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有一座北京城内最大的古桥,这就是北海大桥,坐落在北海和中海的连接处。 北海和中海在元代是皇宫的太液池,太液池的西岸南部是隆福宫,北部为兴圣宫(即今天的zhong 南海大院),东岸有无比辉煌的内宫,太液池中部有一个小岛称瀛洲 (今团城)。至元元年(1264年)在岛上建仪天殿,明代重修后改名为承光殿,殿前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木桥,东桥就在北海南门马路的位置,西桥即北海大桥的前身,明朝将东桥拆掉填平,保留西边一座木桥,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又把木桥改为石桥,主桥长117.58米,桥宽9.48米,并在桥东西两端各建一座木牌坊,西牌坊上书写“金鳌”二字,东牌坊书写“玉蝀”二字,因此这座桥又称“金鳌玉蝀”桥。1933年又把木牌楼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楼,桥拱券为9孔,只有中间一孔最宽为5.74米,可以通水,其余为装饰孔,中孔南北两端有皇帝亲自题写的匾联,南侧上联为:“玉宇琼楼天上下”,下联为:“力壶员峤水中央”。横额:“银潢作界”。北侧上联:“绣縠纹开环月珥”,下联为:“锦澜漪皱焕霞标”。横额:“紫海洄澜”。桥面两侧有玉石栏杆,远处望去,似长虹,如玉带,在碧水蓝天和四周黄、绿色琉璃屋顶的映衬下,宛如一纸绚丽多彩的巨幅图画。据溥仪先生在《我的前半生》中介绍,传说在皇宫交泰殿东侧的景和门旁有一口井,井里住着一群女鬼,要不是有块铁板盖住,这群女鬼天天会出来闹事,她们从井里出不来就从水道跑到中海去折腾,见有人从金鳌玉蝀桥上走,就把人拉下水去,所以每隔两年就有一人从桥上掉下水去。 解放后已经没有皇城,从文津街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因桥面太窄影响交通,1956年拆掉了东、西两端的牌楼,并把桥面向南展宽到34米,桥长增加至 220米,中间的车行道为27米,两侧的人行道为3.5米,1957年定名为北海大桥,1974年把两侧的石栏全部拆除,改成高大的铁栅护栏。虽然改善了交通,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再也看不到造型美观大方的古桥了。
) |3 e) r/ g0 H/ S + \( Q! F* j/ z+ _# b
昔日风貌,可以清晰地看到桥边的牌楼
! X6 K" E3 x$ z. r' T ' R. K. x! A* w: l/ _" ]0 H
4 {; F/ J: A; z; l' f50年代的掠影,那时两侧还没修栅栏 那时已经改造完,修建了文津街马路,金鳌玉栋桥是文津街马路最东侧的一段。金鳌玉栋桥北边是北海和团城,南边是zhong南海。景山前街往西的马路(即文津街最东段)都往南偏离了,就是因为当时不想破坏团城。如果直接修过去,会把团城横穿。 # B2 C0 V7 N" q3 M
 F6 x) p- G5 H3 f6 u2 ~' y
7 d& D6 n& Q% v, S& @! f那时桥上还有牌楼呢
, j8 Z& J) p y- V 李碧锐 摄
3 @$ r9 m, M/ T8 Q) U9 t- L N: q P; e6 _7 K8 L0 E9 O
- ?; i7 e* x$ E8 l: a* Q% M6 [$ Q
3 k1 [/ ~+ E/ G8 u8 S5 L+ q) _* F1 o3 }" j8 O( L: \
0 J, g' V& X% i% W% ?4 Z3 Z" t更名事宜 |
8 _- [1 G4 N9 T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