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7|回复: 10

1914年的北京城市建设现代化运动 - 香厂“新市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3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5 Q7 K* [6 C5 u U6 l% Z. q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开始考虑了解和接近西方,她聘用了留洋归来的德龄作女官,研究西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尝试。在“新政”期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开办学堂、鼓励发展工商业,并筹备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区选在了天桥香厂路一带。辛亥革命爆发后,与“新政”有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并没有完全终止。 / O b1 l. W) @) \( }5 C( z : V- j& z2 m2 q: s* c6 f北洋政府建立后,“新政”的一些内容得到继续执行,其中包括现代化城市建设。1914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由内务部长朱启钤兼任京都市政公所督办,与京师警察厅一起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市政公所主要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沟渠的建造和维修等;京师警察厅主要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征收捐税、人口调查、消防和商业管理等。 8 o8 v2 b. a Y; q 7 Z- f4 f) @' [$ Z+ O# _4 B

, Z5 E B) Q5 f: @4 L

5 `3 \6 e4 A2 z

: h8 |! w/ l* z; \0 |

! v2 T( ?+ Z4 |+ _' C8 Q4 h# g! m

Y$ R% o! x G$ G F- k6 }

同年,京都市政公所正式宣布开辟香厂新市区,又称“模范市区”,其范围是:“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决定开辟香厂新市区后,市政设施由政府负责,立即开工修建了香厂路、万明路、板章路、华严路、华仁路、仁寿路、仁民路、永安路、大川路(今大川胡同)等,到今天为止,这些路还都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与此同时,修建了北京最早的电灯柱(街灯)和交通警察岗,并开展了电话安装业务。永安路原址是龙须沟天桥以西的部分,整治过程中,淘挖河道,改明渠为暗沟,一直砌筑到天桥,在暗沟上修筑了马路,命名“永安路”。区内的土地实行公开招商、投标承租,承租者须事先将建筑设计图纸送市政公所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也有一些地块,由市政公所事先委托设计师将设计图纸完成,然后对外招标,中标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区内的一些商住两用楼项目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建成的。“新市区”吸引了很多人来此租地盖房,如天津富商雍剑秋,投资建设洋式楼房上下共48间,平房24间;北洋要员陈光远出资兴建“新世界商场”等。 6 }. z3 Y; I9 S& C1 {2 t, S* u . H6 n3 N& e# q1 V0 c* h) ~) d; } 9 ]( r* |( R8 I a! V: ^2 f" D2 I

! H0 v1 q2 ]) l3 u$ `; \

3 e$ b) p9 {. p8 q( M! n0 D

& W7 T- F# ?+ ~6 Y4 I) {$ M

8 D! _' Q3 |+ K; i0 h

' V0 E: J. k& P3 l) j$ ]

“新世界商场”又称“新世界游艺场”,位于香厂路与万明路交界处东北角,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建造,1917年建成开业。建筑为环形四层楼(内部为五层),正面还有三层尖塔,通高达20多米。每天下午四点开门,营业至晚上十点,门票为三十枚铜子,儿童减半。购票入内后可以任意观赏游览,观看各种演出不另收费。楼内设有电影院、戏园、饭庄、百货店、照相馆等,楼内有当时极为罕见的电梯等现代化设备。一楼西北角和三楼为专演曲艺和杂技的杂耍园子,上演的节目有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李德钖、焦德海、刘德智、高玉峰、谢芮芝的相声,德寿山、荣剑尘的单弦牌子曲,双厚坪的评书,谢大玉的山东大鼓等。场内还辟有一处坤书馆,由女艺人演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楼东半部,新世界游艺场从此倒闭。五十年代,全楼彻底拆除,现在原址上是新建的高塔住宅楼。

4 y6 i, D# @: G9 E

2 H4 ` Z4 Q6 N+ ~6 ~* v8 c

0 q5 z& [+ {0 N; \7 w

; ]; q, K& f0 \4 P! d& I

1918年,在新世界商场的东南方向、永安路南侧兴建了一所“城南游艺园”,园中有京剧演出场、文明戏演出场、电影放映场、游艺场和杂耍演出场,也是一张门票入园随便观赏,京剧演出场请的都是当时京剧、曲艺界的名角,文明戏演的都是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电影是外国无声片,诙谐、喜剧片居多,在游艺场有台球、地滚球(保龄球的前身)、象棋等游戏,杂耍场也都是名家如云。一时间,香厂地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成为当时时尚人士往来出没的热闹场所。城南游艺园现已无存,原址上兴建的是现在的友谊医院。 6 ], m+ S( T4 T/ G0 a% s! P8 j p1 N5 V2 J $ ]$ E3 T' i( Q4 A( q; o9 R$ P

