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2|回复: 7

什刹海情结之二 逛什刹海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8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K3 O* V- H2 p

说起荷花市场,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夏季每天逛荷花市场的情景。

, Z, z3 ]" ]0 V8 `% ^* M" B/ j

荷花市场之名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一本京味小说里给起的名。我小时候没有听说过“荷花市场”这个名字,当时就说是“逛什刹海去!”指的就是现在的荷花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堤。土堤的北端原是什刹海的一个码头,码头的北面是著名的会贤堂饭庄。饭店前是一片三角形的小广场,即现在帅府饭店的东侧。这里夏天是打把势卖艺、跑江湖卖野药、摆地摊儿卖杂货的集聚地。地方虽小,却也十分热闹。

0 I; v8 \6 a9 l# X7 j( G$ v

土堤的南端是北海公园北门东面的西压桥的西桥头。此处有一条从什刹海向北海输水的南北向的渠道(有人说这是北京最短的河,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而原来从地安门向西的皇城北墙(已拆除)正好通过这里,于是在此处修了一座桥。因皇城压在桥上,故名西压桥,现在的平安大街也还是从此桥上通过。与此桥相对的还有一座桥,因在地安门以东,而且皇城没有从桥上通过,故命名为东不压桥,桥下是从什刹海经后门桥流向通惠河的河道。

/ p. C) S4 ]* G H6 Q) f* O

在土堤的南端到白米斜街的西口之间也有一片不大的空地,与土堤北端的小广场一样,这里也是打把势卖艺、跑江湖卖野药、摆地摊儿卖杂货的所在地。

6 z/ b; V7 q% q q! O/ r+ |

于是荷花市场就形成了一个哑铃型的布局:沿南北向的土堤两侧是固定客商的地盘,南北两个小广场则是零散买卖人的天下。

- x6 N3 R. {0 s& ^6 d( m4 V" X! n4 P

那时的荷花市场,没有什么砖木结构的永久建筑,都是一些用杉木(北京人叫“杉槁”)作框架,芦席做墙面和顶棚的临时建筑,其实就是芦席大棚。里面摆放一些桌椅和其他用具,一家“门脸”就算齐活。说是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到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为荷花市场的营业时间,其实每年一过清明节,就陆续有人开始搭建席棚和摆设地摊儿了。直到秋末冬初,才陆续拆除,大约有半年之久。

0 ]) o+ Q0 p8 H4 i: n0 _

一般的芦席棚都是搭在实土地面上的,而荷花市场的芦席棚的地面却是用木板铺就的。原来荷花市场的地面,就是大荷地和小荷地之间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堤,宽度只有五六米。要想在土堤上搭建大量的芦席棚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因地制宜,将芦席棚的大部分建在土堤东西两侧的水面上,就像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高脚屋。进出的一侧与土堤相连,水面上的部分则用木板铺成地面,实际上铺面是大部分建在水面上。这样就形成了沿土堤两侧的铺面一个接一个,把土堤包个严严实实,只留土堤中间大约两三米宽的人行道。建在土堤东面的铺面大棚,南北两侧是用芦席隔开,东西两侧则用玻璃窗装修,有的则干脆连窗户都不装,直接敞开面向大荷地的湖面。隔窗就能看见大荷地里的微波荡漾的水面和碧绿的荷叶、粉白色的荷花和穿行在荷花之间采莲的小船。盛夏来此品茶饮酒,临窗而坐,木地板下就是流水,一边品茶饮酒一边观赏荷塘美景,真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 b% X* |& |8 `6 _" ~, Z. O& ?* e- k

