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28|回复: 21

关于2006年上半年工作方法的几个设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0 0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2006年上半年工作方法的几个设想

4 |% F$ S0 L3 j: n: m9 r

我最近也在想,在总结我们这大半年来的得与失。不光我在想,大家心中都在想。* E6 B9 J8 o7 b, o% \ 经与有关同志多次商议,得出一些结论: * H2 D' ^+ y" _5 U 先以周日组与平日组为重点发展方向,也就是在这两个组的拍记方向与拍记方法上做出一科学的规划,在人员与素质上做出一些调整,这

, h% T8 w8 t) D2 t9 ^" V# X$ v

种调整是在工作当中的微调。以使之一步步的接近完美,当然不可能完美,但我们要加速这个过程。: [% T' ~ c n3 [7 l 事实上没有一次我忘记北城,之所以去南城多,一方面是因为居在南城的人多一点,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可能有我的潜意识的东西做怪。

' I: M# m" i5 L" `

再有就是南北城的拆迁过多,致使我们有了顾南顾不了北的现象。我一直想组建一个北城的队伍,专司北城,但是你看现在这个队伍还是这个

6 X1 u4 K! E3 D' L# ?) I& r

样子成吗?所以我想我们在两个月内要两手一起下,第一就是整理一下现在这个大队,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与提高素质,另一方面组建

( y. M7 M1 s% B

一个北城队,我希望有住北城的同志报名参加,特别是住北边的新同志们,现在就请油油与城根先生负责组建之。我会参加你们的第一次第二

$ D1 U: j3 y3 _4 |" ]! t! u

次或更多,直至达到与现在的水平与人数相当,之后就是北城队与南城队两队,这样分,绝不是同志们所说的将一个完整的北京分割开来,而

& O5 D/ e4 ~- m( P4 P5 Q

是从加快速度考虑之。这两个队还要在一个月内有一次的”汇拍”活动。南城的也可能去北城拍,北城的也可能到南城拍。 ( i2 z1 l, O* C# `, p, T 拍北京记北京,绝不可有玩的心理,这是一件非常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五年之后,我们这个团体就是在北京记录史上独有的一个团体,大

) y' F0 l' a3 \" e1 J" B4 p6 E

家的拍记的总合就是一部历史。% s& c1 V7 U) E- \ 我一直强调记录一个“动态中的相对完整的北京”,相机的好处就在于可用几百分之一秒记下一个流动中的物体,我们也是要用三、两年

, P( f6 t! q) I

的时间记下一个相对静止的北京,这就对速度也有一个要求,也就是当你们用了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基本完成,那么你说这是什么时候的北京

: y5 i% F% A% |: F2 h! ~9 L

呢?我们一定要有“动态中的相对完整的北京”这样一个概念。 ; l7 [5 u |5 d1 E 今天看到油油——一个北京的小女子独身一人拍记北城,使我汉颜,对于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组建成北城队的责任,我心中十分不安。; t: C4 z3 u: T d C; I 成员多了,各种想法也就多,我也不是说有一个油油说了一种想法我们就赶紧补之,因为这个事真正是我们心中的“软肋”。在此我对“

7 I; Q$ G* g% ~6 T1 x

北城”表示深深的欠意。

3 Z3 |3 | Z4 B" P

1 J$ M* v# o! ~' f6 _2 e+ W 那么从06年1 月1日起就请城根先生与油油发一个关于北城拍记的公告吧。 S, i# L, X8 o. e1 K7 Z 同志们也请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 S7 q; |. W( t6 A& z $ y# L& A2 i& ~' t% C 拍记后,我想要严肃地办起一小时的讲座,但是因为有:我们都是一些“散人”不易过于强调纪律的心理也就罢了,看来不行,要认真一

g! l& O; `% H1 u- {# {0 p9 U

点对大家才有好处,吃饭时别乱,酒要少喝,话要少说,要多听一下别人的意见,否则任何意见也形不成,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一点也从

8 O/ A! _4 ]6 B. s5 k! N

下周开始。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老老的北京的设想,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如何协调南北两边的拍摄活动始终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实际问题,由于人员居住的位置等很多实际的问题,使得我们常常的顾此失彼,但我觉得,这只是我们发展道路中一个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发展怎会不遇到问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

