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教堂在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又称北堂。最初在中南海紫光阁以西,羊房夹道(即养蜂夹道)以南名叫蚕池口的地方,因此也叫蚕池口教堂。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光绪十二年(1886)蚕池口天主教堂迁移到西什库内重建。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
蚕池口老北堂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由于两位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代的一块地皮,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清朝中叶,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势力与天主教会不断发生摩擦,为了息事宁人,清政府于道光七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教会归还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光绪十四年新建筑正式落成。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西什库教堂成为拳民进攻的焦点。事变平息后清政府再次出资修缮了教堂,形成了目前西什库教堂的建筑群。
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54923_384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