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社会之于文学大约有点儿土壤与庄稼的关系,社会越脏,庄稼长得越茂盛。但,有一个延后期,从时间上说,大约是连我这样的小人物都感受到社会肮脏以后的二三十年吧。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梳拢,我能够找到一个个文学的井喷期。甭说魏晋诗书,也甭说明清小品以及红卫兵文字,邪恶每次漂洗人间,都会有声音从不同的喉咙发出,呻吟者多。成堆的苦人凑在一起积淀到一定阶段总会有杰出文字问世滋养人们焦渴的灵魂,譬如《红楼梦》。 上学,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一直都在给我开书单,告诉我应该读什么书,必须读什么书,听话的劲头越来越小,到现在,才有个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大概模样。买书与喝酒一样,固定就去几家,逛书店如同翻菜谱点菜,大约也就是那么十几道,偶尔尝个鲜儿,大失所望居多。朦胧诗兴起的时候,连个文学青年都算不上的我也跟风儿,仿佛后来的孩子们追小虎队,再后来的孩子们追超女一般。一本《五人诗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五个不同的诗人陪我走过那清澈的懵懂时光,后来的王小妮、食指、王家新、多多、西川也都读过,甚至热血澎湃的去报班儿,现而今记得清楚的一个场景是一个笔名叫大仙的诗人顶着他那个超大脑袋给上的,但,确实没留下什么东西,整堂课就是听当时还很清浅的大仙老师读他自己的作品,举着一本《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这个人后来改行写起了足球评论,从金庸的武侠笔法中借鉴了不少,比较耐读,好像至今还活跃在网络里,博客签名档里留下:‘无言独上青楼’这么一句。 初中晚自习,邻桌好友躬身盯着位桌儿掩住的一本书偷看,贪婪入神,两天后,推荐给我说:看看,特好!接过来,琼瑶的《彩霞满天》,接下来的半堂课翻了翻,找不出究竟好看在哪儿,课后扔还给他,遭了奚落,他说:不看当心后悔一年啊!!我说:后悔后悔去呗,谁后悔跟我说! 前几天逛书店,碰到了我这位十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从我抱着准备付款的书里抽出一本翻翻,丢在书堆上,说:买这么多书干嘛?我答:闲的!他是到书店给他儿子买参考书来的,一年进两趟书店,老师要什么给孩子买什么。 兴趣不同吧,他们把琼瑶当奶奶供着的时候,我正在迷恋西德尼·谢尔顿,那一本《假若明天来临》被我前前后后翻了四遍看毛了边儿。 我得承认我的心智成熟较晚,当周围的小伴儿人手一本三毛的时候,我正热衷于弄清楚水浒一百单八将诨号中的本意,譬如玉麒麟中的麒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何雄的叫麒而雌的称之为麟;旱地忽律是鳄鱼;翻江蜃中的蜃是蛤蜊;火眼狻猊中的狻猊是狮子为何却成了佛的坐骑;井木犴中的犴是野狗怎么又指代牢狱;活闪婆中的闪婆是女巫师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三姑六婆’当中;险道神是神为何不见于神仙谱之类之类的奇怪问题。说实话,默默找寻的快感一直铺展于我整个初中阶段,让我乐此不疲。 一个‘蛛丝马迹’的成语让我开始琢磨小动物,刚学这个成语的时候我在想:蛛丝和大马的蹄印足迹并列,一个纤细一个巨大,不配套啊,于是我逃学钻进书店没头苍蝇乱撞着找,终于解开了心头疑惑,原来这里的‘马’不是骡马之马的马,而是一种小昆虫灶马,这种小东西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后来读书,《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 法布尔的《昆虫记》读过后,感觉离我太远,不易理解,于是我就找一些农业科普类的东西来看,譬如《赤眼蜂的饲养》、《温水孵鸡》、《跳蚤的一生》这类书,那时候这种书废品站多得是,没人拿它当好东西,溜进去,随手扯几本回来,能看好多天。