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80|回复: 66

三塔寺的传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18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上午我回西城区的三塔寺(车公庄)看了看,说起这个名字,小年轻们未必知道,听

8 \" B7 Y" W) Z

 

+ B7 B3 V B& }/ U g1 l4 E

我母亲说,头解放的前几年,我家就住在这里,后来在52年从此地搬家到北京大学里的朗

6 p; t) I* i4 Z/ f4 Y) t

 

0 E6 A$ S N! v0 \- E8 T

润园。

W- z4 v2 E4 p

 

# \; m1 h- {7 @( _4 D! p

      三塔寺就应该有三个塔吗?反正我是没见过。

' E2 l9 s( `: Y$ F+ d

 

2 z" J1 T2 d& x" }4 f: n6 Y

 

% ~* D1 R5 G* ?5 b6 ]4 _

 有谁知道、见过、住过或者听到过三塔寺的故事的,以及它周边车公庄、展览路、百万

# x6 m/ d& n2 g0 Z5 P

 

1 ]' Y s- H8 g8 w! e: {% |2 z) o8 R* L

庄、北京市市委党校、葡萄园、二里沟、黑塔寺、扣钟庙、党校里面的利玛窦墓,……,

6 Y" D' X- N) U Q! b9 l

 

& R2 S( g: r- R% W

     请您给讲讲好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翻老贴吧,这些基本上从前都有人探讨过,并发过老照片

8 p0 S; k6 Z$ C. ]' A$ Y1 v |

 

) j+ N( _: a- {0 R2 J$ l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阜成门外北京市委党校宽大的绿色庭院中央,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四周被透花砖墙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中植几株青翠的柏树。这就是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利玛窦墓。

. h! D% {7 }9 W. B9 f4 P1 W/ ^

         (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 Q5 |, q! s, @% ]' L0 i

4 H1 }0 [& M( s Y4 J1 H

 

+ w0 w% A$ W9 N. Q+ C

 

% T0 {+ @ V- k9 ]2 B$ f/ ?' X z


墓园里并排竖立着三通汉白玉石碑,墓碑的形制与常见的一样,只是碑额雕龙花纹的中心,镌有代表天主教会的十字徽记,表明墓主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中间的那一通螭首方座碑高2.7米、宽0.94米,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立。碑身正中刻有“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右边碑文是:“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辛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

, a* j& q0 {3 m& E8 P: s( d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情人会慢慢地在此娓娓道来,……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10-18 22:22:00的发言:
, _0 C% o! p" \3 k! Z" h

翻翻老贴吧,这些基本上从前都有人探讨过,并发过老照片

$ U" G# U$ I" ~8 z: J- g

 

e Q9 m1 s9 z! x

 

, l( b: E8 e4 y4 C' k' x

      42年前文革时期,市委党校开吴晗同志的斗争会时,我在现场,……当代影视冯导演的童年生活、……前几年党校的口字楼的神秘大火,……,……谁探讨过,不是当事人谁也说不清的,那些照片更是“泥牛入海”,老帖子是没有的这些光鲜的线索,你现在不椡腾,兴许历史就会出现空白和断层,有些历史的细节,也许就会永远地消失了!

( m" Z4 [1 A9 X l5 m, Y4 M

      呵呵!其实到头来,大家们最关心的还是“野史”,即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故事,这些事儿呢,历史的知情人兴许会慢慢地浮出,在此娓娓道来,……,而正史呢?那是历史学家们的事了,让他们“去忽悠”去吧!老百姓还是关心这些“鸡零狗碎”的轶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玛窦作为“西学东渐”的先行者,

 

2 O6 n' Z* O9 J; |: |8 [1 K+ J

(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 Z4 y T( y' t


 

