京市南中轴线旁,随后的数百年里,无数店铺发展成享誉全国的名店,无数名店也在这里开张了字号。民国时期,大栅栏街连通着东侧北京南中轴线前门大街,西侧青楼酒肆云集的八大胡同,加上本身就是个商业街,必然成为了北京各层社会的吃喝玩乐活动交往中心。如今,大栅栏全街长275米。

& P& h' s4 ~1 e6 |4 C

 

A9 d8 `- _" ?9 K$ P

郭恒益老人1993年所写之信,全文如下:

* m! o; |8 [' c* |' N

 

1 E4 J1 X# A. j6 ^5 F) t

信纸抬头:北京市朝阳区谦益和鼻烟加工厂

' |" x7 S* B, `) ~

 

; r0 o! d. O5 M8 c% g7 a" c

    据专门搞鼻烟的老前辈传说,鼻烟的历史来源,是由满清的第一代皇帝顺治闻鼻烟,据说是由欧洲传教士传到中国的。据传说顺治皇帝顺便摘了几朵茉莉花放在鼻烟内,闻起来很香。以后中国就开始加工生产鼻烟,最好的鼻烟都是用茉莉花熏制而成。最早是由大栅栏天蕙斋生产,随后相继发展生产,以后又增加了3家,全国有4家生产鼻烟。鼻烟名称有10几个品种,销售最多的是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还有西芷、青海、甘肃、东北、内苎,由于草原严禁烟火,牧民闻鼻烟较多,有喇嘛,有旗人,煤矿工人,仓库工,严禁烟火的地方,闻鼻烟较多。我38年的北京已经是鼻烟畅销的晚期了,由于日本侵华,对交通有好多地方不便,鼻烟由此销路逐渐减少。60年前后出口苎古人民共和国中断了,那时内地销路也下降。到60年鼻烟被迫停产了。70年前后我看到参考刊登,苎古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访问印度签订3万斤鼻烟的项目,中国生产鼻烟的几百年历史,基本告一段落。传统产品的消失可惜,但是还有少数爱好闻鼻烟的老同志,买不到鼻烟闻,是相当苦恼,不断来信。当时也给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我85年退休之后,86年就搞的鼻烟加工厂。虽销路不畅,但是给买不到鼻烟闻的老同志解决了大**。我厂区生产老传统产品烟砖,这二种产品都是老年人所喜爱的,销路虽差,尽量把200多年老传统产品,继续保存下来为好。

g8 W. z, k2 B

(注:“西芷、苎古”经查,应为“西藏、蒙古”的异体写法。)

- U% F$ Y- e, n3 c8 E
 
6 O& f7 @7 ]; D# H, K
看到这里,你可能也想买些收藏了吧。我建议,别买太多,让大家都能买到,别一下子让您自己包圆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看不了!张硕,我怎么听说万花露让你给买走了!赶紧贡献点出来吧,这样的东西你一人存着会人神共愤地!
发表于 2008-12-2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本人不吸烟,要不然绝对弄一个鼻烟壶去。
发表于 2008-12-2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羊麻,跟抽烟真没关系……我也不抽烟
发表于 2008-12-2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抽烟!
发表于 2008-12-2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吸鼻烟的大多都不抽烟!
发表于 2008-12-2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玩主在2008-12-2 10:05:00的发言:
羊麻,跟抽烟真没关系……我也不抽烟
6 {' `3 [2 l' i3 X( y# i1 \9 X7 G

 

( J. L/ z3 T r

我的意思说,我这个人不接受“烟”这个东西,所以与其相关的东西自然也就没有太多感情了,不过看上去确实挺不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lafyshiwojiejie.blog.sohu.com/104614649.html

& K6 S2 t: Y7 v. p) }9 V

原文在这里,有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真想尝尝万花露呢。还能尝到的只有老赵烟店那些进口的鼻烟,那个山楂片一样的埃及鼻烟,跟香皂一个味道。

$ @. ^/ V$ e, `: v& F; U% e/ }

 

发表于 2009-2-26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找到卖鼻烟的地方了,抓紧去看一下!
发表于 2009-2-26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g106122在2009-2-26 10:18:00的发言:
终于找到卖鼻烟的地方了,抓紧去看一下!
3 _! r- O f- I+ A8 `2 e- Q

没了,好像被人包圆儿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00:19 , Processed in 1.15571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