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0 c0 M2 a5 V! V5 ?+ P3 ~8 D1 K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开始考虑了解和接近西方,她聘用了留洋归来的德龄作女官,研究西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尝试。在“新政”期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开办学堂、鼓励发展工商业,并筹备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区选在了天桥香厂路一带。辛亥革命爆发后,与“新政”有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并没有完全终止。
) E& G& r" A( e1 G9 e6 j1 L0 m
0 Q( ]( h+ L0 |9 |* B北洋政府建立后,“新政”的一些内容得到继续执行,其中包括现代化城市建设。1914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由内务部长朱启钤兼任京都市政公所督办,与京师警察厅一起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市政公所主要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沟渠的建造和维修等;京师警察厅主要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征收捐税、人口调查、消防和商业管理等。 . s) c. z1 q/ B/ e
9 W6 [1 {/ q, \0 D/ k
5 t* B. |% ^' x c) \+ L) J" J
3 U' f$ T6 m6 ]9 \! d * a/ L0 b* n& o
1 ~' t' G% K T4 s0 \3 ?2 z
6 @7 u# V% l1 `6 P
同年,京都市政公所正式宣布开辟香厂新市区,又称“模范市区”,其范围是:“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决定开辟香厂新市区后,市政设施由政府负责,立即开工修建了香厂路、万明路、板章路、华严路、华仁路、仁寿路、仁民路、永安路、大川路(今大川胡同)等,到今天为止,这些路还都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与此同时,修建了北京最早的电灯柱(街灯)和交通警察岗,并开展了电话安装业务。永安路原址是龙须沟天桥以西的部分,整治过程中,淘挖河道,改明渠为暗沟,一直砌筑到天桥,在暗沟上修筑了马路,命名“永安路”。区内的土地实行公开招商、投标承租,承租者须事先将建筑设计图纸送市政公所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也有一些地块,由市政公所事先委托设计师将设计图纸完成,然后对外招标,中标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区内的一些商住两用楼项目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建成的。“新市区”吸引了很多人来此租地盖房,如天津富商雍剑秋,投资建设洋式楼房上下共48间,平房24间;北洋要员陈光远出资兴建“新世界商场”等。
1 K9 P7 C) K' @/ k2 T% r# W1 U" o6 K8 Z: @$ [- u# T# J. Z
7 M# O+ y' x, t7 E; {( q
: _5 Y2 M, G3 q9 k 2 A. y/ | N: s' }8 X/ U8 r
6 [" U6 p. C ]5 A1 f
* U* q/ D- `8 _- t6 t0 H+ O
" ]0 P+ U9 N' ~5 ?“新世界商场”又称“新世界游艺场”,位于香厂路与万明路交界处东北角,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建造,1917年建成开业。建筑为环形四层楼(内部为五层),正面还有三层尖塔,通高达20多米。每天下午四点开门,营业至晚上十点,门票为三十枚铜子,儿童减半。购票入内后可以任意观赏游览,观看各种演出不另收费。楼内设有电影院、戏园、饭庄、百货店、照相馆等,楼内有当时极为罕见的电梯等现代化设备。一楼西北角和三楼为专演曲艺和杂技的杂耍园子,上演的节目有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李德钖、焦德海、刘德智、高玉峰、谢芮芝的相声,德寿山、荣剑尘的单弦牌子曲,双厚坪的评书,谢大玉的山东大鼓等。场内还辟有一处坤书馆,由女艺人演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楼东半部,新世界游艺场从此倒闭。五十年代,全楼彻底拆除,现在原址上是新建的高塔住宅楼。
$ [4 f! t- a) }3 m j+ j# I. m: q
2 ^) x& D* ?. v# ] $ _, Y4 P( B8 A5 \
' i7 M% S( @5 g
1918年,在新世界商场的东南方向、永安路南侧兴建了一所“城南游艺园”,园中有京剧演出场、文明戏演出场、电影放映场、游艺场和杂耍演出场,也是一张门票入园随便观赏,京剧演出场请的都是当时京剧、曲艺界的名角,文明戏演的都是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电影是外国无声片,诙谐、喜剧片居多,在游艺场有台球、地滚球(保龄球的前身)、象棋等游戏,杂耍场也都是名家如云。一时间,香厂地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成为当时时尚人士往来出没的热闹场所。城南游艺园现已无存,原址上兴建的是现在的友谊医院。