6 |! d% D. J" ]/ I3 D7 ?0 n

有时候,由于某种感情的因素,我们是极不情愿将南北两城,分开来说,分开来规划的。一直希望拍摄队每周日的活动,都像聚会一样热闹!作为初期,这种想法对团结队伍、相互帮助、交流感情,从而形成力量是很有帮助了。但经过了半年的锻炼与磨合,大家已经把我们的拍摄活动,从一个单纯的网站交流活动,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并想给它不断做大做好,无形中给了自己一个种责任感。这种位置与角色的转移,使得我们必须抛开一些感情因素,做一个相对严谨、严肃的计划。

" M6 G ]% |- L* c$ o) m& A- u

南城拍摄活动已经形成规模,但仍然有未拍摄到的地方。北城欠缺较多!基于此现状,我认为已经可以开设南北两个“周末组”。

2 r. T9 @5 h# J& a, P! T

油油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儿,但我们不完全按照北京城的南北地域划分。由于南城拍摄较多,我们可以把中线北移,以长安街为线。每周日发出两个公告,无论各队人员组合如何,都会有拍摄队的“老面孔”在里面,一是为了带一下新人,更重要的是加强交流,起到一个“连接贯穿”的作用。但不要求两组人数的平衡,也不固定人员,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一组参加。

5 B; R+ M$ O% W/ `( y, v7 p8 u$ ^5 m

关于“加强交流”,我觉得是形成周日两队之后,面对的最首要的重大问题,

" }! n# o' x; g0 c( @

因为对北京城的热爱,是我们唯一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凝聚力。一定要避免南北两队分的过于清楚,绝对不要加入“南派、北派”这样的思想。这对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虽然计划是两个,但是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北京城。

0 O) x! m" ~ Q% R9 C' M6 Y, Y8 H

这样要求我们把握住论坛这个方便的交流,每次活动完毕后,尽量发贴交流一下感想,即使没有空写考察拍记,写一些感受,或者贴一些照片也好。一段时间后两队应该聚首一次,主要为的是联络感情。

2 ~. J- j6 @8 I7 U

在分队初期,一定还会出现一些很难预知的问题,请大家不要介怀。互相多多给于谅解,我们依然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时间紧迫,但我们还是不要急躁。

. b/ V/ Y9 w# n% a l

张老师提到的拍后吃饭时候,稍微严肃一些,增加一些学术氛围,或者做个小讲座,讲讲历史,讲讲摄影等等。。。或者将考察途中所遇问题,相互探讨,对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很有帮助。

8 }' l5 l# F" i6 k# n) _"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0 9:12: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20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我这样南城北城都想去的人怎么办? 实在是难以选择.

& ?# B3 P4 R+ ?

有没有可能将时间错开, 相互不冲突? 北城周六? 南城周日?

& N$ T5 ]; R5 {9 X7 p4 Q

关于拍记后吃饭连带讲座我觉得有点困难, 一般饭馆里的噪音很难让全桌人都听清一人的讲话. 而且有些问题可能需要画图解释, 客观上不容易实现.

& u& }6 m' |0 Q;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0 10:04: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20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形的设想我觉得可以考虑,我虽然不可能每次都能把六日的活动都参加了,但我觉得我们这批常参加活动的总数也得有10来人了吧,总能保证六和日每天能达到5人吧,我觉得这个就足够了,有得饭馆虽然太吵不宜开讲座,但讲座还是要开的,可以考虑在其他时间的和地点,而且老北京说的也对,在一起吃饭纯侃大山也是该多谈点实际的,如未来的规划,还有对咱们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大家也该多谈。
发表于 2005-12-20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正方形是一样的

我也是南城和北城都想去,我想把整个北京都走边

但我跟了几次南城的活动,我发现总是跑不出前门这个怪圈,总是方圆几里地都离不开前门

难道南城的范围也只有前门一带吗

我想我们还是不要分南队北队的好,这样感觉很一样

可以一个星期北城、一个星期南城,再说北京又不是只有南城和北城两个地方

其实平日组几乎去的都是南城,这就已经足够了

那为什么周日组不能多走些地方,跳开南城呢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我不赞成分南队、北队

这样大家会生疏,我们是一起的,为什么分那么清楚呢?!

