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2|回复: 14

[原创]大清军事要地一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6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瑷珲 $ R) M2 G8 l3 N# ~ 3 {) o( Q* r a# y / c5 p+ Q9 ]& E4 C! l# T& |  清代东北边疆重镇之一。亦作艾浒、艾虎、艾呼、艾浑、爱珲,皆为一些少数民族语的不同汉语对音。汉语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1858年后始出现 “瑷珲”字样。瑷珲有新旧二城:①江东旧瑷珲。城在黑龙江左岸,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东北,苏联境内维笑勒伊村(意译为快乐村)附近。明代曾在此筑忽里平寨,隶属奴儿干都司。此地清初已有“艾呼”之称。17 世纪中叶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将此寨焚毁。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萨布素在瑷珲建城永戍,并在此置黑龙江将军。二十四年,清政府鉴于旧瑷珲僻处江东,联系不便,迁黑龙江将军驻地于下游右岸达斡尔族托尔加寨旧址。原处留副都统镇守,二十九年裁撤。咸丰八年(1858)《瑷珲条约》签订后,因该城位于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内,仍归清朝管辖。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武力侵占了该城。②江西新瑷珲。在黑龙江右岸,今黑河市区南七十里的爱辉镇。黑龙江将军驻地迁此后,在托尔加寨的废墟上,重修新城,仍名瑷珲。康熙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后,该城留副都统镇守。《瑷珲条约》即在此签订。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略军攻克瑷珲,纵火焚城。 1909年,清政府改瑷珲副都统为兵备道,设置瑷珲直隶厅。1913年改为县。 ) V$ d+ a( K h6 a6 V : P* j! v5 a, P0 O0 Q" d4 G: P ) w2 z9 T( y$ S. z7 K7 T2 O

e+ ]- v& i& `. H! i* A伯力 3 @$ l; G* X+ z- _* Y5 i8 `' ? 5 w, U7 Q4 L% Y1 o4 z; e 5 U9 l* e; K( N+ r7 N  清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岸。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婆离、博和哩、波力、伯利等。皆系女真语同一词的不同汉语音译,原意为“豌豆”。唐为黑水都督府驻地,开元十年(772)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代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所在地。金代为胡里改路(今依兰)辖地。元代属水达达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在其附近的希禅屯置有喜申卫。清代先后由三姓副都统、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管辖。

O; {: W- A# U3 x& m3 K% Q0 y

  1858年,俄国在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军到达,以此地作为俄国西伯利亚第十三边防营的屯营地,建立军事哨所,并以17 世纪中叶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伯力命名为哈巴罗夫卡。

; z" I8 c7 \; h! K5 G3 W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伯力被沙俄割占。1893年,沙俄又将哈巴罗夫卡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 z4 h2 k- Q1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虎门 0 ~2 o: Z0 b4 H6 b ! q1 d. [8 S1 t9 E2 r4 |" i1 [ * h) \8 D' E0 n( X8 z9 Y" o1 g   中国清代珠江口海防要塞。又称虎头门。因江中有大虎(头)山、小虎(头)山昂峙如门,故名。位于今广东省东莞县西南20余公里处。北经狮子洋达广州,南过伶仃洋通南海,为广州出入南海的门户,古有“粤海中路咽喉”之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关,万历十六年(1588)设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横档、南山炮台,嘉庆十五年(1810)设水师提督,道光十九年(1839) 增修炮台11座,置大炮300余门,遂成要塞。虎门地当珠江三角洲东南部,珠江经此入海,两岸丘峦对峙,江中岛屿错落,天然形成三重门户:江口处宽3~4公里,滩多流急,两岸大角山与沙角山束隘对峙,筑有大角、沙角炮台,构成要塞前哨,为外海入江的第一重门户;溯江而上3公里,江心有下横档、上横档二岛屏障,东西两岸有武山(南山)、芦湾山拱卫,附近设有横档、威远、镇远、靖远、巩固和永安六座炮台,江中置木桩、索链、火舟、战船,为第二重门户,是虎门要塞的防御中枢,素有“金锁铜关”之称;第三重门户,由大虎山、小虎山等岛屿构成,筑有大虎山等炮台,为扼控狮子洋的咽喉要地。清嘉庆十三年、道光十四年,英国舰船多次进犯虎门,窜扰广州,均遭守军抗击。道光十九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此销毁英商私运鸦片237万余斤。次年,英国借此发动侵华战争,多次进攻虎门,林则徐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众据虎门险要,英勇抵御英国侵略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揭开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序幕。今沙角、威远炮台遗迹尚存。 , x2 v {' L3 `# w5 `