荷花市场的买卖也是分类而设的,虽无什么规划设计,却也很合理。土堤的东侧铺面是临水而建,赏花观景十分优越。因此东侧的铺面大多是装设讲究的茶馆、酒馆,专用来招待那些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其功能类似现在的“咖啡屋”、“茶吧”、“酒吧”。而土堤的西侧是面临小荷地,见不到水面和荷花,因此大多是一些卖各种小吃、古玩字画的买卖。各种小吃,如豌豆黄、莲子粥、荷叶粥、杏仁豆腐、油酥火烧、酸梅糕、褡裢火烧、苏造肉等都能在这里吃到。接近土堤两端的地方,还有一些只有临时围起来的布篷,或是只有一个遮阳伞的散户摊贩。在这里可以买到诸如豆汁、灌肠、凉粉、扒糕、驴打滚、艾窝窝、刨冰、雪花酪、炸丸子、茶汤、油茶等平民小吃。坐在东侧茶馆里,想吃什刹海的小吃也不难,只要和跑堂的说一声,跑堂的就会为您到对面的铺子里买来,而结账时直接向茶馆十分方便。要吃什刹海产的莲蓬、鸡头米、菱角等水产,不时会有湖里的小船和陆上的小贩来回流动兜售。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是哪个时代的什刹海啊?20世纪30年代的吧?
发表于 2008-11-15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那一带断断续续有楼主说的那种景观,就是在文革中也没有断了老百姓的生计和香火,什刹海胡同多,曲里拐弯的,只要是熟悉道的怎么也不会走迷糊,怎么转都能转到家;俺最喜欢的就是三百六十行的小贩的溜街串巷的叫卖声,俺有时经常会蹲在一旁仔细观察人家的手艺,就拿磨剪子锵菜刀、锔盆换锅底的、糊顶棚窗户纸的、弹棉花的、剃头的家什和工具,俺都特喜欢看,而且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也最深。
发表于 2008-11-15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送牛奶的,嗓音特别好!
发表于 2008-12-19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我坛里外地朋友眼中的什剎海[表是支持]

$ q4 E, f0 N2 r8 Z, f5 h( a
( F0 P+ Z" b+ m- P
$ s1 Q" u) |8 {

什刹海的雨----深海晓语

! ^- T) @, ]+ O- Q# m2 N3 E
0 Q+ x J& {( y5 [) O/ k

8 F# |' \9 l& C% {$ u


7 J6 w- E& Z5 y9 E c5 I

来京数日偶得一个空闲,什么也没想我便上得了出租车,脱口而出的竟是什刹海。去那做什么?很多年前看小说《银锭观山》的时候,什刹海的名字就已被我熟知。日后读了很多记述北京的文章,什刹海总是不时跳进视野,渐渐的什刹海一些地名也耳熟能详了,但那都是纸上的什刹海,这次终于等来圆梦的时候了。

眼见周边的房子一下矮了许多,高层楼房忽然换成了青砖灰瓦的旧式平房,远远的已经能看到高高的鼓楼了。我心里“嘣嘣”跳了几下,什刹海快到了!从满目沧桑的鼓楼边绕行而过,车子拐上了地安门大街,我的心情也越发急切起来,小说《钟鼓楼》里的情节又闪现在我的记忆中。正想着,右侧车窗外闪出了一片宽阔的水面,我突然开悟一般对司机说:“师傅,什刹海到了。”司机微微一笑说:“是,后海到了。”缓缓走在狭窄的湖边小街上,我的心还在微微颤抖着,跳过湖边的石栏,我的眼睛快速扫视湖边的景物,这就是什刹海了!那边是银锭桥,那边是烤肉季,那边是荷花市场,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又仿佛是那般熟悉。

随着一串车铃声,几辆挂着“胡同游”的三轮车鱼贯穿过我身旁,车夫正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向车上的外国游客介绍:“这里有很多Bar,有啤酒。Beer!”车夫的话提醒了我,这里已经不是古老的什刹海了,时间把这里变成了酒吧街。随便向旁边一望,一个外表古拙的小店面出现在街边,全部是木结构的门窗,大门用旧式木车轮做装饰,有些像美国西部片里的建筑,那窗子里闪动的霓虹灯表明这就是一间酒吧。忽然间我粲然一笑,就在那美式酒吧的屋顶上,分明顶着一个青灰色瓦当的中式屋顶,看来这也是所谓的中西合璧了。一路走下去,酒吧一间紧挨一间,装饰风格各不相同,沙发、藤椅摆满了店内外,在那些青灰色的老建筑中制造出了一片别样风情。看来这古老的什刹海也难以抵御这现代商业的脉动,完全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了。

悠悠的湖水在早春的微风中缓缓漾出了一圈又一圈波纹,寂静的湖面上波动起几线晚霞的金光,扶着花岗岩围栏,我望湖而思,努力找寻什刹海那幽幽的古韵。眼前飘荡着垂柳的枝条,尽管才是三月的早春,那枝条上却已经钻出了嫩绿的芽,迫不及待地把一个崭新的春天送到了这里。我吸着湖面上吹来的清风,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荷花市场的面前。走下石阶,一个古意盎然的三开间石牌坊立在前面,荷花市场的名字书写在牌坊的正中,后面是一派错落有致的旧式商铺,那些招牌、幌子透着一股京味文化的特征。信步其中,一旁是开阔的水面,一旁是各色商店,这样的景致如浑然一体,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北京风情。几只游船龟缩在湖边一角随波闲荡,看来时节尚早,若是五月,这湖面也该是一个荡舟的好去处了。

