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 L) R2 o1 U# d
, b& a. l' x7 ?! l
《红楼梦》是我国、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传神文笔足千秋”二百多年来蜚声国内外。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部名著本身和作者、评者都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本文试就此作些介绍。 , N9 v- S! s+ L, C' t3 B8 k
一、作者是谁 5 Q( y7 U+ T4 m% }, g% u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有争议。这是因为这部写于二百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间的名著,最先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社会上的,可能因为害怕当时清朝文字狱的迫害,作者不敢明说是谁所著,故在第一回中布了一个“迷阵”,说是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在人间走了一遭之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在石上,有个空空道人看了说:“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意欲问世传奇……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只愿……令世人换新眼目……”空空道人见如此说……从头至尾抄录回来……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始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枚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用“烟云模糊”法把作者是谁遮掩起来。早期流传的《红楼梦》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曹雪芹死后二十多年,程伟元刊刻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时,在他作的序言上又布了一个“谜”,他说《红楼梦》“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曹雪芹先生删改过……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他竭力搜罗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在高鹗作的序文中说程伟元说的“友人”就是他。但他们都说只是做了一些修补编辑的工作而已。虽然高鹗的妻兄张问陶在赠高鹗的一首诗的题注上说“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兰墅是高鹗的字),但这补字是指续作还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张问陶没有明说。 / ^3 O4 a& q5 k0 U' w \
目前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不只是写了前八十回,根据庚辰本畸笏在小说十七回中对“十二钗”的批语:“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透露,曹雪芹已写完了全部初稿,最后一回为《警幻情榜》。又据脂评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后四十回还没有修改好曹雪芹就逝世了,以后原稿也由于某种原因而“迷失”。现在流行的一百廿回本《红楼梦》就是高鹗在曹雪芹的佚稿基础上修辑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是高鹗(或程伟元)根据前八十回中的情节和脂评在前八十回中的批语所透露的后半部情节而续写的。如新版《红楼梦》的前言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而后四十回非雪芹原著,旧说以为是高鹗所续尚有可疑。”但封面上却署名曹雪芹、高鹗著。第三种意见认为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所谓“石兄”。持此说的代表人物是吴世昌先生和戴不凡先生。吴世昌先生说他历来怀疑《红楼梦》的前身----《石头记》或《风月宝鉴》不可能是曹雪芹的作品。他认为原稿出于“石兄”之手,这个“石兄”就是脂砚斋,亦即是曹雪芹的叔父。但曹雪芹对于“石兄”所写的这些材料,并不仅仅是加工,而是几乎全部改写[1]。戴不凡先生在1979年第一期的《北方论丛》上发表题为《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论曹雪芹是在石兄(风月宝鉴)旧稿基础上巧手新裁改作成书的》文章,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石兄,石兄可能是“竹村?”。这第三种意见目前还未有更多的资料足以证明,因此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7 h) n& l z- p# u$ [6 s尽管还有上述争议,但是《红楼梦》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留下的名著”这是红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因为“名不经传”,留下的史料实在太少,人们只知道他姓曹名沾号芹溪,隶属满州正白旗,世代都是满清内务府包衣(皇室家奴),他的祖父曹寅,在清朝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幼年生长在金陵(南京)江宁织造府,他家后因清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而遭到抄家。