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3|回复: 1

旗人结婚的时间与程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14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旗人结婚的时间与程序

清朝旗人结婚与汉人在程序立意上没有什么显著差别,似乎更重视古礼,从平民到皇帝的婚礼分议婚、定婚、结婚三阶段。

第一阶段议婚即《 仪礼》 所说的纳采问名。秦以前问名是问待嫁女成年之名,以便男方占卜是否合适吉祥。生辰八字流行以后,用庚帖代替,不再注重女子之名,大户人家当然有嫡出与庶出之分,却不可能通过问名实现的,类似信息一般是在议婚当中传递的。
   
清代的议婚,皇子、公主、宗室王公都要经过皇帝指婚,所以指婚代替了议婚程序,一上来就进人过礼与迎娶的实施阶段。一般旗人家庭则自行聘娶,首先在门第家世等基本条件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双方过户帖又称为过门帖,大红纸上书结婚人各自的祖宗三代的籍贯、职官、功名等,如是旗人注明旗分佐领而没有籍贯。随之过子女的庚帖。庚帖就是临时制作的双方儿女确切的出生日期的证书,上列年月日时四项,都用天干地支两个字相配,俗称生辰八字,由专操此业的人批算。经过合算,无疑问,议婚即告成功,如果不合,则互退庚帖,各自另谋他路。
   
订婚程序分小定和大定两步骤。小定日婆家由被称为全福人的中老年妇女前往女方家送定礼。汉人重视戒指,家庭富足还有坠子、镯子、圈子等首饰。戒指其实就是戒止行为的意思,只要戴上未来婆家送来的信物,就要更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表示已经有了归宿。旧日只要放了小定,这家的姑娘就不能再另外选择他家议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再与其他家庭联络议婚,就犯了时代伦理大忌。招致社会谴责或诉诸法律在所难免。小定之后,举行正式的定婚仪式,通常在拟订迎娶日期的前一百天以内。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聘礼或日彩礼送至女方家,同时将迎娶日期确定并知会亲朋,将古代的纳征与请期合并为大定礼,由全福太太代表男方前往女方家放大定。大定礼把迎亲日期、仪式确定。当天参加双方聚会的人,等于接到通知,未出席的则由各自再行通知。人们接到通知,就要预备礼物了,尤其女方亲友一定要赶在送嫁妆之前,把礼物送至女方家,俗谓之“添箱”。
   
旗人重如意,无论小定还是大定都送如意而非戒指。人们多以象征吉祥解释如意,虽然不错,似乎都没有解释到家。如意是警物,提醒人们要记住不如意的时候更多更容易发生。如意为什么要做成一头平直一头弯回的形状?吴源清先生讲如意寓意极其精当,至今记忆犹新。从平头开始向前畅行无阻当然如意,到了中间仍然平坦通达,仍然觉得如意,还想如法炮制,再往前行就碰壁而返不能如意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别老想着自己如意,总希望如意必经常遇到不如意,惟有深知不如意乃人生常事并平静地接受现实的人方能如意。旗人在放小定与大定时,皆送如意,放在匣中送去。行聘当天,待嫁新娘端坐在炕上,婆家派来的全福太太,将如意直接放到姑娘的怀里。除了如意之外,大定的其他礼物与汉人相差无几。
   
在迎娶的前一天或当日,女方家要将嫁妆送往婆家,这是整个结婚程序中,女方唯一一次主动登男方家门,是在社会上展示娘家身份地位与财富的绝好机会。财力之外,家长的文化价值观与对人生的认识决定了嫁妆数量。譬如晚清曾国藩教子有方,要求儿女衣必常人之衣,食必常人之食。嫁女陪送不超过二百两白银。二百两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不算小的数目。然而对于大学士之家,就显得寒酸了。曾国藩过世后,夫人格守夫训,嫁女仍以二百两为限。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出席侄女婚礼,表示怀疑,当时开箱验看,果然不过二百两,以为过于寒素,自己又加进二百两。
   