发表于 2005-12-20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妨折中一下,如果南北城都喜欢的朋友不一定非要等周末去转啊,现在冬天黑的早,又冷,如果每次都是周日下午1点集合,实际上也就是转两个小时而已,这样下去半年也无法系统深入的转好一个区域,建议那些时间比较富裕的朋友平时可以自己先转,而周末就转南北城的一些经典区域,这样就不会局限在某一区域反复转了,而且也相对系统,不过北城的情况比南城要复杂些,首先是宅院、寺庙、古迹众多且保存相对较南城好一些,而且这些宅院和古迹很多熟悉机关或军队甚至领导人居住,探访起来可能比南城困难些,建议可以先分区域或分内容考察寻找,比如就先看北城的寺庙或北城的宅院或只考察皇城区域内等~
发表于 2005-12-20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南北城这样的叫

感觉很别扭

不都是一家人吗

感觉就好象南北城是不同国度的人似的

发表于 2005-12-20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提的建议不错,周日的活动来吧,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具体提提。
发表于 2005-12-20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5-12-20 12:07:25的发言:3 k& T. o }8 Z' q6 b# e 斑马提的建议不错,周日的活动来吧,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具体提提。
$ i. R4 M2 S6 w/ v

25日吗?我现在不好说,要去考察一个王府。你们去那啊?

发表于 2005-12-20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12-20 12:27:40的发言: . {) y+ v. U# K. ~ 7 r3 v4 H3 }$ c$ [7 i! m) j 8 e! X1 y* S1 Y$ z

25日吗?我现在不好说,要去考察一个王府。你们去那啊?

7 H7 A9 O. `0 k9 s. d. S! k

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30&ID=3708&page=1 " ~! e0 @. b/ b( T

有空尽量来吧。

发表于 2005-12-20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5-12-20 14:48:03的发言: 8 T! O2 f' j7 G0 ]) I1 E3 H# z [ ) [5 z/ M8 \/ H+ L

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30&ID=3708&page=1 - o1 G( x& T& L/ G

有空尽量来吧。

0 S5 O! Y8 @. d5 X* y5 \1 N' x

这附近好东西不少呢,我争取过去,这地方文物比较集中,你们最好先准备一下.

发表于 2005-12-20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让你这么一说还挺兴奋,先提前做好功课。
发表于 2005-12-20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说拍记活动的问题,也许我把这个话题拿出来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是要靠一笔不菲的经费来支撑的,拍记活动、影展、讲座、网站维护……公益网站就一定要苦哈哈的吗?有那么多的例子,一个偏远山区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落都能得到一笔巨大的基金来保护(见《中华遗产》总第七期第100页),一个偌大的、全世界都认为是举世罕见的北京城,竟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基金保护,也没有成为世界遗产(扯远了。。。)。毕竟,对于北京城的保护,没有经费的话很多很好的主意根本不可能实现,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严重同意张老师说的每次活动结束吃饭的时候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大家互相长长知识,尽管每次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很开心,但是总觉得每次吃饭喝酒抽烟闲聊的时间都拖得太长,省下时间大家不如在一起拿出纸和笔捉摸一下明年的发展规划、下周的拍记计划,同样是三个小时在饭桌上,但是这样每周一次积累下来,说不定明年就能起草一份申请保护基金或者世界遗产的报告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0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家的想法,我觉得都十分有理。大家提的意见也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当前“慢”与不深入是最大的问题,慢与不深入又是共生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投入的时间还远远不够,现在的问题是有同志有空,但是我们没人一起去,有人想去了又没人同行。或去了的不知道这一块有什么。种种问题要在明年一步步解决,所以我同意分为南北城,这么叫是为了方便,也可以说是则重南边与北边。其实投入的时间多了,自然也就深入了,也就快了。一年就可当成两年用。如果再加上平日组的乱跑,就更加快了。 # s, E9 P" ?' f# c 为此我想可吸收: $ \9 A2 H0 T9 k7 h" ~ 斑马先生的意见:没事的早一点出来,可一两个人转,事实上如果平日组出来多了就可代替了。平日组一周如有两次,再加上周日、六组也就不少了。冬天相对少一点也情有可原,不必太多。有时间可在家多看一些书。 5 C: @6 h" i# G$ ~+ z3 s 虫子先生的意见:以长安街为界分成南北城,加强一下平日组。 $ t( P: l- z: Q: ], d 正方行先生的意见:周六日错开。 7 V3 W5 C9 e" }, W8 K0 u 小苜的意见:要有人搞一些经费,要讲座。2 q# o+ f+ l& K/ j 飞哥先生的意见:如日、六只能来一天可任选。(五、六个人也好,还要为新来的同志留几个名额。) & J$ l& w' l% g: J3 { 致于油油所说,我也考虑了,但是现在是要加快一些,所以不行,还是要粗分一下。 1 Z u. j" I9 f1 P0 U* O6 e 所以我想请大家集中在上述各点看是否可行。 0 I# i! d( x; i8 {; P' x( @ 下一周请掌柜先讲一下,摄影散展展出与讲座的情况。(40分钟)(讲时大家不要说话,要安静地听一下,此事也应成为习惯。会安排乱诽的时候,但不能谈吐太俗。) ; v# w; Z: _+ W/ N7 C8 P