# ^0 b. S* A6 n* ~) u' Y- C2 t; p

R$ p" y% O/ p: I6 s @

6 ]) V b, p+ a9 C

6 e3 L8 v& ~ C' H v. n: t& W- S

: N' T' z% \( ~7 j; Z

虽然新世界商场和城南游艺园消失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新市区”时期的典型建筑留存在香厂地区,目前风貌比较完整的如下: 5 E3 K( C: \) b; B' a* n* y 6 i7 Q( w% c: i( k: I 3 u9 r3 y2 i* N7 ^! |3 g

. @: v1 P( I/ z' {/ l" F% |

2 |- W2 Z f+ u/ L+ g( w' e

6 |& S# ~, z, M9 X

5 Y- k2 ]- p# J. ~) b5 D, s

# Q7 {. C0 W" M) Q: L# i+ s

1.万明路商住楼,位于万明路1-9号,这是“新市区”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建筑, 平面呈“凹”形,两层,砖木结构,平券门窗加壁柱,前立面有檐口和女儿墙。底层为供出租的商店,楼梯在店内,二楼为住宅或商店辅助用房,立面墙身为红砖清水墙,加抹灰洋式门窗套和洋式檐口,临近万明路的一侧,二楼有挑出阳台,配水泥抹灰卷涡形牛腿和洋式铁花栏杆,做工非常考究。修建两广路期间,为了将道路拉直,拆除了北侧的楼房,大约占全部建筑的三分之一,“凹”形平面不复存在,楼的立面也有部分改动,但是原结构风貌仍然得以保留。 7 \5 e2 u* I- _! g

3 E' n8 S$ N. z) ?" T$ a

4 f7 K5 E! _+ M1 ~0 j

靠近万明路一侧

: R# S4 h/ q. e9 R

5 _3 [8 f% M* h! D0 M2 O2 Q( {

9 V: ~2 X3 @2 Q5 H3 U" g. Z

, V; J$ T7 J+ m4 Y8 L; p5 G

; i; X3 o9 J5 z/ G6 @- {& e

& ^- H) T# J2 j( K8 N6 q

7 ]) U- r; o' V; v: n" d5 @: a1 S; H

/ i; S2 K+ u0 \2 W; y

入口上方的阳台呈优美的弧形,与其他直线形的阳台形成优雅的对比

: G4 S' q4 `/ C9 ]9 x0 u

5 l$ L; V' c; n! _6 Y

' S/ K0 l# E, |. c* S! A

8 p! p4 ~# R+ p6 Z( u$ |- N

y8 D4 T2 L9 T8 {2 ~

阳台下方的卷涡形牛腿

, m/ l6 S0 F& T

- e4 A$ d- X5 h2 G0 n* P+ c) Z$ y

/ ?' U, P$ ^% K( f5 `

2.香厂路商住楼,位于香厂路45-51号,建于1917-1920年间,坐北朝南,呈“一”字形,青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临街立面用壁柱分割,一层的拱券门窗用夸张的灰塑造型作券脸,用拱心石装饰门楣和窗楣,十分独特。二楼门窗采用砖砌平券,隔间挑出半圆形阳台,设欧式铁花栏杆。

% Z& E) S6 ~- @& Z& J' A

, a9 c- }& _) ?. x; u

这座楼的外观改动比较大,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只有左侧上半部分保留着原建筑的外观风貌,而右侧近八十米的建筑经过近期的改造已经完全改观。

9 \, _+ w1 j4 Q5 z$ o; \ x5 t7 m; p+ `

3 v5 `0 L+ Q% z' i

3.板章路商住楼,位于板章路11-23号,建于1917-1920年间,由建筑师统一设计,京都市政公所审定后公开招标建设。临街店铺坐西朝东,青砖清水墙,砖券西式门窗。店铺后身是带有外廊的三面合围两层住宅楼,砖木结构,铁皮屋顶,外廊楣子和栏杆都是西式做法。

# v* M6 t* v! ?5 v

1 K5 l# i, }1 O% d4 n8 J

板章路和大保吉巷交界处,左面是板章路

8 w0 g% C* E; P L1 Y

' h' I2 w6 j) b5 m7 T

6 m3 B R2 a K7 R. q

板章路15从前的一个店铺门口

8 u" x! ~7 T1 y& |) x" R$ h; i

4 K2 a0 T9 {! ~6 l8 N) o

/ B1 @& X+ ~' y2 K8 O8 w: Y- w6 w0 n

板章路13号院内外廊结构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状

" H. M1 T1 e2 F0 T, ~$ y' b8 \

7 K- j: `, l) x" S# y* W7 M

4.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每幢小楼都是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各有独立的天井,天井上方均有罩棚,从楼门通过门道可以进入天井小院,天井的一边有楼梯通往二楼。全部建筑以青砖清水墙为主,壁柱和檐口为砖砌外抹灰,窗外有抹灰窗套。

3 \/ i7 F% F) {) L: } ^

6 `$ K* s4 ], y# f

仁寿路与仁民路交界处,左边是仁寿路,泰安里临街角的房子,转角墙面的做法是典型的“五进五出”式

! k& t6 q+ ^8 s- G8 ?