嫁妆亦以抬论。一份是六十四抬,称为全堂,半份三十二抬,又称半堂,栏杆桌下穿一木杠,两人一抬,桌上绑上所送物品。一件一抬,譬如全堂家具,桌椅箱柜等,小件的二人一抬,大件的四人或八人一抬。富贵讲究的可以达到几份。贫穷简单的用窝脖脚力,即单人背驮。女方在送嫁妆队伍出发之前,一定要在大门外口亮嫁妆,衣箱都打开,以示充实,四季衣裳应有尽有。日常用品比较容易运送,也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展览,而不动产则不能搬移,譬如陪送住宅或耕地等,怎么表示呢,如果是四合房就在栏杆桌放上一块红绸缠绕的房瓦,如果是耕地就放上红绸或红纸缠绕的土坯砖,如果是买卖字号,则放上复制的牌匾。有时候抬数多并不代表价值丰厚,因为送嫁妆要求一物一抬,哪怕一个痰桶也要独占一拾:这与一处住宅和若干亩耕地不可同日而语。一般来说,投人巨资用于嫁妆的事例极其希见。就是娘家有此实力,在家族同姓观念深厚的时代,也不会轻易的便宜外人。嫁女舍得投资的家庭,大都存在着特殊原因。想来不外以下几种,一是子嗣乏艰后继无人,乐得做顺水人情;二是子不成才游手好闲难承家业,与其让偌大的家产眼睁睁地毁于败家子之手,倒不如赠与女儿一部分;三是转移财产,防备日后的变故;四是爱女心切,提高她嫁过去以后的家庭地位;五是变相的赠与形式,改善婆家的经济状况。
   
财产交割本应是两家之间秘密进行的事,露富一向是处世的大忌,为何非要在社会中搞得人人尽知不可,检索其因,除了满足炫耀心理,为女儿作脸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一种婚前财产公证的形式。对于出嫁后的女儿在日后生活中掌握这些财产尤有帮助。在处理结婚陪送财产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大都是让女子自己掌控从娘家带来财产的分配权。虽然婆家顾及脸面,不愿沾上依赖陪嫁财产而富的恶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只算计金钱而不珍惜面子的大有人在,面对巨额财产,不由得不生奢羡之心,变相转移在所难免。在无法律公证婚前财产,女子又无离异自由的时代,亮嫁妆与送嫁妆的隆重仪式,无异于公开了财产清单,保证了财产足额不被移花接木或巧立名目的侵夺。

送嫁妆之后正式迎娶仪式举行。这就是《 仪礼》 的最后一个程序亲迎。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婚礼。清朝旗人重古礼,迎娶新娘在夜间,遵循《士昏六礼》 “以昏为期”的规定。
   
旗人贵族结婚,新娘上轿之前要穿婆家事先送来的旧棉袄。棉袄越旧越好,如果家里没有,找亲戚至交去借。当然,外面还有色彩鲜艳的罩褂。脚下所登的是蓝布鞋:清朝人以蓝黑为正色。迎亲仪仗比较特殊,虽然也预备仪仗队乐队,却是设而不作,并不发出响动,由于迎娶在晚间,仪仗执事以贴喜字牛角灯为主,隆重程度由使用数量上表现。有品级的官员不得过六对,无品级的官员平民不得过四对。晚清制度松弛,贵胄豪富之家竟逐奢华,在使用数量上激增,从十六对直到一百二十对。
   
迎娶一定要赶在子初之前将新妇迎进家门。如果过了这一时刻,新郎与新娘行过合卺礼之后,就必须退出,要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同房。子初就是晚十一点,古人认为过了此刻,即将迎来第二天,由于阳气渐升,不利于阴阳平衡,所以不惜忍耐一天。
   
旧日传统婚礼没有男女两家亲朋聚到一起共同庆祝办的,娶媳妇与聘姑娘是两码事,分开举行。女方亲属至交由本家招待,绝不可能随花轿一同都到婆家吃酒,甚至挑礼寻衅故意难为婆家。婚礼的主办人是新郎的父亲,发出邀请与接受祝贺的人是他而不是他的儿子。娶媳妇的全程实际上一直是家长操办,而儿子只作为婚姻实质的承受者出现。在必须出面时才出场。娘家人到婆家吃酒,通常在迎娶的第二、三天,要等看到婆家门前挂出证实新妇贞洁的“挂彩”以后。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00:09 , Processed in 1.14314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