茶马古道?一个别样的名字遁入眼帘,一时间,那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有若来到了面前,马帮、砖茶、西藏、深山……哦!不是这样吧?那分明是间餐厅,大大的落地窗,时尚的桌椅摆设,细语交谈的食客,哪里来的什么马帮?还是走吧,我的什刹海应该还在前面。

一路走过出卖各种饰品服装的商店,才转出了荷花市场,只见面前的湖面陡然一缩,一条窄窄的水道连接起前面的一片湖,一座长不过十余米的石桥横在了水道上。倘若那湖水就是前海,这桥就该是银锭桥了吧?我快步向前走去。近了!更近了!我不禁激动起来,恨不得马上就踏到桥上去。蓦地,路旁一块很不起眼的青灰色石头捉住了我的眼神,“银锭观山”。啊!就是这里了,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石头,没有奇崛的形态,没有苍劲的书体,朴实中透着天然去雕饰的无华本色,于平静中更添了几分韵味。

上了银锭桥,目光已然跳过了前海的水面,一路飞向了遥远的天际。此时正值晚霞归西,夕阳已不见踪迹,只有玫瑰红色的晚霞已然染透了那方天际。那朦胧中灰色的一线是什么?是山!对,就是山!虽然只能窥见一斑,但只有山才有那样的峻秀,才有那样的挺拔。想不到身居这偌大北京的中心区域,居然在这小小的银锭桥之上看到了山,那份惊奇和喜悦是万语千言也说不尽的。那究竟该是哪一座山呢?西山?玉泉山?还是香山?我努力在记忆中搜罗着京郊的山名,依稀记起了燕京八景的介绍,想必是西山无疑了。呜呼!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伏栏而望,晚霞渐渐虚幻起来,那远山也慢慢隐入夜色中。不知不觉中,远处的高楼上亮起了霓虹灯,那飘摇的湖水映着灯光,恍惚间多出了几分妩媚和妖娆。

从银锭桥下来行不过百步,就是那名闻遐迩的百年老号“烤肉季”了。赏得了什刹海的美景,当然还要品尝这风味独特的美食了。我前脚刚刚入座,后面已经走进来几位手拿《旅游指南》的外国游客,想来是这烤肉季早已是蜚声海外了。服务员点燃了桌上两支很粗的白蜡烛,又用一个精巧的木架子圈住了蜡烛,跟着端上来的就是烤肉季的特色菜:五香烤羊肉。服务员把放这道菜的铁盘子放置在了蜡烛上用火文烤着,一股浓浓的香味随之扑入鼻中,果然是名不虚传。

重新回到银锭桥边时,夜色已经将湖水笼罩了起来,深幽中现出了几分神秘。我渐渐深入了前海,沿着被灯光点缀的小街蜿蜒而上,一排粗壮的柳树不时挡住了前行的路。不知走了多久,我才在一处石凳坐下来,远处还有些长廊小榭依水而立,我转了转走累了的脚踝决定不去了,在心里为什刹海留出一些神秘,等待下次光临时再去解读。面湖入定,轻风从水上缓缓飘来,无数柳枝垂荡在岸边,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远近不同的灯光,独有一对绿脖野鸭在水中闲游。这一刻,什刹海那久远的历史感突然深厚了起来,数百年的邵华与光阴中,不知曾有多少人在这里走过,在这湖畔留连,与这湖水倾谈。我轻轻伸出思想的触角,尝试在怀古的幽思中去抚摸久远的时光,倘若此时我身旁走过几位长衫布履的长者,我定会上前躬身施礼做一番讨教。悠忽间我抬头仰视,竟然发现头顶的夜空中竟闪烁着点点的繁星。噢!多美妙的夜啊!

身后不时闪过一阵汽车的灯光,间或夹杂着几声或高或低的喇叭声,回头看来,刚才还是人稀客少的酒吧里转眼间塞进了众多的时尚男女,在那里,什刹海的夜似乎才刚刚开始。什刹海变了,什刹海也没有变,尽管少了很多古色古香的东西,但人们却更加喜欢这里,喜欢什刹海的水,喜欢什刹海的闲静。夜深了,我缩了缩被冻得发僵的身体,想到自己也该走了,我不禁望湖兴叹,倘若有一阵春雨来为我送行,在烟雨朦胧的诗情画意中,我的什刹海将化成一幅水墨画,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中。
发表于 2009-1-23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们祝朋友: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牛气冲天!

发表于 2009-10-26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酒吧。
发表于 2009-11-3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有一个业余体校划船的学校,80年我在那里住过,可能现在没有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23 , Processed in 1.13873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