$ q8 {! m& v$ X. R* R: E' p* S, ~: i. l: ~3 K/ r
C) G0 _+ o1 G- w: l' w7 m' o
& q3 ~7 `( v9 N; g. E' D2 z
) t$ X/ ?' e+ g+ _- M, h& ^
8 W. f# a1 ?$ A: X; L0 D
/ `8 x* a! B& V$ a- P8 H4 _; Y E
' Y% |; e3 q+ \3 Q9 m% B* _" b: _虽然新世界商场和城南游艺园消失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新市区”时期的典型建筑留存在香厂地区,目前风貌比较完整的如下: ( s0 A% V( Z3 {: q: c
/ ]- n3 p9 J" [
( b; F; r, Y1 \+ V
6 Q% T" B: X3 B$ t" X
+ L e2 R$ g; u: n- K0 v
' J. Y( v' m$ v" M( Y& S# ?+ P 8 F& j. C s; O) L. @; _( d1 m( ^
4 |- t! t3 V8 T 1.万明路商住楼,位于万明路1-9号,这是“新市区”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建筑, 平面呈“凹”形,两层,砖木结构,平券门窗加壁柱,前立面有檐口和女儿墙。底层为供出租的商店,楼梯在店内,二楼为住宅或商店辅助用房,立面墙身为红砖清水墙,加抹灰洋式门窗套和洋式檐口,临近万明路的一侧,二楼有挑出阳台,配水泥抹灰卷涡形牛腿和洋式铁花栏杆,做工非常考究。修建两广路期间,为了将道路拉直,拆除了北侧的楼房,大约占全部建筑的三分之一,“凹”形平面不复存在,楼的立面也有部分改动,但是原结构风貌仍然得以保留。
0 g! b$ U/ Y3 N$ m0 F% v) X( Y $ l+ F! [+ U l- u
- | F( T8 e; b: x靠近万明路一侧 9 y" f3 o( G4 r6 K& X6 r2 Q
5 `2 {+ ~* ~2 w0 Z$ |/ ]! P8 c6 k V7 _
! C0 L# s: a+ v, X6 B# @
9 p+ [) P5 v6 x
8 m* M2 l7 v8 O: d
: i4 N, X% c- n ^7 D8 j5 D; q9 G3 C& U. I
入口上方的阳台呈优美的弧形,与其他直线形的阳台形成优雅的对比
& w6 A; S1 \& |- i. v0 u/ b/ P0 b1 n! o/ n# [/ _% e* ?
5 z3 z* g% z( D0 ^
/ _+ _- A6 y8 y+ f
# C5 X- H+ U6 {) [3 T2 |, B阳台下方的卷涡形牛腿 : s+ J( U% C' A& p% ~% C
* O4 c$ v8 |% l. c! K6 ?$ t# d# i6 E" D
4 _4 i' p5 e& S( |; a% Y" b 2.香厂路商住楼,位于香厂路45-51号,建于1917-1920年间,坐北朝南,呈“一”字形,青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临街立面用壁柱分割,一层的拱券门窗用夸张的灰塑造型作券脸,用拱心石装饰门楣和窗楣,十分独特。二楼门窗采用砖砌平券,隔间挑出半圆形阳台,设欧式铁花栏杆。 9 @$ J" K, {( S& Y! {# t# d
2 o2 S/ Y4 d5 i8 x
这座楼的外观改动比较大,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只有左侧上半部分保留着原建筑的外观风貌,而右侧近八十米的建筑经过近期的改造已经完全改观。 1 }- l. b, E8 P3 m* E
% a3 u0 Z* v% \- i6 f$ V1 u
3.板章路商住楼,位于板章路11-23号,建于1917-1920年间,由建筑师统一设计,京都市政公所审定后公开招标建设。临街店铺坐西朝东,青砖清水墙,砖券西式门窗。店铺后身是带有外廊的三面合围两层住宅楼,砖木结构,铁皮屋顶,外廊楣子和栏杆都是西式做法。 # S1 \9 [) b5 D% v7 a
3 j0 E5 h2 A! N% \) }. ^' k
板章路和大保吉巷交界处,左面是板章路
; Q6 r' c; L* U9 B2 |* A- m3 Y$ c5 i/ |
1 e/ [8 u, c" j& Y- j9 k. w2 e板章路15号,从前的一个店铺门口 2 y8 w8 Q9 ]$ J& f [% y# t
7 u$ I6 ?# X1 x, e& V
" y% v% z; @# K8 H
板章路13号院内,外廊结构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状
3 O" Q9 q; ~- r# L
' r2 y' z% M( D4 w4.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每幢小楼都是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各有独立的天井,天井上方均有罩棚,从楼门通过门道可以进入天井小院,天井的一边有楼梯通往二楼。全部建筑以青砖清水墙为主,壁柱和檐口为砖砌外抹灰,窗外有抹灰窗套。 . H* U h7 j! O
- _" m3 F$ Z0 K7 m4 k% [5 V7 y
仁寿路与仁民路交界处,左边是仁寿路,泰安里临街角的房子,转角墙面的做法是典型的“五进五出”式 ( G& R, p" g, O+ ~- {3 [