/ s' O- |2 K1 d5 @

利玛窦在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庚戌)5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9岁。按照当时中国的惯例,外国人死后都要移葬澳门。但是中国的教友为了纪念利玛窦,上奏朝廷,申请赐地,下葬北京。明神宗万历皇帝破例准奏,亲赐葬地和安葬祀费,赐北京西郊“二里沟佛寺,房屋三十八间,地基二十亩,畀葬利子”“立石为文记之”(见《大西利先生行迹》),墓碑是由顺天府尹王应麟所立。这年10月下葬时,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参加了葬礼,非常庄严隆重。当时一位太监对于独给利玛窦葬地,曾问相国叶文忠:“诸远方来宾者,从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叶答:“子见从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它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 k/ {3 n" B8 n

 

M( m5 C: ^2 M, K9 |8 i

[

; h' y2 T% u+ \" r2 x: o; N& j0 Q

关于安葬时的墓地情况,《帝京景物略》有概略的记述:“玛窦卒,诏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二里,嘉兴观之右。其坎封也,异中国,封下方而上圜,方若台圯,圜若断木。后虚堂六角,所供纵横十字文。后缘不琱篆而旋纹。……墓前堂二重,祀其国之圣贤。堂前晷石,有铭焉,曰:‘美日寸影,勿尔空过,所见万品,与时并流。’”谭元春有《过利西泰墓》一诗:“来从绝域老长安,分得城西土一棺。斫地呼天心自苦,挟山超海事非难。私将礼乐攻人短,别有聪明用物残。行尽松楸中国大,不教奇骨任荒寒。”后来还出现了一首写利玛窦的竹枝词:“天主堂开天籁齐,钟鸣琴响自高低。阜成门外玫瑰发,杯酒还浇利泰西。”

* ~# o7 B8 B7 l

如今的利玛窦墓,依然保留着四百多年前大致的模样,但王应麟碑早已不见踪影,墓前的螭首方座碑是后来补立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景物也面目全非了。利玛窦作为“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名利双收”呀

昨天上午去了一次市委党校,除了去至今还住在党校山字楼的大舅子家里取了几斤螃蟹外,还在利玛窦墓里里外外的照

9 `* @# U3 z0 A' b

 

! |: E5 G* }( M8 l* G

了像,真是“名利双收”呀!,呵呵!虽然来回一趟少半天,但是忒“值”了!

1 |: b* }4 U1 k

 

. A, i8 U2 T$ |8 _! W; q' G$ O6 U* ~

照片照得还真多,虽然几十年在此地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得,却没有这么仔细的端详过,从容不迫的研究过。

- @& P# R1 ?( W

 

: @$ i# y( T3 V, x6 T( a/ t, [

以此为证:(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b1 {5 [6 J0 l$ E3 [2 m E

 

' U9 n g3 @' B


                 口字楼南侧

, W8 X$ r0 U. S p

                                                                               (后面还有几十张PP,待整理后加上文字再传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园长年由“铁将军”把门

1984年5月24日,利玛窦墓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散布在校园内的60多座传教士墓碑一起,被集合在草木环绕的墓园中。墓园长年由“铁将军”把门,好在墓墙不高,站在铁条门前,可以看见墓碑以及盈盈绿草和间或跳出的紫蓝色野花。

(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发表于 2008-10-19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还有扣钟庙,我真不知道,以前还查过我大学和姥姥家(我姥姥家在甘家口,大学在增光路)附近的扣钟北里地名的由来,不过没查到这座庙。
发表于 2008-10-19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教堂给拆了!原来教堂内的祭台是汉白玉的,还有管风琴!北京最好的教堂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教堂是因为年久失修于文革后期被拆毁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19 13:53:00的发言:
可惜教堂给拆了!原来教堂内的祭台是汉白玉的,还有管风琴!北京最好的教堂之一!
/ J* o8 F }" G8 t# z% J

据非常可靠的消息报告,您说得原来的大教堂是因为年久失修于文革后期被拆毁了。在原址上空闲一段时间后,先建了教职工的洗澡堂和理发室,(我80年代时,几乎每星期都在此洗澡和理发),后来又在此建了教职工餐厅(见下图)

6 l+ q' i$ e1 ~$ x9 X

 


