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33|回复: 65

[原创]黑色琉璃瓦的智化寺(补乐僧图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6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T; T: j$ {3 J( f" e6 J( V2006年的一个星期天,去了智化寺,我去智化寺的路是糊里糊涂的,本来是计划好的地图,从建国门下车,走贡院东街,一直向北,在雅安公寓旁向西转个小弯,接着向北走,就到智化寺了,可是那天我确在欣赏东城的门楼上留恋了,走错了路,最后不知道转了几个弯,走了多少路,当我感到我已经迷路,想要招人问路的时候,在一个胡同口上向西望了望,竟看见了智化寺,很小的山门。竟使北京人忽略了他的存在。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 " d: y3 m* F$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0:41:4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 s: P: R ; ^4 H, a2 F( R; b3 h. {

门票20元,学生、老人面票。我想,今天人们来此的目的是为了那称为“京音乐”的宫廷古乐,是王振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移入的,而那天我确没有听到,询问山门处的检票人员才知道,今天那些乐僧们有演出任务。不能演出了。所以,我还没有拍到乐僧们演出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v4 r6 x6 a( f- O' Q4 O% j 来看看智化寺的资料:“智化寺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原为司礼临太监王振的家庙。后由明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土木之变”后,王振被抄家灭族。英宗复辟后,在寺内为王振建旌忠祠,立塑像。天顺六年(1462)又特颁赐大藏经一部,经橱二座。清乾隆七年(1742)毁智化寺内王振塑像。寺坐北朝南,其建筑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共有五进院落:第一进院内有智化门、钟鼓楼等;第二进院内有智化殿及东西配殿等;第三进院内有如来殿(万佛阁)等;第四进院内有大悲堂(后殿)等;第五进院内有万法堂等;又有西跨院为方丈院,在大悲堂西侧,现为小学占用;东跨院是后庙,在大悲堂东侧,现为民居。其中如来殿(万佛阁),分上下二层,因供奉如来,故名。又因四壁遍饰佛龛,原置小像约9000躯(现缺损很多),故上檐榜书万佛阁。二楼中供如来像,左右列胁侍二尊,像东南有汉白玉制英宗天顺六年(1462)颂赐藏经碑一座。明间中央藻井作斗八式杂饰云龙,于30年代初为寺僧盗卖,现存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3 Y: ^' @# F6 s. s2 x# X 5 w, n$ a' x: F( b

感到意外的是,今天的智化寺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不知道东城人们政府是怎么来理解智化寺的,竟把明朝一位太监的家庙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许,他们在想着那藻井被盗的事情吧,可那也是为寺僧所倒卖的啊!我看过一篇资料,一位商人雇佣一个在棺材铺做苦力的伙计买通了当时的主持,以做棺材为名,将藻井买下,连夜运出了京城。而那个伙计也靠这笔钱开了一间轿子铺。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8 E1 F4 n1 V0 m& v0 S智化寺上空的鸽子
发表于 2006-1-16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不错,我最喜欢图文相配的文章,没听到看到宫廷音乐可惜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图那,可惜今天只能传五张,这周末再去智化寺听“京音乐”
发表于 2006-1-16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期待。
发表于 2006-1-16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g( T: x6 ~% G& |2 b% H+ B* @ 山门前的石狮,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9 Z; F9 |7 y寺外的民居,高大的红墙和低矮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据史料记在,这片民居以前也是属于智化寺的一部分,不知何时给隔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 ? T& \/ A3 a; B A寺庙墙外的鸟笼子,在这儿,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老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9 L$ X% v$ R) { 阿弥托佛
发表于 2006-1-17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拱间的油画好有创意,充分利用了空闲空间
发表于 2006-1-1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斗拱这东西恐怕只有我们既博大又精深的中国人才能发明出来。图相当不错。
发表于 2006-1-17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多运用木结构建筑,木料特性要求必须有斗拱支撑,但是能把这种力结构组件设计得这么丰富,确实了不起。

发表于 2006-1-17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看这几张照片...

怎么山门、正殿都是采用九脊顶??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能否解释啥为九脊顶??我孤陋寡闻了[em09]
发表于 2006-1-17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脊"就是歇山顶,"四阿"就是庑殿顶.正好上周日和正方行,虫子探讨了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6-1-18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观复在2006-1-17 17:09:34的发言:* b7 ?- E1 s1 q! V) y2 O 楼上,能否解释啥为九脊顶??我孤陋寡闻了[em09]
* F1 f. i: ]1 F+ [3 @* ^, o

正如飞哥所说 9 J. _6 D: }: v. ]

观复兄,向您推荐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向我这样的门外汉看过之后,都深感收益

发表于 2006-1-18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观复兄,您使的是什么相机啊?

色彩好鲜润,且感觉色彩特有层次感

(用过滤镜了??)你的这个帖子我看了N遍了,上次我去禄米仓经过智化寺,感觉没有您照片上的这么动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拍摄的照片都是胶片的,2台手动相机:理光XR7+28/2.8镜头。美能达X700+135/2.8镜头,胶片用桑尼和富士100负片,胶片的层次比数码好很多的,至于曝光组合基本上在相机内测光的基础上再手动进行正负1/3包围曝光,÷[em09]不过胶片很费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D5 o% K- w. p9 _# x7 v' J乐僧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C; p2 w- ^ 乐僧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7 _1 }' [: v& D- e% B. ]9 k乐僧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O) ]* D2 B9 ^0 h8 \7 ^ 乐僧4
发表于 2006-1-23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啥时候俺也去听听:)
发表于 2006-1-23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一直听说这里的音乐有名,今虽没听见,可看见了。
发表于 2006-1-28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一定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06-2-5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得抽空儿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2:01 , Processed in 1.18106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