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号称“中华第一街”,它的名气很大程度上与王府有关。据专家介绍,元大都时,王府井大街叫丁字街。到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在此修建了10所王府,才有了王府井大街的名字。这也是北京修建王府之始。到清代,明朝的10所王府已没有影子,只留下了王府井这个街名。目前能够找到的都是清代王府。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史书记载,乾隆年间京城有王府30所,其中包括19所亲王府、11所郡王府。嘉庆年有王府42所。随时代变迁,那些“铁帽子王”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重新分封,一些皇子则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到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所。 目前北京尚存府邸22所,如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19所。其中亲王府15所,郡王府4所。保存比较好仅8所,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保留了下来。 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所,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 残存的王府有4座,即仪亲王府、定亲王府、恒亲王府、老睿亲王府。这些王府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与几间旧房舍。 恭王府:百年大修 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最初是乾隆宠臣大学士和的私宅,史书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和获罪,第宅入官,嘉庆将其一部分赐其弟永,是为庆王府。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收回后又转赐其弟奕,是为恭王府。”恭王府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建国后,先后被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安部和北京空调器厂占用。王府的马号被用作郭沫若故居。 克勤郡王府: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的,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民国后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克勤郡王府去年11月初完成了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目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此上课。 和亲王府:被李鸿章改成西式建筑 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府邸,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清末李鸿章专门请来法国建筑师,在王府旧址上重建几组砖木结构的楼群。1919年后,这里改为总理府,1921年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 目前王府旧址分属两个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据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尚宝亮介绍,修平安大道时,曾有人计划将正门整个往北退后9米,以让路为直线,但最终遭到专家反对,反复论证一年后,为保护建筑原貌改变了原计划。 醇亲王府:室内装修全部现代化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坐落于此。后来明珠获罪,王府又被和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建成醇亲王府。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 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王府建筑,2003年12月8日,醇亲王府维修工程全部完工。 礼亲王府:院里盖起楼房 有关资料记载,礼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从西皇城根南街南行大约200米,就是礼亲王府现在的正门。礼亲王府院内已经盖起了不少楼房,院内地面已经硬化,辟为停车场。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原来的王府正门,现在变更为侧门,大门紧闭。 文物专家介绍,礼亲王府原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现在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庆亲王府:用做办公场所 从德胜门内大街南口向北,驱车大约5分钟,路东能看到定阜街胡同的牌子。定阜街胡同与德胜门内大街的交接处,有一圈高大的灰色砖墙。这圈院墙里就是当年清朝庆亲王奕的府邸。庆亲王府现在是解放军的办公场所,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老睿亲王府:变为普度寺院 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1694年,康熙下令将睿亲王府改建为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皇帝将该寺赐名为普度寺。 1984年,普度寺被定为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普度寺高台上的186户居民全部搬迁,撤并了占用普度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学,基本恢复了原有的范围和规模。 恒亲王府:仅存几间偏房 恒亲王府处在二环路朝阳门段西侧。这座院子东西两侧高大的灰砖院墙基本保存完好,院子中私建房都已经拆除,现存王府旧房间为明末清初建筑,都被搭上了脚手架。恒亲王府现存建筑的地基都仍然完好。王府现存建筑被高楼包围,北面仅一墙之隔是一个居民小区;东面是几栋正在建设的高档写字楼;东南面是正在施工中的新闻出版信息中心大厦;南面是名雅会馆;西面王府原来的建筑早已被拆除。恒亲王允祺是康熙第五子,故恒亲王府也称五爷府。 孚郡王府:沦为大杂院 孚郡王府又叫“九王府”,位于朝阳门北小街附近,门口有一对特大号的石狮子。 孚郡王府的建筑规模很大,其主体建筑精美且保存较好,但至今仍被多家单位占用。王府院门的柱子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腐朽,外面的红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朽木。王府院内中路是“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西路是民宅,西院墙还被改建成一家餐厅,生意不错。孚郡王府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最后一任亲王是康熙十三子后代载垣。道光皇帝幼子奕于道光三十年(1850)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建国前曾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淳亲王府:变成私人住宅 淳亲王府仅存的一角就在位于东长安街四号公安部家属院内,几间古建筑位于家属院的东北角,造型不凡。靠近大门的大殿用作老干部活动室,单独被圈到一个小院子里,挨着大殿的一排古建筑都是私人住宅。据武警介绍,这里正在做保护性修缮,住在这里的居民即将搬离。淳亲王府原系康熙帝第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邸。 郑亲王府:被众楼吞掉的王府 郑亲王府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正门虽然朱漆有所剥落,但仍能彰显出深宅大院的气派,迎门的建筑是王府正殿,正殿与大门之间摆放着刻有“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字样的石刻。王府里都是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除了正门与正门所见的“和乐堂”的正殿与后院“逸仙堂”,王府里的建筑所剩无几了。郑亲王府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顺治九年(1652)加封叔和硕郑亲王,是清初著名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亲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所在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循郡王府:被劈成两半 安定门内大街的方家胡同深处,循郡王府已经被割裂为13号和15号两个门牌号。13号院内原来是府学小学的校办工厂,1998年校办工厂搬出,房子都进行了翻修,然后作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15号院现在是外交部的宿舍。 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循郡王府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定亲王府:无人再识的王府 据资料显示,定亲王府应位于西四南大街缸瓦市的砂锅居饭庄一带,但已无迹可寻。 顺承郡王府:不伦不类 史书记载为礼亲王代善孙子勒克德浑的王府,以前的位置在政协礼堂处,是唯一一座异地复建的王府,现在的位置是朝阳公园东,为一高级会所。据专家介绍,复建时在门前加了牌楼,王府后加了一个花园,已经失去了王府原来的特色。 僧王府:蒙古王府 位于东城区炒豆胡同,是清代保存比较完整的蒙古王府。为元太祖弟弟哈布国哈萨尔第二十六代孙僧格林沁,蒙古最有名王爷的王府。民国时期被清史专家朱家买下,解放后捐给国家。现为几个机关部门的宿舍。 和敬公主府 在今平安大街。它是乾隆第三个女儿和敬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复国公色步腾巴勒珠尔后共同居住的府邸。1923年,该王府以15万现大洋卖给了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上世纪50年代,此处为国际友人车库,现为中央机关招待所。 英亲王府:只剩几块无名石礅 英亲王府现位于东华门大街路北,现为北京第27中学所在地。英亲王始王阿济格为清太祖第十二子。 (资料整理:李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