) _7 i2 {( {+ c4 o. [" L & h/ Y6 d& g& G$ s+ @
泰安里小巷,南北各有三所房子
5 U4 g$ W1 _' w. K5 r. Q1 L4 Y4 T
, M8 {6 c+ ]# q" e5 R泰安里14号天井,楼梯在图中右侧
; [6 G# u9 q* k, W+ g `
0 z9 k# Q! \+ X, e3 K: {# i- ?泰安里16号楼梯间的外侧,窗户依次递升,最上面设一个圆窗
0 l! X% K+ N$ A) c4 s0 y2 P5 N( g' b
5. 华康里,位于华严路中部路北,西临板章路,建于1915-1918年间,原名“平康里”,规划用途为集中式妓院,名字源于唐朝长安城的妓院集中所在地“平安坊”。建成后不久即改作民居,更名为“华康里”。临街为两层五间楼房,一层是门道直通内部街巷,街长62米,两侧各有十排平房,每排六间分为两户。 $ m6 u# l- \( o4 y
( c, C' H$ Q. g1 K2 F I
5 V& q0 U% X8 b5 g4 ^+ e- w
华康里入口处两层建筑呈粉白色,墨书“华康里” " X! L6 }- [2 `+ G: e
7 q' b1 e& y3 [! {/ Q/ `
$ f+ M% |1 w+ o# B) m) q0 O# x
华康里的主体建筑都在入口的北边,分列两侧,几乎每座房子的头上都有后搭出来的小房,但是朝房顶上看去,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有的格局。 - O/ r1 H/ k: d# p$ N0 k4 J$ \+ \
3 T D$ W1 X$ k5 x# Q: b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随后迁往南京,北京城日渐冷落,以香厂新市区为标志的这场城市建设现代化运动无疾而终,香厂地区重归寂静,到现在已近八十年。今天,当我们重新走在这树影婆娑的林荫道上,看着那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建筑,能想得到它们曾经代表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吗?在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的文告中关于新市区的建设有如下的话:“力求完备,垂示模型,俾市民观感仿是程式,渐次推行。不数年间,使得首都气象有整齐划一之观,市阀规模具振刷日新之象。亦觇国之要务,岂仅昭美观瞻巳也。”大意是说:“新市区的建设要力求完备,对后续建设起到样板的作用,要按照这个模式逐步推广,几年之内,让首都的城市形象整齐划一,城市规模呈现令人振奋、日新月异的景象。这是关系到建设国家的重要事项,不仅仅是为了让城市好看那么简单。”也许很难想象,九十一年前,那些前辈是怀着怎样的理想和信心描绘他们心中新北京的蓝图,并在这个地方迈出了第一步,更不能想象,要是这个庞大的计划得以在北京全部实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会是怎样的北京。
) r( Y! L3 n* N# T! v# r
/ I% M0 t* L" F# {: b
! \( s* e% Y1 v3 Z
1 {( f" X, ?, M* r" [: T; d" L 2 A9 c# X$ o1 ]
& F) }; G- v: n2 z! K$ f ! s; B2 \+ J7 `' t8 F9 _+ I% {( K
$ h; f* f2 v0 `- S “香厂新市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精心规划的杰作,市政设施和建筑功能、布局相配套,强调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宏观协调和微观风格的多样性,是我们了解北京城的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不是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吗?那“香厂新市区”就应该是一部“凝固的交响曲”,不幸的是,它是一部未完成交响曲,这是历史的遗憾。
; |* M& d+ k0 `: A
- {/ ^% E6 O7 M4 z/ J+ y& t2 p, P6 D/ f8 T* @* T( ^2 \
% Q. X$ l2 z* {+ @3 k4 K* U
) [6 x; F: I8 X2 Q1 i6 o
E- c- F; l: |; X
6 x; ~6 ?6 m' C; J5 m8 B5 I
: q8 W" z$ `/ x. U+ K# c; F- Z 在当年的新市区里,这些鲜活的建筑是我们的家园或是邻居。白天,这里的环境略显嘈杂,我们也许无法从众多表面残破的建筑中找到它们曾经辉煌的身影;夜晚,这里光影稀疏,我们可能无心在树荫下欣赏它们幽雅的身姿。但是我还是愿意时时地来看望它们,每一次来都有如老友重逢,悲欣交集。它们与胡同、四合院截然不同的面孔后面深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述说着前辈对现代化城市理想的憧憬。愿我们都来珍惜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这片残缺而又不失壮美的理想家园。 9 g8 Y6 L; Y2 L-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0:17: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