迁回北京后成为破落旗人。有说他曾中过举人,有说他只中过秀才。曹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郊直至逝世。但他是谁的儿子,却有不同的看法。一说他是曹寅的亲儿子曹颙的遗腹子;一说他是曹寅的继子曹頫的儿子。曹雪芹死于那一年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即1763年2月12日);一说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即1764年2月1日);还有一说是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即1764年初春)。他死时几岁?一说是四十岁,这是根据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的《挽曹雪芹》诗,“四十年华付杳冥”推断的。另一说是根据曹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郊时,结识的一位私塾先生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诗题自注,说雪芹“年未五旬而卒,”认为曹雪芹终年四十七八岁。曹雪芹死时只有一个新娶的继妻。1977年新发现的两个曹雪芹用过的旧式书箱上,保存有曹雪芹亲笔字迹和他续妻芳卿亲笔写的亡诗[2]。关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原稿“迷失”的原因,有人说就是这位“年纪很轻文化很低”的继妻,把这后半部稿纸,当作纸钱烧掉了许多[3],但更多的人认为,是由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后半部多有“碍语”,才不敢流布,终至“迷失”。戴不凡认为是被畸笏卡住不给外传的[4],而周汝昌等认为是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到他儿子永璇家中,永璇不在家乾隆便翻他看些什么书,翻到了“石头记”,便挟了一本带回宫中去看,因没有看到全书,便“索书甚迫”。曹雪芹因后四十回中“碍语”越来越多,怕追查便不敢流布,终至失传。
) a' m" C {0 k/ G6 k+ \3 s* |$ l二、“脂砚斋”之谜 + A! L+ ?3 j0 ]
《红楼梦》最早流传到社会上的书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早期的抄本,大都或多或少有脂砚斋的批语,这说明《红楼梦》一开始就连同脂评一起流布的。从脂评中透露,脂砚斋不只是《石头记》的评论者,而且还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亲密合作者,他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担负过整理、抄阅等工作。脂评中署的名有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棠村等,红学界习惯统称为“脂评”,而主要的是脂砚和畸笏的批语。这脂砚和畸笏是谁?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的两个化名?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和曹雪芹是什么关系?因为资料缺乏,二百多年来争论不休。六十年代发现了靖本,其中有畸笏的一条批语“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才基本上明确脂砚与畸笏是两个人。那么脂砚是谁?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叔父,是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型(脂砚在评语中有些地方确以宝玉自居)。近年来新发现了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残卷[5],吴恩裕生前从附录的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残文中研究出,曹雪芹贫居北京西郊“著书黄叶村”时,曾帮助一位寒士于叔度,以扎风筝为业。曹雪芹曾告诉敦敏这个于叔度“借家叔所寓寺宇扎糊风筝”。曹雪芹这位住在寺庙里的“家叔”,很可能就是脂砚。也有人认为脂砚是曹雪芹兄弟辈的人。还有人如周汝昌认为脂砚是一位女士,也是小说中人物的原型之一,理由是脂砚的批语中有许多带女人的口气。有人甚至说这脂砚就是史湘云的原型。至于畸笏是曹雪芹的长辈,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争论,但系父辈(如说是曹颙)还是亲戚如舅父之类,红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总之脂砚和畸笏都是和曹雪芹很亲近的人,他们都深知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情况,还参与了部分工作,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合作者。由于史料十分贫乏,至今还搞不清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这不能不说是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件憾事。
_5 a" |1 t3 g! W7 o9 m7 ?- i此外曹雪芹晚年过从甚密的好友敦敏、敦诚兄弟,也深知曹雪芹写书。人们是从他们留下的诗文中,才知道曹雪芹贫居北京西郊时“举家食粥酒常赊”,靠“卖画钱来付酒家”过日子。他们曾劝曹雪芹“莫扣富儿门”“不如著书黄叶村”,可就没有发现他们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有过直接关系。在他们留下的有关曹雪芹的诗文中,一句也没有直接提过《红楼梦》,这是什么原因呢?脂评中许多未署名的批语,有没有他们兄弟二人的评语?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2 N9 K; i4 }1 K" } a1 k9 X三、小说里的几个难解之“谜” 1 g4 n* c- l5 y6 g( {; e3 `+ r