发表于 2008-10-20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19 15:15:00的发言:
+ H+ j- `3 O0 c/ k, Z+ R& |1 j9 k

据非常可靠的消息报告,您说得原来的大教堂是因为年久失修于文革后期被拆毁了。在原址上空闲一段时间后,先建了教职工的洗澡堂和理发室,(我80年代时,几乎每星期都在此洗澡和理发),后来又在此建了教职工餐厅(见下图)

2 c- R" N/ R+ h) Z5 m. _; B

 

" K0 z7 P$ o! {1 q0 z& h2 H7 N

可靠消息也是如此!周遍环境变化很大,以前还有修女墓地,现在也看不到了!山子楼变化也不小!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利马窦墓前的甬道向西行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01:00的发言:
1 j0 w8 L6 G5 A9 l z

 

9 n9 y! Y/ H. c3 X

可靠消息也是如此!周遍环境变化很大,以前还有修女墓地,现在也看不到了!山子楼变化也不小!

; f$ }0 o* T' f7 e: A

为了展示您提到的“山”字楼的变化,我们沿着利马窦墓前的甬道向西行,约二三百步走到尽头,“豁然开朗”就会看到“山字楼”了。


(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款款西行数百步,迎面而见到的就是“山”字楼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20 16:28:00的发言:
+ I8 C! ?( _* n+ q$ {5 }

为了展示您提到的“山”字楼的变化,我们沿着利马窦墓前的甬道向西行,约二三百步走到尽头,“豁然开朗”就会看到“山字楼”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党校 利马窦墓 089_缩小大小.jpg

! J2 z, J# i4 m; t- S

先跟大家解释一下,“山”字楼之所以谓之,是因其楼形从空中俯瞰楼形,似中文“山”字而得名。

1 D: o1 z# |! K1 \% o* c" Y- [$ j: m

当我们款款西行数百步,迎面而见到的就是“山”字楼了。

$ V, {9 U2 f& d8 v! j- ~0 H) B

下图为“山”字楼的东侧:即“山”的第一笔——一“竖”

7 v- M7 _: Q# X

 


(本栏照片均为作者拍照,仅供大家参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发表)
发表于 2008-10-20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F8 R2 O; N1 w% w

这样看“山”字楼更清楚些!

发表于 2008-10-20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 W, i: f- A; l: f7 M

 

1 ~3 _7 H: H: O( M$ C+ G% U! k- S

历史上的“山”字楼!

发表于 2008-10-20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口”字楼更形象些!

?% _+ |# q7 A6 x( N

 


发表于 2008-10-20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口”字楼和栅栏教堂:

" S3 ~; T9 j4 C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您在远古时是会“飞”的、穿着迷彩服的骏马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19:00的发言:
( |' K$ W1 h% b7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9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m8 h. M" [. b8 ~5 ^& F# o3 w) N

这样看“山”字楼更清楚些!

9 f" s9 _2 I2 P( |$ {# j: g @3 i% Y

      斑马,其实您在远古时是会“飞”的、穿着迷彩服的骏马,至少在300年前,要不哪能让俺等在此看的这般“清晰”呢!

" Z9 l# O" ?$ L& N+ C3 h; }9 O

谢谢您!当然前面是笑谈了。

9 H K3 ^0 q: Y; s

这样吧!斑大人,您暂且在党校的塔楼上做“鸟敢”儿状,俺土行孙这般,在下三路配合您,先围着“山”子楼,徐徐地绕一圈,构成它的“三维”图,何如?

. Z1 g9 [8 l" f6 V

先按上图的右面(东侧开始顺时针走起):

发表于 2008-10-20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修院是北京乃至华北教区最重要的修道院,我从2001年开始对此教堂系统考察和研究,收集了大量此教堂的资料。其中很多我还没有公布过。我对栅栏教堂非常喜欢,尤其是教堂内部的装修和陈设,其奢华程度可以和国内任何一个教堂相比!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暂且在党校的塔楼上做“鸟敢”儿状,俺土行孙这般

 

A. v* u# ]* f# Z3 `+ g% i8 |

这样吧!斑大人,您暂且在党校的塔楼上做“鸟敢”儿状,俺土行孙这般,在下三路配合您,先围着“山”子楼,徐徐地绕一圈,构成它的“三维”图,何如?

