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闭幕的“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研讨会”传出消息,有“半部清朝史”之称的恭王府,今年10月中旬将开始150余年来的首次大修,拟在3年内建成中国首个王府博物馆。22日,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说,旧年的图纸和文物,是复原两大难题。 T/ u o8 Z+ t7 @$ r5 n3 R
: Q4 a- \: L- ?. a2 V5 ~) M0 X9 d 中心展览宣传部主任陈光说,博物馆建成时,寻常人家亦能在王家摆起传说中的“千叟宴”。
3 X1 d$ ?1 O" s: X+ P
2 \3 G# E. H/ k 复原王府只有一张图纸
; [; N/ O1 ]7 X- y/ w
, w5 f1 G/ Q2 Y$ R8 J; [" R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形象地反映了恭王府的重要地位。 9 L$ |+ U: ?# u' T6 o G
# i6 q$ z3 H5 x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主人是清后期对政局有重大影响力、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它还曾是权相和的宅第。首次复原大修将对三路大殿所有建筑进行修缮,总面积达3.1万多平方米,全部工程预计2008年前完成。
' ~/ p! @( z7 K$ K5 u6 B- d3 q! A! \/ b
“可是,我们手头的资料只有一张图纸。”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说,由于恭王府入住单位太多,保存的史料又太少,很难找到1937年前恭王府古建筑的内部情况。
/ S0 G7 @# A2 Q4 y8 D4 } 4 L2 I, C7 ?! I0 |! ^
他说,最早开始大修的多福轩,原是恭亲王的客厅。经千辛万苦,中心工作人员在清华大学资料室中,找到了1937年梁思成先生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恭王府留下的实测图。此后,他们还找到了20余张恭王府照片,多福轩的室内装修,陈设复原才能再现。
9 L, H6 ` d, }# U% f5 Z# z) [% d9 O! N* `
去年,中心开始向全球征集史料照片,截至目前,中心已找到了百余张照片,但图纸只此一张。“没法子,只能继续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按资料恢复;如果没有,按老专家的意见恢复。”鲁宁说。
4 Y* ?- f& K* F$ E r: Z
' K; V# R/ D. o/ s7 l; W7 V0 E 镇府之宝流落民间海外 , |+ B1 ]$ D3 ^' D
6 J8 z. \9 r9 ^7 d “我们近期会派人到海外寻找王府失落的10件文物,国家财政将拨2亿元专门用于文物的回收。”鲁宁说,经历史变迁,恭王府原有的大量家具、陈设、字画和其它收藏品都已散失,仅头宫门前石狮尚在,花园内的山石等犹存。 $ S; [# ^4 x* p, Q3 p
# f5 t( M* F- }" Y“现在,恭王府中只有捐赠的60多幅书画。”鲁宁说得有些无奈。1912年,清帝刚退位不久,小恭王溥伟就把恭王府内除字画以外所有东西都卖给了日本人。他说,当年日本掠夺的2000多件文物,仅剩10件遗留在美英博物馆中,很难收回。其中有9件是书画,1件是西周的名为“寿面文觥”的青铜,现藏在美国一家博物馆中。 * N. ?" \* ^/ E( b- M5 ^0 v
# W w6 z7 c1 S" _
多年研究末代清朝的吉林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说,咸丰皇帝曾给恭亲王的3件传家宝,第一件是黄色丝条带子,带宽1寸多,带头是紫色宝石;第二件是亲自书写的一道“朱笔上谕”,封恭亲王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第三件是一口名为“白虹刀”的宝刀,刀在奕的重孙毓逃往中流失了,后又传在故宫出现。这三件传家宝的意义在于,咸丰将便于行事特权交给奕。 8 ^) C. v0 h0 }% E+ d( h* T0 I: x
2 h. k$ k1 T X1 T* Y }, \+ w 截至目前,仅购买恭王府的旧时家具,中心已花去2000万元,也已从国内外捐赠者手中收回了6件文物,包括家具、石雕、书画。其中,最珍贵的是恭亲王奕的重孙爱新觉罗·毓捐赠的小恭王亲笔写下的“静观”两字。
" i, x3 P. j$ p% L5 P" ?+ J8 K! D6 J0 e
平民“千叟宴”何时露脸 3 i2 n$ z6 n4 y
! e( R% A& w1 m/ P9 \* d# Q3 A
鲁宁说:“在博物馆建成后,普通老百姓就能在王府里摆一桌‘千叟宴’,这也会成为王府中的另一个亮点。”
' E1 g- G. K5 D5 O( n- \8 r7 g2 V7 K
/ ]. A8 [- I1 b7 _& P5 s 史载,所谓“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宴会一般都宴请老人。乾隆时期的一次“千叟宴”,邀请了3000名老人,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当时,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 / f1 B* T2 G* \; e; D/ L) i' [
! i& O9 `4 L# ^+ j7 `' q0 o “王府中摆的‘千叟宴’简称王府宴。”中心展览宣传部主任陈光女士说,王府宴与皇室的“千叟宴”最大区别在于:与民间的菜肴有若干种组合,每种组合各有自己的特点,规模当然没有皇家大。
" q% n I3 t- m. j5 |0 D0 {2 w1 ~# W( R1 f. P4 B5 o
“千叟宴”、恭王府,百年繁华盛衰,谁还能回忆一二? ! y2 O6 u4 f; Z2 ]7 r- D0 t
, G5 `% [1 W% M% T6 E 几经曲折,记者找到了家居北京的恭亲王奕第6个重孙爱新觉罗·毓和他弟弟毓。毓在电话中说,他和弟弟毓从小在大连长大,对恭王府的印象基本一无所知。 + t$ f' K/ `3 Y0 z4 h
3 a0 r& c4 c$ H7 g- R “我老了,耳朵不好。”毓说,毓倒曾经在恭王府住过一段时间,可惜他已去世。 , Q3 V, X! q- S1 q. ^/ {! z
- t9 [' ~1 J' F( O
吉林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说,毓早在前年去世,后人难觅,“所以,要找当年的一段记忆,或者一些当事人的后人,都已很难。”
0 g/ e$ C; X3 u4 ?) X, c) d ! Y+ k- ^: [: ^2 X7 Y
■相关链接 恭王府 9 w+ P. C; S# g" a) e" x
/ @& O8 |4 F: j4 G& t 恭亲王奕死后,由其孙溥伟承袭王爵。清皇朝倒台后,民国政府实行优待皇族政策,恭王府归溥伟所有。然而,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 ' _2 b4 R+ ?; F( Q+ C) d; I2 U
" R* v* g4 d" m$ y. u6 J3 U1 t) c 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3 _( Q# l4 r C* e# \
. r% E9 E( s0 r( y7 b. ` 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花园部分的大规模搬迁工作开始,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新闻晚报 顾雯婕 徐哲消)
' y, j# K4 V$ E0 |
7 x2 E+ t8 c |( }1 K0 ^ b* j.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