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1|回复: 7

王士禛居京轶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20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a" F1 p3 F N8 {' ]4 p

王士禛居京轶事fficeffice" />

0 q( d4 Q$ @4 k# ^

    北京和平门外的琉璃厂,因元朝建大都宫殿在这里设置烧制琉璃砖瓦窑而得名。明末清初,琉璃砖瓦厂迁到京西门头沟,这里形成了图书、字画、文物市场。这一带也是文人名士聚居的地方。在琉璃广东街路北的火神庙西夹道(现为西太平巷)内,有一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这里就是清初名士王士禛的故居。
   
王士禛(l634 1711 ) ,字子真,另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他出身于数代仕宦之家,家学渊博,少年时即以诗才成名。曾以游大明湖所作《 秋柳诗四首》,名闻遐迩。王士禛自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 年)考中进士后,留居京城,除在扬州为官五年,在京城住了40余年。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词大家,其诗论“神韵”说,传承至今,影响广泛。他著述颇丰,有诗词集《 带经堂集》 、《 渔洋山人精华录》、《 池北偶谈》 、《 渔洋诗话》 等。王士禛在康熙年间,官已做到刑部尚书,入值宫中南书房,但他仍未改文人本色,平生最爱逛书市买书和到文朋诗友处聚会。他常去聚会的地方,就有琉璃厂西街海波巷(现为海柏胡同)内孔尚任的“岸堂”。
   
孔尚任(1648 1718 ) ,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事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为官,买下了海波巷的现故居住宅,在此住了14 年。孔尚任的书斋“岸堂”的匾额就是王士禛所题,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就在海波巷的岸堂书屋里,孔尚任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创作了不朽的戏剧名著《桃花扇》。《桃花扇》 演出后,轰动了京城。康熙皇帝闻讯派内向孔尚任索取了《 桃花扇》 稿本。因《 桃花扇》颂扬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康熙及满族大臣们的反感,不久,他就因一件疑案而被借故罢官。孔尚任被罢官回故乡前,曾给王士禛留别诗云:“挥泪知己,歌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艳。”表达了孔尚任卓尔不群的清高和对友人们的留恋。
  
另一位被称为山左大诗人,曾为《 聊斋志异》 作序的高衍,在京任吏部侍郎时,曾寓居在“报国寺”。报国寺也称慈仁寺,始建于辽代,明成化年间重修。寺内有七进院落,七层殿堂,是北京南城最大的庙宇。清初,农历每月逢三、五这里有庙会,庙会上有书市。王士禛、孔尚任经常来庙会上买书,有时也住在寺中高衍的寓所。孔尚任在报国寺写过一首诗,还含有一段传说。诗云:“弹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庙里寻。”诗的意思是讲,自从王士禛入值宫中南书房,身居要职,想见一面不容易了。可王士禛仍有逛书市的习惯,要想见他就到慈仁寺来吧。

/ W- s: B; W! s8 u# m7 Z7 g' ^; g

王士禛去世后,他的故居成为乾隆年间《 四库全书》 副编纂程晋芳的寓所。此后,著名书画家徐雪石也曾在这里居住过。现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 s# f/ {1 k4 W

数百年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京城的名人故居,很多已面目全非或消逝于城市拆迁改造的烟尘里。王士禛的故居得以留存至今,实在是一件幸事。

/ i0 t1 c* `) ^ z' B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洋山人精华录,
发表于 2008-11-21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虫大人,阅读古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呵呵,真向往那时无忧无虑,整天吃饱了读笔记小说时的情景,哈哈

发表于 2008-11-2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11-21 22:35:00的发言:
$ i* t; j7 S! v7 G7 i& e' c3 L

他也有搬石砸脚的时候!

3 E: \8 o, g. r

《 池北偶谈》 中一则文字讥笑明成祖不称“宗”而称“祖”,说明朝人不懂道理,不是定鼎之君竟然称祖。结果他死在康熙年间,康熙死后也称祖,也不是定鼎之君。不知道他地下有知这个事,会不会脸红。

( U/ D8 N5 ]9 v E

我在大学时候读灭古籍,每到他的书都是乱翻。不知是他傻还是我傻。

3 Q( D) W) Z8 W Y- b/ F

 

5 b3 q' ]( W9 G

 

" P0 z8 Q7 F4 q7 D

 

2 R$ ?+ |" J8 j$ k

学问大……

发表于 2008-11-2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记小说?侯老师读哪些?

* a3 C1 {* v( t; a

那时侯我也读笔记小说

发表于 2008-11-21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可不成了,再没闲情。那些年除了上课就是暴殄古籍,国内出版的一律消灭不遗余力。多亏那时侯看了,要么这辈子再没机会。后来参加司法考试,盘算着考完就花时间看周易的几种注疏,结果通过考试直接工作去了,分了神;从此走上不看书的不归路。

4 }4 t: {' J: b) m6 Z

19、20岁那两年最自在,几乎都是抱着书本睡觉。那时侯真好,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发表于 2008-11-21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渔洋是清代诗坛的盟主级人物啦,他的诗上宗法宋诗,在清代属于顶尖的了,强烈推荐中……
发表于 2008-11-2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有搬石砸脚的时候!

) }: O7 Q: B% }6 y

《 池北偶谈》 中一则文字讥笑明成祖不称“宗”而称“祖”,说明朝人不懂道理,不是定鼎之君竟然称祖。结果他死在康熙年间,康熙死后也称祖,也不是定鼎之君。不知道他地下有知这个事,会不会脸红。

3 y# x; S8 t3 J

我在大学时候读灭古籍,每到他的书都是乱翻。不知是他傻还是我傻。

a* p6 s, Z9 P, u'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4:03 , Processed in 1.17540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