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阁,佟凌阁,慕思碑 1,网友“Fang916”在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拍摄的佟麟阁《慕思碑》,落款是“佟凌阁”。佟将军原名就叫佟凌阁,“凌阁”者,汉代纪念功臣之“凌烟阁”也。1937年7月28日,29军中将副军长佟凌阁在北京南苑抗日牺牲,是中国抗日最早牺牲的军衔、军职最高的将领。当天也在南苑牺牲的赵登禹是29军132师中将师长。 1937年7月31日,蒋签发《褒奖令》,将佟凌阁写为“佟麟阁”,此后全国都称他佟麟阁,其实是当时写错了。这是佟将军儿子佟兵(年已83岁)亲口告诉我的。 《褒奖令》全文: 陆军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陆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精娴武略,久领师干,前于北伐剿匪及喜峰口诸役,均能克敌制胜,懋著勋猷。此次在平应战,咸以捍卫国家保卫疆土为职志,迭次冲锋,奋厉无前,论其忠勇,洵足发扬士气,表率戎行,不幸身陷重围,死于战阵,追怀壮烈,痛悼良深。佟麟阁、赵登禹均着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恤,生平事绩存备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而励来兹。此令。 佟麟阁、赵登禹二将军牌位现在台北忠烈祠供奉。 2,《慕思碑》是佟麟阁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陆军第21混成旅旅长时,为纪念战友孔熙堂题刻的碑文,1987年在南苑二营门发现,存于丰台区文物管理所。 《慕思碑》全文: 呜呼,孔君熙堂之丧,去今已四年矣,回忆其时转战秦豫,盛暑尘兵,依如手足。五月十日之役,君竟战死于罗家坟七里河间。方战祸之未起,尝与君游潼之南山,时值清明,天和人嬉,君独忧之,以为国政蜩螗,寇盗充斥,恨不得手刃奸滑而甘心焉。言时歌泣,令人不忍仰视。是以凌阁四年以来,每值清明与五月十日,尝思君不自己也。岂但以其临难救我与平日爱我哉,亦以慕其诚笃而悲其早丧,思其忠勇而叹其志之未克达也,故以“慕思”二字志之。 孔君讳昭庆,熙堂其字也,世为山东定陶县人,就义时为44团团副,年三十有九。 民国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二十一混成旅旅长佟凌阁谨志。 3,佟凌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祖籍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满洲佟峪村。16岁考入高阳县衙任缮写员,月入十两银子。20岁参加冯玉祥部队。1933年任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同盟军失败后,在北京香山北正黄旗村狼涧沟买到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父亲退休海军熊管带的小院隐居,那里现在保留着佟麟阁夫妇墓地、故居三间、佟将军纪念馆。当时佟麟阁家住东四十条路北的一座大宅院。 1937年7月28日中午,佟将军牺牲于南苑时村,今赵公口往南,光彩体育馆南边时村小区。7月29日,红十字会汽车出永定门收尸,运回东四十条家里,为躲避日寇,灵柩在柏林寺隐藏。 1946年7月28日,官方在中山公园举办佟麟阁、赵登禹二位追悼大会,会后当天到柏林寺起灵,安葬佟将军于香山北正黄旗村狼涧沟故居旁,29日到陶然亭西边龙泉寺为赵登禹起灵,安葬于卢沟桥东边的大瓦窑村,文革时红卫兵竟然将赵登禹将军掘墓毁棺。当时满城皆知佟麟阁、赵登禹大出殡,唯有佟将军的老父母不知道。可怜二老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去世时,都不知道儿子早已为国尽忠。更可怜的是,佟将军夫人在文革中被诬为反动军属,赶回农村老家受尽苦难,于1968年去世。文革后骨灰移葬佟将军墓旁。 哀哉,二位将军舍命抗日,不仅是保卫国家,更是直接在保卫北京,可是后来的人们,竟然如此这般,可不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