6 O- @3 b" ~1 Q- e

' a K# q; U+ o9 @

泰安里小巷,南北各有三所房子

/ H" g# M: L4 D( J, i' I

% r- q, v; L. F4 Z5 q$ [

泰安里14号天井,楼梯在图中右侧

9 S: k# O3 d5 M5 q: x; B

4 P5 y1 ^' G! E5 k! m

泰安里16号楼梯间的外侧,窗户依次递升,最上面设一个圆窗

7 n- ]. C4 s; k" H6 Q

8 O! s- u" p! R7 v3 v' G5 ^2 T- x1 o& i

5. 华康里,位于华严路中部路北,西临板章路,建于1915-1918年间原名“平康里”,规划用途为集中式妓院,名字源于唐朝长安城的妓院集中所在地“平安坊”。建成后不久即改作民居,更名为“华康里”。临街为两层五间楼房,一层是门道直通内部街巷街长62米,两侧各有十排平房,每排六间分为两户

1 M, r- y. z4 ]0 r

5 e# @) A4 v: N) Y, K$ E6 X

5 n6 U2 L6 u B: T* ~4 s1 y* ]1 y

华康里入口处两层建筑呈粉白色,墨书“华康里”

5 W6 b+ Z# t& ~* B1 Z- u

' t7 B7 Y: W# Q

' `; w; S1 Y5 [8 c* C

华康里的主体建筑都在入口的北边,分列两侧,几乎每座房子的头上都有后搭出来的小房,但是朝房顶上看去,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有的格局。

+ n& ]* y+ L3 B. |3 t- ^

- i8 |/ \4 s. F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随后迁往南京,北京城日渐冷落,以香厂新市区为标志的这场城市建设现代化运动无疾而终,香厂地区重归寂静,到现在已近八十年。今天,当我们重新走在这树影婆娑的林荫道上,看着那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建筑,能想得到它们曾经代表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吗?在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的文告中关于新市区的建设有如下的话:“力求完备,垂示模型,俾市民观感仿是程式,渐次推行。不数年间,使得首都气象有整齐划一之观,市阀规模具振刷日新之象。亦觇国之要务,岂仅昭美观瞻巳也。”大意是说:“新市区的建设要力求完备,对后续建设起到样板的作用,要按照这个模式逐步推广,几年之内,让首都的城市形象整齐划一,城市规模呈现令人振奋、日新月异的景象。这是关系到建设国家的重要事项,不仅仅是为了让城市好看那么简单。”也许很难想象,九十一年前,那些前辈是怀着怎样的理想和信心描绘他们心中新北京的蓝图,并在这个地方迈出了第一步,更不能想象,要是这个庞大的计划得以在北京全部实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会是怎样的北京。 0 S( \$ U2 A" Q8 y* c; ?: { 3 V& _$ G; u7 p0 |8 A# D# y) y 7 r0 x2 @( R1 E

) @! @# @) S+ g0 x

5 R. P! g6 L4 f7 f

. C' J- \; J5 K, z

2 U' f" R _! y( p$ a5 J4 y

9 J4 e$ ^8 ?1 f2 R" y

“香厂新市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精心规划的杰作,市政设施和建筑功能、布局相配套,强调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宏观协调和微观风格的多样性,是我们了解北京城的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不是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吗?那“香厂新市区”就应该是一部“凝固的交响曲”,不幸的是,它是一部未完成交响曲,这是历史的遗憾。 4 q6 I: Q$ _& J5 W. U' }7 P% t. J( f# c- |5 i% h& P- l! g # D7 t6 l. d! r! [3 R5 f