& A% l. _' l7 T% Y: F 宁古塔 / W) y a+ r& Q+ i, r5 H 3 B; H9 E7 w3 }2 I $ Y! k! s7 k- R9 ^  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朝皇族先祖兄弟六人曾居此地,故名。有新旧二城,相距五十里。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七十里(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岁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苏联萨哈林岛)居民贡貂。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雍正四年(1726)置泰宁县,旋废。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顺口 0 K3 [+ @1 m, T7 O1 [ , A% ~; J1 c0 O: W! z - L4 t1 p P5 |4 G! p   中国北方军港,清代北洋舰队基地。位于今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之威海卫势成犄角,共扼渤海咽喉,为京津海上门户。明代为防倭寇建城廓,驻重兵,设金州中左所。清光绪六年(1880)辟为军港,建船坞、筑炮台,置水雷鱼雷营、军械局。后又设水师提督署,遂成海防要塞、北洋舰队基地之一。旅顺口为不冻良港,港区分东西两澳,东澳港小水深,西澳港阔水浅。港区四周,环以重山,口门位于东南,水道狭窄。口门两侧,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形如蟹螯。白玉山、椅子山、二龙山、鸡冠山屹立侧后,俯视港区,形势险要。中日甲午战争中, 1894年被日军攻占。后因俄、法、德反对日本独占而归还中国。1897年,被沙俄强租,成为俄国太平洋舰队基地。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凭验坚守,日军多次进攻未逞,后改由大连以北的貔子窝(今辽宁新金县东皮口镇)登陆,迂回侧后围攻要塞,旅顺口遂为日军占领。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苏军进驻旅顺口,1950年2月,根据《中苏关于中长铁路、旅顺口及大连协定》,由两国共同使用,1955年5月归还中国。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 D- f1 C8 U0 V3 z' C6 b$ z

& {- C' Z. w' N4 W# Y( f库页岛 $ \" W' I6 Y% ]; \ / c6 U7 @* ?2 j 3 P0 c0 T8 `& j   中国东北旧地名。亦作窟说、屈设、骨嵬、苦兀、苦夷、库叶、库野、苦业等。在黑龙江口外,西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面积为七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唐代是黑水□□之窟说(音悦,系库页之音转)部,属黑水都督府(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管辖。元代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代为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所辖,在岛上置囊哈儿卫、波罗河卫和兀列河卫。清先后由宁古塔将军、三姓副都统、吉林将军管辖。

  18世纪末,日本和俄国相继侵占库页岛。日据南部,称桦太岛。俄据北部,称萨哈林岛(Сахалин);但岛上居民依旧向清朝地方政府交纳贡物。1855年 (咸丰五年),俄日签订《下田条约》,规定两国在库页岛维持原状。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被沙俄割占。1875年(光绪元年)俄日签订《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俄国以所占千岛群岛中的十八个岛屿交换日占库页岛南部,全岛遂为俄独占。1905年日俄战争后,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南部(北纬50°以南)又归日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克里米亚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又归苏联。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姓 3 P" e/ b, a! b+ O3 a6 w . t1 q- J( }$ ~3 L & A+ F. A# U( |! [2 W   清代前期东北地区重镇之一。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地当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濒松花江南岸,东临倭肯河,城三面江流环绕,为水陆交通要地。辽为五国城部之越里吉部地,金属胡里改路(今依兰),元于此地设胡里改万户府、斡朵怜万户府(今依兰附近)。明于此地置和屯卫。建州女真曾居此地。清初称此地为和屯噶珊(汉语称古城屯),后因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三姓赫哲居此,改称依兰哈□。满语依兰为三,哈 □为姓,故称三姓。后舒穆鲁氏赫哲人又迁来此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于四姓赫哲中挑放披甲两百名,编为四旗,自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拣派协领一员统辖。次年筑城驻守,为清代前期东北地区一重镇。雍正五年(1727)置副都统。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行省,改将军为总督。三姓亦裁副都统,改设依兰府,隶属东北路兵备道。1913年,改依兰县。今为黑龙江省依兰县治所在地。 : m5 h, I. ]6 W3 R; q

乌第河 + Y( E+ d. P/ X/ z, _7 C$ R# \! g 1 v$ E/ Y1 f( I- C5 p' F # E7 U! X0 D; A @2 L' r" v  清代外兴安岭东部河流名.亦作兀的河、乌地河、乌达河、乌特河。发源于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次克海。金代为兀的改人聚居地。乌第河即因兀的改人而得名。明代曾于此地区置兀的河卫,归奴儿干都司管辖。17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侵略黑龙江流域。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两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此处成为“待议地区”。雍正五年(1727),中俄两国订立的《恰克图条约》第七条重申《尼布楚条约》“暂行存放”之规定,强调俄国人不得占据“待议地区”。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乌第河地区遂成为俄国属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恰克图   l; o3 @( `% Y+ ^% e  L
# u$ {! J7 |0 m9 Y1 Y) H
+ {$ L' j4 j0 J
  清代中俄边境重镇。南通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苏联乌兰乌德)。1727 年10月,中俄《恰克图条约》在此草签,次年正式换文。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划归俄国,清朝于旧市街南别建恰克图新市街。条约还规定,准许俄国商人贸易,其人数不得过二百人,每三年可进北京一次。1729年清朝立市集于恰克图,并派理藩院司员驻其地,监理中俄互市。汉人称互市地为买卖城。1737年,停京师贸易,对俄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1762年,置库伦办事大臣,专理俄罗斯贸易。其后,因俄国守边官员屡次违约恣行,以致失和绝市。1792年中俄订立《恰克图市约》,重新通市。在俄国境内之恰克图,今苏联仍名恰克图;在当时中国境内之恰克图,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丹布拉克。
* X  u0 a/ R4 H& \+ F' b 0 i& T) F! k% @5 `( Y
' j" L+ Z4 ?, ?) b" w
叶什勒库勒 / I% j7 D' [- X# d1 I1 I( s. k
: q1 N! ]& b9 [* u+ ?