8 M: p$ g4 X+ z& `5 C8 d

先按上图的右面(东侧开始顺时针走起):

; n9 }; X0 z, f( f; I+ ^( A" m) d


 

' }' y; c- y' p1 s. O

4 _; J1 X1 z9 c6 Z$ v2 _. B9 N


 

发表于 2008-10-20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党校内的猫咪也是我见过的野猫里最干净最富态的!起可爱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单位的野猫咪!同样不怕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小刚等一大批小孩子们,他们在此嬉笑打闹,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57:00的发言:
这个修院是北京乃至华北教区最重要的修道院,我从2001年开始对此教堂系统考察和研究,收集了大量此教堂的资料。其中很多我还没有公布过。我对栅栏教堂非常喜欢,尤其是教堂内部的装修和陈设,其奢华程度可以和国内任何一个教堂相比!
8 w Q1 J l; c9 ]3 d: M

      非常欢迎您在此公开发表一些有关栅栏教堂,尤其是教堂内部的装修和陈设的情况,此信息我也请教过我的夫人,她是市委党校的职工家属,从小就生长在这个院子里,和她同时的还有冯小刚等一大批小孩子们,他们在此嬉笑打闹,做游戏,看电影,……,至今对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等印象深刻。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山子楼的南面。(由二张PP组成)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19:00的发言:
! p8 X% ]$ [ |3 ^8 i


 

/ o2 f* U* r* f6 E1 @ \

这样看“山”字楼更清楚些!

3 \+ z7 W) B+ e" Z' Q0 N) P

 

]" Z& d2 H* {% b2 B) n

 

@0 v* t& P N

抱歉!不知今天咋了,图上传不成功?懊恼!以下是山子楼的南面。(由二张PP组成)

! L! J' ]" o! w0 K8 h2 I% L

党校 利马窦墓 党校 利马窦墓

7 q7 n5 ^! E9 S {0 H4 P

说明:左面为山子楼的第二竖的向东方向,好像是哥特式建筑的窗户,原来的是玻璃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了,取而代之的被砖封住了。

- T. S9 w# p& o M; k3 l

右图:是山子楼的正南面,上面的五星可能是好事者后加上的,带有红色时代的历史痕迹,自不必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睹其“芳容”吧!

以上照片为口子楼的西侧,我们还是以逆时针方向,转到它的南层,一睹其“芳容”吧!

5 t3 m9 E$ G3 @ @

此图是口子楼的西南角。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电影导演冯小刚则住在楼下中间的单元里