4 J5 |$ w3 p0 j- Y; W4 {2 r5 q/ j

1 C1 Y( Z [+ e+ A. ^6 H. D" y5 ]

5 H& X2 L! c& \0 H$ S

4 D3 L. s2 z: w; @3 |) a ?

5 @: B# `( A( v: j* E

在当年的新市区里,这些鲜活的建筑是我们的家园或是邻居。白天,这里的环境略显嘈杂,我们也许无法从众多表面残破的建筑中找到它们曾经辉煌的身影;夜晚,这里光影稀疏,我们可能无心在树荫下欣赏它们幽雅的身姿。但是我还是愿意时时地来看望它们,每一次来都有如老友重逢,悲欣交集。它们与胡同、四合院截然不同的面孔后面深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述说着前辈对现代化城市理想的憧憬。愿我们都来珍惜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这片残缺而又不失壮美的理想家园。

) G+ F/ a i8 K/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0:17:2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照片看不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loodli在2006-1-3 15:13:48的发言:0 }% |9 D- l7 r& k* D, U& X8 R 文章写的不错,照片看不了啊.
) A" d$ ~; ?) n) w

是吗?我自己能看见啊?

$ K7 |2 p% i* K) j& w6 M' i2 ?- [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发有插图的帖子,系统提示输入照片所在的地址我就输入了,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显示,这些照片是事先存在同学录相册里的,不知这种链接在这里是否允许。我听说这里可以直接上传照片,但是没有找到地方。另外,可以直接把照片拷贝到文本里面吗?还望指教。

0 x. {1 ^# \+ F4 e7 S# I*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6:23: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3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录相册里的照片是不支持外连的,您刚开始能看,一会再刷就不看不到了,这里可以上传图片,您在点"发表话题",或是点"回复帖子"之后,在新窗口里找"文件上传", 点它右边的"浏览",找到您要上传的图片,再点旁边的"上传"就可以了,一次可以上传3张,每天限5张,    每张大小不得超过200K,上传好后点"发表"就行了.您再试试.
9 x: G; t) v: B5 p" V&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9:27:2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1-3 19:24:45的发言:/ D: ]# c% J. E1 { 同学录相册里的照片是不支持外连的,您刚开始能看,一会再刷就不看不到了,这里可以上传图片,您在点"发表话题",或是点"回复帖子"之后,在新窗口里找"文件上传", 点它右边的"浏览",找到您要上传的图片,再点旁边的"上传"就可以了,一次可以上传3张,每天限5张, 每张大小不得超过200K,上传好后点"发表"就行了.您再试试. & a- I. D8 M, a1 z0 ]. x* B0 }& W
, ~. o" O2 s k * v, r f5 W, r' d% F. U 谢谢,已经传上去5张,其余的只能等到明后天补齐,不过发现照片的限制是100K,所以照片的图像质量可能不太好,抱歉。
发表于 2006-1-3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不错,期待后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照片全部传完了。每天只能上传5张照片,以后写文章只好分段发送了。
发表于 2006-1-5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

) D$ F) U! r; l6 o* K. W* _

: R$ W2 d3 R, {6 R& P% E

我一直没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 W& O! L# z+ ~0 x/ p4 k

: P4 F- n0 h- _' H+ b

有人说是警局。

' `$ u7 J; q& R% p: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08: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老的北京在2006-1-5 1:05:50的发言: ' j( K/ `, w. @, V4 r $ o* ]) V) L( c

"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

! V: U. Y6 f3 I; h1 j+ c Q3 H

4 `/ _1 n& c1 w ?- S- J, I3 M( U

我一直没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 T" e6 c1 t; g5 C& S

! Q( J+ C- f$ m6 ^$ I

有人说是警局。

1 O2 S2 M: b1 E
# @: b. U! o% u! Q/ G ! f1 [$ m5 n) N# B. G$ M 据目前的资料,这里当时是由开发商投资的住宅项目。
发表于 2006-1-5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有些沧桑感、也有保留的价值,但感觉就是不如咱中国的古典传统建筑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水泥那冷冰冰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xhm1978在2006-1-5 12:50:20的发言: ) |6 B4 H2 }9 L6 Y' p A/ v8 [# ?; g尽管有些沧桑感、也有保留的价值,但感觉就是不如咱中国的古典传统建筑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水泥那冷冰冰的感觉。
( j! r4 B6 o% I a/ j

历史不见得就应该是沧桑的。现在的满目疮痍本不是它应有的命运,更不是博得同情的资本。从中国传统建筑到西风东渐,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从喜爱中式传统建筑开始,到发现胡同建筑的多元化,进而发现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的脉络,这些历史不是文字资料所能够涵盖的。历史由时间串缀而成,而遗存却是那样无规律地散落着,有待我们细细梳理。其结果可能还是不完整和偏颇的,但是有越多的人加入其间,总体的结果就越接近真实。

8 A- y( L9 ?8 [: r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3:56:4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4:47 , Processed in 1.17178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