7 s7 u7 E7 ?) ]& b0 A! F# K  清代旧地名。原名伊西洱库尔。因其南有伊西洱库尔淖尔(又名叶什勒池)而得名。该地原是清朝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的游牧地,牧者夏聚秋散,北有小径通安集延,西限大岭,逾岭而南,则拔达克山境。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制乾隆御碑(又称乾隆纪功碑)立于伊西洱库尔淖尔北十里的伊西洱库尔,即叶什勒库勒。乾隆御碑处后又称苏满,今名苏满塔什。光绪十年(1884),中俄签订《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自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向南”。1889年,于乾隆御碑处设苏满营卡。 1892年,俄国侵吞帕米尔,清政府被迫撤去苏满等营卡。叶什勒库勒等地遂为俄国占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尔根 & `, W$ v/ ]% t% V4 F ! c ~0 d- P2 ?$ I; t9 | ; b8 ]1 a. G- Q  清代东北边疆重镇之一。“墨尔根”是蒙语善射之意。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地当嫩江东岸,墨尔根河之南岸,城以河名。元初属乃颜大王分地,至元中属蒲峪路屯田万户府。明在此地曾置木里吉卫。清初名墨尔根村,达斡尔、索伦、鄂伦春弋猎之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抗击俄国哥萨克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决定在黑龙江建城永戍,并自黑龙江至吉林乌拉设置驿站。墨尔根为此区间之一站,村遂改为站,有索伦总管驻此。二十四年建城设兵驻守。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自黑龙江城移驻此城。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此城设副都统镇守,墨尔根旧城曾因河水泛滥,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南徙三里重建(今为黑龙江省嫩江县治所在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裁副都统,置嫩江府。1913 年改为嫩江县。 4 ~9 u# s+ @- ?8 R% r

7 n. ~" {* l* Z% H马尾 % R; u/ ^0 r, [ m4 U* K' M6 C 6 H/ _4 K3 } Z( ]! ]' e0 U# s O5 P! m4 C* W- T& n5 a( @  中国明、清闽东重要港口,清代福建水师基地。位于今福州市东南闽江与乌龙江汇合处。东距入海口约30 公里,为福州外港,福建水陆交通门户。马尾地处闽江下游。江中之罗星山(今已与陆地通连),位居险要,山上建有灯塔、炮台;山之东西两侧,江宽水深,适宜舰船停泊;闽江两岸重山环抱,卫护港区,形成天然良港。自马尾东下,闽江进入峡谷,航道狭隘,港路隐伏;沿江两岸有闽安、长门、五虎、□头要塞为之锁钥;闽江口外有川石、粗芦、琅岐诸岛为之屏障,构成坚固海防要区。明永乐年间,称太平港,郑和下西洋船队在此停泊休整。南明桂王永历十年(1656),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筑堡,训练水师。清同治六年(1867),创办马尾船政,办学堂,造舰船,建炮台,驻水师。马尾船厂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之先驱,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中法战争中,光绪十年(1884),法舰队侵入马尾港,袭击福建水师,致使福建水师受重创,船厂受损(见马尾海战)。

发表于 2005-12-26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老兄果然知识面很广,不知您的资料来源何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旗人,对清朝的知识有一些了解。我从小就研究清史了,只是现在政府部门工作,遗憾!我是管社会最低保障的,过了年想调到文史委。但是我老婆很反对我研究清史
发表于 2005-12-26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那比较遗憾.

其实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无所谓,重要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研究.当然如果研究能当饭吃就更好了.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您的知识是祖传的?呵呵.

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希望每个人把引的东西都标明出处.出处一定要细致,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引的页码等。这样也方便后来人做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些知识已经成为您大脑中的一部分了,那您给我们提供一些看过的书目也好,这样我也好共同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史稿》《钦定大清会典》《东华录》《清稗类钞》《明清史讲义》这些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是文言文,繁体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电子版的 想要可以给你
发表于 2005-12-26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瑷珲、海兰泡、雅克萨都实地考察过,瑷珲古城至今还有遗迹可寻,值得一去~雅克萨古城去实地考察可能困难些,今后我发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斑马能尽快发一些照片吗?
发表于 2006-1-17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要电子版的《清稗类钞》,谢谢宝国!
发表于 2006-1-17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和硕恭武贝勒在2005-12-26 12:03:07的发言:9 r' I# w% y9 _; p 我是旗人,对清朝的知识有一些了解。我从小就研究清史了,只是现在政府部门工作,遗憾!我是管社会最低保障的,过了年想调到文史委。但是我老婆很反对我研究清史
0 l2 w, u# X5 ? b2 [4 J" F" [) O, g$ D 研究一定要研究下去!国家不是也在修清史吗![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2:45 , Processed in 1.17397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