本帖最后由 文秀武兵 于 2012-8-5 12:57 编辑
* R' s9 O; {5 o( _3 e; M6 u( N, Q* C
; ^! i& n- J( l" z+ P9 `* b; e<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4"> <font color="#339966">沿着口子楼向东拐,来到了口子楼的正面,上世纪60~70年代,这里往南200余米</font></font></p>9 X4 O$ B6 S) S& l: H1 s% k2 d5 N0 d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 Y0 f3 C" f$ u; Q4 F6 o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至马</font><font size="4">路,原来乃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果园里每每到金秋时节,果枝子上硕果累</font></font></p>; J$ J5 }2 x8 T7 S) K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3 |# E' O8 _5 |5 I  [5 l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硕大的苹果</font><font size="4">和桃子每年都分给全校的教职员工们。这事几十年后,管理果园的职</font></font></p>
' s& p8 T- I! u, C5 F<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8 e8 u4 K7 K+ ~& O) a3 G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工老施叔叔每一提起,就</font><font size="4">感慨不已。他老人家祖籍山东,多少年来就住在党校对门</font></font></p>
1 h% w& d0 O& P9 K  o<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1 e2 }! ~# e: s6 G4 s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的宿舍楼里,和我的岳母是同层的邻</font><font size="4">居,他一儿一女,前女婿是动作明星徐小建</font></font></p>
9 s" z. i1 u$ }  p+ V<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
& r- x2 Z" e6 r. j" d1 S* r<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其胞妹是人艺著名女演员徐扬),我在很久以前</font><font size="4">在他们家串门时会经常碰到他们。</font></font></p>$ ]. A- b, A, J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 h, x: V1 _$ Z& ?( d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而电影导演冯小刚则住在楼下二楼的中间单元里。现在</font><font size="4">此楼已于2003年初</font></font></p>
+ c, W. R. A6 c1 l! x& i% W* Z<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font></font>&nbsp;</p>
5 b3 K. m+ C/ c4 |<p><font color="#339966"><font size="4">拆迁了。从党校的南门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展览馆路的南口,再望南门,就</font><font size="4">是外交</font></font></p>
/ ~8 v3 c  K' x% O& y; P1 Q<p><font color="#339966" size="4"></font>&nbsp;</p>: w* a# R8 F( C
<p><font color="#339966" size="4">学院了和阜外大街的北营房了。</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2 B# h( `( D! I1 y2 G) T

口子楼的正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姑且先“指鹿为马”再说了

& k. v* r! l/ ~/ N

      有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Z& j( b5 t' e! y/ l

     

# L) M6 V# t0 Y% B ?

      谁能指明。此一时“三塔”,非彼一时“三塔”呢?西直门外车公庄的三塔就是

1 V( k8 w4 r+ K

 

' w! L" N# k; ]4 @- C& O; M

它了,谁见过?没准他也说不清楚呀!没有根据前,俺姑且先“指鹿为马”再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专业

到了山子楼的西侧,外面就是党校的围墙了,原来外面是火车道,南北向的,我文革时期前

9 L0 Y" C: e1 [3 a9 W

 

; M H' |# i5 S( Q, h

后,从阜外南营房到百万庄小学,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一般是和楼上的小女孩丁嫣一起

/ J" Z/ W. ~- S2 y& D7 ^8 T5 N

 

w& _) `3 F" h8 `

走着(她小我四岁。是百万庄小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后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专业),他

, c' |- B7 t/ i9 {; [& D

 

1 D2 F' W+ f( F! n! m

父亲叫丁圣智,是110学的历史的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也是我母亲教过的学生。

: ?/ n+ _' |) F" ], E: p1 |9 ]

        

6 H0 k/ `& L# ` c7 P

             接下来,该讲讲“口子楼”的故事了!

- r1 }# {9 }) q+ B( f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右面3楼第一间为各层楼的水房。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23:00的发言:
7 F' w3 {9 q5 Q4 _

这样看“口”字楼更形象些!

9 H& X3 R: v2 }! o

 

/ t$ c! _- \0 Y, Z* ~; `! l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2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I3 L0 ^5 Y5 k3 P. T' u; V5 _- M
QUOTE:

 
1 ?6 ] ]4 F1 d. K4 \) s% ~

( I, |, Q9 J$ O7 V4 T2 _; P2 s

上图为斑马提供的鸟瞰,以下图我P,其中最右面3楼第一间为各层楼的水房。第二间为楼梯间,第三间为我的大舅子的住房(未失火前)。

" m, d+ j( w2 _! n" B/ w, v

$ a5 {3 p+ C" o' I' ~8 _! s8 [

一层楼的第二个窗户,原来留有一个侧门,失火后重新修葺后给堵上了,可能处于更加便于管理的考虑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
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3 j- @9 p! O- }' E, r) E$ m. O

 

8 d( O8 m3 m# K/ V4 y- H

以上的文章中的其中红字部分涉及本文内容,特先摘录下来。

3 }$ }! ]/ t$ S& ^4 v2 O, {% h/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 15:36 , Processed in 1.20413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