请大家继续说下去。 ' J2 h0 y9 w. L

发表于 2005-12-21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老北京的这些建议我们可以都尝试一下,效果好的继续坚持下去,在实行中如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咱们可以再调整如何?因为一味争论下去就没意义了,不可能有完全的统一,有了大致的意见,就先去尝试,不合适的再说。大家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05-12-21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张老师的建议, 我们可以试运行一段时间, 遇到问题随时调整.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的拍记活动目前已经成为老北京网的一个招牌性的网友活动,作为网站活动,除了记录北京变迁外,网友的内部交流,也是一定要得到足够重视的。随着活动的发展,拍摄的速度,进度,深度,亦成为现在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协调拍摄记录速度和网友间学术以及感情交流的关系。

3 R1 N, W2 N% k8 B* ~; J

张老师总结了大家意见。综合各位的想法,我大概设计好了两套具体方案,目前不是很完善,我会和张老师再商量一下,周日见面跟大家伙儿念叨一下,听取下诸位的意见。(来不了的同志,我会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过去,周日前给我回复意见即可)无论采取哪种方案,都会有利有弊。不到之处,到时大家再逐一指出,最后确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发表于 2005-12-21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这几天没上网,没参与大家的讨论.

我同意大家最后的结论.

等着看具体的计划.

发表于 2005-12-22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公告征集拆迁布告,结果只有后细瓦厂,虫子,胡胡和老张提供,这很不够,另外所有有关拆迁的布告,通知,奖励搬迁,及口号,都应拍照,发虫子和我各一份。有重要用处。

不仅仅是拍记,要多方位的搜集老北京的人文,地理,历史,变革等。

北京文物局局长昨天对人说:从2001年后就没拆过院子。

北京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说,他也爱北京,也是北京人,可他不了解前门古建和老字号的情况,德内及大街也不了解。然而老城改造规划是他们做出的。不规划谁敢拆?

吃饭是拍记完,累了,饿了,聊聊天轻松一下。其实大家素质不低,聊天也是有文化品位的,只要不粗俗就行,大家的知识结构已经在互补,也是学习。而不仅仅是讲课这样机械。

又吃了喝了,又互相学习和互相影响了,高高兴兴的回家,不是很好吗?

南城北城分不分,看大家的意思了。我前几年一直跟踪北城,南城也去,但相对少些,错过的地方,最遗憾的是两广路没跟踪。所以哪里都要去。

保护呼吁,是最重要的,哪怕有一点作用,将来会有自豪感的。否则是悔恨一生。

虽然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作用占万分之几,但我们做了。

向大家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0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冯说的:“吃饭是拍记完,累了,饿了,聊聊天轻松一下。其实大家素质不低,聊天也是有文化品位的,只要不粗俗就行,大家的知识结构已经在互补,也是学习。而不仅仅是讲课这样机械。”是多么不对啊! 只拍二三个小时就聊大天了,我没听见有什么知识性的东西,也没有商讨任何有用的事。别的事我当然支持之。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0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本周还要就这个事再议一下,再科学一些。请同志们想一想。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0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个事本周还要再议一下,再科学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02:01 , Processed in 1.21494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