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1|回复: 1

[讨论]“嗄拉哈”到底是蒙古族的游戏还是满族的游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6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讨论小时候玩什么游戏的帖子中,我提到小时候玩的一种游戏“嗄拉哈”.我一直以为这是个满族的说法,今搜了一下资料,网上是这样说的:

# I- H7 H& R$ b

起源于北方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女孩喜欢玩的游戏,蒙古语叫作“嗄拉哈”,达斡尔语叫作“喀什哈”。《塞上杂记》记载:“作喀什哈,云塞上六歌之一,以羊膝骨为之。”此种游戏在元朝时传入北京地区,俗称“耍拐”,是北京地区妇女、小姑娘玩的游戏,又叫“抓子儿”。所谓“拐”实际就是把羊腿骨关节,经过蒸煮、去油、上色所制成的玩具。其四面虽然凹凸不平,但却很有规则,加上五颜六色的装饰,另有一番特色。

6 u! E2 ?/ W+ N. U9 b* n" X

另,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因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头。抓羊拐在关中西部一带叫“抓羊儿”,玩的是一些又圆又滑的小石头。关中东部又叫“抓子儿”或“抓核儿”,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叫法有别,玩法大同小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抓羊拐一直是女孩子的专利游戏,男孩子很少玩。

, q# Z9 Y( x5 N7 P8 G

玩法其实各地都有不同.

% F4 s: t/ O; p4 n ?# g

我想讨论的是,“嗄拉哈”果然是蒙古族的游戏,元朝时传入北京,而与满族无关吗?

: _ d. k+ b* O5 q F

+ M+ R- d+ [5 k, U$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7:37:0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4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都是游牧民族,满族习俗中有一些东西和蒙古族很像的,说不太清。

http://1290572.anyp.cn/blog/archive/143916/051028172506328.aspx

满族民间游戏

满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喜爱许多别致的游艺活动,如“抓嗄拉哈”、“老鹞捉小鸡”、“跑马城”等。 " z; Z$ ]' g3 X, b& N* w' {: e* F   一 戏嗄拉哈 嗄拉哈”满语称作“gacuha”(背封),多为猪羊等腿胫骨,呈六面形。其中上下左右四面分别称作坑儿(夕儿),背儿(包儿)、珍儿、轮儿(鬼儿)。玩法有二:一为“抓”,玩者多为年轻妇女或女孩。将嗄拉哈撒于炕(或地)上,手执鸡毛键或石球及内装石子、谷粒的小布袋上抛,按一定规则抓起若干枚嗄拉哈,复将键等接住,以抓接迅速、准确为胜。二为“掷”或“抛”,玩者多为男孩。将嗄哈置于地面或冰面,然后从一定距离外用手中的“码儿”(石片或嗄拉哈等为之)击打,中者可,赢得一至数枚。 ( L' d: t' B7 F8 S   二 跑马城 满族儿童游戏。参加者分作两队相对而立。先以儿歌互作问答,其词一般为“纪灵灵、跑马城、马城开、打发、格格送信来....”,然后点某人名字,对方则尽力阻挡,如冲过去,便从对方领1人回已队,冲不过去则留在对方,然后再念儿歌,重复进行,结束时以人多一方为胜。 - }0 x, C) z$ [" Q   三 老鹞捉小鸡满族儿童游.参加者列为一队,最前一人扮“老抱子”(母鸡)第2人至队末者依次揭发前1人后衣襟扮“小鸡”,另有1人扮“老鹞子”(老鹰)与“老抱子”相对而立,双方经一番儿歌问答后,“老鹞子”开始自队尾捉“小鸡”,“老抱子”则张臂拦护,每捉住一只“小鸡”,老鹞子则捡柴枝作点火烧吃状,复命其背行数肯后站立一旁。如此重复,直至“小鸡”被捉完为止。 9 J1 ^, b' X( u, L S8 @   四 翻绳 满族儿童游戏。或称“解股”、“翻套”等。玩者多为女孩。用长3尺左右线绳1根结成环状,先由1人套之于两手指、绷直,另1人用双手勾绳翻成花样接过,然后交替翻接.其花样依形状不同而有“面条”、“手绢”、“马槽”等诸名称,直至不能翻出新花样为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3:01 , Processed in 1.16980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