1、 秦可卿之死的谜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说秦可卿是病死的。但从脂评透露,十三回原来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石头记》甲戌本第十三回回末脂评上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一批语从口气看来是畸笏写的,是他命曹雪芹,将原稿写秦可卿因为在天香楼与人发生淫行时,被小丫头撞破,羞惭而自尽这一情节,删改成病死的,这就出现了十三回中秦氏之死与第五回中图册预示不接榫的现象。因为第五回关于秦可卿命运的图册上,画着高楼中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判词中有“必主淫”“宿孽总因情”,《红楼梦曲·好事终》也有“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等,都暗示秦氏的结局,原是自缢而不是病死的。就是现在十三回中也还有“另设一坛在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个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等一些没被删净的文字,说明秦氏之死原与天香楼有关。至于造成秦可卿淫丧的那个男人是谁?历来很多人都说是贾珍,理由是第七回焦大醉骂中说得很明白:“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爬灰的爬灰……”可见贾珍和秦氏苟且的行为,在东府里是公开的秘密,所以造成秦可卿淫丧的男子只能是贾珍。但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从没有删净之文中分析。该是贾敬。持此说者认为:第五回关于秦可卿结局的《红楼梦曲·好事终》明明写着:“箕裘颓堕皆从敬”,这敬字只能作贾敬解,证明秦可卿淫丧与贾敬有关,是秦可卿病重时被贾敬所凌辱,她不堪忍受而上吊自尽的。而且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对秦氏的丧事该怎么办,表示“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反过来说明:如果秦氏是因他而死,他可不敢这样不顾脸子大哭大喊。正因为是他的父亲贾敬害死了他的心上人,他欲说又讲不出口,有怨无处诉,才借此大办丧事,来泄胸中之愤,以诉心中之怨之哀。
% H& g! h3 `& d8 D 2、 小说中的判词和诗谜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解开的主要有两件:一是第五回关于王熙凤的一句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再一个是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打的十怀古诗谜。
4 G6 m! T, W: v) m$ c6 V' r 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个关系凤姐命运的判词脂评批系“拆字法”。现在流行的《红楼梦》一一四回所述的凤姐结局,历来红学界都认为是续者猜不透“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真意而勉强凑上的。二百多年来人们纷纷猜测。有人分析为一从是自从,指开始贾琏对凤姐言听计从;二令是指凤姐得意在贾府发号施令;三人木是休字(人木为休)指凤姐最后落个被贾琏休弃的下场,只好“哭向金陵事更哀。”也有人解为:一从是自从,二令是利令智昏,三人木是休,凤姐做尽坏事从此休矣。也有人解为:一从是“从”二令是“冷”,三人木是“人来”(注,这来字应是繁体字的来才有解)合起来是“从冷人来”,那么是自从那个冷人来呢?有说是冷子兴来,有说是冷二郎柳湘莲来,都认为凤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与冷子兴再来或柳湘莲再来有关。还有一种解法认为:一从就是一,二令就是二个口(令都是用口来发的),三人木是三个人字一个木字,把“一口口人人人木”合起来是繁体字的“检”字,这暗指凤姐在贾府被抄检后,落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其他还有一些解法。总之不管是那一种解法都还没有完全猜出这个“谜”。
/ p6 E9 R+ C6 ~5 U" f7 Q* Q 至于薛宝琴打的十怀古诗谜,曹雪芹有意不在小说中留下谜底,只说打十件俗物,至今还没有人彻底揭开。“赤壁怀古”有人猜是走马灯,有人却说是烧蚊灯;“钟山怀古”有人猜是风筝,有人却猜为耍猴戏;“蒲东寺怀古”有人猜是红灯笼,有人认为是竹帘;其他如“梅花观怀古”猜团扇,交址猜铜喇叭,淮阴猜纳宝瓶(丧棺中用物),广陵猜剔牙棒,桃叶渡猜门神,青豕猜墨斗,马嵬猜肥皂。到底那些是猜对了尚没定论。 & ~2 y+ R- G* {3 {- u
《红楼梦》中尚未搞清楚的问题还很多,如有关史湘云命运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红学界对曹雪芹原意在后四十回中伏的是怎样“白首双星”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不再介绍了。 * q( m' @, ~0 M" j4 L; {
1983年4月20日于龙岩师专 , r4 `! P$ H ^( k: }- Y3 G
参考文献:
[1]见《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辑,吴世昌《论〈石头记〉的“旧稿”问题》
[2]此两书箱是二百多年来,唯一发现的曹雪芹遗物,但有人怀疑它的可靠性。
[3]见吴恩裕著《曹雪芹丛考》中《记张永海关于曹雪芹的传说》
[4]见《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辑250页
[5]《废艺斋集稿》是否曹雪芹的著作,红学界意见还有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