等到我们生物老师开始讲十字花科植物、鳞翅目昆虫的时候我可以接连看几个星期闲书不碰课本考试照样拿满分。更厉害的,教我们生物不忒待见我的那个长辫子漂亮女老师暑假探家拿回来一团干巴巴的枯草,我脱口而出叫道:风滚草。令老师和我自己都很吃惊,其实之前我没见过这种东西。后来高中分班,那位漂亮老师一直要我学理,往生物方向上考,可我正迷恋着余光中、痖弦和周梦蝶梦想如他们那样生活,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 再后来无意当中找到了一个特价书店,书都打折卖且是大家,西尔玛•拉格洛夫的《耶路撒冷》、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叶芝的《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皮兰德娄的《寻找自我》、帕斯杰尔纳克、卢梭好多人的书,开始真的看不进去,强迫自己,花钱买的,不读亏得慌,逐渐读出了快感。 我不能说我是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可也不愿意妄自菲薄说我不爱书。 喜欢上了老舍,我不扭着自己,随性子来,买老舍,全集不过瘾,单行本,老舍的文字浸透了我;喜欢郁达夫,买郁达夫,不管家里是否有,看到了不买总觉着对不住自己,确认买重了,送朋友。家里的书逐渐多了起来,妻子收拾房间总有点儿不方便,于是我让‘她们’上墙,满满一墙面的书柜,找人打的。 客观的说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吝啬的人,性格原因,从来没有过多考虑过钱的意义,有呢,多花点儿;没有忍着,我不能让钱支使得满街抓瞎。唯独一点例外,就是上书店的时候。停车费十块吧,我就会想,十块钱啊,又可以买上一本好书了,于是我选择坐公交,只花几毛钱,前后多走点儿路,我不怕。 两个时候我感觉最幸福,其一就是挑选了一抱好书钻出书店大门吸口新鲜空气,找家街边小店儿叫上两款酒菜来瓶儿小二锅头独坐,喧哗是别人的事儿,一边儿喝酒一边儿翻看属于我的新书;其二就是干完一天的活儿,斜倚床头随意抽出一本书打开上眼,来了精神或许看个通宵,没意思呢,两三页后就许沉沉睡去,当然,窗外要是下点儿雨雪再好不过。 两个时候令我最难受,其一就是逛书店,看见这本想要,看见那本也想要,永没个满足劲儿,不买后悔、买了没意思也后悔的两难把我死死挤在门口动弹不得,永不会从容,躲不开每每落荒而逃的下场;其二呢就是读一本书正上瘾而手头儿还有更要紧的事儿不得不去干,牵心牵肺的记挂总让我散神,于是我就把那要读的书带在身边,没空儿读,挨着她也能暂解心头之渴不是! 我最爱去的地方是海淀图书城,那里人不是很多,旁边挨着的第三极顺脚儿也可以逛逛,书籍分类大致还有个模样,书款打折;琉璃厂里的中国书店我去,那里比较清净,人文类的书目很全,书价没折扣,国营色彩很浓;西单图书大厦我也去,可就是为了找朋友喝酒,那里不适合买书,永远闹哄哄充满 /人肉味;其它一些小店儿譬如古籍出版社的门市,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南房的书店,三味书屋,路过进去走走还没遇到揍我的人。以前每年还惦记着春秋两季地坛书市,这两年也不大爱去,书都差不多,闹嚷嚷的令我烦心,偶尔也上潘家园转转,那里的贩子味儿太浓,轻易也不会找到什么,去呢,就为遛个弯儿,赶上喜欢的,买几本,没有呢,闻闻老纸气儿。 混了这么些年,手包里除了驾照身份证以外,就是好几个书店的会员打折卡,偶尔翻找什么东西拿出来一叠,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信用卡貌似个财主,其实,市上无鱼蛤蟆贵,卖了孩子买猴儿玩儿,根本不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