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旗之“旗” 海淀区清河镇北,有西三旗、西二旗两个地方。昌平区东南部北七家镇,还有东三旗、东二旗两个村。现在这些地方早已不是旧日的乡村面貌,楼房、别墅拔地而起,居民小区星罗棋布。尤其是西三旗在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路标中,因而这几个村庄名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村庄以“旗”为名,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清代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上三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下五旗)这八旗,甚至认为这几个村庄是因为清代的八旗军驻地而形成。其实,西三旗等村庄的形成和得名,与清代八旗军并无关系。 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是明代有部分军队在这一带牧马的结果。按明代的军制,常在一些要害之地设置卫或所。一般一个卫有5600人,一个千户所有1120人,一个百户所有112人。每个所统领两个总旗、10个旗,每个小旗有10名兵卒,每个总旗有5个小旗,50名兵卒。明代军队编制,最基层单位也称为“旗”。 明代在修筑长城时,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镇,称“九边”,在内地设立了许多牧马草场和马房。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村庄,就是明代牧马的各小旗官军的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 |