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70|回复: 2

胡同的由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26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同的由来?〈北京旧事〉/余钊著—学苑出版社,

胡同的由来
到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胡同多。所谓“胡同”,实际上相当于南方城市中的“弄”和“巷”。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有好几种解释。有的专家认为“胡同”一词是元大都时才出现的,“胡同”一词是蒙古语,意思是“水井”。因为北京城里居民日常生活中用的是井水,水井就在两排四合院之间的小巷里,所以市民把水井所存的小巷也称为“胡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胡同”一词是蒙古语中“浩特”一词的音转。“浩特”是“居民聚落”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城镇。例如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就叫做“呼和浩特”。还有人认为“胡同”就是小的通道的意思,这种通道在蒙古语中叫做“火疃”,以后人们渐渐地就把“火疃”读成“胡同”了。
在辽代的北京城里还没有胡同,那时的城区面积较小,城内共有二十六个坊。“坊”是由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分隔出来的一块长方形的居民区,也叫街区。每个坊内部也有若干小巷,供住在里面的居民通行,外人一般是不能任意穿行的。坊的四周建有坊墙,以保护坊内的建筑物和居民的人身安全,每个坊就像一座小城。
坊是从古代的闾里发展而来的,历经南北朝、隋、唐、辽、金各个朝代。到了元代,大都城内的“坊”已经没有坊墙了,某某坊只是作为某某街区的名称,而不再是一座小城。在元代以前,只有北宋的都城汴梁是个没有坊墙的都市,而且有许多沿街的店铺,直到晚上仍然营业。
坊墙消失之后,一条条胡同与大街直接相通。胡同的出现打破了坊墙的封闭性,使居民与外界的交往方便了许多。胡同代替坊墙成为大都市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象征。
胡同代替坊墙大概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关系。蒙古民族是个游牧民旗,牧人驱赶牛羊逐水草而居,他们的住房蒙古包是一种圆形的大帐篷,随时可以拆卸装车,运到另一个地方再安装起来,因此蒙古人没有设立院墙的习惯。在草原上邻居之间相隔比较远,也没有必要设置院墙来划分双方的领地。蒙古人马上功夫娴熟,射箭百发百中,几乎人人都是出色的战士。蒙古军队擅长进攻,对防御相对而言不太重视,所以他们对各种各样用于防御的墙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和过深的感情。蒙古人热衷的是纵马挥刀、冲锋陷阵,像关汉卿的杂剧中所说的“杀出一条血胡同来”。坊墙是防御者的盾牌,胡同是进攻者的通道,元大都的胡同确实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
坊墙虽然没有了,但是为了防盗,明、清两代在许多胡同口安装了铁制的和木制的栅栏,白天开启,夜间关闭。据统计,乾隆年间北京城内共有1700多道栅栏,时至今日,这些栅栏也消失了,只留下几处以栅栏命名的胡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前门大街边上的大栅栏。
元大都时代的胡同是由前后两排民居构成的一个长条状的通道。由于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数是坐北朝南的,院子的正门朝南,有些院子开有后门朝北,所以北京的胡同多数是东西走向的,南北走向的胡同也有,为数较少。斜向的胡同就更少了,像樱桃斜街、铁树斜街等都直接标明是斜街,以免行人迷失方向。
元大都时代北京的胡同的宽度为9米,当时的大街有36米宽,小街有18米宽,都是按照严格的城市规划修建的。到了明清两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严格的城市规划,摊贩挤占马路,大小四合院的进深不一致等等,出现了许多小胡同,其中较宽的有4~6米,较窄的只有2米左右,甚至还有不足1米的窄胡同。由于胡同内各个院落的进深不一致,形成了一些曲里拐弯的胡同,例如九道湾胡同;有的是死胡同,只有一个出口,例如口袋胡同;有的胡同绕了一个四方形的圈,如四环胡同;有的胡同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弯曲的,如大秤钩胡同。
说到胡同与大街、小街的区别,有人认为是以道路的宽窄来划分的。但事实上有一些大胡同比一些小街还宽。又有人认为商店集中的道路叫做“街”,居民住宅为主的通道叫做“胡同”,其实胡同与街道之间并没有一道严格划分的界限。
胡同不仅要供居民穿行,而且要能走马车、骡车、水车。老北京人的院子里一般都没有水井,更没有自来水。水井位于胡同里,旁边建有一间矮房,里边住着挑水的人,俗称水窝子。北京的大小胡同大约有一半有水井,至今仍有许多胡同、街道以水井为名,像井儿胡同、四眼井、王府井大街等等。
许多胡同里还有卖油盐酱醋的小店,也有一些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各种物品,他们给那些不愿出门购物的居民提供了上门服务的便利,不过平时四合院大门紧闭,又有高墙阻隔,院内外信息交流很不方便,小贩们只有靠吆喝、响器来做广告了。
过去北京有句俗话:“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形容京城胡同之多。据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一书的统计,共有街道、胡同2077条,1944年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中统计当时北京城内共有3200条胡同,到了1986年,《北京街巷名称录汇编》一书上记载的胡同、街巷、村落总数已达6104条(个)。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内容,书不错,打算找一本.
发表于 2008-9-27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析津志),“看内容,书不错”,错了吧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9-27 1:16:54的发言:
看内容,书不错,打算找一本.

这本书共有644页,2000年初版,2005年第五次加印,印数共有12000册,定价28元,可惜内容虽然面面俱到,都是似曾相识的,有堆砌之嫌,看看目录就感觉到了。

第一章,千年古都:古城沧桑、城墙城楼、城市建设、居民分布、商业区划、京城屏障。

第二章,京派文化:文化与城市、政治文化、职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

第三章,京味文学:北京话面面观、京味文学诸家(曹雪芹、曹禺、老舍)。

第四章,百姓家园:京城胡同、四合庭院、王府宅邸、名人故居、城南会馆、胡同货声。

第五章,燕京名胜:中南北海、圆明园、西郊三园、公私园林、祭礼坛庙、宗教建筑(分类较外行)。

第六章,繁华市井:饭庄与饭馆、茶馆食品店、金融百货业、医疗服务业、黑道行业。

第七章,京城民俗:衣食风俗、婚姻风俗、丧葬风俗、年节风俗、生育风俗、娱乐风俗。

第八章,艺术与文教:戏曲与戏园、曲艺与音乐、美术与摄影、天桥的技艺、科举与教育、报刊与出版。

第九章,皇都子民:旗人现象、贵族兴衰、官场沉浮、五行八作、宗教生活、性格心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34 , Processed in 1.12939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