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86|回复: 60

[贴图]西洋楼复原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3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发了几张,现在索性全发了,供大家批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7 19:36:57的发言:

我那本是国内的翻译版本06年出的,不清楚原作的情况,据说作者来过大概140多次中国,很夸张的。

给你个这书的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85610


原来是近作,那还不容易,那作者身在北京,您何不发个电邮给他,问他那张图出自哪?

发表于 2008-9-7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7 18:39:48的发言:

不好意思,是本新书,很便宜的,文字为主,有些图片;

那张是我扫下来的,

作者叫阿德里亚诺,马达罗

是国内新出版?还是翻老书?

有作者的意大利文名字吗?

发表于 2008-9-7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7 19:29:31的发言:

是国内新出版?还是翻老书?

有作者的意大利文名字吗?

我那本是国内的翻译版本06年出的,不清楚原作的情况,据说作者来过大概140多次中国,很夸张的。

给你个这书的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85610

发表于 2008-9-7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7 18:00:25的发言:

黑龙,出自那本书的?

意大利人写的“1900年的北京”

主要资料来自当年意大利驻华大使的收藏以及作者自己收集的。

发表于 2008-9-7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7 18:26:18的发言:

意大利人写的“1900年的北京”

主要资料来自当年意大利驻华大使的收藏以及作者自己收集的。

有意大利文的书名吗?

或作者名吗?

发表于 2008-9-7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7 18:32:46的发言:

有意大利文的书名吗?

或作者名吗?

不好意思,是本新书,很便宜的,文字为主,有些图片;

那张是我扫下来的,

作者叫阿德里亚诺,马达罗

发表于 2008-9-7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出自那本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这张铜板画的风格来看,应该还有一张与此同角度的照片
发表于 2008-9-7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7 1:55:01的发言:

这张图我2年前就在圆明园学会论坛发过;

感兴趣的人不多,也查不到出处


同意黑龙推测.

假设此图反影作者所见,分阁上下两层的该是木结构,和谐奇趣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08-9-5 7:08:30的发言:
什么时候开始写

若干年以后,,我对出书毫无热情,,,但会一直研究着玩
发表于 2008-9-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6 23:33:25的发言:

东边的两个牌坊,一个亭子估计早在1860年就变成瓦砾了,引不起拍摄者的兴趣;

关于方外观,除了奥尔莫侧面的那张,只有我发过的正面的,扶手被毁的铜板画,

其他的就都没顶了,

怀疑方外观是无梁殿,在1875年左右被拆构建的过程中造成顶部坍塌。


能在发一次您发过的发过的正面的,扶手被毁的铜板画吗?

发表于 2008-9-7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7 0:40:25的发言:

能在发一次您发过的发过的正面的,扶手被毁的铜板画吗?

这张图我2年前就在圆明园学会论坛发过;

感兴趣的人不多,也查不到出处

 


发表于 2008-9-6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08-9-6 22:02:32的发言:

HK兄早期的方外观有正面照吗

线法山,方河两个牌楼有比较完整的照片吗

后来发现的老照片都被破坏不成样

东边的两个牌坊,一个亭子估计早在1860年就变成瓦砾了,引不起拍摄者的兴趣;

关于方外观,除了奥尔莫侧面的那张,只有我发过的正面的,扶手被毁的铜板画,

其他的就都没顶了,

怀疑方外观是无梁殿,在1875年左右被拆构建的过程中造成顶部坍塌。

发表于 2008-9-6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08-9-6 22:02:32的发言:

HK兄早期的方外观有正面照吗

线法山,方河两个牌楼有比较完整的照片吗

后来发现的老照片都被破坏不成样子

据法国老太太考证,已知1900年之前就只有Ohlmer拍的一张方外观东南面,再拍的已是1913年的

但我深信DUDGEON有拍过.以知DUDGEON拍过两张谐奇趣,和一张疑似是他拍的海晏堂.那有千里迢迢跑去拍3张的道理.

还有更奇怪的是CHILD,他有一张谐奇趣拍于1878年,但其它的都是1877年....怎会跑去只拍一张!!

还没有发现民国前的线法山和方河

发表于 2008-9-6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K兄早期的方外观有正面照吗

线法山,方河两个牌楼有比较完整的照片吗

后来发现的老照片都被破坏不成样子

发表于 2008-9-6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西洋楼的老照片谐奇趣是最多

而早期的老照片线法山到方河的老照片一张都没有

发表于 2008-9-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08-9-6 22:06:26的发言:

为什么西洋楼的老照片谐奇趣是最多

而早期的老照片线法山到方河的老照片一张都没有

个人推测,由于他们都是从西南面进入西洋楼,最先见谐奇趣,都对她感到新奇,所以拍的最多,其它再看,便觉得不外如是...,特别是线法山到方河一带...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在那书上见到的这张方外观,这是19世纪法国版画家夏尔。布拉班特的插图版画,他的作品通常都是来自照片素材

发表于 2008-9-7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7 19:56:00的发言:

原来是近作,那还不容易,那作者身在北京,您何不发个电邮给他,问他那张图出自哪?


那个。。。。。

哪里去找作者的mail啊?

发表于 2008-9-7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8-9-7 21:43:17的发言:

那个。。。。。

哪里去找作者的mail啊?

书里有没有提示啊?要不问出版商,baidu,google....

我也是这样找法国老太太的MAIL.

若然找不到,那他也不大有名.....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很难假设,,,圆明园如果没有毁于英法联军的话,留到今天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皇帝很珍视它,而这种珍视自然会传给下一个替代政府。在中国对大型建筑的破坏往往是出于政府的决策。而后来的政府或者会使圆明园如中南海一般作为政府的使用地,或许会不完整,但不会突然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爱写书的。。。这书也是别人约的稿

细部只能还原装饰细节,色彩研究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进行,但高清照片已经足够推敲色彩了

发表于 2008-9-4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稻子有了这细部《圆明园西洋楼色彩研究》是不是可以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9-4 19:53:58的发言:
稻子,海晏堂中间的细部是这样.

呵呵,谢谢,这个装饰结构和我理解的一样,不过因为画幅、时间和表现手法的原因没有去细化它

发表于 2008-9-5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开始写
发表于 2008-9-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收藏了!
发表于 2008-9-5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和儿子一起看稻子的书,先让他看稻子的画,然后猜猜现在变成怎样。

我告诉他,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然后他问我那些城墙和其他的为设么都没有了。。。。

我再想,就算圆明园没有毁于英法联军,可能也留不到今天[em09]

发表于 2008-9-4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书前要先努力赚钱,那些高清电子版超贵,出书另付版权费555555,不过照片很清楚,能看清细部。 

现存谐奇趣照片最多,最能还原原状。(那些高清照,我大部份都有了 )

稻子奇怪照片的版权不是只有50年吗?可解有版权问题?

我理解照片的版权只有50年,故Child后人不能追究。但博物馆从原照扫描出来的,那扫描版的版权还是归博物馆。无论如何,他们给我电子版前,要我同意没经批准,不能专发他人。如我发出去,也是毁约。

虫大人可有补充?

发表于 2008-9-4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有水印,否则扫描版的版权光说了没用。

文件中加文件信息更没用,用PS转一下又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5 04:28 , Processed in 1.17796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